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cnnb.com.cn/read.php?tid=810086&fpage=3&toread=&page=1宁波市域范围内现共有六区五县(市),实在有进行调整的必要,下面是我个人的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虽说是猜想,但都有根有据,至于对不对,调整的时候就知道了。
一,海曙区。
海曙区因辖地过小而引发的问题日益严重,可以考虑向北合并江北区文教街道的姚江以西部分,向西合并高桥镇等镇的部分地区,具体方案大致有三种:
1,合并文教街道的姚江以西部分,向西以规划庙洪路为界合并高桥镇部分地区和古林镇的一小部分,西北并入整个梁祝公园的规划地界,这样一来,海曙区地界变为,北界为姚江,东界为姚江和奉化江,西部陆地界大致为规划环城北路-庙洪路-环城南路西段-机场路-现状段塘街道的环城南路以南地界。(庙洪路规划红线32-36米,设计时速40-60公里/小时,如采用该方案,则计划适当扩大庙洪路红线范围,并改名为海曙大道。)
2,合并文教街道姚江以西部分和高桥镇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古林镇的一小部分,新地界以姚江,奉化江,绕成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和现状段塘街道的环城南路以南地界为界,并对高桥镇,集士港镇和古林镇的界限作适当调整。
3,合并文教街道姚江以西部分和整个高桥镇,北,东地界为姚江,奉化江,西部陆地界为高桥镇现状地界-杭甬高速公路-现状段塘街道的环城南路以南地界。
以上是海曙区行政区划调整的三种可能性,而且都有可能,其它可能性不大,我稍加分析。海曙区区政府搬迁至城西以成定局,位置应该在现状气象路两侧,具体位置可能因为具体领导的不同会有改变,但大致位置不会变,搬迁只是时间问题。海曙区向西拓展发展空间的必要性连普通百姓都能看出来,关键是拓多少。第一个方案的阻力最小,可以说是小手术,基本能满足海曙区2020年前的发展要求,但海曙区的面积依然过小,上报国务院时未必符合胡书记上台后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指示,更重要的是这种分法把高桥最好的地方都并入了,不符合“好坏通吃”的区划调整的原则,高桥镇人民会希望整个并入,而不是只并入一部分。第二个方案从规划学上看最理想,以天然河流和高速公路为界,但请记住,中国不是美国,这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还违背“好坏通吃”的区划调整的原则,绕成高速公路以外的高桥人民怎么办,这块地给谁?第三种方法最符合高桥人民的愿望,可以全部成为城里人,也会受到鄞州区领导的欢迎,但海曙区的态度会比较微妙,市本级政府从心理上也会希望鄞州区能分担部分压力。至于文教街道姚江以西部分,无论哪种方案,都毫无争议,划给海曙区。
三种方案在正常情况下,第一种方案可能性最大,符合中国政治传统的渐进色彩,但宁波现正面临重要变革,2010年之前宁波的行政区划将面临较大的变化,在其它区县甚至宁波大市也会发生区划调整的背景下,第二和第三种变化较大的区划调整也存在较大可能。从我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只能说三种调整方案都存在可能性,领导们还在博弈。在海曙区划调整方案中,无论哪种方案梁祝公园都划入海曙,在各种涉及梁祝公园的基础设施未完全完工的情况下(如环城北路西延段,市区骨干道路庙洪路,市政水网,燃气管道,110万伏变电所等等),计划先行委托江北区管理。
二,江东区。
江东区已经成为了宁波市区的经济中心,随着东部新城的建设和鄞州中心区与老三区的不断融合,江东区区划的调整也势在必行。具体方案有两种:
1,向东合并梅墟街道,邱隘镇的大部分地区与五乡镇的一小部分,并调整与鄞州区的部分界限,调整后的江东区界限北界为甬江,西界为奉化江,南界与东界依次为江东与鄞州的现有界限-过火车东站后以铁路为界-世纪大道-同三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五乡镇现有地界-邱隘镇现有地界-过三眼桥江后以东外环线为界。
2,向东合并梅墟街道,邱隘镇的大部分地区与五乡镇的一小部分,并调整与鄞州区的部分界限,调整后的江东区界限北界为甬江,西界为奉化江,南界为杭甬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东界为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五乡镇现有地界-邱隘镇现有地界-过三眼桥江后以东外环线为界。
