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82阅读
  • 2回复

[安徽]安徽凤台“沉”疴无解?(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23
安徽凤台“沉”疴无解?(转)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5-08-09) —

       煤矿开采“先挖后赔”,4万亩良田村庄沉陷难得赔偿
地下采煤作业造成塌陷,16个自然庄4万亩粮田严重被毁,9个自然庄近万名村民住在开裂变形的危房内,7个自然庄被全部淹没。
挖到什么地方,赔到什么地方。“煤炭企业在征地手续没有办理的情况下,采取先建后征,先用后征,先塌陷后补偿的办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很大损失。”
煤矿直属淮南矿业集团管辖,县镇政府无权管辖,后者只能一级级上报协调。
当地县、镇两级政府负责人毫不讳言夹在煤企和居民之间的尴尬地位。而最终受伤的,则是毫无“博弈资本”的当地居民。
留下,还是远迁,成为摆在安徽凤台县古镇顾桥面前的一道难题。
4月7日上午,在相去小镇不过一公里的顾北煤矿,逾千镇民堵住大门向矿方讨要一个答案:塌,还是不塌?因为地底蕴藏丰富煤炭资源,列于顾北煤矿开采计划,今年1月居民们得到通知,这座小镇面临整体塌陷的可能——这意味着,拥有4万常住人口的集镇需要整体搬迁。
“因采煤而需要塌陷一座城镇,这在安徽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当地一位官员说。此前塌陷的都是村庄和农田。该县递交上级的汇报材料表明,截至目前,全县采煤沉陷土地已逾4万亩,其中绝大多数是基本农田,这些土地均属未征先用,涉及一百多个自然村庄和一万两千余农户。而因为沉陷导致房屋损毁,许多农户无家可归。
沉疴未除,又添新痛。顾桥镇的去留,牵扯到矿企、当地政府和作为搬迁对象的居民,背景则是更大范围的乡村和农田,成为沉陷区问题的缩影。
顾桥镇:地要塌了?
此前,因为采煤掏空地层,顾桥镇周边已有许多村庄沉陷,“这次轮到了顾桥”。
顾桥人知道地要塌下去,是今年1月的事情。在此之前,他们一点也不知情,“和知道天要塌下来了差不多”。
当月上旬,在镇上各处贴出了一份主题词为“顾桥镇集镇及部分村庄受采煤沉陷影响需搬迁”的通告。落款于1月8日的这份通告称,为确保采区上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内集镇、村庄以及学校、厂站等企事业单位分批搬迁。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座小镇将要集体迁移。位于淮北平原南缘的凤台,以煤矿著称。官方的介绍中,该县被称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此前,因为采煤掏空地层,顾桥镇周边已有许多村庄沉陷。因为很多房屋被用来出租给附近的村民,镇民们对搬迁之事已耳熟能详。没有料到的是,居民老贾(化名)说:“这次轮到了顾桥。”
通告贴出时正值年前。随后的这个春节,在镇民们看来喜庆气氛黯淡,“家都要塌了,谁也不会高兴。”
迹象越来越表明这种搬迁迫在眉睫。居民们被告知,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已经接到口头通知,准备今年8月搬迁;而隔三岔五,就会有测量队来到镇里采集数据。“以前一年可能也就一两次。”老贾说,大家开始意识到,“镇子真的要搬了。”
顾桥人不愿搬迁。资料表明,顾桥史称“浮岗镇”,为淮北名镇之一,素有“米乡醋都乌金地”之称,面粉、大米企业是其龙头产业,而顾桥陈醋为全国三大名醋之一,历来经济文化繁荣。2004年时该镇工业总产值即已突破10个亿,成为淮南市经济十强乡镇。
当地居民称,这里人均土地不到3分,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生意往来。他们以做生意的眼光担忧这次搬迁:在漫长的搬迁中,小镇会失去商贸市场。
更不用说,1月的通告列出了禁止突击建设等内容,但对于搬迁安置补偿标准却“有待另行通知”。也就是说,居民们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在等着他们。
