切换到宽版
  • 1668阅读
  • 2回复

[其他]抬头看见吴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4-13
抬头看见吴哥
史尚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2013年9期
吴哥的故事

  1858年1月的清晨,一个年轻人跋涉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一处原始丛林中,他就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探险家亨利 • 穆奥。
  此行,穆奥是受巴黎地理学会的委托,对湄公河流域进行考古探险,采集植物和动物标本,尤其是一种独特品种的蝴蝶标本。其实,穆奥的心里还有一个他真正想要寻找的目标,那是一个关于古老的真腊王国的神秘传说。
  这个传说的源头,来自一本叫做《真腊风土记》的中国古书,作者周达观,元朝温州永嘉县人。元贞二年(1296年),周达观随使团前往真腊,一路艰辛,于次年抵达真腊国都。历时一年多后回国,将所见所闻集合成了《真腊风土记》。今天,这部书已是关于古真腊国真实详尽的宝贵历史资料。
  公元1世纪,高棉人在中南半岛建立了扶南王国,后逐渐强盛起来。6世纪时,扶南渐衰,北部的一个属部真腊趁机征服扶南,建立了真腊王国。吴哥城即是9世纪至15世纪真腊王国的国都。1431年,暹罗人攻陷吴哥城,大肆劫掠后弃城而去。真腊王国后几经迁都,屡屡被暹罗军队攻陷,大量文献也被付之一炬。
  从此,宏伟的吴哥遭受了灭顶之灾,成了一座空无人迹的“鬼城”。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这座曾经富丽繁华的都城被莫名其妙地遗弃,湮没在热带丛林的深处,从历史的视线和记忆中消失。
  几百年后,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成了重现真腊辉煌的线索。《真腊风土记》的内容包括真腊社会的方方面面,用大量篇幅描写了真腊首都吴哥城的宏伟建筑和精美雕刻,记录了吴哥帝国繁荣昌盛的概貌。更重要的是,周达观还详细记叙了他到达吴哥的具体路线。19世纪初,法国汉学家雷米查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出版,十分畅销,在欧洲社会掀起一阵的“真腊热”,刺激着更多的西方人对东方陌生国度的向往。年轻的探险家穆奥也不例外,这本书成了他此行的寻宝图。
  热带丛林独特的奇异风光,让年轻的探险家穆奥十分兴奋。这里的丛林遮天蔽日,树下是密密麻麻的灌木丛,露出地面的树根向四周伸展,与向上攀爬的藤葛纠缠在一起,使人步履艰难。密林深处不时传来野兽沉闷的吼声,令人毛骨悚然。但在穆奥看来,这恰恰是通往遥远记忆通道应该具有的独特景观,因为古代社会的许多秘密正是在这样的丛林里消失的。
  穆奥与当地的向导在密林中徒步行进了五天。第六天的清晨,在经过一片沼泽地后,穆奥发现脚踏软塌塌的落叶的感觉有些异样。他让向导用砍刀向下挖掘,碰到了排列整齐的石块,凭着经验,穆奥知道这一定是一条用石块铺成的道路。金属与石块敲击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声音似乎在告诉穆奥,他距离所要寻觅的遥远的古代文明越来越近了。
  在前行了一段距离后,当雾气基本退去,异常雄伟壮观的吴哥窟塔群随着金色的朝阳呈现在穆奥面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穆奥这样追述:“当看到这些塔尖的一刹那,我感到心在颤栗,此时,你除了能够怀着敬慕的心情默默凝视外,没有办法再组合一个词去赞美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
  四百多年后,吴哥窟神话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蔚为壮观的吴哥
吴哥古迹,位于现今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的热带森林里,主要包括9世纪到15世纪数百年间,历代帝王所建造的吴哥城、吴哥窟与周围众多的寺庙遗迹,其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之雄伟庄严、璀璨夺目、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吴哥古迹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们不会忘记,那个最早选择吴哥作为国都的国王耶输跋摩一世。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决定迁都吴哥,并建造了吴哥第一座寺庙山巴肯山,在其中融入了深刻的宇宙象征意义。这里有最陡峭的寺庙,象征印度神话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四周建有沟渠,象征须弥山周围的咸海。寺庙共有五层,加上底层和顶层共七层,据说是代表了印度教中的七重天。底层有44座塔,其它五层各12座塔,代表了木星12年一次的运行周期。寺庙屋顶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塔,中间是中央圣殿,代表了世界的轴心。
