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63阅读
  • 8回复

[道制]清代广西“道”的演变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8-24
节选自郑维宽的《清代广西政治进程中的政区演变探析——以道、直隶厅州为中心》部分内容


清代广西的“道”与明代广西的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但相对而言,清代广西“道”的设置更为成熟,运作也更为有效。雍正《大清会典》对明代广西不同“道”的内涵做了如下区分:“旧设左右参政,康熙六年定止称参政,各省员数无定,视何项官推升者即为何项道,参议、副使、佥事同。凡参政、参议名曰守道,副使、佥事名曰巡道。” 也就是说,明代的分守道是布政使司的参政、参议派任地方的称谓,而分巡道则是按察使司的副使、佥事派任地方的称谓。明代的道员只是临时派遣的性质,直到清代乾隆年间,道员才成为地方实官。清代的“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层级在府级政区之上,成为有一定辖区和治所的准政区,它的演变反映了清政府在改革政区层级以应对行政管理民族边境事务方面的一种探索。有清一代,广西“道”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乾隆以前的形成调整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乾隆时的确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光绪时的增置阶段。从顺治到雍正年间,广西“道”的置废、所辖范围、名称、职能等尚处于不确定状态,朝廷往往根据出现的情况临时作出规定,有的地方设立分巡道,有的地方设立分守道,有的地方是分巡与分守兼而有之,职能也因此不断调整。到了乾隆年间,随着广西政局的全面稳定和行政体系运作的成熟,“道”的职能逐渐确定,而且其所辖地域和治所也稳定了下来。乾隆时期广西共设置有3 个道,即桂平梧郁道(苍梧道)、右江道和左江道。到了清末,根据中法战争后广西边防面临的新形势,清政府作出了在边境地区增置边道的决策,将沿边政区组建成一个新道,以统一应对和处理边防事务,于是设立了太平思顺道。此外,还有清代隶属广东、今隶属广西的廉钦道,廉钦道也是清末设立的边道,廉钦道地处广东与越南接壤地区,体现了广东应对清末边疆形势的边防思想。试将各道的具体演变情况分述如下:

(一)桂平梧郁道(苍梧道)的演变过程

清初桂平梧郁道曾被分为几个道,而且其名称几经演变,直到乾隆时才最终确立桂平梧郁道(或称苍梧道)的名称。顺治、康熙时分别出现了苍梧道、桂(林)平(乐)道、桂林(兵备)道、府江(兵备)道、梧州分巡道、郁林道等称谓,其职责主要是分守或分巡西江、府江(桂江、漓江)地方,多具有兵备道的性质,同时兼理驿盐事务。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 )三月,桂平梧郁道的轮廓才大致成型,其名称叫苍梧道,因为该年“复设广西苍梧守道一员,管辖桂、平、梧三府”,治所设于梧州。苍梧道除了分守地方外,还兼理盐法。乾隆元年(1736 ),苍梧道的名称又改称驿盐苍梧道,道治设于桂林。乾隆二年(1737 ),设立分守桂平梧郁道,管辖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郁林直隶州,其职能为分守地方和管理驿传盐法,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八月护理广西巡抚、按察使哈靖阿奏称:“所有全省站船及站夫、水手等项,设驿盐道一员管理,兼巡桂林、平乐、梧州、郁林等府州。今各省驿传,奉谕改归巡道分管,以臬司总其成。请将粤西驿务,敕令该道与左江、右江二道,各按分巡地方管理。”可见苍梧驿盐道与桂平梧郁道实质上是同一道,它与左江道、右江道并称。此外,嘉庆时桂平梧郁道与苍梧道的名称同时并存也表明,即使是在官方文书里,对该道的称谓也未完全统一,比如《清仁宗实录》卷177 记载,嘉庆十二年(1807)四月,“以广西桂平梧郁道王家宾为按察使”;而《清仁宗实录》卷201记载,嘉庆十三年(1808)九月谕内阁:“广西苍梧道一缺,应归八月份铨选。”嘉庆《钦定大清会典》卷4《吏部》所载广西设立的三道为分巡地方左江道、右江道、盐法兼分巡地方苍梧道,而《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60《广西统部》则称“分守桂平梧郁道,驻桂林府,兼理盐务”。可见桂平梧郁道与苍梧道虽为同一道,但称谓却未完全统一。

