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90阅读
  • 14回复

[网刊建议]啥时能出京津冀专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1-17
内容有
清-民国-共和国的京津冀政区变化
清时期顺天府的的沿革,包括四路飞虎厅的设置,远京几县的划出,京兆特别区
口北厅和热河厅如何变为察省和热河省.又如何撤消两省并入河北的.
京津冀方言
飞地问题,北三县,清河农场,涉县铁厂,卢台农场
河北大跃进时的并县情况
天津和保定作为河北省会时期的市区地图
河北省会迁石经过与石家庄的规划建设
河北省在北京和天津的遗产
天津租界和北京使馆区
洋务运动与直隶
短暂存在过的河北城市如峰峰市,泊头市,宣化市,汉沽市等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10-01-23 19:0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1-18
您来组稿就行。:)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1-21
引用第1楼无形于2010-01-18 09:29发表的  :
您来组稿就行。:)

我哪成啊  水平不够 也没资料 您知道去哪 能查老地图吗 能不能帮我找些河北北京天津的老地图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1-23
能不能向坛友们约稿啊,谁有兴趣可以报名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2-12
关键得有稿件。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2-16
这样一来 那里都得有专题了吧
区划目的:减少成本、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发展经济。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3-13
引用第5楼绝地苍狼于2010-02-16 06:13发表的  :
这样一来 那里都得有专题了吧

直隶的复杂 岂是他处能相比的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3-14
引用第4楼Franc.She于2010-02-12 21:37发表的  :
关键得有稿件。

