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通典》 州郡典(090~096)一百卷 (清)高宗 敕撰
●皇朝通典卷九十
州郡一
○州郡一
(臣)等謹按杜佑作通典其州郡門凡十四卷以古九州為綱以唐代之州郡為目凡州縣之沿革皆自唐上推之以會於禹貢誠足為稽古之助第考九州之制肇自唐虞春秋以前分合可據奏置郡縣而後愈析愈繁彌難考證且九州外境代有展拓必仍杜氏體例則不得不於九州之外別為標目同此王土王臣而外之於義亦未為妥協業於五朝續通典本門中加案聲駮欽惟皇朝之定大業也發祥長白奄有東土積功累仁基緒日大至世祖章皇帝入關定鼎統御六合重熙洊洽永固不基其各省之地舊在九州之內及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之舊在九州外者且置勿論溯自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創建鴻圖首取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於是內附者則有舊藩蒙古內扎薩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繼奮天聲膚功屢奏於是內附者則有新藩蒙古喀爾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賀蘭山厄魯特等地西藏全部地至我皇上御極以來平準噶爾回部於是有天山南北路地計今地之在古九州外者且不下數萬里尤非有明以前各朝所可比論若必以古九州為主則是九州以外之地且數倍於九州之地於體例更為不合我國家恢張上理統輯羣元燾載之恩無分遐邇又奚為區以別之也今謹以省分卷首列京師順天府崇首善也次之以盛京重留都也又次之以興京猶之天作高山之意也自直隸以下凡為省十有八則由近迄遠序及焉其未隸省諸地特附敘大致於諸省之後至杜書各州之後附以風俗夫風俗相沿本非一成而不可易我朝列聖相承漸仁摩義文教誕敷皇猷遠鬯士食舊德農服先疇固巳東越瀛壖西窮蒙汜北逾漠野南軼炎陬風無殊音俗無異徑強為分別實閡通規若夫山川之流峙振古如茲戶口之登耗逾時輒變恭纂統志業巳備書故於茲編槩從其略云
京師順天府
盛京
興京
直隸省
△京師順天府 【 東西距四百七十六里南北距四百八十八里東至遵化州界二百四十六里西至宣化府保安州界二百三十里南至天津府青縣界三百十三里北至邊牆一百七十五里東南至天津府天津縣界二百里西南至保定府新城縣界一百七十里東北至遵化州馬蘭峪邊牆三百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府延慶州界一百三十里】
京師順天府明京師皇朝順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於此仍設順天府尹十六年省漷縣康熙十五年升遵化縣為州雍正九年增置寧河縣乾隆八年升遵化州為直隸州以玉田豐潤二縣往屬凡領京縣二州五縣十有七 大興 【 京縣】 宛平 【 京縣】 通州 【 順治十六年 省漷縣入州】 昌平州 涿州 霸州 薊州 良鄉 固安 永清 東安 香河 三河 武清 寶坻 順義 密雲 懷柔 房山 文安 大城 保定 平谷 寧河 【 本寶坻縣地明永樂初置梁城千戶所 本朝雍正九年置縣】
△盛京 【 東西距五千一百餘里南北距六千八百三十餘里東至海四千三百餘里西至山海關接直隸永平府界八百餘里南至海七百三十餘里北至黑龍江外大興安嶺接俄羅斯界五千一百餘里東南至希喀塔山濱海界二千九百餘里西南至海八百餘里東北至費雅哈濱海界四十餘里西北至蒙古土默特奈曼各部界六百九十餘 里自 盛京至 京師一千四百七十餘里】
盛京明定遼東寧海州葢州復州金州瀋陽鐵嶺三萬遼海廣寧義州寧遠等衛及安樂自在二州地我朝發祥長白建國滿洲逮肇祖締造興京肇基王迹傳至興祖景祖顯祖積功累仁基緒益大至太祖高皇帝創建鴻圖奄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天命三年城界藩五年遷薩爾滸六年取瀋陽遼陽七年建東京於遼陽十年自東京遷都瀋陽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營建宮闕號為盛京於是全遼之地悉歸撫定世祖章皇帝統御六合入關定鼎以盛京為留都順治元年悉裁諸衛設八旗駐防官兵統以重臣十年以遼陽為府置遼陽海城二縣十四年罷遼陽府於盛京置奉天府設府尹康熙三年設廣寧府領廣寧縣錦州寧遠州四年罷廣寧府置錦州府移治錦縣又於奉天府增置承德葢平開原鐵嶺四縣改遼陽縣為州雍正四年於吉林烏拉置永吉州寧古塔置泰寧縣伯都訥置長寧縣俱隸奉天府七年罷泰寧縣十二年於故復州衛地置復州故金州衛地置寧海縣又於錦州府增置義州乾隆元年罷長寧縣十二年罷永吉州共設府二其錦州一府仍屬奉天府尹
奉天府 【 順治十四年置】 領州二縣六承德 【 附郭明瀋陽中衛 本朝建為 盛京順治十四年設奉天府康熙四年置承德縣為府治】 遼陽州 【 明定遼左右前後四衛東寧衛及中左右前後等千戶所 本朝天命七年築 東京城於遼陽城東五里九年遷都之十年由遼陽遷都瀋陽順治初設 東京遼陽城守尉駐此十年置遼陽府領遼陽海城二縣十四年罷府為遼陽縣屬奉天府康熙四年升縣為州】 復州 【 明復州衛 本朝雍正十一年改置州】 海城 【 明海州衛 本朝順治十年改置海城縣屬遼陽府十四年屬奉天府】 蓋平 【 明蓋州衛 本朝康熙四年置縣】 寧海 【 明金州衛 本朝雍正十二年改置縣】 開原 【 明三萬衛後又徙置遼海衛於此永樂中於城內置安樂自在二州後徙自在州於遼陽城內 本朝康熙四年改置縣】 鐵嶺 【 明鐵嶺衛 本朝康熙四年改置縣】