频繁的测量加剧了担忧,在他们看来,心中的不安在慢慢积累。
顾北矿在一份4月1日的内部会议纪要中提到:“地方村民阻止顾桥集镇搬迁势头有不断升级的趋势……我们面临的事情很严重,要让上级知道我们的情况。”
淮南市政府3月24日的专题会议纪要则表明:“目前顾桥集镇采煤沉陷形势严峻,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稳定的矛盾突出,搬迁安置问题已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
被淹没的村庄:前车之鉴
一户人家每月补偿120元,只能租到一间房,连农具都放不下。
4月12日,顾桥镇张童村小叶庄,村西头一片汪洋,路尽头是一个“临时码头”,两位少年在河边泊下一条小木船。这里原来是村里的农田,因为采煤沉陷而被水淹没,成为湖泊。
村里的水泥路呈现出明显的高低断裂。“水泥都裂口,还谈房子?”村民老叶手指挨家挨户:或者墙裂,或者梁歪,更有甚者横梁断裂,需要额外用木梁勉力支撑,这些房子无一完好,大部分成为危房。
在一处小院,平整的水泥面从中间断裂,一边陡然沉陷三四十公分,形成高低不平的台阶。这些还只是剩下的房屋,村子里多数房屋因为无法住人已经被拆除,剩下座座废墟。
住在这些房子里,村民们莫不胆战心惊。“别处刮风下雨往屋里跑,我们这里刮风下雨向屋外跑。”老叶说,一下雨屋子随时可能倒塌。
此前也曾发生屋倒人亡的惨剧。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6月30日夜里,位于沉陷区的岳张集镇后岗村村民吕多灵家突然倒塌,家里4口人1死3伤,吕家1岁多的小儿不幸遇难。
小叶庄里七十来岁的李奶奶和孙子两人相依为命,他们不敢住在开裂的大屋,那里现在是鹅舍。屋子旁边,砖头垒出一个仅能放下两张床的简易小棚,两人委身其中。
村中屋墙上处处是红色的“丈”字。老叶介绍,因为沉陷导致房屋损毁,2006年起相关部门对地面附着物进行了清点丈量,但此后至今,赔偿搬迁事项却没有了下文。目前,对沉陷的农田每亩地每年煤矿提供1200元补偿;房屋开裂无法住人,乡亲们有亲投亲,无亲外出打工,或者在顾桥租房。煤矿给每户每月的租房费是120元。
“像鸟雀一样,窝被捅了,没地方呆了。”村里五十来岁的董女士说。
不仅仅是小叶庄,邻近的樊庙村后朱庄,整座村庄都泡在水中。来不及拆除的房子站立水上,空荡荡早已人去屋空。
因为同样的现实,顾桥镇五个村的十名村干部,在人民网全文张贴反映信,并盖有村委会印章。
反映信称,“顾桥煤矿、顾北煤矿开采多年,地下采煤作业造成塌陷,导致八里、张童、樊庙、童郢、黄湾等5个行政村的16个自然庄万亩良田严重被毁,9个自然庄近万名村民依然住在开裂变形的危房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另外7个自然庄全部淹没在水里,村民于2007年搬出。但一户人家每月补偿120元只能租到一间,连农具都放不下。”
村民们的意见是,房屋赔偿依2004年的标准,不仅过低而且至今未能下发;1200元每亩每年的土地补偿过低,执行的是10年前的标准;而关于无房可居,“最让老百姓不能理解的是:到目前为止,连个搬迁安置方案都没有,大家心里没底。”
“干这个工作久了,有时候看到老百姓的处境就想哭。”一位主事协调地、矿的当地官员对记者直言。
凤台县的汇报材料亦称:“采煤沉陷问题,影响了矿区附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使部分群众流离失所……”
先塌后偿
安徽省规定,对沉陷范围的通知时限要求提早2年,以期在其间完成搬迁。但在凤台该规定从未被执行。
凤台县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该县采煤沉陷土地共有46000余亩,其中41000余亩为耕地,涉及顾桥、岳张集等10个乡镇24个行政村的100多个自然庄,涉及农户近13000户,而其中,已经搬迁安置的仅2510户。
凤台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股长张志强介绍,按安徽省相关文件,采煤沉陷土地应进行征用或复垦,但事实上复垦仅有300亩,除此之外的四万多亩耕地,尚无一办理征地手续。