清末桂平梧郁道管辖的范围有所调整,光绪十三年(1887 ),郁林直隶州改隶左江道,于是桂平梧郁道只剩下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名称也就顺改为“桂平梧道”,与此同时,桂平梧道增加了兼理水利的职责。光绪十八年(1892)七月三十日,广西巡抚张联桂奏称:“桂平梧郁盐法道所属之郁林州,已改归左江道统辖,请饬部改铸分守桂平梧盐法道兼理水利关防。”但此时桂平梧盐法道的治所仍位于桂林,为了适应梧州开埠通商后的新形势,光绪三十年(1904 )广西巡抚柯逢时上奏:“自梧州设洋关通商,以盐法道兼该关监督,应即饬该道移驻梧州,督率水师员弁,认真清理河道,以安商旅。遇有交涉事件,妥为办理。”随后桂平梧盐法道移治梧州。

(二)右江道的演变过程

清代广西的右江道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明代的右江分守道、右江兵巡兼兵备道和宾州兵备道,比如顺治时就有右江道、柳宾道、宾州(兵备)道,只是到了康熙时才统一称右江道。但右江道在康熙时经历了几次裁撤与复置,康熙十三年(1674 )九月,“添设广西右江道员缺,统辖柳(州)、庆(远)、思(恩)三府,驻扎柳州”。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 )十二月,又裁撤了广西分守右江道和分巡右江道,但是很快又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 )三月复设右江巡道一员,管辖柳州、庆远、思恩三府。右江道管辖的思恩府最初所辖范围很广,在雍正七年(1729 )以前,思恩府管辖后来的思恩府、镇安府、泗城府三府之地,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60《广西统部》记载:“顺治十五年升泗城土州为府,寻改为军民府,隶思恩府。康熙二年,镇安土府改设流官,隶思恩府。…… 雍正四年,仍改泗城军民府为府。七年,升镇安为府。”雍正七年( 1729),“改广西思恩府属之镇安土府为流府,设知府一员,管辖归顺、上映、都康、向武、小镇安五土属,奉议州一州”。可见直到雍正四年(1726 )和七年(1729),泗城府和镇安府才分别从思恩府独立出来,但仍然隶属右江道。雍正十年(1732)和乾隆九年(1744),镇安府和泗城府才改隶左江道。雍正十年(1732)八月,“改广西右江道原辖之镇安府归左江道管辖”;乾隆九年(1744 )三月,“广西旧隶右江之泗城府,就近改隶左江道统辖”。因此,乾隆九年(1744 )以前,右江道所辖地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最大时管辖后来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镇安府、泗城府五府之地。乾隆九年(1744),根据广西巡抚杨锡绂的建议,清廷将原来隶属左江道的浔州府划归右江道,此后右江道的管辖范围再也没有变动过,即管辖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浔州府四府,道治设于柳州。乾隆三十二年(1767 ),右江道加兵备道衔,所辖四府驻军都司以下的武官均归右江兵备道节制。

(三)左江道的演变过程

清代广西的左江道大体上沿袭了明代的左江分守道、左江兵巡道兼兵备道,清顺治时左江道的名称已经固定,其管辖范围奠定了后来左江道的雏形,这从康熙三年(1664 )六月广西巡抚金光祖的奏疏中可以窥见一斑,金光祖说:“左江守、巡二道所辖者,浔(州)、南(宁)、太(平)三府并思明土府,与南宁、太平所属二十八土司,自巡道裁撤,归并守道,非一官所能兼摄。查桂林巡道事务甚简,应改为左江巡道,仍驻扎南宁,左江守道仍驻浔州。”此后的雍正、乾隆时期,左江道的管辖范围陆续有所调整。雍正十年(1732 )八月,“改广西右江道原辖之镇安府归左江道管辖,南宁府原辖之湖润寨及下雷土州俱归镇安府管辖”。乾隆九年(1744 )三月,广西巡抚杨锡绂奏称:“广西旧隶右江之泗城府,就近改隶左江道统辖;腹地之浔州府,就近改隶右江道统辖,以便巡查。”清廷批准了这一建议。经过雍正、乾隆时的调整,将原先隶属左江道的浔州府划归右江道,而将原先隶属右江道的镇安府、泗城府划归左江道,这样调整后的左江道就管辖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泗城府,道治设在南宁。最初左江道的职责主要是对所辖各府的行政事务进行巡查,后来其职能有所增加。乾隆二十一年(1756 )二月,吏部批准了两广总督杨应琚奏请事宜:“广西左江道有控压边关、拊辑土瑶之责,应加兵备道衔,节制南(宁)、太(平)、泗(城)、镇(安)四府都司以下武职,换给关防。”左江道加兵备道衔,对所辖四府驻守的绿营兵都司以下的武官都有节制权,履行绥靖地方的职责。