确实!!!不过我以前在哪里好像看过貌似这个方面的文章,还是有的,都是80年代的一些旧杂志上的!!!
好姑娘,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她们是摧毁者,也是建造者。
当你从感情的余烬里爬出来的刹那,就已经涅槃重生。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3-14
如果有人组稿,网刊可以发双月刊或者月刊,而我的精力,只能做季刊。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7-07
转载彤雨霏博客:在廊坊的日日夜夜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7-07
在廊坊的日日夜夜      
唐守礼把我从宝坻学习班接到廊坊,那是1969年初夏的事。
唐守理,天津地区革委会审干办公室地直组负责人,在宝坻学习班选中了我,几天后他专程带车把我接回廊坊。从此我在天津市的窝被拆除了,一个新窝安在安次县城一条东西长约500米,路南一道长长的高不足2.5米、墙面斑驳、墙体几处倾斜的灰色砖墙里面。我的天津市彰德道14号老窝没有了。它是天津市的,理应物归原主。不知《物权法》实施后的今天,那栋楼房该归谁?打开现在的廊坊市地图看,图中标着档案馆的地方就是我当年的新窝,我的新家。因为我是单身,吃住在单位,院子很大,原来是学校,有成排灰色砖房,满院子成排柳树。进驻这个大院的单位有审干组、专案组、招待所(后改处)、文艺创作组和报社。
为了纹理清楚,暂把上面提到的那条街定名为“五百米长街”(简称长街)。当年长街现在叫金光道,长街定名金光道可能是十几年以后廊坊建市前后的事,反正我1972年底离开廊坊的时候,长街及两侧仍然是60年代旧貌。我们对面路北是GA局,新盖了几间红砖房。它的东邻是地革委大院,现在地图标注市人大市政协处。东面是庄稼地,南北没道,1972年建地区礼堂时前面留出了一条南北路,后来定名为新华路。长街西头为丁字路口,路西正对长街大门是安次县革委会。丁字路口往北200多米就出了村,一眼望不到边的高粱棒子谷。丁字路口往南200多米就是“繁华”的闹市区三角地,亦即廊坊“市”中心。相当于等边三角型商业门脸是连体的,每边长大概有100米,周边门市部全属商业局管辖系统: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纺织品公司、医药公司、交化公司、新华书店及饮食服务公司等。与之对面马路另一侧的门市部则大多是供销社管辖系统的五金、日杂、生产资料、土产等。三角地西南角就是廊坊火车站,十几步水泥台阶上去,一个200多平米(目测)图着黄色外墙涂料、凸现线条的平房矗立那里,座南朝北,南面是京津铁路。长街和三角地成了我和我的战友们同事们每天晚饭后散步购物地方,1281天磨破了我们多少双鞋没人记得,寒冬暑夏已成过去。但有一条没有忘,长街和三角地曾经抚育过我们。他赋予过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空间和空气。
那时的廊坊没有楼房,都是灰砖平房。没有街道式马路,更没有路灯。一言以蔽之,城市设施该有的他都没有,因为他不是城市。尤其没有电影院,看电影象农村一样要等晚上,找个宽敞地方现挂银幕。有一次跑来的片子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这是政治任务,不能等到晚上,必须让广大革命群众及时看到中央首长对我们的关怀,迟了不行,迟了要给责任人上纲上线,是对中央首长的态度问题,是对毛主席革命路线忠不忠的问题。人们按通知到招待所大餐厅集合,不少人用床单子布帘子挡窗户,工程可谓浩繁。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放映员额头滚着汗珠,呆立在那里不敢操作。只见萧光(时任生产指挥部副主任)过来征求放映员的意见:“你看行吗?”放映员说:“这跟白天差不多,太亮了,这要一开机,电影没法看,破坏样板戏,我不成反革命了吗!”萧光提高公羊嗓门,冲那些年轻小伙子们:“再堵一堵窗户”。结果是徒劳的,饭厅窗户多且大,上哪去找影院专用黑红布双层窗帘去。折腾半天,反革命没人敢当,散了,晚饭后在院子里放的。
再说大院,那时的政府大院与现在的大院可不是一个层次,也不是一个概念,尤其是我们那个地革委大院,远不如现在的一个普通乡镇政府大,面积不过5亩,平房不过三四十间,一个四柱三洞式大门,门内侧有一间传达室。传达室有一个上岁数的老头值班管收发传达,桌子上有一部三位号码的拨号电话。那时不用门卫,文革前地(含地)市以下政府不设戎装门卫。地革委从天津烟台道4号(?可能有误)搬迁到廊坊,可谓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甚至可用惶惶、凄凄、落魄等字眼来形容我们当时窘迫之象。究其原因有二:一、文革造成严重无政府状态,地革委在动乱中产生;二、名不正言不顺,别别扭扭过日子。名字叫“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驻地却在廊坊。“天津地区”四个字每天在我的笔下总要上百次出现,真不是滋味,大有过敏之虞。及时改名谈何容易,政治上动乱不稳,省革委风雨飘摇自身难保无瑕过问;廊坊小镇地不足0.5平方公里,人不过5000,怎能冒领地区称号。局外人对“天津市”和“天津地区”是什么关系就更云里雾里了。历史上还就出过市民到地区专员公署状告天津市政府的笑话。
追溯一下“天津地区”的历史。解放后河北省人民政府设在保定,其所辖天津地区专员公署设在杨柳青。三五反时震惊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重案就发生在这里。195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到天津市,形式上撤消天津直辖市,划归河北省管辖。随之天津地区地委和公署搬进市里烟台道4号。随着大跃进的号角,省直和地直各局司单位也天女散花般撒向天津这个超大城市的东西南北中(把天津市算腻歪透了)。有关历史档案是这样记载的:1949年8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在杨柳青镇。1950年11月1日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1958年6月与沧县专区合并,仍称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1958年12月撤销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恢复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驻地天津市。1967年11月改称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迁址廊坊。1974年1月称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改称廊坊地区行政公署。1989年4月改称廊坊市人民政府。
文革前天津地区下辖武清宝坻宁河蓟县三河大厂香河安次永清固安霸县文安静海大城十四个县。父子不象父子哥们儿不象哥们儿的河北省与天津市磨合了十年,最终还是拉缸了。到1968年趁大动乱之机,天津市开始送“瘟神”,河北省开始大撤退,丢盔卸甲,一片狼迹。
1968年秋,按“10.4指示”打起行装,我从彰德道14号河北省天津地区外贸办事处出发,到静海县良王庄农场入“天津地区良王庄一0四干校”。一周后调我回市里桂林路地区专案组当监管,两个人昼夜轮流看管一个人。被看管的一个人被称为要犯,他自己一个屋,门上锁,门上玻璃窗做了望孔。我们的任务是防止他逃跑和自杀,为他打饭,看他上厕所,有异常情况时向上级汇报。不到一个月,“要犯”被突如其来的军人装上军车转移走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要犯”就是被批判为“黄家天下,牛家党”的原天津地区专员走资派黄忠。
紧接着毛主席的“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最新指示发表,我们再一次敲锣打鼓放鞭炮欢呼。那么,我们的良王庄10.4干校就得结束了,因为这是革命的年代,需要天天竖着耳朵听中央电台头条新闻,最新指示就是号令,晚一步,慢一会都是路线问题,都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是忠不忠的问题。所以天津地区宝坻学习班迅速诞生。我们干校1000多人被用解放车(那时可没有大客车)运往宝坻县中学。从津南60里良王庄到津北宝坻县300多里,土公路颠簸一天,个个土猴一般,没人笑,当然也没人敢哭。指挥部下设四个连,2000多人,学习班战斗开始了。我所在是第四连,由外贸、银行、交通、梆子团、医院等单位革命群众和重点人组成。连长是原银行行长崔XX,指导员是炮六师解放军。
