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54阅读
  • 44回复

[江苏]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热点问题汇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yee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9-01
今天(9月1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在会议中心举行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闻发布会。
  此次区划调整具体内容是: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510号(目前平江区政府驻地)。
  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政府驻滨湖街道人民路1000号(目前吴江市政府驻地)。
  名城新闻网现整理新闻发布会有关热点问题提问如下:
  1、问:区划调整之后,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如何得以体现?
  答:所谓中心城市首位度,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心城市所发挥的引领、带动作用,所承担的核心、枢纽功能,所拥有的整合、统筹能力,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一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目前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苏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如2011年苏州市区GDP占全市的比重仅为37.9%,为苏南各市最低。苏州市区户籍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38.2%,在苏南各市中也是偏低的。
  本轮区划调整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做大做强苏州中心城市,从人口、经济、产业、科技、人才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从指标来看,区划调整后,新市区大部分的经济社会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都将超过50%。
  从功能来看,区划调整将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苏州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整体谋划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和项目布点,增强苏州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苏州在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有利于苏州古城统一规划、保护、管理和利用,以及苏州沿太湖地区整体保护和发展。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民生发展水平。可以扩大苏州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覆盖范围,使人民群众共享中心城市发展成果;同时,可以集中财力和物力,统一规划建设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缩小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能级,更好更直接地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四是有利于精减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区划合并前后主要指标比较:(供参考)
  2、问:区划调整工作是否有时间表,何时完成?
  答:区划调整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过程将历时数月。目前,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新的行政区挂牌之前,吴江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后续有关进展情况我们将通过新闻发布会或其他形式向社会通报。




  3、问:如何加强区划调整过程中的监管?
  答:为推进区划调整工作顺利,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立了区划调整工作纪检监察小组,将切实加强纪律监督。一是严明各项纪律。拟由市纪委、监察局起草,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在我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严肃有关纪律的通知》,严明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二是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发放慰问信、开展廉政谈话、制作发送廉政警示信息、组织倡议活动等形式,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守工作岗位,继续做好工作,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模范遵守相关纪律规定,保证区划调整顺利进行。三是开通举报热线。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组织专项督查。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监察局对所涉市、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和有关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五是严肃纪律问责。根据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举报的问题,对违反相关纪律要求的责任人,坚决予以问责和查处,并及时向全社会公布。
  4、问:新行政区“姑苏区”的名称由来?
  答:对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后新设立的区名,是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遵循尊重历史、体现区域地理、文化等特征的命名原则。命名为“姑苏区”,源于“姑苏”历史上一直是苏州的别称,为世人所熟知。隋开皇九年(589年),因为古城西南有姑苏山,以山名改吴州为苏州,苏州之名由此出现,因此“姑苏区”名称更能体现出苏州的历史渊源,也容易为社会和外界所接受。同时,“姑苏”能够涵盖原来三区范围,具有更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三区的原有名称,我们将按照《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列入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予以保护和利用。

  5、问:据了解,江苏省政府还批复同意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与姑苏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目前,江苏省政府确实已批复同意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区,批复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范围与姑苏区的行政区划范围相一致,但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区的管理机构的成立,还需要履行相关程序。如顺利获批,保护区是非行政区,其管理机构应为管委会,应是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姑苏区是区级行政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是一级国家政权机关。同时为便于开展工作,将来保护区管委会与姑苏区政府将合署办公,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类似于现在的苏州高新区与虎丘区的工作模式。简单的说,管委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古城保护方面的工作,区政府主要职责是负责行政事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6、问:吴江撤市设区后,原吴江市的一些政策是否变化?
  答:在本次区划调整过程中,苏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并征得省委、省政府同意,明确吴江撤市设区后,将坚持“五个不变”和“五年不变”。即五年内原吴江市的事权、经济管理权限、财税体制、享受的优惠政策、机构人员待遇维持不变。也就是说,吴江的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



  7、过渡期间原三区企业、群众办事是否受影响?三区合一后,如何方便办事?办公地点在哪里?
  答:在新的行政区划挂牌之前,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企业群众办事不会受到影响。
  三区合并后,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目前平江区政府驻地)。目前服务平江新城的公交线路有公交10路等30余条,分布于新城内广济北路、苏站路、人民北路、城北东路、江星路等主干道上。从服务区域看,上述线路基本实现了从该驻地对古城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及工业园区的辐射,通达性较好。新城内共设置有公交站点60余个,公交首末站2个,公交基础设施属于较高水平。2014年还将有轨道交通2号线在附近设有入口。从方便老百姓办事的角度考虑,我们会加密公交班次,适当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在该区域布设出租车专用泊位。
  近年来,苏州与吴江交通运输接轨工作全面加强。今年9月底,轨道交通4号线将正式开建,成为贯通包括吴江在内的苏州南北大动脉。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区划调整要求及城乡规划的进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逐步有序推进苏州市区、吴江两地间城乡交通一体化步伐,更好地促进苏州经济社会发展。
  8、网传此次区划调整后苏州可能还会有更大力度的区划调整,各相邻区域乡镇、街道也将作调整,实际情况如何?
  答复:此次国务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的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是撤销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个区,合并设立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调整方案。