凤台县政府在其汇报材料上不乏委屈之辞:“煤炭企业在征地手续没有办理的情况下,采取先建后征,先用后征,先塌陷后补偿的办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很大损失。”
按安徽省2002年文件,煤炭企业应提前6个月将可能土地塌陷情况通报所在县(区)人民政府。至于塌陷区村庄的搬迁,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危,必须在土地塌陷前完成。但据张志强所述,这些规定煤企从未执行。“采煤过程中,煤企过分强调企业利益,不与地方进行必要沟通,对地下开采进度、沉陷范围等对地方实行信息屏蔽。”上述材料称。
张志强认为,煤企这样做是因为,在现代化的采煤进程中,开采速度很快,而同时需要安置的人员过多且安置周期过长,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煤企不会因此耽误开采时间,往往是采到哪,塌到哪,村民发现之后向上汇报,才为当地政府所知。
记者曾就相关问题希望采访顾北煤矿以及其上级单位淮南矿业集团,但为对方拒绝。
而安徽省2008年11月的最新规定,对沉陷范围的通知时限更是被要求提早2年,以期在其间完成搬迁。但同样,在凤台该规定从未被执行,成为一纸空文。
不仅如此,上述文件所指的“先建后征”是,早在2004年5月,未经协商同意的情况下,顾北煤矿在夜晚使用推土机将顾桥村和朱窑村近800亩土地推平,用于兴建矿区,时值小麦成熟前。问题是,直至2007年7月该矿正式投产时,都没有拿到土地批文。
凤台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证实,该矿拿到批文的时间是2008年2月。如今因为涉及到顾桥小镇的存留,旧事重提,该镇居民指责煤矿“违法建矿”在先。
而这些同样出于利益。一位长年在此经营煤矿项目的承包人介绍,由于从2002年起,煤炭价格上扬,行业情势大好,煤矿出于利益上的考虑,紧赶慢赶,边建边报批,抓紧时间投产,已成为当地的惯例。“挖到什么地方,就赔到什么地方,所有的煤矿都这样,提前赔的没有,这是这里的特点。”他说,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却无法管理。

谁最受伤
当地县、镇两级政府负责人毫不讳言夹在煤企和居民之间的尴尬地位。而最终受伤的,则是毫无“博弈资本”的当地居民。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当地多名官员称,每逢恶劣雨雪天气,便是当地干部最为紧张的时刻,头等大事是确保沉陷区尚住危房的村民无虞。一直悬在他们心头的问题是,“不知道问题什么时候会爆发。”
沉陷区问题已成为当地所面临最大难题。此前时任凤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洪礼受访时曾称,人大代表们曾多次在淮南和安徽省的人代会上提出议案,但至今也未得到解决。
1月8日针对顾桥镇的搬迁通告上,落款签章包括凤台县顾桥集镇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凤台县国土资源局、凤台县顾桥镇人民政府、淮浙煤电有限公司顾北煤矿分公司。这多少映照着沉陷区当事各方的博弈现实:当地政府相较煤矿动用更多资源,而通告之前毫不知情的居民们,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公开资料表明,顾北煤矿隶属于淮浙煤电有限公司,后者由淮南矿业集团和浙江省能源集团均股投资,该矿并列于安徽省“861”重点工程。
在凤台县政府工作人员看来,相关煤矿企业“牛气”。即便是县政府的汇报材料上,也弥漫着这种委屈和尴尬。材料指责:“煤矿企业作为一个孤岛和世外桃源,与地方政府缺乏沟通,经常采用高压政策,强迫当地政府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条件。”
该县重点办(煤电化重点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不仅是县政府,有时市政府的协调在煤企中也难以落实。据他介绍,2008年淮南在落实一笔临时安置房经费时,商定市、县、煤企各出部分,但有一大型煤企应负担的350万元仅支出200万元,剩下150万元“拖到现在也不给,我们也没有办法”。“不是我们无为,是我们能力达不到。”这名工作人员说。一个现实是,煤矿直属淮南矿业集团管辖,矿业集团则直属于安徽省,镇、县政府管不着,后者只能一级级上报协调,最后的协调决定权在上级。