錦州府 【 康熙三年置廣寧府治廣寧縣四年罷廣寧府改置今府移治錦縣】 領州二縣二錦 【 明廣寧中屯左屯右屯三衛 本朝康熙元年改置縣屬奉天府三年改屬廣寧府四年為錦州府治】 寧遠州 【 明初為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宣德三年分二衛地置寧遠衛 本朝康熙三年改置州屬廣寧府四年屬錦州府】 義州 【 明義州衛 本朝初以其地賜察哈爾康熙十四年察哈爾扳討平之遷其部眾於宣化大同邊外以地屬廣寧縣雍正十二年置州】 廣寧 【 明廣寧衛及廣寧中左右三衛 本朝康熙三年置廣寧府並置廣寧縣為府治四年罷府以縣屬錦州府】
△興京 【 在 盛京東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吉林界三十五里西至奉天府承德縣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鳳凰城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奉天府開原縣界一百十里東南至吉林界十五里西南至鳳凰城界一百六十餘里東北至吉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開原縣界一百三十里自 興京至 京師一千七百四十餘里】
興京明置建州衛後廢本朝景祖築城以居太祖高皇帝龍興於此升為興京世祖章皇帝入關定鼎以盛京為留都設奉天府尹兼統之
(臣)等謹按我朝發源長白自遠祖定三姓之亂居鄂多理城國號滿洲是為開基之始逮我肇祖締造興京用啟王迹太祖高皇帝天命七年建東京於遼陽十年自東京遷都瀋陽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建盛京世祖章皇帝入關定鼎以盛京為留都順治元年悉裁諸衛設八旗駐防官兵以內大臣副都統領之三年改內大臣為奉天安班章京給鎮守總管官印十年於寧古塔設安班章京副都統鎮守之康熙元年改奉天安班章京為鎮守遼東等處將軍寧古塔安班章京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四年改鎮守遼東等處將軍為鎮守奉天等處將軍十年於吉林烏拉設副都統十五年移寧古塔將軍駐吉林烏拉留副都統鎮守寧古塔二十二年於黑龍江設將軍副都統二十九年移黑龍江將軍駐墨爾根三十年於伯都訥設副都統三十二年移黑龍江副都統亦駐墨爾根三十八年黑龍江將軍副都統皆自墨爾根城移駐齊齊哈爾四十九年於墨爾根設副都統雍正三年於阿勒楚喀設副都統五年設熊岳錦州二副都統七年於三姓設副都統乾隆二十七年於拉林設副都統其全境自遼河左右則奉天將軍統之其東則吉林將軍統之其北則黑龍江將軍統之而副都統復分鎮於將軍所轄之地其餘各城各邊門又有城守尉防守尉等員分駐焉王氣特鍾幅員萬里民物殷阜風俗淳和古所謂軒轅之國建德之邦良不是過茲以是編非輿地專書未及徧載謹敘其大略於此
△直隸省 【 東西距一千一百八里南北距二千餘里東至 盛京錦州府寧遼州界六百七十八里西至山西大同府靈邱縣界四百三十里南至河南開封府蘭陽縣界一千四百三十里北至邊牆一百九十八里自邊外為熱河道口北道所轄地又四百餘里東南至海岸四百四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德府安陽縣界一千一百三十里東北至喜峰口邊牆四百二十里自古北等口邊外為承德府 地至木蘭圍場又五百餘里西北至山西大同府 天鎮縣界五百三十里自獨石等口邊外為口北 三廳地又四百餘里自省治至 京師三百三十里】
直隸明 以順天府為京師共領順天保定永平真定順德 廣平大名河間八府延慶保安二州皇朝順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以保定府為省治康熙三十二年改宣化 鎮為宣化府雍正元年改真定府為正定府二年 升正定府屬之冀趙深定晉五州并改天津衛俱 為直隸州七年升河間府屬之滄州為直隸州九年復升天津州為府以滄州屬之十一年於熱河置直隸承德州十二年升保定府屬之易州為直隸州以晉州還屬正定乾隆七年罷承德州改置熱河廳八年升順天府屬之遵化州為直隸州四十三年升熱河廳為承德府凡領府十直隸州六
保定府 【 省治】 領州二縣十五清苑 【 附郭】 祁州 安州滿城 安肅 定興 新城 唐 博野 望都 【 初名慶都乾隆 十一年改今名】 容城 完 蠡 雄 束鹿 高陽 新安
永平府領州一縣六盧龍 【 附郭】 灤州 遷安 撫寧 昌黎 樂亭 臨榆 【 本古臨榆關地亦名榆關明供武初改建山海關十四年置山海衛 本朝乾隆二年改置縣】
河間府領州一縣十河間 【 附郭】 景州 獻 阜城 肅寧 任邱 交河 寧津 吳橋 故城 束光 【 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還屬】
