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165阅读
  • 64回复

[江苏]江苏市管县最不和谐的六大经典案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2-26
想起来写这篇文章,灵感来源于小知的广东市管县最不和谐的六大经典案例

 

第一盐城管东台——拉郎乱配

在198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负责全国行政区划工作,一份要求调整江苏的行政区划的民间报告被转到国务院后,田纪云总理就着手调查研究,认真审核了这份报告,同意确认在东台组建由省直辖的地级市,过后因盐城帮的蠢动,江苏省委、省政府竟改变主意要求国务院将东台暂批成由省直辖的县级市。国务院尊重江苏省的意见只好发文规定东台为由省直辖的县级市。可是发文中明文规定由省直辖,可是江苏省一天也没有直接管辖过,根本不过问,这么小的省真的管不过来吗?其实是把中央的指示当作耳背风。东台仍由盐城管辖等同于一般县的待遇和义务。故使东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裹足不前,大大阻碍了东台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步伐,每年东台的可支配财政收入要有55%上缴给盐城使用,另外还有各垂直系统如金融、烟叶、盐业、工商、邮电、电业、技术监督等行业的盈利也全部被盐城调去乱化,比如搞福利、发奖金,大势搞楼堂馆所,到目前为止盐城自身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比不上其他地级市,全是依靠剥削我们东台、大丰的财力维持其体面的生活。这样东台可支配的财力就一下子少得可怜,所以有不少建设项目就只能不了了之。
   历史上东台和盐城两地从不搭界,旧时代东台隶属扬州府,盐城隶属淮安府。革命战争年代的地下党组织来讲,我们东台从属南方的上海南通片的地下党组织领导,而盐城从属于徐淮片的北方组织。用现代地理学划分法原则来讲,东台、大丰属于典型的苏中地区,而由盐城开始向北就应归属于真正的苏北地区了!按老说法长江以北叫苏北,既分苏中苏北,那东台、大丰必然属苏中地区。
    东台自1948年建市,一直到54年国务院一直明确承认东台是江苏省内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徐州、连云港、清江(淮阴)并列的为由省直辖的大市,而当时盐城根本没资格列入也无任何条件够得上宣称为“市”。在五年计划中明确规定盐城只适宜专门发展农业,广泛建立农场用生产原料支持城市发展工业经济。因为当时盐城地域偏僻,交通和经济都十分落后(这是战争年代选做根据地的原因)但由于盐城帮的活动强调盐城曾做过新四军的根据地和放过临时军部,要求照顾将专员公署由东台搬到盐城办公,用以提升盐城在省内的地位。在这种思潮下,当时的省政府就权宜之计同意把盐城作为专员公署驻地,东台、大丰反被划给它管辖来养活盐城,扶持它的经济增长!但这时期的国家的区划政策是作为专署只是一个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和其所辖的有“市”级建制的地方是并列的无大小上下之分谁也吃不了谁,东台市虽被盐城专员公署所辖,国务院仍明确东台是市级建制而且颁发了东台市人民政府大印和东台市人民法院的大印(皆为正方形白铜质,大印约一斤重)。全国出版的所有地图都标明东台是“市”并拥有下属城区和郊区县(东台县设于三仓镇)建制。
  制定五年计划时将东台列为全省主要工业城市,后来因为在盐城地区和省内一些部门出现了“盐城帮”假借刘少奇同志之名大势搞唯我独尊,他们处处刁难东台,在重大建设问题上进行捣蛋,离间东台和省方的关系。当国家需要抽调大批干部支持南方新区工作之机架空东台市职能部门和领导机构,长期不向省方要求配备新的领导干部到东台市委、市政府来主持工作,因而致使东台市成为有名无实无领导干部办公的市政府和市委,中央和省方发给东台市的公文只好请处于三仓的县政府代收并由他们帮助处理。其手段实在卑鄙。因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无暇顾及,一个好端端的且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东台市就这样无形消失。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国务院从来不曾有过要撤消东台市的指示和发文!过去“盐城帮”曾扬言毛泽东搞了个延安,刘少奇也要搞个盐城。这是强加给刘少奇同志的,让刘少奇蒙受了不白之冤。刘少奇从来没有这种非分的想法,也没有任何暗示叫这样做!“盐城帮”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想把盐城做大就不择手段地把下达到东台的大型工业项目强行调走,破坏五年计划的落实,仅我们有据可查的有现在的盐城纱厂、肉联厂、拖拉机厂、电厂、造船厂等等都是原计划放在东台建设的。最可恶的是有的工业项目已在东台落实选址,正在工地上开始建筑厂房,资金、材料都已到位就同抢劫一样的半途而废的运走。这就是现在的盐城纱厂的前身大型的五万纱锭的“东台纱厂”,这是典型的一例。大家不听则已,当听到曾发生的这一切就会义愤填膺。