在上文提及的承包人看来,煤炭目前是凤台乃至淮南的支柱企业,为当地经济所作贡献毋庸复言,而此外煤炭的能源属性和重要地位,也是煤企博弈的“重要资本”。“政府一定要依法行政,但企业却可以违规。比如土地先用后征的问题,群众来找国土部门要批复手续,而企业没报批过我们怎么拿得出来?这些很难对群众讲清楚。”张志强说。
因为拒绝接受采访,顾北煤矿和淮南矿业集团未能就上述问题作出回应。
受访时,当地县、镇两级政府负责人则毫不讳言夹在煤企和居民之间的尴尬地位和维持稳定面临的巨大压力。“企业要利润最大化,地方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但同时又要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凤台县重点办主任张文写如是描述当前现实。
而失地村民们一直未能迁居新房的原因,据张志强介绍,主要是用地指标紧缺,相关补偿不到位。他说,去年凤台全县用地指标仅200亩;去年底时,安徽省曾特批给淮南1000亩,其中凤台分配近500亩,即便如此,相对于村庄塌陷速度和已失地农户总量而言,这些也远远不够。
张文写举例说,该县桂集镇殷岗村虽然已完成搬迁安置,但事实上新区占用的151亩用地手续一直未获批准。这种违法用地行为,在张志强看来,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而受伤的则是毫无“博弈资本”的当地居民。村民们没地方住,还可以到顾桥租房,而现在,镇民们的问题是,“顾桥塌陷后,我们去哪里住?”
未了之局
“(农田的)沉陷已经无可挽回,我们只想保住我们的集镇。”
从顾桥镇十字街街心四望过去,人流熙攘,超市、商铺林立,以此为中心,小镇辐射铺陈在淮北平原。
在搬迁公告贴出之后,一位镇民特意在清晨录下了整个集市的贸易场景,以此为据,见证小镇繁华。
“我们只想着安安静静的生活,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但搬迁后不知道会有什么?”这位居民说。
“他们担心的其实不是搬迁本身,而是离开祖辈生存的地方之后,没有未来。但现在没有给他们任何明确的说法,像糊涂账一样,他们怎么接受?”一位外来的生意人说。
“不搬最好不过。”和记者接触的居民们一致的说法是,“如果要搬,那么规划安置、搬迁补偿、集镇建设都得非常明确。”
在小镇居民看来,这里有着便利的地理条件:毗邻308省道,紧靠永幸河,搬迁后这些可能不复存在。而更重要的,他们担心的是,一旦搬迁将会人心四散,这里数百年的人文历史、感情沉积,数十年来的人气聚集、安居乐业,由此不复,繁华不再。
“(农田的)沉陷已经无可挽回,我们只想保住我们的集镇。”他们说。
围堵事件后的处理过程中,顾桥镇曾下发2000份调查问卷。张志强说,共回收1700多份有效问卷,这其中没有一份同意塌陷,100%反对搬迁。
4月14日,团结起来的镇民们得到了好消息。广播里通知了省政府的决定:顾桥集镇不会塌陷。
但事情却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涉矿各村一直未得到安置的村民现在依然每天穿梭于顾桥镇政府办公楼,希望得到工作组的明确答复:什么时候,他们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但对工作组来说,这还得看上级和煤企。
顾北煤矿按省府决定暂时停止了对集镇地底煤矿的开采。
县、镇工作组依然忙碌。沉陷区问题依然存在,维稳的压力下他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4-23
可怜的人民,可怜的矿业。
傻子偷乞丐的钱袋,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麻子说:“看我的面子就算了吧。”疯子说:“就是,人要有理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4-24
多多考虑农民利益,也多做些工作,给他们寻找一条出路。
地是种不了的,还是安排就业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