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07492智库|以深圳—三沙飞地合作为抓手激活国家深蓝空间
文/胡振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
经济研究所 所长
南海是国家核心利益也是国际关注焦点,自2012年6月21日三沙设市和2013年至2018年初的南海造岛初就以来,国家对南海的掌控能力大大提升。
深圳、海南同为经济特区,易于在政策层面率先突破。深圳与欠发达
城市的深度飞地合作模式已获得国家认可,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要“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
管理体制机制”,并赋予深圳根据实践需要的综合授权、变通权,再加上特区立法权,形成了巨大的政策风口,两地要充分利用这次机遇,找到合作的新模式新
办法。如果把深圳和海南对比一下,就可发现两地有多强的互补性:海南省陆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生产总值4832亿元(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18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生产总值5018亿元(2018年)。海南以经济弱省之力携三沙市驻守祖国南疆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需要大量生产要素投入;深圳有大量技术储备(电子通讯(华为、中兴已为三沙市提供了4G、5G服务)、海上浮岛、新能源及核电技术、渔业养殖等)、大量的金融服务机构和资本(本外币存款量全国第三),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和试验区域,而且由于地域狭小,迫切需要突破空间局限。
基于此,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实在在开展工作:
01、成立“深圳-三沙特别合作区”
由深圳市主动对接海南省,提出深度飞地合作意向,
探讨成立“深圳-三沙特别合作区”并与国家相关部门密切沟通。由双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接商讨深度合作的领域、方向和模式,把双方形成共识的重要事项以申请综合授权形式上报国务院或相关部委,并与军方早日沟通。
02、构建海洋产业和公共服务国际网络
充分利用海域优势和区位优势,由“深圳-三沙特别合作区”发起一批重量级海洋大科学项目,吸引国内外资源资本投入,提高三沙市在全国全球海洋科研链条和产业链条中的介入度。设立海洋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自由贸易政策,打造面向全球开放的海岛型开放高地,推进西沙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的有序开放。
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援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做好南海区海洋
预报减灾工作,与南海周边国家及太平洋岛国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等领域展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供国际海洋公共产品。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东盟地区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等国际组织活动。
03、申报南海国家公园
“深圳+三沙”共同申报南海国家公园这一国家级平台,把南海主权、南海管控、南海政经逐步坐实。南海国家公园与三沙市和“深圳-三沙特别合作区”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参照目前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由国家直投一些重大项目并负责部分管理人员经费,直接动员国家力量投入南海事务,逐步形成长期性制度安排。
确定部分油气、生物资源的属地化管理,设立南海国家公园基金,构建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多元融入的投资管理模式。组建南海国家公园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基金运营,一部分用于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一部分用于经营性项目。由第三方机构对公司运营、资金运作进行决策指导和监督。
04、加强海上执法力量
建立南海公园警卫队,整合海监、渔政、海事、海警和海关等海洋执法部门力量,统一海洋综合执法队伍,行使南海管理和执法任务。构建海洋联合执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与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执法部门的联系,通过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制定
一体化的联合执法
方案,锻造反应快速、机动性强、协调性高的海洋联合执法队伍,有效应对南海可能的突变局势。
05、开展海洋资源清查
有序推进海岛保护和开发,尽快启动海域海岛清查、命名、测量、标志等工作,编制海域海岛
地名志,增强我国拥有海岛的法理依据,为海岛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信息,加快制定南海海域海岛保护与开发规划,逐步明确南海国家公园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