[
[ 此帖被中华大帝在2010-02-26 17:44重新编辑 ]
祈祷,不如思考。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2-26
第三淮阴管淮安(楚州)——欺世盗名(文章引用)

2001年,江苏省地级市淮阴看中了县级市淮安名字的含金量,结果淮阴市成了淮安市,而县级市淮安则成了淮安市楚州区。9年来,为了夺回“淮安”二字,楚州区许多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
一段时间来,在江苏淮安市的网络和地方舆论圈中,一场“正名”的争论正在进行。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县级淮安市),正努力重回“淮安”之名。
这是一场持续了9年的争论。2001年2月10日,江苏省原地级市淮阴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则被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
这9年里,为把“淮安”两字改回来,楚州区在省里和中央部委之间奔走数年。而当地一批老干部和其他人士,更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发起了一场要求“楚州”重回“淮安”的“正名”运动。官方和民间的多方力量都参与其中,声势甚至惊动了中央。而淮安市为捍卫自己的名字,亦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今日的楚州区被当地人称作老淮安,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诸多历史名人如韩信、吴承恩、关天培等皆出于此;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他诞生于此地,并在那里度过了12个春秋。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当年至少在公开场合,看不到关于这一更名的反对之声。相反地,很多人认为更名是更好发挥“淮安”人文历史优势。
当时淮安市的一份文件指出了更名的逻辑:“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

早在199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把淮阴建设成为苏北交通枢纽和苏北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决定。淮阴市由此决定,借用“淮安”这一名称,“三淮一体(原淮阴市、淮阴县、淮安县)”建设中心城市。
今天反对当更名的人们,将当年的更名视作时任淮阴市委书记赵学凤的一人之举。赵学凤后来因贪腐获罪,被演绎为更名的报应。但以政治逻辑来看,这种归罪似有失公允。淮阴和楚州之间距离20公里。在许多人眼里,9年前的更名不仅未实现“三淮一体”,而且使得楚州区即老淮安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改名前,老淮安市在淮阴市各县区中一直是“领头羊”。但到了2004年,楚州区财政收入仅为3.7亿元,人均只有310元,列全省52个县(市)第48位,列当时全市8个县(区)第7位,区财政累计债务达7.67亿元。
“小马拉大车是拉不动的。 “老淮安是农业大县,有100多万亩耕地,近100万人口是农民,淮安市经济本来就落后,根本带动不了。”
资料显示,到2008年8月,楚州区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量、公务员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均排名靠后。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楚州区不升反降?”楚州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如今普遍存在的市吃县、市卡县的后果。”在他看来,正是体制障碍延误了楚州区的发展。
对于老淮安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行政审批权限的收窄。1987年12月,当时的淮安县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淮安市(县级),并明确为“由省直辖”,淮阴市代管。那时,一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县里基本上可以自主决定和实施。
2001年老淮安变成淮安市所属的城区之后,今天的楚州区在规划、立项等重大问题上的自主决策权实行“审批制”,与当年的“备案制”不可同日而语。金兆峰说,如今楚州区建个厕所都要报淮安市批准。“最近江苏省公布13个省辖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所有市区中,只有淮安市后面要加个括号:不含楚州区、淮阴区。”这意味着楚州区只能执行低一档次的市辖县标准。

祈祷,不如思考。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2-26
第四无锡管江阴——各谋其政(转贴)

07年一个家伙写的,好像一直没发过
1,无锡沿江开发详细规划正式建议调整江阴行政体制
以下一段文字摘自《无锡沿江开发详细规划》(原文中以黑体字着重标出)

“根据无锡市产业北进、旅游南移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着眼目前锡澄地区之间产业集中度高、城镇密集度高、人口吸纳能力强、时空距离短的特点,有必要借鉴佛山、武汉、深圳、杭州等地的经验,尽快调整江阴市的行政体制,实行撤市建区,形成无锡中心城和江阴新城有机结合的‘双子星座’的无锡现代化特大型城市,改变分散重复、自称体系的状况。