干校也好,学习班也好,可不是能学什么技术的学校。它是那个特殊年代产生的一种特殊产物,如果告诉你它带有集中营的性质你就明白了。里面由两部分人组成,审查人的人和被审查的人,地富反坏右叛特走假九类人为被审查的阶级敌人,严重的要被监管,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
我根正苗红,贫农革命家庭出身,1964年新城县四清火线入党,文革保守派,没有打砸抢劣迹,天津“五代会”战胜“大联筹”取胜派。在宝坻学习班成了审查别人的人。在那里工作了一个冬天,转年春暖花开时,伯乐唐守理就把我带进了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审干组,进入廊坊。
天津地革委要搬出天津市,杨柳青是回不去了,因为杨柳青早已划为天津市郊区,不再隶属河北省,当时被列为重点讨论的地方是霸县、安次和宁河。按地理位置,霸县居中,连接各县方便,霸县也具人杰地灵之优势,应为首选,呼声较大,但终因没有铁路交通被否决;宁河芦台占经济发达临海并有铁路交通之优势被列为选择对象,但那里位置偏僻,与多数县联系都避不开天津市的阻隔,不可取,放弃了。安次廊坊它的优势只是京津公路和京津铁路帮了忙,如果霸县有今天的交通条件,或当时掌权人能预测到今天霸州市状况,廊坊不会被选中的。因为单位和人搬离天津市,每人差不多都是五口之家,妻子孩子老人还要留在天津市,上学的上班的,短期内无法迁出。人们要探家,夫妻要团圆,靠铁路要方便的多。所以定“都”廊坊既成事实。这一杰作,该是出自宋健之手。宋当时任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支左干部,着军装。
为什么不厌其烦地絮叨地区专员公署的变迁呢?直接说廊坊的经济人文发展变化多省事。这也许够得上中国特色吧,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必须首先在这里形成政治中心,古今皆如此。如果不是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入廊坊,今天的廊坊恐怕和落垡没多大区别,仍然还是趴在京津铁路线上的那个小火车站,那么今天也就无市可称了。
还有一件事值得插入,即1973年7月,将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五县划归天津市。天津市向河北省要县已经扯皮多年,我1973年初调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工作,正好经历了两个大院的关于此事的传闻。一是廊坊大院时,地革委要求留下武清县2-3个公社,作为连接香河和安次的通道,使廊坊地区不被分割成两快。与会代表其他两方则表示“天津不会断绝你们的交通,在我们的地方也不会不让你们走道”。后来果然被分割成北三南六两块,人们嘻称为东巴西巴,后悔来不及了。穿越别人的“领土”哪那么容易?二是石家庄省革委大院时,划五县给天津“成交过户”另有微词。河北与天津不睦,上海与江苏不睦,这都是当年公开的秘密。天津向河北要县,并不会以礼相求,牛气不减,挑肥拣瘦,河北当然不同意,扯皮好几年达不成协议。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在中央会议上,会议休息时,天津市革委会主任解学恭在休息厅向正好从他身边路过的周总理说了一句:总理,我们要县的报告什么时候能批下来呀?总理随口应了句:你要等人家河北觉悟了以后再说吗!事该当成,这话正好赶上坐在不远处的河北省革委会主任刘子厚听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子厚从北京回到石家庄彻夜难眠,反复琢磨总理说的“等着觉悟”这几个字。他“觉悟”了,第二天命令秘书起草同意划五个县给天津市向国务院的报告。如此说来,如果当时刘子厚不在休息厅,皮肯定还回扯下去,天津市什么时候能够如愿以偿,那也许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君不见北京想要河北的白洋淀不是到现在也没成吗。廊坊地区划走五个肥县(静海差点),而且被天津北京卡成两块,还剩9个县,政府大院蹲在一个比大村子大点的小镇子里,着实有些寒酸。
我在那个灰砖墙圈着的破院子里战斗到1972年底,可谓风雨1281昼夜,比《一千零一夜》还多280夜。一句似乎不伦不类的话包含不下万八故事,限于…也只能择其要了。我是过来人,习惯用“战斗”来讲那个年代战斗生活,因为在那个最最最年代,人都要以极极极革命面目向世人展示。比如广播站,不论革委会的,单位的还是群众组织的,开播第一句话都是“XXX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现在开始战斗!”;文章标题就用了“日日夜夜”而不简单用“日夜”,这里又非要把它与《天方夜谭》扯在一起。我们在那个院子里工作,班前班后在院子里种菜,翻地,播种,搭黄瓜架,绑西红柿秧,打西红柿疯杈,给倭瓜雌花受粉,还不断飘扬着样板戏的二簧西皮。收获归集体伙房,改善我们的伙食。伙房有一个管理员两个大师傅,他们为改善大家的伙食还建了猪圈养猪。菜地管理能手是郭谦,自拉自唱样板戏的叫张振武。讲军队故事能手就属我们组长左宝春了,一把扇子,一个马扎子,一杯茶,能把西边的月牙说下去,能把东边的圆月说上来。赵诚唐守礼和我则擅长幽默。郝坤刘学龄她们则善于笑。大家的集体生活过的很开心。程栋唐守礼王秀川和我是常结伙一起逛大街的,除长街三角地以外,我们特别关注城市规划建设,比如那几年先后建成的小广场,体育场,长途汽车站等。我们是有建必转。特别是廊坊礼堂开工,我们几乎达到欣喜若狂的地步,早晨转了晚上转,而且还听说设计上要效仿任人民大会堂,为14个县建14个厅。可惜工期拉得太常了,直到1972年12月我调离廊坊时那个半拉子工程还未封顶。真够滑稽的,当年我在那没见完的砖土舞台上高兴地打过滚儿,如今38年过去了,装修后的廊坊礼堂舞台我却再没有见过。朋友,告诉你,这就叫日月如梭,岁月不饶人呀!
因为该文中心是讲廊坊建市,其它故事就不讲了,但把我们几年的工作结果告诉大家。我们审干专案组(犹如翰林院一般)整理的“重点人”们的历史材料,十年以后根据上级指示一把火都烧了。这个结果是一个人为看这几屋子材料留守了十年的刘东告诉我的。刘东,霸县人,北京某大学毕业。当年随着审干专案任务结束,人们加速度调离,大部分被分到各部门任要职,戴上科局长的帽子走出大院。而他却守着几屋子废纸傻呆了十年。前几年我在廊坊见到他是我们阔别了三十年以后的第一次重逢。还算不错,后来给他安排了一个土地局长的差使。那天他请我吃饭,我知道了我们并肩战斗的那些“伟大成果”都化做了青烟。我感觉到丝丝酸楚与悲凉!但很欣慰。
好像文章该结束了,可是脑海边际似还飘动一点什么。
因为,如今的廊坊楼更高了、路更宽了、草更绿了、街更净了、人更美了。一切一切变得那么幽雅那么整洁。这里,正在为建成全国文明城、园林城、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双拥模范城、优秀旅游城六城同创打造环境优势。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强市名城是廊坊人的不懈追求。廊坊不仅有全国最长的的商贸步行街,不仅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遍布市区的时代广场、世纪广场、希望广场等六大广场以及廊坊文化艺术中心。典雅的欧陆风情与古朴的传统品位交相辉映,形成廊坊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摘自廊坊在线博文)
我为之陶醉!作为当年小萧,如今已是两鬓生霜的近耄老人,想起我们当年那一院子拓荒者哥们姐们,显然,他(她)们有不少人已经作古了。我虽然不是什么史学家,但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一些自己的回忆文章。我深感有一种责任,应该利用当代网络工具把当年我所熟知的拓荒者名字镌刻在这里。他(她)们值得记载,因为那时他(她)们为廊坊付出了很多,包括青春,不论男女,婚否,几乎清一色单身。他(她)们应该廊史留名。
审干组组长(地革委政治部副主任)左宝春(支左军人)、副组长赵诚(后升任专员)、专案组组长高恩福(支左军人)、副组长冉子元。其他人员有唐守理 张连生 刘学玲 郝  坤 程  栋 王秀川  郭秀林 杨计合  李凤林  高喜同  张振武 高永俊  董炳章 陈秀为  张丽云  王秀梅  韩 旭 萧英铭(本文作者);郭  谦  孙  礼  杨秀兰  赵树兴 吴平安  李兴华  贾振河  楮俊杰 何国祥  石树滋  李瑞明  赵恩生  刘  东  董顺田  佟  宪 孙树廷  张景娟  段同永  马占倾  周志安  崔成运  孙永祥 陈水阶。另外还有几个深交朋友:石中泉 刘席幡 刘书元  张志顺 董天朗 高乃善 宋学珍 何汝云。
廊坊,我爱你!彤雨霏 2007.10.4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7-07
第二十一回  社会主义改造城乡并进  连年灾荒苦曳再下关东