现状江东区与鄞州区的界限犬牙交错,貌似可以调整的方案很多,但其实真正可以考虑的方案并不太多,我先解释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东部新城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市辖区,从中央来说,有一个原则就是区划的调整不能带来行政编制的增加,所以一般情况下宁波的县级行政区不能超过现有的11个,对于这个问题,去年市两会的时候曾有委员提出合并余慈地区成立余慈区,既扩大市区范围,又为东部新城争取一个县级编制,但市政府还是希望东部新城地区并入江东区,市府所在地的区越强大,全市的内聚力才能越大,如果新成立一个辖区,那么新区的实力就会有限,根本无法控制下面的北仑区,鄞州区,余慈两地的人权,财权与事权,任何一级政府都会希望本级政府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强于其它同级政府,不然会出现政令不通的情况,会无法发挥中心城的作用。所以,东部新城达到一定规模后(即2011年),便交由江东区政府管理。同时江东区政府迁往中兴北路东侧,通途路北侧地块。
第二个问题就是江东区的南部边界问题,行政区划的调整需要考虑成本,虽然现有边界不合理,但时间一长就合理了,所以存在第一种方案中的较多部分不变的情况。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科技园区的,首先科技园区(现已改名高新区)不是一级政府,行政区划的调整原则上可以不牵涉各类园区的隶属关系;其次,现有科技园区享有部分县级政府的权力(如县级财政权,县级人事权等),但在性质上依然是市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梅墟街道并入江东区后,仍由科技园区代为管理(行政隶属上属于江东),就像现在的梅墟行政隶属上属于鄞州,却委托科技园区代为管理;最后,关于科技园区的前途问题,前途说道底只有两个,一最终撤销完全由江东区管理,二最终升格完全成为一级政府,科技园区的前途是第一个,科技园区是在江东与梅墟的建成区未连成片的情况下,在国家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背景下产生的,等到科技园区的使命完成之后,就会被撤销,再考虑到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编制的情况下,要升格成一级政府,更是不可能,不过由于高新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园区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总之,梅墟街道并入江东区后,仍由科技园区代为管理(行政隶属上属于江东),科技园区也至少会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继续存在,但前途是最终撤销。
宁波的区划调整是整体调整,所以要全盘考虑,如果江东区划调整采用第二种方案的话,那么海曙的调整必然是采用第二种方案。如果江东区划调整采用第一种方案的话,那么海曙的调整必然是不采用第二种方案。
三,江北区。
现有宁波市六区除相对较新的北仑区与鄞州区以外,海曙,江东,江北以及镇海都计划搬迁区府以求更好的发展,江北区政府的搬迁及区划调整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和庄桥机场的搬迁计划,而非海曙与江东两地为了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因此,江北区划的调整相对简单,方案也只有一个:
1,文教街道的姚江以西部分划给海曙,与镇海的区界从南到北依次调整为:世纪大道江北段(道路主体在现有文昌路基础上拓宽)-北环东路-改道后的329国道(北环东路至洪镇铁路支线路段)-现有江北与镇海区界(有微调,但不大,如在庄桥河与浜子港附近,以天然河流为界),其他不变。
江北区总体不变,最大的变化是宁波大学划归镇海(这是尊重事实的结果,现有宁波大学的供水供电均由镇海提供,具体就不细说了)。绕城高速以内的329国道以西部分仍由市委直属的宁波市机电工业园区管理,但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区府搬迁的位置,规划在姚江北岸,江北大桥西侧,现状杨家正东侧,规划滨江道路北侧位置建设新的区行政中心(我在猜想1中有精确的贴图),虽然位置在庄桥街道地界内,但由于铁路的影响,对于洪塘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庄桥的发展需要军用机场的搬迁,但这种规划不是宁波市政府能说了算的。)
四,镇海区。
镇海区由于国家建设重工业战略储备基地的需要,原老城区已没有多少拓展空间,且环境日益恶化,故有调整镇海区区域中心的需要,现计划将区政府驻地迁往骆驼街道的寺后胡村的正东约一公里处。而区域范围的调整不大,方案为:
1,与江北区的区界从南到北依次调整为:世纪大道江北段(道路主体在现有文昌路基础上拓宽)-北环东路-改道后的329国道(北环东路至洪镇铁路支线路段)-现有江北与镇海区界(有微调,但不大,如在庄桥河与浜子港附近,以天然河流为界),其他不变。(绕城高速以内的329国道以西部分仍有市委直属的宁波市机电工业园区管理,但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方案中,宁波大学划归镇海。