天津府領州一縣六天津 【 附郭舊為天津衛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九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滄州 【 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九州年來屬】 青 【 舊屬河間府順治六年以興濟縣省入雍正二年改屬天津州九年屬府】 靜海 【 舊屬河間府雍正二年改屬天津州九年屬府】 南皮 【 舊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來屬】 鹽山 【 舊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來屬】 慶雲 【 舊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來屬】 正定府領州一縣十三正定 【 附郭舊名真定雍正元年改今名】 晉州 【 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十二年還屬】 獲鹿 井陘 阜平 【 順治十六年省入曲陽行唐二縣康熙二十二年復置】 城欒 行唐 靈壽 平山 元氏 贊皇 無極 【 雍正二年分屬晉州十二年還屬】 藁城 【 雍正二年分屬晉州十二年還屬】 新樂 【 雍正二年分屬定州十二年還屬】
順德府領縣九邢臺 【 附郭】 沙河 南和 平鄉 廣宗 鉅鹿 唐山 內邱 任廣平府領州一縣九永年 【 附郭】 磁州 【 初屬河南彰德府雍正四年來屬】 曲周 肥鄉 雞澤 廣平 邯鄲 成安 威 清河
大名府領州一縣六大名 【 舊尚有魏縣旋省入焉】 元城 【 附郭】 開州 南樂 清豐 東明 長垣
宣化府領州三縣七宣化 【 附郭舊為宣府左右前三衛 本朝初省左右二衛入前衛為宣府鎮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並置縣為府治】 蔚州 【 舊屬山西大同府雍正六年來屬乾隆三十二年省蔚縣入焉】 延慶州 【 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屬府】
保安州 【 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屬府】 赤城 【 舊赤城堡 本朝初屬宣府鎮日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龍門 【 舊龍門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日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萬全 【 舊萬全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懷來 【 舊懷來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西寧 【 舊廢順聖縣 本朝初領于蔚州衛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懷安 【 舊懷安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承德府 【 在古北口外明初置興州五衛營州五衛及大寧新城富峪會州四衛天順以後烏梁海居之為朵顏衛地其東境兼為泰寧衛地 本朝初內屬名曰熱河康熙四十二年建 行宮於此曰 避暑山莊五十二年築熱河城雍正元年置熱河同知廳十年置八溝同知廳十一年於熱河建直隸承德州乾隆元年置四旗通判廳五年置塔子溝通判廳又設熱河道駐承德州七年罷州改置通判移治熱河西南之喀喇河屯三十九年設烏蘭哈達廳三座塔廳四十三年升熱河廳為府】 領州一縣五灤平 【 乾隆七年設喀喇河屯廳四十三年置縣】 平泉州 【 雍正十年置八溝廳乾隆四十三年置州】 豐寧 【 乾隆元年設四旗廳四十三年置縣】 赤峰 【 乾隆三十九年設烏蘭哈達廳四十三年置縣】 建昌 【 乾隆三年設塔子溝廳四十三年置縣】 朝陽 【 乾隆三十九年設三座塔廳四十三年置縣】
遵化州 【 舊為遵化縣屬順天府康熙十五年升為州乾隆八年升直隸州】 領縣二玉田 【 初屬順天府雍正四年改屬永平府乾隆八年來屬】 豐潤 【 初屬順天府雍正四年改屬永平府乾隆八年來屬】