    事实上的情况大家可能都不很清楚,表面上看江阴作为无锡的县级市,项目审批等均要经过无锡,似乎烦琐了一些,这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弊病。的确很不合理,需要国家更高层次的协调。但很多江阴朋友认为无锡揩了江阴的油,其实不然。苏南五市农村取消农业税,发的农业补贴,江阴市6000多万就没有出自己一分钱,都是无锡市财政代缴的。至于江阴港某位同志在新闻周刊上宣称无锡靠收费抑制江阴港的发展更是可笑,省委李源潮书记说江阴是无锡未来的希望,无锡怎会杀鸡取卵的。和苏州对下属五市的支持力度来说,无锡对江阴和宜兴可谓倾注了很多心血。为了加快宜兴环保科技产业的发展,无锡市专门和南京大学合作,扶持宜兴这一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样的,无锡把国际机场的位置预留在江阴的顾山,还在为江阴争取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希望国家第一批自由贸易区能包括江阴港和江阴口岸。

    江阴现在发展势态不错,GDP有望达到无锡市区现在的水平,超过1000亿。但江阴朋友还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大,江阴现在有优势,发展好,不等于将来就有前途,就一直能好下去。昆山现在势头也很好,但还是意识到和苏州中心区的分工协作,主动调整规划,对接苏州工业园的发展。江阴现在的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城市建设都沿长江边“一字排开”,已经到了无地可用的地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苏州建设苏嘉杭高速,就是为了强化南北的产业和城镇发展,形成大交通沿线的大开发。无锡很早就建成了锡澄高速,江阴长江大桥也通车有5年多,却至今未能形成锡澄产业带和城镇密集区,实在是浪费了一段最宝贵的时间。
    江阴的朋友可能很希望江阴从无锡分出去,但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江阴不可能从无锡分离出去,除非省里用张家港作为交换——但这是不可能的。无锡作为全省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是要为江苏撑台面,扎台型的,李源潮书记去年到现在2次到无锡视察,都希望无锡的同志把目光放眼长江,甚至是放眼过长江,寓意已经很明显,所以我大胆预言,江阴未来一定是成为无锡大市区下的一个区。
    2,江阴的沿江一块经济实力很强,但深入腹地就不行了,如果能把腹地开发出来——也就是形成无锡人所说的沿锡澄高速和新长铁路的产业密集区和城镇密集带,江阴的实力能再上一个台阶,这也是江阴相比较于昆山和张家港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所以江阴如果放远眼光的话,还是与无锡联动发展为好。
   毕竟省里考虑问题是基于平衡的,比如韩国现代的汽车项目,当时最初定在无锡新区或张家港的,后来省里一发话,还是让苏北多发展吧,于是还是留在盐城,还专门开辟了国际航线,引得2004年一年光无锡市就有3500人次前往盐城坐飞机到韩国去。
   无锡不象苏州,沿江三市划出一个无所谓,无锡就只有江阴。省里不会砸无锡的牌子的,因为无锡毕竟经济实力强,整体有赶超杭州的潜力。作为江阴人希望从无锡独立出去,是很自然的事,无锡的朋友也不必大惊小怪。作为无锡人希望把江阴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轨道,获得双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江阴的朋友也不必老是认为“刁无锡”只想吞并江阴。无锡人更应该在这些问题上显示出大度,为江阴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客观的说,江阴在无锡的经济板块中地位特殊,无锡由于所辖县市少,于是乎江阴显得很突出,若是江阴放到苏州,在五虎的“虎视耽耽”下估计日子不会好过多少。2001年江苏发展高层论坛上,省社科院专家发言认为:之所以江阴资本运作领先全国,上市企业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锡所辖市县少。早在1997年,当时省里分给无锡和苏州每年的上市企业指标都是4个,苏州因为下面老虎多,分不匀,互相打得头破血流,后来干脆大家都耗着,造成苏州上市企业少;而无锡当时的情况是:宜兴经济薄弱,锡山债务重重,市区国有企业改制艰难,于是只能把所有指标都分给江阴。于是乎江阴的资本高地终得“神风”相助,才有上市公司密集的态势。希望江阴得朋友不要否认这一历史。
   根据我的观察,无锡最近这段时间是在根据杭州、深圳等地的做法,一边做强市区,缩小江阴在大市的影响,一边调整市区区划和城镇布局体系。提出锡澄产业带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都十分强,省里肯定会同意的。所以江阴和无锡的一体化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反过来江阴的朋友们可以思考这样3个问题:
1)、如果江阴和其他城市组成新的地级市,按照现在无锡和江阴在省里的政治影响力,这个新地级市的市政府和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会放在江阴吗?还是张家港的可能性更大?
2)、江阴即便组成了这个地级市,这个市有发展空间吗?往南,现在虽然归无锡管辖却还是壁垒森严,升格后更是会以邻为壑,不会往南发展;往西,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常州的沿江开发主战场;往东,虽然少了张家港,“苏州港”实力犹存,必然不会给这个新江阴好脸色看;往北,虽然有长江大桥一座,但杯水车薪,江阴将不得不面对巨大的跨江城市发展的物质成本和心理成本,重蹈南京的覆辙。于是,新的江阴,将真的只能龟缩在长江之阴那狭窄的一片桥头堡上,得不到经济发展的腹地。
3)、江阴的港口其实本身不成功,省里大力发展苏州港(尤其是太仓分港),江阴能因脱离无锡而获得替换太仓港地位的机会吗?不会,因为发展港口的条件江阴远不如太仓。

