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78阅读
  • 8回复

[地名探讨]几个异读地名的梳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9-14
    规范地名读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既要考虑史地人文因素,还得兼顾语音发展的规律与事实。1985年,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了少量地名的异读,如:枞zōng阳、大dài城、泌bì阳等。但对于剩余的多数地名异读,并未予以审订,《表》附说明第十条:“人名、地名的异读审订,除原表已涉及的少量词条外,留待以后再审。”可见,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是持谨慎态度的。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悬案依旧,自然也就免不了生出许多地名读音的官司。
    对于《审音表》没有审订的地名异读,考虑到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的习惯,地名改读会有相当影响,故而大体上还是在民国时的旧读中作选择。如:百,国音bo,北京读书音bo,白读音bai,地名百色沿用旧读bo;六,国音lu,北京读书音liu,地名六安沿用旧读lu。这些旧读在一般情况下是难听到了,听京剧(京白)、相声(侯宝林的录音)时能听到一些类似读音。时至今日,受旧读影响的人越来越少,同时普通话的普及已经达到相当程度,这种消长的趋势,必然造成新旧读音的更替。
    六安地名的异读问题其实很简单。六的来源是古六国,而有人就说了,“‘六’作为皋陶的封地,指水边的高坡,与‘陆’字通假”云云。把这个不怎么确凿的观点拿来作论据,并不算靠谱,何况此说只能支持:六安在现代汉语中须转写作陆安。因为在现代汉语规范中,是不容有“通假”这个情况的,就象如今喜悦不能写成喜说,脱帽不能写成说帽,这是显然易见的。还有人说当地的这读音可以“追溯到上古”,大有借古自重的意思,我不晓得这网友哪儿来的如此凿凿。而我想说:一个是上古六字发音肯定不是这个音;二个是汉字读音尽管异地而方言,然基本上都是有“血统”的,非特你六安之六。六安人表示不习惯,谓“读着别扭”。没人要求你说自己方言时还得带普通话味儿,这是不矛盾的。反过来,你不能要求全国人都就着你的口音来。其实大可以自己方言时照旧,普通话时读liu,两头不误,就象粤方言、吴方言那般。问题本身并非不能分析解决,而其背后的地方利益博弈则又是他话了。
    至于蚌埠的蚌,阜阳的阜,与百、六的情况则各又不同。百六的问题是入声舒化后,各地发展不一致造成的。而蚌则自唐宋以来便实实在在地有两个读音:步项切、白猛切,前者折合今音bang去声,后者折合今音beng去声(两个读音都属浊上归去)。阜阳的阜,焦点在上声和去声上。阜,中古读上声房久切,但是根据浊上归去的规律,普通话应当归入去声,事实上至少元代时阜字就已经变成去声了(《中原音韵》阜在鱼模韵去声)。由于语音发展的不均衡性,部分地方口语、特例字并未完全遵从此规律,阜阳读同甫阳便是不规范的读法,而普通话审音又是尽量要遵从这个规律的。这规律有多重要?现在的去声字有相当部分是以前的上声字,我来举例告诉你。“部抱动重项棒是技视妓纪市氏士似卉拒距炬父巨叙绪聚弟骇贿罪汇在待亥肾近饭旱但伴诞算道稻燥浩昊皂社象像橡上下荡幸静并后受诱臼舅纣范犯舰……”如果无有规范,各说各话,搞得这些字有的念上声,有的念去声,人们是会感到困惑的吧。
    又想到东莞的莞,番禺的番,这俩跟蚌埠的蚌一样,古时就是多音字,并非近代语言因素造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认为“人家都有专门的读音,我为什么不能有”,动辄举他例来支撑自己,这种做法是简单粗暴的,毕竟情况各有不同。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9-15
百色的舊讀BOSE是因爲壯語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9-15
阜在辽宁也是读府的时候多,阜新一般人多读府新,反正我从来都读付新。
发现读fu的字有好多我们这边的人都分不清声调,去声的阜读成上声,去声的复读成阳平,阳平的福读成上声,这些错误读法都比正确读法更有市场。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9-15
回1楼的朋友:
    先是,百色壮语地名中“bak”这部分与壮语借词表数目的百同音,故转写成百来对音。然而,因为这个借词是壮语很早前就从汉语里借过去的,汉语变化相对快,到了当时的北方,百的读音自然不能跟壮语借词匹配。18世纪的北京语音,早已没了入尾-k,韵腹也早已因为元音高化而变成了o(或近似),当时百字已有bo、bai两读,是处采用了相对正式的文读音,乃有bose。
    百色确是壮语地名,但说“百色的舊讀BOSE是因爲壯語”,便颇有一些含混不清了。毕竟百色方音里从来没把百色说成bose过。以上是来龙去脉,希望1楼朋友能知其所以然。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9-15
回2楼朋友:
    阜读去声,这个说法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在普通话的范围内。口语方言可以没有严格的规范,但作为民族共同语就必须有了。所以东北官话有读上声的情况很正常啦,各地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且北方方言包括北京话在内仍旧是方言,不等于普通话。
    君所例复、福二字,本是古入声字,官话内部入声归派自身就很不一致。象我是西南官话,这类入声字绝大多派入了阳平。象你们那边官话里头清声母入声字派上声的情况就很明显,福字便是。这跟阜的归调是并不是一回事。
     总之呢,既然是贵处口语音,那就不是普通话,就谈不上错误了。但是要提防说普通话时被方言影响。人们总爱把普通话和北方话、北京话这些等同起来,误解普通话便宜了北京人,事实上,北京学生每年的高考语文,其中语音题考察部分的平均得分在全国都是倒数水平哩。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9-15
回 stephencz 的帖子
stephencz:回2楼朋友:
    阜读去声,这个说法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在普通话的范围内。口语方言可以没有严格的规范,但作为民族共同语就必须有了。所以东北官话有读上声的情况很正常啦,各地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且北方方言包括北京话在内仍旧是方言,不等于普通话。
& .. (2013-09-15 02:56)

“但是要提防说普通话时被方言影响”这句说的好,事实上东北不少人跟北京人一样,根本分不清普通话和自己的方言,以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或者说带点东北口音的普通话。这种情况下,既然标榜是普通话,那么这些不规范的发音我认为就可以算是“错误”了。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9-15
很多人支持六安的理由,仅仅是单纯反对普通话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9-15
像这种只在个别地方用的读音,应该逐渐取消,统一到常见读音上来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9-16
这个,光在广东地名的粤语念法就有异读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