易州 【 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淶水 【 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廣昌 【 初屬山西大同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冀州 【 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 領縣五南宮 新河 棗強 武邑 衡水 【 五縣舊並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趙州 【 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 領縣五柏鄉 隆平 高邑 臨城 寧晉 【 五縣舊並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深州 【 舊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 領縣三武強 饒陽 安平 【 三縣舊並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定州 【 舊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 領縣二曲陽 【 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深澤 【 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
州郡二
○州郡二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東 【 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東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蘇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寧津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蘇海州界六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歸德府商邱縣界六百八十里東北至海四百二十里西北至直隸冀州南宮縣界三百十里在 京師南八百里】
山東明領濟南兗州東昌青州登州萊州六府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濟南府之泰安武定濱三州兗州府之沂曹濟寧三州為直隸州八年以濟寧還屬兗州府又升兗州府之東平州東昌府之高唐州濮州青州府之莒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沂州為府以濱州改屬武定府以莒州改屬沂州府仍以高唐州還屬東昌府十三年升泰安州曹州為府以東平州改屬泰安府以濮州改屬曹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升兗州府之濟寧州東昌府之臨清州並為直隸州凡領府十州二
濟南府 【 省會】 領州一縣十五歷城 【 郭附】 德州 章邱 鄒平 淄川 長山 新城 齊河 齊東 濟陽 德平 禹城 【 雍正八年分屬高唐州十二年還屬】 臨邑 【 雍正八年分屬高唐州十二年還屬】 平原 【 雍正八年分屬高唐州十二年還屬】 陵 【 雍正八年分屬高唐州十二年還屬】 長清 【 雍正二年分屬泰安州十二年還屬】
泰安府 【 舊為泰安州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長清新泰萊蕪肥城四縣十三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六泰安 【 附郭元以前為奉符縣明省入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新泰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泰安州十三年屬府】
東平州 【 初屬兗州府雍正八年升為直隸州領東阿平陰陽穀壽張四縣十三年升泰安州為府以東平州及所領東阿平陰二縣隸焉其原領之陽穀壽張二縣仍還屬兗州府】 東阿 【 初屬」州府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來屬】 平陰 【 初屬」州府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來屬】 萊蕪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泰安州十三年屬府】 肥城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泰安州十三年屬府】
