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简介
红寺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1997年1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1999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开发水浇地40万亩,搬迁安置海原、西吉、固原、隆德、彭阳、泾源、同心、中宁等八县贫困带上的农民以及政策规定必须退耕、还林(草)的封山育林区和水库淹没区的农户近2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城市人口2.5万人,总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2镇2乡5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北临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通往宁夏东西南北及兰州、西安、银川等大中城市的咽喉之地。境内福银高速、盐中高速、滚红高速、拟建的红桃高速和盐兴公路、黄同公路、滚新公路、恩红公路、同红公路等纵横交错,太中银铁路途径红寺堡城区。
红寺堡地势南高北低,西靠烟筒山,东南接大罗山,北有牛首山,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为8.4℃,平均无霜期为155天,年日照时数达3036.4小时,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日温差大,平均14℃,年降水量甚低,平均为203毫米,平均年蒸发量高达2050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10倍,干燥度在3.5左右。境内风能、矿产资源丰富,煤、矿石等矿藏储量大;土地资源充足,可开发利用土地近100万亩;扬黄灌溉优势明显,土壤透气性好,盛产小麦、玉米、葡萄、枸杞、中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三大名山之一,素有“旱海明珠”之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物种。
红寺堡区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特色农业推进步伐明显加快。“3211”(计划用五年以上的时间发展葡萄30万亩,以红枣为主的经果林20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养殖黄牛10万头)产业快速推进,累计发展葡萄11.6万亩、经果林2.3万亩、设施农业7.45万亩,黄牛养殖6万头。骨干工业企业规模明显扩大。科冕葡萄酒厂1.2万吨灌装生产线投产,瑞丰榨汁厂和北京老马清真食品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泰山阳光公司年产60万吨煤矿完成工业广场建设;红寺堡50兆瓦光伏电站430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树造林累计达到120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14.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市建城区面积达到6.4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75万平方米;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5公里。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教育卫生体系基本健全,校舍面积达17.7万平方米;新农合覆盖面达到90%;4个乡镇全部达到“一无”创建目标,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87.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10年,是红寺堡区的起步之年,是区委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优化环境发展年”。红寺堡区将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做优“3211”产业,着力做强工业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新发展葡萄2.6万亩、以红枣为主的经果林4万亩、设施农业2.5亩,新增黄牛4万头;加快园区(城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红寺堡工业园区,西部土坡地区建设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煤化工园区,东部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园区,太阳山工业园区以装备制造、煤化工为主的园区)建设,举全力抓好“两大任务”(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计划争取项目资金达到7.34亿元,招商引资125亿元;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充分发扬“十百千”精神,把红寺堡建成“精神高地、项目洼地、人居福地、廉政净地、平安佳地”,将红寺堡打造成为吴忠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宁夏的崛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