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汉和兴隆枢纽工程示意图 朱安璋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记者黄振琳 通讯员龚富华)2014年汛期后,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从我省丹江口水库调水送往北京。
在水惠京华的同时,汉江中下游来水将减少两成多,直接影响武汉等城市用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等。为此,国家批复了总投资84亿元的补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实施四项治理工程,以减轻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明开工
11月汉江将第四次截流
昨从省南水北调办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首个治理工程——兴隆水利枢纽,将于明日动工,总投资逾30亿元。
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潜江与天门交界处,主要作用是枯水期抬高兴隆库区水位,改善两岸灌区的引水条件和汉江通航条件,兼顾发电。今年11月份实现汉江截流,届时将是我省在治理汉江史上的第四次截断汉江。
工程拟于2013年建成,规划灌溉面积327.6万亩,过船吨位1000吨,年发电量可达2.25亿度。届时,一座拦截汉江的宏伟大坝——兴隆水利枢纽,可以抬高汉江水位,改善大坝上游70多公里险滩密布的航道,改善南水北调后该江段的航道条件,并可满足远景航运发展的需要。
此外,总投资84亿元的南水北调补偿工程,还包括:引江济汉工程,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局部航道整治工程。
2014年汛期后
汉江清水惠京华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举世瞩目。这一工程已于2002年动工,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调水。
西线工程是在长江上游的支流筑坝建库,调长江水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的不足。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
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送水到北京、天津,干线全长1267公里,受益人口3000多万。
省南水北调办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由水源工程、总干渠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组成,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在建设。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汉江中下游四大治理工程中最先开工的一个。
汉江来水减少两成多
84亿实施四大工程“补偿”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期一线工程设计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后期规划为调水量130亿立方米。
据省南水北调局介绍,调水以后,汉江中下游变化最明显的是来水减少,多数时间水环境容量减少26%,水位会相应降低。
水量减少,最担心的就是环境问题。比如,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比较明显的就是,“水华”出现的概率将增加。另外,调水后,汉江干流水位下降,将影响到沿线灌区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生态环境。
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我省争取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减缓调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将斥资84亿元实施四大工程,解决汉江中下游用水、航运和抗洪难题。
用水
针对汉江水位下降问题,四项治理工程之一的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主要是对31处闸站进行改造,以恢复其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能力。
据测算,汉江中下游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加上引江济汉实施后,可以调长江水补充汉江兴隆以下河段的流量,汉江中下游1200万亩耕地灌溉保证率得以提高。
航运
汉江调水后,汉江中下游通航水位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航道条件变差。省南水北调办透露,为了减少因中线调水将对汉江航运产生的不利影响,汉江中下游局部航道整治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航道整治范围为汉江丹江口水库坝下至汉川的542公里干流河段,总投资约3.57亿元。届时,500吨级船舶可从汉口溯江直达丹江口水库坝下。
防洪
省南水北调办介绍,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将从根本上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沿江14个分蓄洪民垸基本在汛期不再分洪。
发电
结合汉江整治,中下游水电开发也将进入黄金时期,未来将形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7个梯级电站。其中,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已于2005年开工建设;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正在申请水利部立项,新集枢纽可望年内动工。
此前,我省虽是水电大省,但冬季枯水期却要过度依赖外购煤炭维持火电机组运转,加上水电多分布于我省西部,东送压力大。汉江上这七个水电站一线串珠,均分布在中下游,其投产后,可就近供应用电量大的鄂东各市县区。
“引江济汉”开挖人工运河
荆州至潜江水路省时一天半
另外,为了补偿汉江中下游来水,总投资约47亿元的引江济汉工程预计于今年底开工,计划赶在调水前的2013年完工。届时,在宽阔的江汉平原上将新开挖一条我省最大的人工运河,奔涌的长江水将从荆州龙洲垸分流一部分,沿着这条67公里长、百米宽的运河,横穿江汉平原,在潜江市高石碑镇境内注入汉江。同时,她将开辟长江中游与汉江中游的一条新的水运捷径。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州段引水到汉江潜江段,进水口位于荆州市李埠镇龙洲垸,出水口为潜江高石碑。这也是四项治理工程中耗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项。
在地图上可以看到,长江和汉江呈“蝶状”展开,而引水的运河正好位于“蝶身”——也就是汉江中游距离长江的最短处。
2013年这条运河完工后,奔涌的长江水将沿着67公里长、百米宽的渠道横穿江汉平原注入汉江。届时即便在枯水期,1000吨级以下的船舶,从该运河经汉江入长江可畅通无阻。
她将缩短两江之间的绕道航程673公里——按照长江航船通常速度,顺水每小时20公里,680公里意味着34个小时的行程——节省一天半时间。
据介绍,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通部就计划修建两江之间从沙市到沙洋的运河,“当时计划的位置,跟现在引江济汉的位置差不多,所以说南水北调正好给运河的修建迎来了契机,这真是一箭双雕。”一位水运专家介绍。
据省南水北调办专家介绍,引江济汉工程既可以满足汉江兴隆以下灌溉、供水及航运要求,还可补充东荆河水量。工程供水范围包括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孝感市、武汉市,及东荆河区、沉湖区、汉川二站区等6个灌区,惠及耕地645万亩,人口889万人。
链接
两岸分布四个自来水厂
近半武汉人饮用汉江水
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也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汉江干流流经我省20个县(市、区),省内干流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约1/5,区域人口占全省近1/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近1/4。
作为一个位于两江交汇处的城市,汉江对武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记者昨日从武汉水务部门获悉,汉江武汉段长约10公里,两岸分布着宗关、琴断口、国棉和白鹤嘴四个自来水厂,供给着240多万武汉中心城区市民的生活用水。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汉口宗关水厂,供水人口达 130万。可以说,汉江的水量和水质与武汉近半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对水厂来水,“水华”对生产的自来水水质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专家透露,“水华”是富养化水体中有些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1992年以来,汉江中下游河段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先后导致多次比较严重的“水华”事件,对武汉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预计今年底开工的引江济汉工程,可在调水后,基本解决“水华”加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