武定府 【 初為武定州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陽信海豐樂陵三縣十二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九惠民 【 附郭元以前為厭次縣明初省入武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濱州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領利津霑化蒲臺三縣十二年以州及所屬三縣來屬】 陽信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武定州十二年屬府】 海豐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武定州十二年屬府】 樂陵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武定州十二年屬府】 利津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濱州十二年來屬】 霑化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濱州十二年來屬】 蒲臺 【 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濱州十二年來屬】 青城 【 初屬濟南府雍正十二年年來屬】 商河 【 初屬濟南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兗州府領縣十滋陽 【 附郭】 曲阜 寧陽 鄒 泗水滕 嶧 汶上 陽穀 【 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還屬】 壽張 【 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還屬】
沂州府 【 初為沂州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郯城費二縣十二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六蘭山 【 附郭元以前為臨沂縣明初省入沂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莒州 【 初屬青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蒙陰沂水日照三縣十二年以州及所領三縣來屬】 郯城 費 【 二縣初俱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分屬沂州十二年屬府】 沂水 蒙陰 日照 【 三縣初俱屬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屬莒州十二年來屬】
曹州府 【 初為曹州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領曹定陶二縣十三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十菏澤 【 附郭舊為濟陰縣元省入曹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濮州 【 初屬東昌府雍正八年升為直隸州領范觀城朝城三縣十三年以州及所領三縣來屬】 曹 定陶 【 二縣初俱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屬曹州十三年屬府】 范 觀城 朝城 【 三縣初俱屬東昌府雍正八年分屬濮州十三年來屬】 鉅野 鄆城 【 二縣初俱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分屬濟寧州十三年來屬】 單 城武 【 二縣初俱屬兗州府雍正十三年來屬】
東昌府領州一縣九聊城 【 附郭】 高唐州 【 雍正八年升為直隸州以濟南府屬之平原禹城臨邑陵四縣隸之十二年以州還屬所領四縣仍屬濟南府】 堂邑 博平 茌平 清平 莘 冠 館陶 恩
青州府領縣十一益都 【 附郭】 博山 【 雍正十二年析益都縣及濟南府之淄州縣泰安府之萊蕪縣地置】 臨淄 博興 高苑 樂安 壽光 昌樂 臨朐 安邱 諸城
登州府領州一縣九蓬萊 【 附郭】 寧海州 黃 福山 棲霞 招遠 萊陽 文登 榮成 【 本文登縣地明置成山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為榮成縣】 海陽 【 本萊陽縣地明置大嵩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為海陽縣】
萊州府領州二縣五掖 【 附郭】 平度州 膠州 濰 昌邑 高密 即墨
濟寧州 【 初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嘉祥鉅野鄆城三縣七年裁直隸州仍屬兗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復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金鄉 魚臺 【 二縣初俱屬兗州府乾隆三十九年來屬】 嘉祥 【 初屬」州府雍正二年屬濟寧州七年改屬曹州十三年還屬兗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復來屬】