你大爷的
yee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9-01
“大苏州”浮现 苏沪新格局将显现
  记者从苏州市委宣传部获悉,从9月6日起,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吴江市将正式撤县,以“吴江区”的身份整体并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随着吴江市成为历史,新的“大苏州”亦同时成形。合并吴江之后,在苏南三大经济强市苏州、无锡、常州之中,苏州城区面积将由原来的1718平方公里,一跃扩大至2910平方公里,几乎达到无锡、常州两市城区面积之和。
  在近年来连续的区域中心城市“坐大化”的潮流下,苏州成为非直辖市或省会中率先进行大规模区划调整的城市。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长三角区域经济专家认为,此次苏州行政区划调整,除了行政统筹的功能外,更是在苏南经济和城市转型之下被经济导向的市场整合。
  大苏州
  吴江位于江、浙、沪三省份交界,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既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也保留了山水田园的江南水乡风貌。
  行政上代管吴江的苏州,位于吴江的北部,两地经过数年的扩张开发,在经济和生活上已连为一片。不少在苏州工作的吴江市民每天骑车上下班,而苏州的多条公交以及规划中的地铁线路,也均通至吴江。
  出于统筹规划的考虑,苏州曾数度向江苏省[有关部门]提交合并吴江的方案,但此前未获通过。吴江强大的经济实力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一直是苏南乡镇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至今,吴江已经形成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光缆电缆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吴江市的震泽镇有“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之称,而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光缆电缆出口产业也形成了江苏省省级基地。与此同时,吴江也是台商聚集地之一,开放型经济占据近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06年末吴江地区总产值为640亿元,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000亿元,4年之间增长了56.2%。2011年,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增长,达到1192.28亿元。

  在2011年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吴江位居第二,201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中,吴江位列第五,同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名中吴江排在深圳、上海、北京、苏州之后,在全国县级市中城市创新能力位居第一。
  不过,苏州的表现也不在吴江之下。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2011年经济总量为10716.99亿元,位居中国大陆第六。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0.24万元,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苏州若合并吴江,强强联合能否产生“1+1>2”的效应,是此前普遍担忧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产业和地理的相近,苏州和吴江在发展规划上已经显现出日渐重合的趋势。
  2010年,吴江市下属的松陵镇和横扇镇合并,成立了一个西邻太湖的“滨湖新城”。这个新城位于吴江北部,与苏州的吴中区接壤,规划打造“滨湖生态乐居名城”。有意思的是,一线之隔的苏州吴中区也几乎同时抛出了以现代化商务办公集聚区为主的“滨湖新城”规划,且与吴江的“滨湖新城”相连,从地图上看,二者实则为一个整体。
  根据吴江市的规划,吴江的滨湖新城将对接苏州,融入苏州的滨湖新城。两个滨湖新城虽然在区位上是不同的,但是从规划上,从功能定位、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均进行整体考虑。
  今年,苏州吴中区和吴江市的滨湖新城基础设施工程集中开工仪式也在东太湖畔联合举行。据当地媒体报道,苏州市有关领导提出这样的口号:“把滨湖新城建设成21世纪苏州城市最大的亮点。”由此可见,营造这样一个滨湖新城不仅仅是吴中区、吴江市的资源,更是大苏州地区的资源。
  不仅从经济和规划上两市一衣带水,苏州实际上早已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将吴江一并考虑。
 本报了解到,苏州规划建设中的苏州轻轨4号线,将横穿吴江城北城南,并将把苏州与吴江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随着沪宁城际高铁的开通,规划中的苏嘉城际铁路、沪湖城际铁路,也全部途经吴江。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认为,苏州和吴江重组经济地理,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所作的调整,一是可以通过区划调整降低交易成本和[有关部门]管理的相对成本,增强苏州作为整体的竞争力;二是便于苏州整体的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可以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活条件。
  苏沪新格局
  在长三角区域内,苏州的“坐大”,对于这一地区的整体转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苏州是国内仅次于上海的最大的制造业城市,在转型之路的选择上,上海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将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外移,以实现为金融业、贸易、现代物流和服务业等行业的腾笼换鸟;苏州则通过产业向高端和精细化的升级,以另一种角度诠释转型。
  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业一直是苏州经济的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苏州很早就谋划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主要方向为瞄准高端,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率先“卡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如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和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
  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相匹配,苏州的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3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3%,2011年达到1.1万亿元。“苏州通过大投入来集聚和激发科技研发力量,去年研发投入超过250亿元,占了GDP的2.45%,全市63%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苏州的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也居全省首位。”苏州市[有关部门]研究室副主任卢宁说,苏州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已在79%左右,表明科技进步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苏州的转型有理有节。”上海社科院上海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陈维这样评价苏州转型的成就,在他看来,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应是服务业发展的“沃土”,苏州在制造业升级的同时,也有条件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

