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感冒药”无法改变畸形药市
来源:新京报 www.thebeijingnews.com日期:2004年3月10日7:9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周末,曾在南方搅热医药市场的“一元感冒药”在北京的“一元堂药店”现身。“一元两元治感冒,每包用量两三天”的招牌,吸引了不少顾客。对比几种“一元感冒药”的价格后发现,一些药品的身价暗降了近50%。“一元堂药店”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药品全部由正规厂家生产,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还准备陆续在其它连锁零售网点推广“一元药”。
众所周知,药价虚高、部分群众看不起病的现象,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一些厂家和经销商在降低药价方面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似乎没有哪一次带来像“一元感冒药”一样大的冲击力。然而,在这次“一元感冒药”在北京高调登场,且社会舆论一片叫好之时,笔者却对其“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保持深深的怀疑态度。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制药企业也不例外。目前的药品价格虚高,主要是营销环境不良所致。不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营销人员支付回扣、好处费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流通成本,从而使得药品最终售价居高不下。然而,药品流通环节存在问题,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必要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
“一元感冒药”以超低价格进行宣传,确实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但由于预先确定了最终的低售价,在其利润实在已经很微薄(也许部分药品的利润需要通过减少剂量等方法来换取的)的情况下,必然会给流通环节带来巨大压力。试想,药店卖出一包“一元感冒药”纵使能挣上一毛两毛,卖出一万包才能挣多少?更何况,药品有着很强的适用性,有的感冒吃再多普通药品都毫无效果,而顾客也不会仅仅因为低价就来争购“一元感冒药”。
笔者认为,“一元感冒药”的推出,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厂家的商业策划而已。事实上,“一元感冒药”在各地的推广过程中已经遇到相当阻力。而早在去年12月份《新京报》等媒体就作了《“一元感冒药”低调进京》、《“一元感冒药”进京受阻》等报道,只是并未引起充分注意而已。据媒体不完全调查,有20%以上的药店明确表示不打算进“一元感冒药”,更多的药店则对是否会进货态度暧昧。至于“一元感冒药”是否真的会大发展,恐怕只有生产者自己知道了。
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希望药价能够降低,并且降得越低越好。但任何事情都得遵循客观规律,“一元感冒药”的出现未必值得欢欣鼓舞。种种现象表明,有关部门对于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还远远不够。而指望靠某一两种药品价格“跳水”就能改变畸形的药市现状,无疑是不大现实的。
李清
(另刊于《沈阳今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8:43: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