臨清州 【 初屬東昌府乾隆三十九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武城 夏津 邱 【 三縣初俱屬東昌府乾隆三十九年來屬】
△山西省 【 東西距九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一千七百八十三里東至直隸正定府贊皇縣界四百三十里西至陝西綏德州吳堡縣界五百五里南至河南陝州界一千二十三里北至殺虎口邊墻七百六十里東南至河南衞輝府輝縣界八百五十里西南至陝西同州府朝邑縣界一千一百五里東北至直隸宣化府懷安縣界六百七十里西北至陝西榆林府府谷縣界八百八十里在 京師西南一千二百里其北自得勝口邊外為豐鎮寧遠二廳境東西距二百七十餘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餘里自殺虎口邊外為歸綏七廳境東西距四百餘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
山西明領太原平陽潞安大同汾州五府澤沁遼三州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太原府屬之平定忻代保德四州平陽府屬之蒲解絳吉隰五州俱為直隸州三年增置朔平寧武二府六年升蒲州澤州俱為府乾隆三十五年以吉州及所領縣還屬平陽府又升平陽府之霍州為直隸州凡領府九直隸州十廳七
太原府領州一縣十陽曲 【 附郭】 岢嵐州 太原 榆次 太谷 祁 徐溝 【 乾隆二十八年省清源縣入焉】 交城 文水 嵐 興 【 雍正二年屬保德州七年還屬】
平陽府領州一縣十臨汾 【 附郭】 吉州 【 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蒲鄉寧二縣乾隆三十五年以州及鄉寧縣還屬】 洪洞 浮山 岳陽 曲沃 翼城 太平 襄陵 【 雍正二年屬絳州七年還屬】 汾西 【 雍正二年屬隰州七年還屬】 鄉寧 【 雍正二年分屬吉州乾隆三十五年還屬】
蒲州府 【 初為蒲州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臨晉榮河萬泉猗氏四縣七年升為府】 領縣六永濟 【 附郭舊河東縣明初省入蒲州 本朝雍正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臨晉 榮河 猗氏 萬泉 【 四縣初俱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屬蒲州七年屬府】 虞鄉 【 舊縣元省入臨晉 本朝雍正七年復置】
潞安府領縣七長治 【 附郭】 長子 屯留 襄垣 潞城 壺關 黎城
汾州府領州一縣七汾陽 【 附郭】 永寧州 孝義 平遙 介休 石樓 寧鄉
大同府領州二縣七大同 【 附郭】 渾源州 應州 懷仁 山陰 陽高 【 舊陽山高山二衞 本朝順治十三年以高山衞併入陽山衞為陽高衞雍正三年改置縣】 天鎮 【 舊天成鎮遠二衞 本朝順治十三年以鎮遠衞併入天成衞為天鎮衞雍正三年改置縣】 廣靈 靈邱
澤州府 【 初為直隸州雍正七年升為府】 領縣五鳳臺 【 附郭雍正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高平 陽城 陵川 沁水
寧武府 【 舊為寧武關 本朝初為寧武營雍正三年改置府】 領縣四寧武 【 附郭舊寧化守禦所雍正三年改置縣為府治】 偏關 【 舊偏關所雍正三年改置縣】 神池 【 舊神池堡雍正三年改置縣】 五寨 【 舊五寨堡雍正三年改置縣】
朔平府 【 舊右玉林衞雍正三年改置府】 領州一縣四右玉 【 附郭舊右玉林衞雍正三年改置縣為府治】 朔州 【 初屬大同府雍正三年來屬】 左雲 【 舊左雲川衞雍正三年改置縣】 平魯 【 舊平魯衞雍正三年改置縣】 馬邑 【 初屬大同府雍正三年來屬】 沁州領縣二沁源 武鄉
遼州領縣二和順 榆社
平定州 【 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樂平 盂 壽陽 【 三縣初俱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忻州 【 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定襄 靜樂 【 二縣初俱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代州 【 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五臺 崞 繁畤 【 三縣初俱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保德州 【 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一河曲 【 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霍州 【 初屬平陽府乾隆三十五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趙城 靈石 【 二縣初俱屬平陽府乾隆三十五年分屬】
