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主要包括今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东邻广东省,南濒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越南接壤。该地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惟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是双向沟通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东亚与东南亚的连结点,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传统上习称钦廉地区(不含上思县),历史上钦廉地区无论归属广西或广东,基本上作为一个整体同属一个政区。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是对外交流的交通枢纽,其中合浦港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可达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地。《汉书·地理志》有最早、最重要的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1]作为广西沿海开放开发的前沿,现在的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在历史上并非始终隶属广西,而是历经波折,多次在广东、广西之间辗转。据高茂兵的统计,自唐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即今两广地区形成东、西两个高层政区之后,至1920年,“钦廉与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同一高层政区的历史时间大约为506年,钦廉属今广东省的时间大约有552年。从历史隶属于同一高层政区的时间来看,钦廉属今广东的时间稍久些。”[2]其分辖于东、西两个政区的基本分界线在明初,明以前主要为广西管辖,明代以后为广东管辖。
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王朝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3郡。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属象郡,治临尘县(治所在今崇左)。汉元鼎六年(前111),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大部分属合浦郡,治合浦县(治所在今合浦县境内)。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孙吴政权析合浦郡北部置合浦北部都尉治平山县(治所在今横县北部);合浦郡仍治合浦县。晋代,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大部分属合浦郡。南北朝时期,分属合浦、宋寿、临漳等郡。隋代,分属宁越郡(辖今钦州市大部和防城港市)、合浦郡(辖今钦州市东北部和北海市)。
唐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这是今两广地区最早明确划分为地域与今辖区相近的两个独立高层政区。唐代至五代十国,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分属钦州、廉州,隶属岭南西道。宋代仍置钦州、廉州,隶属广南西路。元代,钦廉地区先后属湖广行省和广西行省。
明初至解放初,钦廉地区隶属广东管辖。明初,据《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年(1369)三月,以海北海南道属广西行中书省。四月,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六月,以海南海北道所领并属焉。”[3]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自此划归广东。究其原因:一是元末明初广西少数民族势力强大,仍然保留土司制度,将钦廉地区划归广东,有利于防范土司势力;二是海寇作乱及安南滋事,将钦廉地区划归广东,实现了海防的统一。
清代沿袭此制。清末法国侵占越南,钦州与越南接壤,战略地位提高,遂被升格为直隶州,下辖新设置的防城县。钦州直隶州与廉州府隶属廉钦道管辖。
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军仍然窥伺中国边境,边防危机凸显。两广总督岑春煊为此向清廷奏请:一是将广西省会从桂林迁至南宁;二是将钦廉地区改隶广西。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广总督岑春煊和广西巡抚林绍年在所呈密折中说:“省城移置南宁,边局固可一振矣。然不割广东之廉钦以并于广西,则边防之势犹有未全也……廉钦既介乎海防、广州湾之间,且为达南宁之捷径,南宁为龙州、南关之后路,廉钦又为南宁之外翼。一旦有事,敌人既以固保其河内,不能不先争龙州、南关,即不能不先争廉钦,以胁龙州后路之南宁,且彼得廉钦,即可联属广湾暨越南陆路之交通。若我失之,在东省尚属西南一隅之震惊,而在桂边则有倾覆本根、不能立足之势。是故统南方全边形势而论,必保龙州、南关,乃可以掣敌人根据之河内;必保后路之南宁,乃可以保龙州、南关;必保外翼之廉钦,乃可以保南宁。廉钦与桂边,危急时既如唇齿之相依,则平时自宜合一,以便布置。且以地理而论,廉钦虽隶东省,而平时转运交通均由南宁属之横州以通粤东他属。而粤西左江一带之海外交通,又必须经由廉钦出入,其南宁以西各地及边防所属,苟不经廉钦出海,则必假道越南以出海防。故粤西必得廉钦,然后形势全而脉络贯。今分隶两省,事权各属,无论有事时必多扞格,即平时如缉匪诸事呼应亦觉不灵,又况对外之事,总以统一为宜……”[4]迁移省会之事,因在京桂林籍官员的反对和清政府认为财力不支未能实现,而钦廉地区改隶广西的提议也不了了之。
二