  同时,作为一个文化古城,苏州对于古城的保护和宜居城市的打造亦是不遗余力。
  今年7月,美国《福布斯》网站登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教授道格·格思里撰写的《关于中国的思考》。道格对苏州认真考察后做出这样的评价:“苏州从一个安静的旅游目的地转变为一个经济偶像,是创新发展的绝佳范例。”
  此外,苏州在工业和服务业经济之外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苏州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等“七个一体化”为抓手,苏州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近年来,苏州通过鼓励农民带股、带保、带房进城镇,加快农民市民化、职业化进程,全市累计有43万农户、逾110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88%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8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43%的农户迁入集中居住点。去年,苏州的城市化率已达70.6%。
  事实上,苏州只是苏南经济重镇的其中之一。苏州的转型,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苏南其他一些城市的方向。
  对此,刘志彪亦表示认同,在苏南将要列入国家的基本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背景下,苏州作为中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领头区域,此次合并吴江的区划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陈维指出,在“大苏州”的带动效应下,上海与苏州乃至江苏的经济竞合关系也将出现新的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去年发布的长三角城市发展转型指标排名显示,综合转型增长、民生质量、社会共享、环境改善、创新发展等5项指标,上海和苏州分列长三角城市的前两位。
  而这两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两座制造业之都。“在转型上,上海更注重于制造业的投资、市场和贸易,而苏州在制造业的高端转型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苏州扩大发展空间之后,与上海的这种互补效应也可能会越来越显著。”

  城市合并潮
  刘志彪认为,此次苏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就空间经济因素来说,有利于重塑苏南经济增长极。“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我还建议江苏除了苏南经济增长极外,还需要塑造宁镇扬经济增长极,以形成江苏省经济地理布局上的一个哑铃形结构,更好地服务于率先基本现代化的战略,更好地能够辐射中西部地区和苏北地区。”
  事实上,中心城市做大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多地都有所尝试。就在去年,安徽省原巢湖市拆分,大部分并入合肥市,合肥借由此举成为皖北经济带的有力支持,同时达到抗衡南京经济圈的功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副所长张险峰指出,从整个世界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在很长历史时期内都相对固定,他们之间很少因为有行政壁垒要破除而合并来合并去,更多的是通过区域合作、竞争的方式来推动发展。
  不过,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同时也在全球竞争中显示出绝对优势地位。比如美国东海岸大都市区,以及西海岸以洛杉矶、旧金山为代表的大都市区,还有英国的伦敦大都市区、法国的巴黎大都市区、日本的东京大都市区等等,这样的大都市区,可以调配和利用很多资源,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流动速度非常频繁,基础设施更好,经济活跃程度更高,文化更多元更丰富,从而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陈维分析,由于我国仍处在外延扩张式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省区或城市,更多是依赖和寻求支配更多空间资源和经济资源,例如土地资源及其所附着的各种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土地资源尤其受到中国各地方[有关部门]重视。许多地方希望突破行政管辖区域限制,希望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扩大自己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与此同时,还希望通过调整扩大行政区划,增强自身经济地位,从而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
  他直言,从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来看,长三角尽管在全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但仍难以突破由行政区划和利益分配造成的行政壁垒,这也是大城市不断出现以相互抗衡的重要原因。
  但张险峰亦指出,行政区划调整其实也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扩大经济和生产力资源,另一方面也相应增加了社会管理责任。“我们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不能夸大有利的一面,而淡化社会管理责任的一面。行政区划调整后,如果过分扩大区划,过分扩大空间资源、土地资源,自然会增加更多人口,但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社区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等体系上,能否都跟得上?这是需要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会出现行政区划过度扩大,而社会管理却日益粗放的状况。因此,区划调整之后,地方[有关部门]须担当好相应增加的社会责任。”

你大爷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9-01
吴江区是不是太肥了?
yee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9-01
回 Zorro 的帖子
Zorro:原来市辖区就算中心城区了?姑苏区哭了。
非直辖市或省会,那佛山不是哭了?
全篇以扯淡为主。 (2012-09-01 11:29) 