  吴哥古迹中最主要的寺庙建筑吴哥窟,由苏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吴哥窟实际上是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有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190米宽的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墙面包括浮雕神话故事和皇室的生活情景。吴哥窟建筑占地广阔,宏伟壮丽,墙面雕刻生动自然,是高棉古典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苏耶跋摩二世去世后,吴哥王国陷入内乱,接着外敌占城入侵。当时还是王子的阇耶跋摩七世驱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为王,在位三十余年间帝国达至鼎盛。他在已变成废墟的首都大兴土木,重建吴哥城。
  鉴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惨痛经验,阇耶跋摩七世将吴哥城城墙筑得特别高又厚实,城外建有护城河。城中心的巴戎寺,最著名的就是以阇耶跋摩七世面容为蓝本来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也是著名的“微笑高棉”的由来。寺庙墙上浮雕不只展现阇耶跋摩七世壮阔的战斗场面,也有描绘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因为阇耶跋摩七世笃信佛教,王国的信仰开始由印度教转变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特殊风格。除此之外,阇耶跋摩七世还建造了大批寺庙如塔普伦寺、达松将军庙等,也兴建了不少医院、旅舍。
  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吴哥王国遭到浩劫,损失惨重,被迫放弃吴哥迁都金边。从此,吴哥城与世隔绝,被人遗忘,在丛林中沉沉睡去,再不为人知。直到亨利 • 穆奥冒险进入莽莽丛林,重新发现吴哥,它才神话般地再现,令全世界惊奇和瞩目。
  神秘的天地对应
吴哥古迹工程浩大,建筑宏伟壮丽,构思精巧,工艺精湛,倾倒了无数的建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称吴哥古迹是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吴哥窟精确的建筑技术,在现代的勘查下显得毫无瑕疵。自内向外层层包裹的5个矩形,呈现着精确的南北坐向,每一层矩形的南北围墙的厚度也相差无几。在1976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份对吴哥古迹的详细研究报告中这样评价:“这些细微到不及百分之零点一的差距,展现出古代建筑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准度。”
  更有研究者指出,吴哥古迹与天文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吴哥窟坐东向西,使它具有“春分时令”的特性,即在春分时节能指向日出及日落的确实方位。吴哥窟在坐向上刻意呈现着0.75度偏东南向,结合整座寺庙的整体设计,能够对于春分时节的来临,给予观察者“为期三天的提醒”。《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中,对此现象作过如下的详细描述:
  “在春分的那一天,站在第一段堤道(刚好位于西侧入口大门前)南端的观察者,可以看见太阳笔直升至吴哥窟中塔顶端之上。三天之后,同一现象可以于第一堤道的中点处看见,也是正好在西侧入口大门前……此一能够在春分时精准观察到太阳的现象,显得格外重要。”

