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是因为气候干旱而逐渐的荒漠化、沙漠化。才会有现在的沙漠纵横,才会有沙尘爆的肆虐。沙漠化是一种循序渐进、历史漫长的过程。虽然说历史漫长,但也是沧海一粟,回首一瞬间!在两千多年前,罗布泊还是一个超级大的内陆海,像里海那样。在一千多年前,楼兰还是一个异常繁华的国家。在几十年前,罗布泊并没有完全的消失。在几个年前,北京、河北地区还是一幅水乡的模样,可是现在呢?现在的北方气候越来越少干燥,环境越来越恶劣,沙尘爆越来越频繁。目前就只剩下青海湖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湖泊的水汽调节着北方的气候。但青海湖也像罗布泊那样由于没有大的河流、大的水量的补充。湖泊的水位越来越低,湖泊的水面积变得越来越小,湖泊的储水量变得越来越少。不敢想像,要是以后连青海湖都消失了,中国的北方会变成什么样子?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对未来必将发生的悲剧,我们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呢?虽然不是说人定胜天,不是我们要主动去与大自然做抗争。现在是大自然在不断的逼迫着我们!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延续,我们只能被动的去与自然作斗争。不要说顺其自然的傻话,一旦顺应自然,中国很快就会全部变成沙漠!治理和改造沙漠,植树造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植树造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植树造林效率低,效果长,又很容易被破坏。北方本就缺水,树木生长也需要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已!三北防护林搞了几时年,效果不大,基本上算是失败了!因为树木是很容易遭受天灾人祸的破坏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的干旱和沙漠问题。那不是长久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的气候干旱和沙漠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给北方补水,南水北调或者是东水西调。但以中国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及国家经济可承受能力的问题。再加上中国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国家和民族,所以是不可能愿意花太多的金钱去建设一个遥遥无期才会产生效益的工程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大规模的向西北地区调水的。但做一些小规模的调水工程,我相信还是可以的,而且国家和国人也比较乐于接受。熟悉中国自然地理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有一个青藏高原,还有长江和黄河,而且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北边的海拔是比较低的,所以说我们可以在青藏高原上把长江、黄河的一些水往北调。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地势比较低,面积广大人口少,四面高山围起来。我们可以在青藏高原上每年调取一些水到哪里储存起来,让柴达木盆地渐渐的“长”出一个湖泊,并慢慢变大。也许有人担心湖水渗漏,其实渗漏了才好呢!柴达木盆地就在青藏高原上,海拔比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方要高。如果湖水向这些地方渗漏,那不就形成泉水了吗?或许又有人说湖水会蒸发,其实湖水蒸发了更好!那样就可以跟青海湖的水蒸汽一起联动,共同改善北方干燥的气候了。只要北方的气候的干燥程度下降,空气变得稍微湿润,北方的生态就会慢慢改善。虽然不一定会让北方多雨水,能给北方多产生一些露水足以!那么怎么样从长江黄河上游调水呢?首先我要声明主要是在丰水期调水,不会让长江黄河断流,更加不会让长江黄河改道。工程主要就是拦河坝和引水隧道组成。拦河坝可以兼顾发电。引水隧道呢?入水口设定在适当的水位高度,在丰水期只要河水水位高过这个高度,河水就会自动的向北流。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拦河坝不留泄洪道向河流下游泄洪,而且通过隧道向北泄洪。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段某处,到柴达木盆地南沿,需要开挖的隧道长度在100-150公里。从黄河上游大拐弯处到柴达木盆地南沿,需要开挖的隧道长度在15-200公里。黄河-柴达木盆地隧道还有一个特点,在设计上要能在黄河流域发生严重缺水时,反过来从柴达木湖调水补充黄河。也可以说的暂时先把长江黄河的一些水储存在柴达木盆地。至于从黄河上游调一些水储存起来,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怎么办?黄河下游地区缺水主要还是依靠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来满足饮用水了。开挖这两条隧道长度比较长,在青藏高原上施工难度比较大但好在现在的隧道挖掘技术先进,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最主要还是资金,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这两条隧道分别需要1000-1500亿元人民币即可。其中长江上游每年的可调水量再100亿立方米水左右。黄河上游每年可调水量再50亿立方米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