3、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俱毁。我是无锡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首先声明我很赞赏江阴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水平,没有对江阴所谓的仇视。下面看看江阴升格后的江苏会是怎样的格局。
    先说一个实例:为什么当时第一座长江大桥放在江阴而不是常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并没有说是全部的原因)是因为1990年代初,在江苏的政治环境中,还是无锡和江阴说话响当当,苏州并非是第一优先的城市。当时无锡、苏州、常州、南京都是第一方阵,无锡还稍微领先些(希望有些网友不要和我纠缠这句话,我并非指某个指标,而是指整体影响力)。江阴和无锡县的苏南模式,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因此促使这座大桥落户江阴有政治的力量在推动。当然这样对无锡的经济发展也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而现在,情况彻底翻了个个,苏州在20世纪90年代末突然发力,一举和无锡拉开距离,进入21世纪,更是宣称要雄心勃勃地甩开无锡,让这个城市无法望其项背。于是,作为整个战略的一部分,新兴的“苏州帮”开始打压因苏南模式衰微而发展进入迟滞状态的无锡,梁保华更抛出所谓“抑锡扬苏”的政策,苏州在全省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苏州搞古城保护、轻轨高架,要没有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支持,可能吗?而国开行的贷款并非随随便便可以拿到,因为那是中央政策的一种延续。支持谁,不支持谁,贷多还是贷少,都是要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甚至政治局开会讨论的。苏州前前后后有400亿,以前扬州拿到100亿,泰州拿不到,05年泰州却突然拿到98亿,其中的奥妙不就很清楚了吗?而无锡,只拿到26亿,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第一方阵目前的情况是,从苏州代替无锡举旗的阶段跨入了苏州单独引领第一方阵的阶段。可以想象在未来5年,苏州的GDP就能超过12000亿,到时再追赶吗?希望已经很渺茫了。
   
到时,无锡是怎样的状况呢?在江苏,苏州是第一方阵、无锡和南京属于第二方阵,但无锡在政治上绝对是三者之中最弱小的。缺少政治支持和经济发展腹地(假设江阴分出去)的无锡,最终也会像常州一样迷失方向,只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能撑个十年八年才会沦落到第三方阵。
祈祷,不如思考。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2-26
第五常州管武进——貌合神离