貌似媒体以往的报道中从未把佛山当成一个档次的,囧,包括地铁宣传也好....
你大爷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9-01
文中所列举的几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圈,发展与壮大都不是依靠行政区划调整和合并来实现的,即便如洛杉矶——旧金山,巴黎等名义上在一个大行政区划单位内的都市圈,其内部各个基层的地方单位独立自主性远超过中国。
这岂不是反证了大“市”制的落后与过时?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9-01
这个是官方消息吗?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9-01
吴江撤县设区了,昆山能不能逃脱此命运呢?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yee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9-01
回 境由心造 的帖子
境由心造:文中所列举的几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圈,发展与壮大都不是依靠行政区划调整和合并来实现的,即便如洛杉矶——旧金山,巴黎等名义上在一个大行政区划单位内的都市圈,其内部各个基层的地方单位独立自主性远超过中国。
这岂不是反证了大“市”制的落后与过时? (2012-09-01 11:42) 

我记得这档世界几大城市群的节目是东方卫视做的一档记录片子
你大爷的
yee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9-01
回 cjtlp2006 的帖子
cjtlp2006:吴江撤县设区了,昆山能不能逃脱此命运呢? (2012-09-01 11:47) 

昆山貌似本月还是下月开始省管县试点了
你大爷的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9-01
谁让吴江姓吴呢...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9-01
南有港深
中有沪苏
北有?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9-01
回 境由心造 的帖子
境由心造:文中所列举的几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圈,发展与壮大都不是依靠行政区划调整和合并来实现的,即便如洛杉矶——旧金山,巴黎等名义上在一个大行政区划单位内的都市圈,其内部各个基层的地方单位独立自主性远超过中国。
这岂不是反证了大“市”制的落后与过时? (2012-09-01 11:42) 

行日本府制好不?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09-01
农村市区也是中国大小城市一大特色。
yee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9-01
回 Zorro 的帖子
Zorro:你能用中文吗? (2012-09-01 14:41) 

唔能...
你大爷的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09-01
回 江苏连云港 的帖子
我曾经在浙江象山鹤蒲镇上看到指示牌是:鹤蒲城区还有xx公里。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2-09-01
回 南天國士 的帖子
南天國士:行日本府制好不? (2012-09-01 14:11) 

至少比天朝的“市”制好!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2-09-01
回 时空之时空 的帖子
时空之时空:我曾经在浙江象山鹤蒲镇上看到指示牌是:鹤蒲城区还有xx公里。 (2012-09-01 17:31)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进入黄梅县城的公路指示牌——进入村镇,注意行人。
现在——进入城区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9-01
苏州市区人和比例与GDP比例不符,难怪下面不服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9-01
回 境由心造 的帖子
境由心造:至少比天朝的“市”制好! (2012-09-01 17:41) 

高度同意!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9-01
昆山是江苏试点的省管县 难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9-01
苏州行政区划做重大调整 新城区直接接壤上海
2012年09月01日14:05新华网刘巍巍
新华网南京9月1日电 苏州市9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合并位于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县级市吴江市撤县设区。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将直接与上海接壤,此举将有利于加强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理顺苏州古城保护和太湖整体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还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伟强介绍说,经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苏州市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为: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

周伟强表示,苏州下辖五县市均是全国十强县,苏州市中心城市首位度偏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调整前苏州城区各项社会发展指标全市占比不足四成,而调整后各项指标占比都将过半。同时,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将直接与上海市接壤,进一步提升苏州市在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拥有部分太湖水面和岸线的吴江撤市设区,将使得吴江区既保持县域体制机制活力,又获得城区功能新的发展优势,并有利于理顺太湖整体保护开发体制机制。

记者了解到,沧浪、平江、金阊三区是苏州城市之核,苏州古城区集中在这一区域,但三区存在规模小、财政实力弱、发展同质化问题,此次合并成立姑苏区,将有利于对古城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此外,将设立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与新姑苏区一致,未来如设立管委会,将与姑苏区政府合署办公,专职负责古城保护工作。

周伟强还介绍说,此次苏州调整行政区划可减少2个县级行政建制,有利于减少机构设置,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目前,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历时数月,在新行政区挂牌前,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驶各项职能,确保在过渡期内不会对企业、群众办事带来不便。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09-01
回 東七區 的帖子
東七區:谁让吴江姓吴呢... (2012-09-01 12:06) 

哈哈,这个理由好!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09-02
最后一问有意思,虽然其他大调最近不会有了,但是市区内的乡镇街道微调应该会有的
sz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09-02
昆山直管,吴江改区。两个地方两种命运。苏州还是没有佛山来得霸气。
//佛山“区”刚刚又变成直管县了
//区划背后是全球分工的演进,形势是经常变化的,但规模效益总是存在的
//佛山、南海都是广州府的县,纳入第二南海县城佛山下属的确很不正义

昆山属于常熟一类的计划单列,中国红利到一定时候,苏昆太一体就很恰当的,现在则不成熟,处于值得昆山放手再吸纳一段时间的关键时刻


sz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09-02
回 Zorro 的帖子
Zorro:只是为了指标。毫无实际意义。 (2012-09-01 18:37) 

列强都有没法用出去的核武器

中国也必须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