清末,左江道的管辖范围经历了一次大调整。光绪元年(1875 ),原右江道属思恩府所辖百色理苗同知升格为百色直隶厅,划归左江道管辖;光绪十二年(1886 ),原镇安府所辖归顺州升格为归顺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 ),从左江道划出太平府、归顺直隶州,单独设立太平归顺道,而将原先隶属桂平梧郁盐法道的郁林直隶州划归左江道。这样,清末左江道实际管辖南宁府、镇安府、泗城府、百色直隶厅、郁林直隶州。

(四)太平归顺道(太平思顺道)的演变过程

中法战争后,曾经的中国藩属国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中国西南边疆门户洞开,广西边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清政府一方面加强边防建设,另一方面对广西沿边的行政体系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边道的设置上。上述措施主要是由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负责筹划并执行的。光绪十二年(1886 )三月,张之洞奏陈广西边防六事,包括分布营屯、核计饷需、移驻提督、添设镇道、改拨标兵、酌减勇营。从后来的实践看,这六条建议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同年八月,张之洞和护理广西巡抚李秉衡进一步上奏:“广西边陲,分营扼扎,请拨的饷,酌移提督驻所,另设柳州总兵官,并拟添边关道员。” 清廷批准了上述建议。广西新设立的太平归顺道,下辖太平府、归顺直隶州,与越南紧密毗邻,道治设于龙州。太平归顺道的职责主要是加强对沿边地区的军政管理,并办理中外交涉事宜。

但是太平归顺道并未涵盖整个广西沿边地区,当时广西与越南接壤的政区除了太平府、归顺直隶州,还有隶属南宁府管辖的上思州。为了统一管理广西的沿边事务,势必要将上思州纳入这一体系。为此,便有了将上思州先划归太平府、后又升格为直隶厅并隶属太平归顺道的举动。光绪十七年(1891 ),广西巡抚马丕瑶奏称:“查明广西上思州情形,拟请升为直隶厅,不隶太平府,仍归太平归顺道统辖,以便官民而固疆圉。”可见统一边防、巩固边疆是设立上思直隶厅的直接动因。光绪十八年(1892 )七月,沿边的上思州正式升格为上思直隶厅,划归太平归顺道管辖。同年十二月,“改铸广西太平思顺兵备道等关防、印信,从广西巡抚张联桂请也”。至此,“太平归顺道”正式改名为“太平思顺道”,兼兵备道衔。太平思顺道的设立,虽然主要是为了应对清末广西边防出现的新局面,但其并不具备单独处理边境事务的权力,因为清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督办广西边防事务的机构。直到光绪三十一年( 1905)裁撤督办广西边防事务的机构,广西边防事务才完全归太平思顺道管理。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署两广总督岑春煊奏称:“广西边防,请裁去督办名目,照云南边防办法,一切责成边道,辖于巡抚,庶可专一事权。”清政府批复同意,谕令“广西边防事务,现归太平思顺道办理,着责成广西巡抚每隔一年巡边一次,考察交涉事宜及民间疾苦,随时整顿,以固边疆” 。岑春煊在云南和两广都做过官,而云南、广东、广西都与越南接壤,因此在边道的设置和管理上,岑春煊无疑具有自己的深刻认识。

(五)廉钦道的设立

廉钦道所辖地域原为广东廉州府,属于高廉道管辖。中法战争后,因为廉州府沿边沿海,战略地位迅速提升,清政府不仅在军事上通过调整部署增强防御力量,而且在行政区划的设置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就军事部署而言,光绪十二年(1886 )四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奏称:“廉州边海交冲,高州镇未能兼领,拟请于廉州专设北海镇水陆总兵,并拟裁并阳江镇,改设高州镇水陆总兵,以便控扼。”清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在行政区划的调整上,光绪十四年(1888 ),将廉州府所辖钦州升格为钦州直隶州,钦州直隶州的设立,为增设廉钦道做好了准备。光绪三十一年(1905 )四月,署理两广总督岑春煊上奏清廷:“请裁撤广东督粮道,添设廉钦兵备道,驻扎钦州,管辖廉州一府、钦州一州。…… 并请将添设之廉钦道,定为冲繁难边远要缺,以粮道裁缺之廉俸,照数改支。” 廉钦道是从高廉道分离出来的,且兼兵备道衔。从北海镇和廉钦道设立的初衷和目的看,具有浓厚的注重边防的色彩,集中体现了清末在广东与越南交界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