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武进市改设为常州市武进区。但武进与常州中心城市多年来形成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并没有随着武进改区而结束。武进改设为区虽然在形式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常州特大城市发展的市县(市)并立问题,大大拓展了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实施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中,按照“协调各方利益、平稳过渡、保持稳定、逐步理顺体制”的思路,常州采取了与一般地级市市辖区体制相区别的市辖区过渡体制,在武进区实行了特殊的“五不变”过渡政策。这些举措虽有效地缓和了区划调整初期的“负面影响”,但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相对独立的体制表明武进区与中心城区的实质性融合尚未完成,常州市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依然矛盾重重,例如在排污系统规划、天然气供气规划、公共交通互联互通、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和重要的交通道路网布局等方面常武各有诉求,矛盾很大。武进撤市改区实际只不过是把原来外在的“市—县(市)矛盾”掩盖在“市区内部”而已。常州中心城区与武进区表现出的这种“形合神不合”的现象,事实上形成“一座城市,两个行政主体”的状况,严重影响新时期常州特大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分散了城市的聚合发展力量,对整个常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
注释:
五不变政策是指:武进区现职四套班子领导干部保持不变(个别领导交流除外);财政分成比例保持不变(省级以上有新规定除外);行政管理体制除规划、国土实行统一管理外,其它保持不变;现有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体制保持不变;划出的7个乡镇区域内企业资产权属不变。
祈祷,不如思考。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2-26
第六宿迁管沭阳,泗洪,泗阳——无恶不作

2004年,泗阳县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以及泗洪县的陈集镇划归宿城区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泗阳县乡镇总数由23个减少为18个,总面积由1726平方千米减少为1418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17万人减少为94万人;泗洪县乡镇总数由26个减少为25个,总面积由2810平方千米减少为2731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00万人减少为95万人。

宿迁市辖区(宿城,宿豫)由总面积由原来的1721平方千米扩大到2102平方千米,总人口由原来的121万人增加到154万人;

沭阳是宿迁各区县中人口最多的,而且基础最好的,又在交通干线上。古属海州。宿迁其它部分均属徐州,故无认同感------小知
祈祷,不如思考。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2-26
坚决要求取消危害县域经济的吸血地级市!!!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2-26
沭阳是宿迁各区县中人口最多的,而且基础最好的,又在交通干线上。古属海州。宿迁其它部分均属徐州,故无认同感------小知
应该是宿迁县属徐州府,泗阳属淮安府,泗洪属安徽省泗州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2-26
宿迁是个拼凑的地级市。我的原话是从一位沭阳的人那里听的,感谢楼上指正!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2-26
回 5楼(小知) 的帖子
省管县后保留宿迁地级市地位,撤消宿豫区,宿城区。 改为直筒子地级市!
祈祷,不如思考。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2-26
宿迁吃了的要吐出来!!!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2-26
第四个例子中写的那篇文章完全是无锡人往自己脸上贴金YY出来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2-26
这种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2-26
~晕 96年的时候淮阴西北四县,宿迁的基础明显最好,虽然也好不到哪去  

沭阳的交通区位优势宿迁代管之后才渐渐体现出来,其中很多都是仇和争取过来的
Пекинский Лес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2-26
只讨论区划合理不合理,涉及地域歧视的一律删除。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2-26
唉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啊 中国太大 政策也得合乎潮流 才能得乎人心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2-26
盐城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是盐城专区、地区、地市的驻地,东台一直都是其下辖县/县市,而且东台在盐城地区的位置是最偏僻,不可能成为盐城地区的中心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2-27
盐城还不是因为叶挺?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sir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2-27
LZ所举的几个例子中,就我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情况看:常州和宿迁并没有文中说的那样“夸大”(说到市割县地,恐怕并不止LZ所罗列的这几城吧~?)
无锡和镇江的这两例听得不少也接触到过,市县间的较劲的确不小,在周边地区也蛮“有名”的;淮安和盐城也就是在网上见到,尚未接触过~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2-27
LZ就知道瞎咧咧吧,比如盐城东台那个,如果真如楼主说的那样,本站的资料不是全成了垃圾了