需要说明的是镇海区政府的迁址问题,镇海虽然也是区,但与市核心区有一定的区别。镇海城区在改革开放前是宁波市域范围内第二大城市建成区,城市设施自成体系,时至今日还是实际上承担着镇海区的“县城”的功能,对于这样的县级区区府搬迁,中央一直严格控制,因为这种性质的搬迁肯定会造成原有城区的边缘化,同时因建设新城区会带来巨大的行政成本。按理,正常情况下,镇海区府不宜搬迁,但考虑到建设国家战略储备基地的需要,经过统筹考虑,现拟上报的方案是这样的:建设镇海新城,在新城的骆驼街道的寺后胡村的正东约一公里处建设新城行政中心,在区政府法定驻地不变和行政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实行镇海区委区政府与镇海新城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部分职能部门迁往新城(而像人大,政协等则留在老城区),严格限制原有城区向北发展,在时机成熟后(即2020年连接镇海老城区的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和连接镇海新城的轨道交通3号线建成后),正式搬迁区政府驻地。
五,北仑区。
北仑区没有区划调整的必要性。鉴于这次区划调整的契机,考虑将规划东外环路以西的部分路段划归江东区(具体见江东区区划调整的方案)。
六,鄞州区。
鄞州区由于管辖范围过大,直接影响到治理的质量和市本级政府的权威,一直以来拆分鄞州的声音不断,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实现,这次区划调整的方案,仍然不大规模拆分鄞州,方案如下:
1,北界依次为绕成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现状段塘街道的环城南路以南地界-杭甬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五乡镇现有地界-邱隘镇现有地界-过三眼桥江后以东外环线为界,西,南,东界不变。(相关的海曙与江东的区划调整均采用第二方案。)
2,北界依次为规划环城北路-庙洪路-环城南路西段-机场路-现状段塘街道的环城南路以南地界-江东与鄞州的现有界限-过火车东站后以铁路为界-世纪大道-同三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五乡镇现有地界-邱隘镇现有地界-过三眼桥江后以东外环线为界,西,南,东界不变。(相关的海曙与江东的区划调整均采用第一方案。)
3,北界依次为高桥镇现状地界-杭甬高速公路-现状段塘街道的环城南路以南地界-江东与鄞州的现有界限-过火车东站后以铁路为界-世纪大道-同三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五乡镇现有地界-邱隘镇现有地界-过三眼桥江后以东外环线为界,西,南,东界不变。(相关的海曙采用第三方案,江东区采用第一方案。)
对于为什么不大规模拆分鄞州,我解释一下,由于近年来全国市辖区的设立缺乏法律依据,又考虑到国家2010行政区划调整的战略需要,民政部正在制定市辖区设立标准的国务院部门规章,今年上半年会提交国务院,今年应该会公布,其中市辖区设立的人口标准为户籍内常住人口25万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东部发达地区在标准基础上各加五万,市府拟计划设立的钱湖区现在无法达到国家的设区标准,故依然采用东钱湖管委会的模式,在鄞州区范围内,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县级管理机构,但一级政府只有一个。
七-八,余慈地区。(余姚市,慈溪市)
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有关余慈地区的统筹安排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区划调整的各种说法相信大家也听了很多,余慈地区的整合是必然,与宁波中心城联系的加强也势不可挡,但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区划调整的具体计划。关于余慈地区统筹整合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1,采用“乌昌模式”。具体措施是设立余慈党委,性质是宁波市委的派出机构,下设一个秘书处与五个左右的工作组,主要负责余慈地区的财政预算,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决策,余慈两市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任,其行政编制由宁波市委,余姚市委,慈溪市委统筹安排,做到不增加行政编制。余慈两市的四套班子保留,行政区划也不做调整。