……


清代广西“道”的名称和管辖范围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乾隆以前变化较大,乾隆时期才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名和范围,一直延续到光绪前期。光绪时广西“道”的设置和管辖范围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调整过程,但是《清史稿·地理志》却没有记载和反映这一调整,而且在记载上相互抵牾。郁林直隶州原先隶属桂平梧郁道,至光绪十三年( 1887 )郁林直隶州改隶左江道,桂平梧郁道也相应改称“桂平梧道”,但是《清史稿·地理志》还是称为桂平梧郁道,并将郁林直隶州仍然标注为“隶左江道”,显然前后矛盾。又如上思直隶厅在光绪十八年( 1892 )已划归“ 太平思顺道”,但是 《清史稿·地理志》仍称上思直隶厅“隶左江道”,亦属相互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不利于揭示清末广西直隶厅州和道设置的演变与政治军事形势的关系,需要研究者予以厘清。

从清代广西“道”的设置演变看,从乾隆年间的 3个道发展到光绪年间的 5个道,数量增加明显,但是这一情况在腹地省份却没有发生。如果仔细考察光绪年间所增设 2个道的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其作为“边道”的性质。也就是说,太平思顺道、廉钦道都是为了应对中法战争后中越边境地区广西段的边防事务而设立的。这至少暗含了两条信息:一是“道”作为介于省级高层政区与府级统县政区之间的准政区,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它兼具了高层和统县两级政区的优点,而避免了偏大和偏小的弱点,这在管理边防事务中特别有效。因为我国沿边省份的国界线都较长,往往涉及几个府级政区,如果各行其事,事权太过分散,如果都由省级政区长官去交涉,则在时效上和反应速度上都显滞后,因此,将沿边的几个府级政区整合成一个“道”,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边境突发事件,这是清政府从政区调整层面上的应对。二是“边道”都兼兵备道衔,具有调动所辖区域内军队的权力,这是沿边府级政区所不具备的,而这又为处理边防事务所必需。因此,“边道”的设置,可视为清末广西政区发展演变上的一大特点。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8-24
明朝是藩司、臬司各派属员分道管理。藩司(从二品)的副职参政(从三品)、参议(从四品)的道称分守道。臬司(正三品)的副职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的道称分巡道。都能派到地方负责一方事务。
同一个府同时分别由分守道、分巡道负责,因为司职不同。但实际上,道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所以有了兼理各种事务的加衔,能带兵的加兵备衔,由于带兵是一项重要职能,所以兵备衔在明清的道中殊为重要。管粮的加粮储(不漕运)、督粮(漕运)衔;管盐的加盐法衔;管河的加水利衔;管驿站的加驿传衔;管理卫所安置人员的加清军衔,清朝裁卫所,所以没了这个衔;负责屯田的加屯田衔;管理流民的加抚治衔(清朝没了)等等。另外管理学校的事务太过特殊,所以提学道往往专任,到清朝更是升格为学政,成为地方大员。

清朝开始重点治理2个问题:
一是地方同时接受守道和巡道的管理,加上守道和巡道又兼理各种七七八八的事务。容易事务冲突,所以守道和巡道虽分名目,但职权统一;有守道就不再巡道,反之亦然。道作为机构仍然某某道,作为职务正式称为道员。这样,道实际上就成了巡抚的下属机构,而不是再两司的下属机构;道员成了巡抚的下属。
二是品级,明朝的为了打压官员,很多官员都是临时(如督抚)或低阶职务(例如大学士是正五品)。清朝按实际阶梯重新定品级。道上承省,下接府州,品级却是从从三品到正五品,除了从三品高于知府,其他品级管理知府,殊为不妥。所以道员统一为正四品(低于盐运使),知府则从正四品降为从四品。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8-24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明朝是藩司、臬司各派属员分道管理。藩司(从二品)的副职参政(从三品)、参议(从四品)的道称分守道。臬司(正三品)的副职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的道称分巡道。都能派到地方负责一方事务。
同一个府同时分别由分守道、分巡道负责,因为司职不同。但实际上,道是个筐 .. (2021-08-24 16:52) 