上回书说到我告别长春又回到老家雄县孙村。

这趟出门,爸爸妈妈千叮咛万嘱咐,教了我很多社会道道,包括如何问道,见什么人称呼什么,出门抢小辈,见了老头叫爷爷,大伯(音BAI ),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要叫二哥,不要叫大哥,显得有学问,有教养。(源自水浒故事)。特别是防备枭力(小偷),说天津卫的枭力忒神忒有功夫,会飞毛腿,跑起来飞檐走壁驾云一样,偷人金嘎子(金镏子、金戒指)用电刀子,把手指头剌下去,你都不知道疼。当你知道疼了,一看手血糊六拉少了跟儿手指头,再找枭力早就无影无踪了。虽然这些都是从刘庄儿杨帮子的西河大鼓里听来的,但是人们还是宁可信其为真。爸爸还在信中详细告诉我天津老龙头下火车坐红牌磨电车(后来改叫有轨电车)到北大关河北大街北营门长途汽车站,坐开往昝岗的长途汽车。爸爸小时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念过半年私塾,相当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看小说和报纸都是连胡噜带耪,得有四分之一的字不认识。可想而知,爸爸给我写那封二百来字的信,要在煤油灯下苦战多长时间,肯定要到后半夜了,而且必然有妈妈在旁边陪伴着不断地给出主意。“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伦理情怀在我以后几十年超百次地进出家门时,父母始终如一。儿子在爸爸妈妈面前天生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这趟回程没有绕行北京,而是由长春坐直达车到天津转乘长途汽车。虽然只隔半年,但却恍若隔世,在车上可以尽情透过车窗浏览河川旷野车站等美景了。因为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好象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还能和对面的一个沧州的姑娘搭上话,说东道西的。我还给她唱了京剧《甘露寺》乔国老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七八岁时妈妈教我的),一路上没晕车,没受去时那样的颠沛流离之苦。