2,采用“滨海模式”。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模式,成立杭州湾新区(管辖范围为余慈两市全境共2681平方公里)。需要说明的是天津滨海新区在性质上是天津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职能是协调新区内各个功能区块的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和战略布局,而不是一级政府,没有人大,政协,也没有公检法等国家暴力机构(性质上是一级政府的新区只有特殊时期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新成立杭州湾新区党工委和新区管委会,两委合署办公,使用同一编制,不增加现有编制,在性质上属于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职能是协调余慈两市的经济发展,做好区域规划与战略布局,同时注意保持机构的高度精简,短期内只维持“三局一处”---经济计划发展局、规划建设发展局、投融资发展局和秘书处。余慈两市的四套班子保留,行政区划也不做调整。
3,维持现有模式。不难看出,以上两种方案均须国务院的批准或授意。在上述两方案均未正式获通过之前,就只能维持现状。即通过宁波市统筹余慈地区领导小组以开会和发放指导性文件的形式加以统筹规划。余慈两市的行政区划也不做调整。
在这里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余慈地区短期内不会设区。
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采取的是“不告不理”的模式,只有下级政府提出,民政部才会受理调研决定批不批准,宁波市不提出,民政部决不会来过问(涉及国家战略的区划调整除外)。而现在宁波没有上报要求将余慈设区的动力。
在我省,要求撤县(市)设区的原因无非有四种:
第一,下级县市政府要求撤县(市)设区。我国在行政编制上,县(县级市)的干部原则上按照正处级依次类推,区政府的干部原则上按照副厅级依次类推(中央编制委员会定),撤县(市)设区相当于变相升级,所以我国许多地方的官员要求撤县(市)设区,那是在为自己争福利。具体到宁波,慈溪余姚两地由于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干部编制早就按照副厅级依次类推,与区级编制平行,所以不存在余慈地区要求撤县(市)设区的动力。
第二,上级市政府要求撤县(市)设区。我省在财政体制上采用省管县体制(全国唯一一个省),县级财政向省财政交赋税而不用向地级市交一分钱,因此我省的县域经济相对发达,但这样一来,地县矛盾相当突出,地级市拼了命想把下辖县吃掉(下辖区向地级市交赋税),最典型的就是绍兴市与绍兴县的矛盾,当时甚至闹到中央,最终以绍兴市扩大市区范围,绍兴县县治搬到柯桥告终(两败俱伤啊)。但在宁波,由于计划单列,财政权为省级,下辖县市区的财政均向市本级财政上缴,市本级向财政部上缴,与省政府无关,即使撤县(市)设区,宁波与下辖区县市的财政关系也不会有丝毫变化,因此不存在宁波市本级政府要求撤县(市)设区的动力。
第三,由于国家战略而下达的指标。如前两年的因乡镇编制精简带来的乡镇合并,我就不多说了,反正一句话,现在还没有要求县市区编制精简的指标下达。
第四,确确实实城市发展的需要。鄞州区五年前的撤县设区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它已经与老三区密不可分了,但现在余慈地区还没到这一程度,所以也不存在这一动力。
余慈地区的问题相对复杂,不是一时半会能讲清楚的,从纯规划的角度来看,余姚,慈溪,上虞合并成立一行政主体最为合理,但涉及地级市的调整,原则上采用整“地”合并的方针,很复杂。总之现有规划,余慈不设区。关于余慈的具体问题我在宁波港口(海港,空港)与轨道交通(包括客运专线)建设上会有涉及。
加一句,余慈不会分出去,至于强县扩权,宁波下辖五县一区(鄞州区)都扩了权,浙江省文件的原文中有一条“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宁波市鄞州区等参照执行。慈溪市、余姚市、鄞州区扩权的范围和内容,由宁波市委、市政府按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单列的内容有很多,在涉及经济方面和部分行政方面的法规上,省里的法规只能是指导作用,有时根本不起作用。不说了,我来不及了。
九-十一,南三县地区(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
南三县的行政区划均不变。民政部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行政区划宜以天然山川河流,自然地标,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路为界,在非建成区,原则上不考虑区划的调整,如确实有需要,应基本保持现有街道乡镇界限的现状(所以上文中江东区区划的调整以邱隘镇,五乡镇地界为界,而不以绕城高速或东外环为界)。至于奉化,近期也不考虑设区。
作者 hahaha2007
http://bbs.cnnb.com.cn/read.php?tid=810086&f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