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的安庆市枞阳县,有一个以此字命名的镇,名叫(音:ou)山,历史上这里曾人才辈出。
然而在网络时代,这个独有的生僻字,却难有立锥之地,常用的字典里查不到,互联网上搜不出,当地村民驾照上的乡镇地名甚至都是空白。百姓的生产生活、政府的公务活动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于是一场来自民间,自下而上的要求政府改名的呼声越来越高。
致信县长要求改名
今年5月13日,一封要求为镇改名的建议书,摆在了枞阳县县长何谦的案头。
常年在武汉打工的枞阳县“ou”山镇村民唐胜明向枞阳县县长电子信箱发去了建议书。上面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办公手段和交流工具,然而由于字太过于生僻,电脑字库里没有收录此字,给百姓甚至政府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他强烈呼吁有关部门以合法的方式,将乡镇的名称正式改为“藕山镇。县长何谦看后立即批示:“请枞阳县民政局阅复。”
而不久前,枞阳网民还通过中安在线网上问政栏目向安庆市委书记、市长发去了类似的疑问:为何一个5万余人口的大镇,在互联网上却没有一个体面的全名,只能用拼音“ou”代替。
查遍字典难觅此字
“ou”字究竟为何意?如何发音?
记者查遍了手头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典、辞海等,均没有找到该字,最后记者不得不求助于枞阳县委宣传部,对方说,康熙字典里曾收录该字。在康熙字典,这样解释“ou”字:为山名,一在江苏、一在安徽,读偶音。
网上闻其声不见其形
“ou”山镇在哪里?当地的概况又如何?由于记者的电脑里打不出字,于是记者粘贴了一个造出的在百度上搜索,却发现字立即变成了一串乱码。
在枞阳县官方网站——枞阳县政府网和枞阳在线,记者看到有关“ou”山镇的新闻都用汉语拼音ou山镇代替。而枞阳县的民间网站,“ou”字常用两种替代方法表述,一是用拼音:ou,一是用谐音:藕。
生僻字带来烦恼
6月18日,记者来到“ou”山镇,这里位于长江北岸,距离枞阳县县城东15公里。
影响对外交流。枞阳县山镇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由于“ou”字过于生僻,电脑字库里都没有收录。他们现在通过互联网交流都被迫用拼音ou代替“ou”字。但即便如此,对宣传“ou”山镇还是非常不方便。“ou”山镇镇长曹宗南告诉记者,当地政府的电脑里大都造了“ou”字,但只能限于内部有限的范围使用,但通过互联网对外交流,只要对方电脑字库里没有造这个字,就识别不了。
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当地一位姓汪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公安部门电脑系统里没有收录“ou”字,打不出来,他们办理的驾照住址一栏,乡镇名称都是空白,“外地人看了还以为是假证”。
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枞阳县“ou”山镇村民说,外地几乎没有人认识“ou”,都以为是个错别字。他现在向别人介绍家乡都说是藕山镇。
山地名有来头
据“ou”山镇镇长曹宗南介绍,在唐代,当地山上有江匪。懿宗皇帝派阮况(京都长安人)率兵来剿匪,纵火焚山,匪灭民安。懿宗以阮况镇匪有功,封为镇江南大将军,阮况易名阮枞(镇)江,并旨阮将军就地休憩定居,成为山下阮氏一世祖。
后阮氏修宗谱,认为将军之名,应与山并举,山中之匪已了,在“凵”中加上“了”字,而山之原始名莲花,花下有藕,于是将山名读“藕”山。
据了解,“ou”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养育了阮况、阮大铖、丁岱岳、钱田间、程学启等历史名人。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古遗址、古碑刻、古庙刹、古建筑、古佛祭具、古墓地等。景点“ou山八景”更是远近驰名。
当地网友热议改名
“ou”山镇是否应该改名,近一年来,在枞阳民间争论不休。记者在枞阳县多家网站看见,相关的帖子十分热烈,网友的观点分成两派,其中建议改名的呼声最高。
一些网友认为,用拼音ou代替“ou”,给当地对外交流造成了很多障碍。电脑字库的字都是经国家语言委员会经专家考证等一系列程序论证的,“ou”是生僻字,专家认为是不规范的字,才没有让其进入字库。现在是网络时代,要顺应时代潮流,历史传承的地名,可以用纸质的形式保留。建议“ou”改为谐音字藕。
另一些网友则认为,一个地方的地名不能因为生僻字就乱加改动,每个地名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且现在电脑不能输入的字很多,不能输入电脑的字不一定都要改。
镇政府呼吁专家援手
昨天,“ou”山镇镇长曹宗南告诉记者,山的地名,有上千年历史,当地群众已经习惯这个称呼。他希望通过安徽商报请电脑专家想办法帮助“ou”山镇5万多群众破解这一难题,让“ou”能够拿到网络“通行证”,如果技术上有困难,他们将考虑征求民意改名。
枞阳县民政局局长齐大忠说,他们对此事非常重视,改名一事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他们将在近期联系“ou”山镇政府,召开村委会主任会议,对改名一事进行摸底调查,如果多数人希望改名,再进行村民表决会议,如果过半数村民支持改名,则通过逐级申报,由省政府批准后就可以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