天快亮的时候我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今日的天津站)下了火车,由于一夜没睡,过唐山开始有困意了,不断打盹。火车从塘沽一开出,我便站起来,不敢再睡怕过站,可是我立着还是睡着了,火车进站一刹车,我一个趔趄,惊醒了,天津到了。下车的人很多,我背上行李(还是我那套被褥)随着人流出了出站口。哇,大天津,灯火辉煌,广场,海河,解放桥(五年前还叫万国桥哪),到处是高楼大厦。不久东方渐现鱼肚白,天亮了,仰首天津站候车大楼,高大壮观宏伟。

有史料记载,天津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初站址建于旺道庄,于1892年,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首次用机械在唐山开掘了第一个竖井。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4年后,于1892年5月,将该站西移“半里许”(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

走出候车大厅,不少三轮车夫围拢来搭讪生意,都被我心怀怵意地拒绝了,因为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些人专门骗乡巴老,为了向你多要钱,拉上你瞎转悠。我们乡下人都知道,上京下卫的人挨这样的骗等于家常便饭。我按爸爸信上说的,找人打听坐电车怎么走,那时还不兴“有困难找民警”哪,我找老头打听,坐上红牌磨电车到了北大关。磨电车是用木板钉成的长方形小木房子,四面都是玻璃窗户,车身米黄间草绿,下面有铁轱辘蹲在马路上带沟的铁棍子上,上面一个大铁圆圈与一个黑木头杆子拉扯着的粗铁丝摩擦起电,不住地冒着火星子,小木头房子就贼一样地往前窜,一撒丫子就没影,跑再快的人也追不上它。

天津公交始建于1906年,其标志是有轨电车的通车,早于上海(1908)、大连(1909)、广州(1920)、沈阳(1920)、北京(1921)和南京(1931),是全国公交的首创城市。

1905年,由比利时财团投资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在西南角(今南开五马路一带)建起电车公司车库。《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

  1906年6月,第一条公交线路———环城有轨电车正式开通运行。《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其线路从北大关起,分别驶向东、西两面,沿围城马路环行,以白色牌标志,故称“白牌儿”电车。后陆续开辟红、黄、蓝三牌电车,均由北大关为起点。“红牌”经北马路、东北角、沿河马路,过金汤桥(东浮桥),经建国道至天津火车站。“黄牌”经北马路、东马路、东南角、四面钟、劝业场,至海关(今赤峰道与大沽路交口)。“蓝牌”前半段与“黄牌”驶同一线路,至劝业场后拐向滨江道,过万国桥(今解放桥)至天津火车站。过了5年,至1911年,比利时财团在天津电车业全部投资就已全部收回。1921年增设“绿牌”,从当时法租界老西开(今国际商场一带)沿滨江道,过万国桥至天津火车站。1927年增设“花牌”,由东北角至海关。六条线路全长21.63公里,电车55辆,运行区域覆盖了华界和奥、意、日、法四国租界以及部分俄租界和老龙头车站。1947年,增设由金钢桥通往北站的紫牌电车。这样就形成———红、黄、蓝、绿、白、花、紫———的七彩线路。解放(1949年)后,工交线路激增,再用颜色排序显然不行了,发明(或引进)了用阿拉伯数字排序的方法。

在上世纪30年代,“坐电车逛劝业场”已成为天津卫流行的都市生活时尚,人们整天看着“满马路跑小屋”,真新鲜!社会新潮的人们,名流新贵、摩登女郎等上九流们,以坐磨电车绕城风光为荣;不甘寂寞的下九流们也来凑热闹,都觉得比娶媳妇时坐的轿还好玩。同时也都心照不宣地琢磨着什么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好几十个人钻进一个屋子里,不用人推也不用牲口拉,它自己会跑,若不是亲眼看见,打死都没人相信。是在闹鬼吗?随着时间流失,不断从租界出现种种鬼事,什么电棒子,电驴子,留声机,电风扇,久而久之人们才知道了这叫科学。从此人们开始会用科学手段来揭示“鬼作”之迷。

天津到昝岗的汽车一天就一趟,要等第二天早晨才能走,溜溜的一天时间,我要好好利用起来,游览一下大天津。天津似乎跟我有缘,四岁时妈妈抱着我就来过一趟天津,吃了天津包子和烧饼果子。后来妈妈告诉我,回家后一年多每天我都咧咧:“买个天津卫的小肉包吃吧!”“买套煎饼果子烧烧燎燎吃吧!”这成了我幼时的儿歌。以后又在天津上大学和工作,做了十年天津市公民。这是后话。那时候舍不得花钱住店,把行李包裹放在店房里。农民出门进城一直延续着祖宗遗留下来要饭逃荒的优良传统,住破庙破窑洞门刹走廊什么的,要不干吗出门总是背着个破被子呀。呜呼!五十年后的今天,时间已跨入21世纪,每见春运期间农民工带有当年些许肩扛被窝卷蜂拥于火车站台时的影子,我的心还难免战栗。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进步了吗,进步了多少?