  吴哥窟的主要特色在于它既长又大的东西坐向,完全对准春分、秋分点的日出日落方位。除此之外,吴哥窟所呈现的天地对应关系,也巧妙地标示出一年之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时节:夏至和冬至。研究报告这样写道:
“有趣的是,吴哥窟的西侧入口大门也按照夏至、冬至点排列。因此加上原有的春分、秋分现象,整个一年当中的四大时点都可以由这个入口处呈现。站在此处看去,夏至日出时,可以见到太阳由布克寺(距吴哥寺东北方17.4公里处)顶上升起。冬至时,则可看见太阳由宾格罗寺(距吴哥寺东南5.5公里处)顶上升起。”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有研究者发现,吴哥古迹中十多个寺庙的布局与北天的天龙座在公元前10500年的排列吻合。国际著名的古文明研究专家葛瑞姆 • 汉卡克,曾经对此作过大量考察。他和他的团队利用专业的星空模拟软件“天穹”(skyglobe 3.6),回溯公元前10500年的星空,惊讶地发现,春分日出时刻,天龙座位于天空中的正北方,横跨于地平线上方的子午线两侧,其外观正与地面所见的吴哥窟寺庙排列布局吻合,就连星体之间的距离都几乎和地面对应点间的距离完全相同。


而且,似乎不单只有天龙座成为吴哥建筑在天上翻版的标的,邻近的大熊座η和小熊座β二者在天空中与天龙座α可连为一线,也都巧合地在地面上出现对应的建筑体。天鹅座α也与吴哥寺庙中的西梅本寺相对应。

在选择回溯古代星空的时间点时,葛瑞姆和他的团队先后进行了数次尝试。根据吴哥古迹建造的年代,葛瑞姆首先选择了公元1150年春分当天进行模拟。“天穹”软件把时间带回到1150年春分的清晨,其时太阳正于东方的地平线上露出它的半张脸。此刻,经过了一夜旅行的天龙座,正位于上中天点,即子午线上部。不过情况却与大家期望的完全不同:与地面的吴哥众寺庙的排列形态相比,整个天龙座正好“完全倒转”,也就是说,二者相差正好180度。

  利用“天穹”软件,葛瑞姆再次尝试,希望能在24小时的周期内,找到天龙座形态与吴哥窟排列完全吻合的发生时间。结果发现,那个时间正好是12个小时以后,当时的天龙座也正好位于下中天点。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时天龙座的形态虽然正如预想的那样,但却早已降至地平线以下,不可能被观测到。
  并未放弃的葛瑞姆,再次用电脑对公元1150年全年进行搜寻,继而又全面搜寻第9至13世纪整个时期的500年中,是不是在某个时刻,能够在地平线之上看见与吴哥窟形态对应的天龙座。
  结果依旧令人遗憾,还是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时刻存在。在12世纪时,天龙座的高度太低,以至于它的下中天点一直都位于地平线下方。换句话说,在我们所知的吴哥寺庙兴建时期,天龙座的下中天点不可能位于北方的地平线之上。
  当葛瑞姆把吴哥窟和天龙座的对应关系归结成巧合之际,却又从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与星座的对应中得到了一种灵感。埃及的吉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虽然建造于公元前2500年或更久之前,这个时间点的天地对应关系却很不一致。但通过电脑模拟显示,在公元前10500年的春分日出时刻,却可以发现对应的精准排列。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葛瑞姆认为有必要去探查一下那个遥远时代的夜空。结果却是得到了预期的情景:在公元前10500年的春分日出时刻,天龙座与吴哥寺庙产生了形态相符的天地对应关系!为什么吴哥古迹将焦点特别集中在公元前10500年春分时刻的天空?如何解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与吴哥古迹竟是模仿同一日期的天空?吴哥(模仿北方星空天龙座)、狮身人面像(模仿东方天空狮子座)和埃及金字塔(模仿南方天空猎户座),三者正好各自模仿公元前10500年春分清晨时刻的三个天空方位,未免太令人惊讶?

失落的古老文明,越接近,越会感觉到它的神秘莫测,同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疑问。《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这样总结:“在古高棉人眼中,天文学是一门神圣的科学。”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4-17
唉,高棉人一直在退缩。。。先后失去了众多土地。

搞得现在中南半岛的主流文化被泰国,越南代表了。。。其实都是高棉人发扬,传播和壮大起来的。


再加一个占城。   可惜,占城现在连骨头都不剩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4-21
“发现”吴哥窟的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的墓在老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