盐城专署——专署驻盐城、辖9个县:盐城县、射阳县(原阜宁、盐城之串场河东,射阳河以南部分所组成)、建阳县(原阜宁、盐城之串场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部分所组成)、阜宁县、滨海县(原阜宁、涟水、灌云各一部所组成)、涟东县(涟水盐河以东部分)、淮安县、东台县、台北县(原东台县北部)。 看看这个可能选择东台为专署驻地么,另外扬州都有改县的经历的,东台在建国早期可能是市么,还什么较大的市,鬼才信呢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2-27
洋河一带的说话方言与宿迁基本是一样的,与泗阳有区别。最可笑的是宿迁的二个区,说是区其实就是原来的宿迁市(县级)加上新划进来的几个乡镇,沿运河为界分成的二个县罢了,运东是宿玉区,运西是宿城区(造河镇等西北部几个乡镇也是宿玉管的)。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2-27
整个江苏也就十三四个地级市……作者列出的经典竟有六个……不能不令人沉思!
中央想过没有?地级市到底吸了多少下辖县市的血?为什么一定要有地级市在上面?
http://www.shixing.org/bbs    天下石姓论坛
我是兴宁人,不要叫我梅州人!!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2-27
我们来看一下本站有关盐城方面的区划历史:
一:苏北行署时代
盐城地(专)区
  1949年4月21日,盐城专区辖盐城、射阳(由原阜宁、盐城的串场河以东,射阳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合德镇)、建阳(由原阜宁、盐城的串场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湖垛镇)、阜宁、滨海(由原阜宁、涟水、灌云3县各一部分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东坎镇)、涟东(为原涟水盐河以东的部分地区,县人民政府驻大程集)、淮安7县。专员公署驻盐城县。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专区的东台、台北2县划归盐城专区。同年撤销涟东县,并入淮阴专区的涟水县。
  1951年7月11日,台北县改名为大丰县,建阳县改名为建湖县。盐城专区辖8县。
  1953年1月江苏建省后,盐城专区属江苏省领导
二1952年江苏省筹建时期
 盐城专署——专署驻盐城、辖9个县:盐城县、射阳县(原阜宁、盐城之串场河东,射阳河以南部分所组成)、建阳县(原阜宁、盐城之串场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部分所组成)、阜宁县、滨海县(原阜宁、涟水、灌云各一部所组成)、涟东县(涟水盐河以东部分)、淮安县、东台县、台北县(原东台县北部)。
三 江苏建省后
1953年 辖8县盐城县(盐城镇)  滨海县(东坎镇)  射阳县(合德镇)  阜宁县(阜城镇)  淮安县(淮城镇)  建湖县(湖垛镇)
 大丰县(大中镇)  东台县(东台镇)
1954年 淮安划入淮阴,辖7县 盐城县(盐城镇)  滨海县(东坎镇)  射阳县(合德镇)  阜宁县(阜城镇)  建湖县(湖垛镇)  大丰县(大中镇) 东台县(东台镇)
1966年 建响水县,盐城辖8县 盐城县(盐城镇)  滨海县(东坎镇)  射阳县(合德镇)  阜宁县(阜城镇)  建湖县(湖垛镇)  大丰县(大中镇) 东台县(东台镇)  响水县(响水镇)
1983年盐城由地区改市,如果说当时东台有改市资格的话,应该按照常熟和泰州例,市管市才对,但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盐城市  2区  7县
 盐 区       郊 区
 响水县(响水镇)  滨海县(东坎镇)  射阳县(合德镇)  阜宁县(阜城镇)  建湖县(湖垛镇)  大丰县(大中镇)
 东台县(东台镇)
1987年东台才建市 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县级)。以原东台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台市的行政区域。(1987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函202号】批准)
盐城市  2区  1市  7县
 盐 区       郊 区
 东台市
 响水县(响水镇)  滨海县(东坎镇)  射阳县(合德镇)  阜宁县(阜城镇)  建湖县(湖垛镇)  大丰县(大中镇)
直到目前一直维持这样的区划

印象中中县级市设立之初都是省直辖的,也并不由地级市代管,但是显然这段时间比较短暂,随着县级市的增加就全都代管了,我曾经看到过将县级市不画地级市内的地图,但是年代久了记不清楚了
[ 此帖被youyuan在2010-02-27 12:2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2-27
引用第20楼s23412于2010-02-27 11:57发表的  :
整个江苏也就十三四个地级市……作者列出的经典竟有六个……不能不令人沉思!
中央想过没有?地级市到底吸了多少下辖县市的血?为什么一定要有地级市在上面?
兴宁也是广东省的受害者……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2-27
三泰合一挺难了。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2-27
在江苏最冤枉的其实是常熟市,在古代常州就是常熟,后来常熟划入苏州了,常州就跑到现在的地方了;在建国以后常熟市应该和泰州市地位差不多,至少要比宿迁强,可是弄来弄去,泰州、宿迁都地级市了,常熟还是苏州代管的县级市。我一同事常熟的,他一直不知道常熟是苏州代管的,还以为还是省直管的呢,晕。但是很奇怪,怎么没有听到人常熟闹腾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