我提前踅摸好晚上住的地方,汽车站候车室,其实就马路边两间通着的私人门脸房,晚上可以在这里免费过夜,没有椅凳,打开自己的行李,躺在砖漫地上睡觉。吃过早点我背上行里(老憨谁懂得小件寄存是干吗的,再说哪来钱做那事,自己的行李自己扛着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逛开了天津城。往西沿北马路到西北角,拐弯向南溜到西南角,拐弯向东观赏着整个南马路街景,到东南角转向东马路、东北角、北马路回到北营门汽车站。一天下来回到那个长途汽车站,我的两条腿腿肚子朝了前似的,好几十里地被它征服拿下。

翻开天津老城厢建设资料可以查到:

金元时期,天津聚落形成,初建直沽寨,其规模只是个大渔村。元代中叶为海津镇,遂成镇制。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卫筑城,修建门楼,挖护城河,蔚为壮观。天津卫城为土筑,垣长9里13步,高2丈5尺。设4门,门上建有城楼,由于卫城建得整齐雄伟,因此有"赛淮安"的美称。弘治初年,改建成砖城,四门上重建城楼,并分别题名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天津市卫城的平面是东西宽,南北窄,呈矩形,状如算盘,也称算盘城。卫城的格局如传统中国县城,当中有沟通南北东西的十字街,向外延伸可通四乡大道,十字街交叉处建鼓楼。卫城初建,当局设管理漕粮盐和民刑机构衙门、仓廒、文庙、武庙、卫学、清军厅、集市等。
    清顺治九年(1652年) 天津三卫合为一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制为州制,后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设天津府。清代从顺治到嘉庆140多年间,天津城重修12次。其中,雍正三年天津卫城落地重建。重修后的天津城,城高2丈4尺,共有城垛1454个。东西宽504丈,南北长324丈。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破天津城,第二年,由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天津城墙,从那时起,具有496年历史的天津城垣不复存在。1901年,在原址建成东南西北四条马路

就在那个候车室的砖地上,我铺开被褥美美地睡了一个晚上,累的连梦都没作,早上有人来买票我才醒。这里有两件事需要交代一下,一是被褥铺在地上不需要塑料布什么的防尘,我是穿土裤子长大的,一辈子离不开土,所以农民没法不土。何况那时还没有塑料布,四年后1958年,我上初中下乡劳动时就称一块2.4尺X6尺的油布(天津产,白市布刷上桐油)了。这在当时已经够上班里的奢侈户了。二是那天晚上没有想到去看场电影,多年以后都觉得是件遗憾事,因为它可以把我的看电影史提前两年,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及品位,加大出人头地的资本。但是因为当时没有钱,同时也不懂得买票对号入座看电影那些烦琐规矩(总之是老赶),加上两天两夜没合眼又转了一天东西南北马路,累成了一滩泥似的,躺在地上一宿没动。

早晨7点我乘坐的那个老式(可能日本的)的箱式客车由北营门向北向西拐上了(天)津霸(县)公路,220里土路颠簸开始了。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来倒去,我在车上左摇右晃前仰后合,还没到杨柳青我的晕车呕吐就开始了,早晨吃的那点东西一点没剩全吐光了,我前排那人后背遭到严重污染。那时人们善良友爱,朴实无华,一件破褂子喷上点秽物,算不了什么。若搁现在那位穿件“华伦天奴”或“花花公子”品牌服装,我给他身上来一口,非麻烦了不可。我推开玻璃窗,头伸出窗外,合着眼睛,胃不停地翻腾,光是干曰无物可吐,只是顺嘴往外流白沫和涎水,后来就吐绿水了,带苦味。当时还不懂这是吐的胆汁,伤的是身体硬件,是很危险的。我天旋地转的脑子里光想着怎么还没到昝岗呀,过了霸县没有呀。土公路车速超不过40公里,而且后边扬起的尘土亚赛一条滚动着的土龙,犹为壮观。窗外房子树庄稼不顾一切的往后倒去,玄尔这些东西又从远处转回来,在我的眼里天底下地上头的所有东西都在快速旋转,全都是一反常态地乱转。我不知道要死的人有多难受,但我觉得那种难受好象快死的样子。没有晕过车船的读者,你们可以把我说的状态再扩大十倍去琢磨都不为过,你们是幸运的,幸福的。而我的父母和我的孩子们(目前我知道的三代人)终生都忍受着晕车的折磨。痛苦,郁闷,无奈!