所以清代的道主官叫做"道员"吗?
还是称为参政参议 副使签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8-24
清實錄 光緒十三年五月丙寅

又諭、中法續訂界務商務。已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與法使恭思當畫押。業經電諭該督撫知悉。此次所定粵省界務將勘界大臣意見不合。歸入請示之白龍尾江平黃竹等處。一律畫歸中國。江平黃竹。向為華民聚居。白龍尾地方。歲只巡哨一及此後各該處善後事宜。應如何設官分汛。妥籌布置。該督撫務當悉心會商。奏明辦理。龍州應設領事官。經總理衙門與法使議定。將來何時設立。必於數月之前。先期照會。張之洞、李秉衡、前奏龍州開關通商。添設道員各節。業據吏部於上年會議准行。新設之太平歸順道。辦理中外交涉事件。關系緊要。應作為何項缺分。並著查照該部所議。體察情形。即行具奏。將此由五百里諭知張之洞、吳大澄、並傳諭李秉衡知之。尋張之洞等奏、新設太平歸順道。請作為題調缺。下部知之。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1-08-24 23:37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8-24
清實錄 光緒十三年五月丙寅

又諭、中法續訂界務商務條約。已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與法使恭思當畫押。所有條約照會各件。不日由總理衙門咨行該督撫查照辦理。滇省界務。周德潤、與法使狄隆會勘時意見未合。歸入請示者兩段。此次定議。經總理衙門與周德潤按圖面商。據稱猛梭猛賴一段。荒遠瘴癘。棄之不足惜。岑毓英所見相同。至我所必爭者。南丹山以北。馬白關以南。其中山川險峻。田疇沃美。如能劃歸中國。既可固我疆圉。亦可兼收地利。當經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與法使恭思當反覆辯論。將猛梭猛賴一段。准歸越界。其南丹山以北。西至狗頭寨。東至清水河。一帶地方。均歸中國管轄。約計收回各地段。不下方四百餘里。此事煞費唇舌。始克就我範圍。所有各該處界址。應照約按圖。由地方官會同駐越之法員。申畫清楚。設立界牌。其餘善後各事宜。屯田應如何興辦。防兵應如何分戍。該督撫務當詳細籌商。次第經理。界務既定。即須接辦商務。岑毓英前奏布置邊防摺內。有蒙自為通商要津之語。現准蒙自設立領事。開辦通商。正相吻合。至蠻耗系保勝至蒙自水道必由之路。准其分設領事屬員。與中國分設之稅司。互相稽查。現經議定蒙自設立領事官時。必於數月之前。先期照會。以便駐扎關道。安設稅司。粵省以龍州開關。請設太平歸順道一員。駐扎該處。雲南事同一律。著該督撫趁此尚未開辦之時。悉心布置。奏明辦理。至滇之土藥厘金。向來徵收甚微。現定每百斤稅厘各收銀二十兩。必須完過厘銀後。方准法商完稅接買。將來於課項亦有裨益。總之界務商務。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所定條約。挈其大綱。此外節目周詳施行盡利。全在該督撫隨時規畫。用人得當。一切慎之於始。免致別生枝節。是為至要。將此由五百里各諭令知之。洋務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08-24
《清實錄》
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壬申

改鑄廣西太平思順兵備道等關防印信。從廣西巡撫張聯桂請也。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08-24
光緒十八年七月乙卯

廣西巡撫張聯桂奏、上思州升為直隸廳同知。請飭部換鑄關防。又奏、桂平梧鬱鹽法道所屬之懋林州。已改歸左江道統轄。請飭部改鑄分守桂平梧鹽法道兼理水利關防。並下所司知之。摺包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08-25
各朝代行政建制不同,没有多少可比性。。。曾经最少的行政建制,似乎、好像是秦朝?直接就是“郡县两级制”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1-08-25
回 w123qq123 的帖子
w123qq123:所以清代的道主官叫做"道员"吗?
还是称为参政参议 副使签事? (2021-08-24 19:36) 

道员,参政参议副使佥事一律废止。

道员见督抚称职道,不称卑职。
藩臬见督抚称司里,不称卑职。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