延至民国,岑春煊一直主张将钦廉地区改隶广西。民国元年(1912),广西迁移省会至南宁。民国五年,旧桂系势力深入广东,岑春煊时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陆荣廷任抚军,广东实际上处于旧桂系的统治之下。钦廉划归广西再一次被提出。钦廉镇守使隆世储上书岑春煊、陆荣廷,提出将钦廉划归广西,并提出用广西的若干县加以交换。民国六年,钦廉四属[5]吴刚浚等15名代表认为钦廉远粤近邕,广东对这一片区的管治多有不便,向广西当局请愿,要求将钦廉划归广西。之后吴刚浚等人又发动200余人就钦廉划归广西之事上书北京政府。当时正值护国战争爆发,并且受到广东各界的坚决反对,此次改隶动议未能实现。
民国九年(1920),岑春煊与陆荣廷授意合浦人李怀祖、钦县人韦炳清上书请愿,将合浦、灵山、钦县、防城4县划归广西,并提交广东省议会审查核办。因遭到粤人一致反对,结果此案被撤销[6]。
民国十年(1921),粤桂战争爆发,旧桂系势力瓦解。至此,钦廉改隶广西的提议也随之被取消。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年1月,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隶属广东省南路专区,旋即改为钦廉专区,辖合浦、防城、钦县、灵山4县,专署驻地位于北海。同年5月,设北海镇,隶属合浦县。
建国后,有关钦廉地区三次改隶的过程,在原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何绍榜所著《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一书中有较完整的记述[7]。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设立华南分局,广东、广西两省领导都在华南分局担任要职。1950年10月,华南分局决定把广东省的钦廉地区交由广西省管理,把广西省的怀集县交由广东省管理。时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叶剑英列举了三个理由:第一,从经济上看,广西全省无出海口,钦廉无广西,似人有口无胃,广西无钦廉,似人有胃无口。钦县盐积如山,而广西人民却要用30斤稻谷才能换一斤盐。如钦廉与广西结合,并交广西管理,当作一个吞吐港口来经营,广西今后进出口可以不经香港、广州,运费成本就将降低。这样把城乡、内外一沟通,广西经济便能发展。第二,从国防上看,把钦廉、龙州两地区的国防线统一起来管理比较有利(广西解放初期设立龙州地区,管辖与越南接壤的几个边境县,和钦廉地区相连)。从对付敌人可能侵袭上看,钦廉应依托广西为后方,广西应把钦廉作为自己的门户。第三,从工作指导便利上看,钦廉远离广州,华南分局和广东省政府对钦廉的管理有点鞭长莫及。而钦廉与南宁则壤地相接,交通便捷,较广州方便[8]。
1951年5月,广西托管钦廉地区。此后一段时间,各项工作均能顺利推进,于是两广分别提请正式改隶。从1952年1月起,钦廉地区正式划归广西,改为钦州专区,同时广西省之怀集县正式划归广东省。
后来,因巩固国防和加强渔业统一领导等种种考虑,从1955年7月1日起,钦县、合浦、灵山、防城、浦北五县及北海市复划归广东省,怀集县仍为广东省管辖。1956年2月,钦州专区改为合浦专区。1959年1月,合浦专区并入湛江专区。然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领导和各界人士始终没有放弃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的努力。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因越南战争及国民党武装特务偷渡而备受关注,北部湾沿海地区及十万大山的战略位置愈显重要。韦国清认为现行的行政区域把沿海地区和十万大山分隔到两个省区,于对敌斗争不利,为便于掌握我国南面沿海情况,应加强钦州地区和十万大山在对敌斗争方面与广西的直接联系,提出将钦州地区重新划归广西,这个建议得到广西领导层其他同志的一致赞同。于是自治区党委在1964年7月21日正式向中南分局提交报告。韦国清还多次找中南分局领导反映这个问题,并向周恩来总理表达了希望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的意愿,主动的沟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积极回应,但他们表示要等时机成熟才好解决。
1965年3月,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到广西视察三线建设和战备情况,韦国清利用这个时机争取到罗瑞卿对钦廉划归广西的支持,也得到广东方面的同意。罗瑞卿回京后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这件事,周总理认为解决的时机已经成熟。
1965年6月26日,国务院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请求,正式将钦州地区划归广西。原广东省所属合浦、灵山、钦州、东兴、北海等县、市复划归广西,并与上思县合设钦州专区,同时将合浦析置为合浦、浦北两县。从此广西多了一片海,由内陆变成沿海地区,政区面积增加2万平方千米,增加海岸线1585千米。
之后,虽然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内部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仍一直归属广西管辖。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71.
[2]高茂兵.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
[3](清)张廷玉.百纳本明史·地理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462.
[4]高茂兵.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
[5]指民国时期的合浦、钦县、灵山和防城4个县,范围与今广西北部湾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不含上思县)3市辖境相同。
[6]灵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山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18.
[7][8]何绍榜.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65-270.
(作者:韦韩韫、王小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