下午两点左右,历时7个小时,车终于抵达昝岗,我活着回来了,虽然下车时差不多是滚下来的,脸色蜡黄。

回来第二天自然又熔入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中,拣起了我曾经放弃的那些工作。至于我为什么没跟哥嫂一起生活下去,始终没产生过疑虑,虽然嫂子的性格常有过刚之处,但没多想,一直认为是自己过于想家,想妈,想爸爸。家是避风港,家是收容队,父母是襁褓,是摇篮。

1955年夏末秋初大雨滂沱,大清河新盖房炸堤分洪,我被生产队派上了河西营分红道北堤作防汛民工。涝灾之年遍地是水,到处是天连水水连天,从孙村经宋各庄到河西营十里地,都是深一处浅一处淌水过去的。堤里边是滔滔洪水,堤外边是平静的死水,内外水位差3米左右。现场防汛指挥部有县乡两级,村级就是带队村干部了。每村分有自己的管辖堤段。民工们苦累险是不言而喻的,吃的是每天有专人从家里敛来的饽饽和咸菜,放心不会有热菜汤喝的,水到处都是随便喝。只要上堤三五天也好,七八天也罢都得顶过去。晚上睡觉的席棚子里天潮地潮被子潮,一拧都能流水,若不是累的要死困的要死,谁钻进这样的被窝能谁着觉?尤其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经常是人蛇共枕同眠,因为到处是水,蛇也无处藏身,铺草下面是它们下榻的好地方。不少人为了防备蛇钻进嘴里不得不学抽烟。指挥部昼夜不断地下达着紧急命令,几号几号洪峰啦,水位一小时涨了多少公分啦……我们面前的分洪道河面宽3华里,滚滚河水起着波浪,打着滚儿,搅着旋涡向东以每秒3-5米的流速下泻。水面上不时有些漂流物,树木,檩条,草垛和死尸。有胆大水性好财迷的下水去捞檩条等财物的,很是惬意。杜德林看事容易,猜谜转向,看见不远处漂来一根木头 ,扑通一下跳进水里,狗刨没几下就要沉底,多亏两个会水的手疾眼快在十几米远处把他救了上来。此处离那根木头最少还得有20米。谁不知道每向里一米流速都会成倍增长。事后被他二哥杜棠林抽了俩嘴巴,狠骂了一顿。如果再多往外出去2-3米准被浪头卷走了,想救回就难了,因为那就没人敢下去救了。白天我们要下到河堤外边的沟里,从没屁股蛋子深的水里用铁锹捞泥,把锹举过头顶,淌着水爬上堤顶,将仅剩两个馒头大小的一块稀泥抖下来,然后再返回堤下水里去捞,这样无穷地往返着。人们在不停顿地折腾着这近似于无效的劳动,因为需要这样做给那些“督察”(干部)们看。“不打馋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注意,躯赶式劳动形式萌芽开始出现了。

生产队种了几亩瓜,摘了一车老菜瓜,我和郭友赶着牛车转了南北大洋神堂马浒七八个村,半天没卖1元钱(市价10斤/1角)。灾年秋收无望,人们那有钱买瓜吃。

秋后政府号召社员们(高级社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名字:社员)灾区生产自救,有人带头闯开了一条卖篦子的路子,我走进了这支生力军的大门,又一次接受社会检验。

1955年入冬,我跟上比我大好几岁的五个姐姐或姑姑(都是本村乡亲辈分),记得有小珍,小芬,兴花等,背上300张篦子和10斤棒子面,搭杜雨林叔到坨里拉煤的马车起早出发,天黑前赶到涿州找旅店住下。第二天由涿州乘火车到良乡下车,步行向西开始串乡入户推销。我们带着由乡政府开据的受灾自救介绍信到对应乡政府联系,取得当地乡政府支持后再到各村找村政府。因为我们都是女的(当然我是小男孩),多数村都派妇联干部帮我们挨门挨户作工作,介绍我们是灾民生活有困难。不少大妈大嫂们都表示怜悯和同情买下一两支,但因不少农户确实也不富裕,温饱问题照样堪忧,销售不太乐观。我们在大马村小马村北刘庄小苑村南北岗洼一带转悠了七八天,白天俩人一拨走门串户,不满街吆喝,与小商小贩不同,要体现和保持灾民自救的本色。晚上借住在老乡家,并借用房东的锅灶,用我们自己的面做好第二天一天的饽饽。之后我们带的面快吃完了,篦子卖的都还不到一半,大家商量还是回家吧,这趟买卖算赔了。为了省钱,大伙都想步下蒯(步行)回家。良乡离家不过200里地,琢磨着有三天怎么也到家了,于是早饭后我们就开拔了。那天东北风3-4级,似乎零下温度,小风刮在身上像有刀子剌的感觉,冷极了,空心棉袄棉裤感觉成了单衣似的,虽然背上还背着20多斤东西,而且走路像小跑。不行了,走不动了,人们的脚上都打了泡,还是找火车站去吧。经过打听,离窦店20里,离琉璃河30里,决定往回走奔窦店。我始终属于被领导地位,一切由姑姑姐姐们说了算,她们要怎样我就怎样,走,奔窦店。原本朝东南方向走,可能途径常庄白房子一带,到南召后掉头回西北,天黑后到达窦店火车站。一天走了70多里地,但我们早晨出发地距窦店才20多里,50多里都白跑了。但那时没人埋怨谁指挥有误,穷人苦命人在一起,心相通,情相通,和睦与共。可谓“人之初,性本善”。连夜取道高碑店泗庄第三天中午到家。妈妈心疼了,给我做了一碗白面片汤,摊了两个鸡蛋。北院大婶心疼肝疼的也外向了半天。我躺在热炕头上睡了一天一宿,醒了,欢实了,没事了。

