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难买的根源在于管理水平落后
李清
新京报 2004年1月20日
每年的“春运”,大部分的旅客都是坐火车回家过年,而“春运”人多拥挤、火车票难买,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春运”火车票难买这一现象,人们通常将其归结为“铁道运力不足”和“整治票贩不力”等方面。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
笔者认为,“春运”火车票难买的根本原因在于铁道系统管理水平的低下。
一是车次调度水平低。近年来,中国铁道的运力实际上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基本可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要。平时甚至经常有一些客运车次存在旅客不足的情况。笔者就曾经在繁忙的沪宁线坐过每节车厢不超过三名旅客的列车。旅客出行人次并不总是平衡的,当旅客人数少时,不能及时统计分析市场信息,安排减停相应车次,恰恰就反映出车辆调度的滞后。同样,到了“春运”时期,旅客大量增加,也不能调度车辆充分满足旅客需求,不是管理水平跟不上又是什么呢?
当然,铁道系统有些管段在这方面已经作出努力,如广州铁路总公司近年来就在“春运”期间及时调度一些列车从湖北、湖南等地到广州“支援”。如果一定要说是铁道运力不足的话,那么当把我们铁道的日常运力也提高到像“春运”时期这么高的水平时,“春运”时期车票或许不会再这么紧张,但按照当前的车辆调度水平,一年中不是“春运”的其他300 多天中,列车恐怕要整天空开,铁道系统不亏死才怪呢。或许有人说,要实现那样“人性化”的调度岂不是难度太大了一些。但如果比较一下发达国家的铁道系统情况就会知道,这绝不是“天方夜谭”。试想一下,你不能做到像人家一样迅速地完成复杂工作,不是管理水平低下又是什么呢?
二是售票管理水平低。常常可以看到购票者在售票窗口前焦急的样子。都已经什么时代了,我们铁道系统大部分售票窗口竟然还隔着极宽的窗台,买票者通过安装在封闭的玻璃上的一个小麦克风跟售票员对话,十分的别扭和不方便。笔者就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说是为了防止买票者抢劫票款,那银行每天的钞票流量不知要比火车售票处高出多少,现在有哪一家银行的柜台还设置得像以前的监狱会客室?也许是铁道部门担心购票者讲话声太大会把售票员给吓着?
媒体经常报道铁道售票人员加班加点售票的情况。精神固然可嘉,然而很多售票员的技能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想买张明天或后天从北京到南京的票,查询了两三个车次都已没票,再问售票员就不爱理你了。可那么多的车次旅客哪能一一记住?售票员就只会按照车次查询,而不能按照地址为购票者查出所有符合条件的车次情况吗?再比如,铁道系统现在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异地联网售票,然而旅客想从北京去南京却有可能只买到一张到天津的票,然后等待到天津别人上车将你赶下座位,你一路站着回家,原因是“预留”了给天津站的票。可既然不按购票需求先后售票,仍用老一套的方法在各站预留固定数额的车票,那先进的联网系统岂不成了摆设?
(原文更长些,另刊于《沈阳今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8:45: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