1955年的春节到了,爸爸妈妈和我一家三口又张罗起过年的事。妈妈很讲究传统,遵循祖制,斋戒,供奉,沐浴,祭祖,联谊等诸事虔诚。

阴历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几千年传承中,形成了一套春节民俗,使年俗活动丰富多彩,实际上逐步形成了一个节日群。包括迎年辞旧岁的一系列习俗。如腊八、扫尘、备年货、贴春联、挂年画、除夕守岁、祭祖、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等等。

喝腊八粥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产生的节日。是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产生的节日。相传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仿效“牧女献糜”的典故,取八种谷物和果仁熬成粥,分给人们吃,祈求佛祖保佑。因此腊八粥又称为“佛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诗:“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天宁寺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僧侣们把每天剩下的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八日,煮成粥分赠给信徒,称为“福寿粥”。二是说与刘秀走国有关。在华北地区的腊八粥习俗,传说在东汉初期,刘秀走国、“王霸献粥”的典故有关。腊八淹制腊八蒜,是在低温条件下淹制大蒜的一种科学节俗,因为温度低,淹制的大蒜呈绿色。每年妈妈都有准备,秋天摘下豇豆角用麻绳捆好吊在房檐底下,我从小跟妈妈到大窑那块地里摘豆角;黍子提前碾成黄米,多是妈妈自己抱着碾棍碾的;自己家的枣树结的小枣,拣好好的留下来。就这三种材料,腊八这天妈妈要起早熬粥,几十年不变。

扫尘,又称扫年,早在唐宋时期已经盛行。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或“扫尘日”,洒扫门庭,驱瘟病,祈福祈祥迎春节。在春节前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我家历来非常重视,至今坚持不懈。

备年货,腊月初十后,陆续备年货,宰杀家畜、家禽,采购物品。尤其是腊月二十三以后,备年货按照程序加紧进行。包括鸡鸭鱼肉、蒸制面食、购置茶酒油酱、糖饵果品。还要准备过年走亲访友的礼品,添置新衣新帽等过年的穿戴。爸爸,我,儿子,三代共同爱好是燃放鞭炮。

民俗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腊月二十四,全家扫房子;腊月二十五,蒸干粮做豆腐;腊月二十六,杀鸡买肉;腊月二十七,家家试新衣;腊月二十八,游子必回家。腊月二十九,置备团圆酒。”妈妈每年都煞费苦心地准备年饭,因为太穷不能不煞费苦心。炉糕年糕丝糕煎饼馒头等,象征祈福的饽饽年年都做。

贴春联,又称贴对联,北方俗称贴对子。春联,是春节的吉祥物,是由古代驱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桃符”始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后世居家多用大红彩纸书写上吉祥词语,张贴在门框、楹柱、墙壁上;寺院里则用黄纸书写春联。与春联同时张贴的还有用红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方块,称为“斗方”,书写吉祥的大字,以对角的形式张贴在门上或墙壁上。

此外,还要在房间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和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我们家还要贴灶王爷和天地爷,灶王爷贴在一块专用木板供在锅台的碗架上;天地爷贴在正房天井神龛里(当地家家如此)。

除夕守岁,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在外的游子过春节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古代也称“除夜。”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的习俗,早在南北朝就开始兴起,唐宋时期更加盛行,除夕夜,全家老小都一起通宵不眠,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妈妈信仰佛教,正月初一起五更吃素馅饺子。

拜年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这是我作为孙村公民在孙村过的最后一个年,所以特别在这里浪费一些笔墨,插入京南春节一点习俗。

1956年悄然走来。这年城乡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这年爆发了更大水灾,我苦曳无望,那颗不安分闯世界的火星儿又点燃了。

还要再闯关东!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11-29
现在有了新内容:环首都经济圈的13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11-30
是啊。开个【首都圈&大北京】专题吧。要么取中间路线争取更多内容就开个【都市圈&城市链】专题,也不错。
未设治 0
村 1 (1)
居民委员会 30 (29)
乡 100 (70)
民族乡 200 (100)
镇 300 (100)
街道办事处 400 (100)
县 600 (200)
自治县 900 (300)
县级市 1200  (300)
区 1500 (300)
地区 2000 (500)
地级市 3000 (1000)
自治州 4000 (1000)
计划单列市 5000 (1000)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12-02
很有兴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