解州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安邑 夏 平陸 芮城 【 四縣初俱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
絳州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五垣曲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屬解州七年分屬】 聞喜 【 初屬平陽府雍正七年分屬】 絳 【 初屬平陽府雍正七年分屬】 稷山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 河津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
隰州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大寧 永和 【 二縣初俱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 蒲 【 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屬吉州九年屬州】
歸化城同知廳 【 在殺虎口外二百里雍正元年設同知治此】
綏遠城同知廳 【 在歸化城東北五里雍正四年設同知治此】
歸化城通判廳 【 以下五廳初皆以筆帖式協理通判乾隆二十五年定設通判並隸歸綏道】
和林格爾通判廳
薩拉齊通判廳
清水河通判廳
托克托城通判廳
△河南省 【 東西距一千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九十里東至江蘇徐州府碭山縣界三百六十里西至陝西同州府潼關廳界八百六十里南至湖北黃州府黃安縣界八百五十里北至直隸廣平府成安縣界四百四十里東南至安徽穎州府阜陽縣界五百六十里西南至湖北襄陽府襄陽縣界八百二十里東北至山東曹州府曹縣界二百里西北至山西遼州界七百四十里在 京師西南一千五百四十里】
河南明領開封歸德彰德衞輝懷慶河南南陽汝寧八府汝州一州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開封府之陳許鄭禹四州及河南府之陝州汝寧府之光州並為直隸州十二年升陳州許州為府仍降鄭州禹州為屬州乾隆六年改許州府為直隸州凡領府九直隸州四
開封府 【 省會】 領州二縣十四廳一祥符 【 附郭】 鄭州 【 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滎陽滎澤河陰氾水四縣十二年以州及所領四縣還屬】 禹州 【 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密新鄭二縣十二年以州及所領二縣並屬許州府乾隆六年來屬】 陳留 杞 通許 尉氏 洧川 鄢陵 中牟 蘭陽榮陽 【 雍正二年分屬鄭州十二年還屬】 滎澤 【 雍正二年分屬鄭州十一年還屬乾隆二十九年省河陰縣入焉】 汜水 【 雍正二年分屬鄭州十一年還屬】 密 新鄭 【 二縣雍正二年分屬禹州十二年改屬許州府乾隆六年還屬】 儀封廳 【 本儀封縣乾隆四十九年改為廳】
陳州府 【 初為陳州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西華項城沈邱太康四縣十二年升為府】 領縣七准寧 【 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商水 【 初屬開封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西華 項城 沈邱 太康 【 四縣初俱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分屬陳州十二年屬府】 扶溝 【 初屬開封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歸德府領州一縣七商邱 【 附郭】 睢州 寧陵 鹿邑 夏邑 永城 虞城 柘城
彰德府領縣七安陽 【 附郭】 湯陰 臨漳 林 內黃 【 初屬直隸大名府雍正三年來屬】 武安 涉
衞輝府領縣十汲 【 附郭】 新鄉 獲嘉 淇 輝 延津 【 初屬開封府雍正三年來屬五年省胙城縣入焉】 濬 【 初屬直隸大名府雍正二年來屬】 滑 【 初屬直隸大名府雍正二年來屬】 考城 【 初屬歸德府乾隆四十八年來屬】 封邱 【 初屬開封府乾隆四十八年來屬】
懷慶府領縣八河內 【 附郭】 濟源 原武 【 初屬開封府雍正二年來屬】 修武 武陟 孟 溫 陽武 【 初屬開封府乾隆四十八年來屬】
河南府領縣十洛陽 【 附郭】 偃師 鞏 孟津 宜陽 登封 永寧 新安 澠池 嵩
南陽府領州二縣十一南陽 【 附郭】 南召 【 附郭順治十六年省入南陽縣雍正十三年復置】 鄧州 裕州 鎮平 唐 泌陽 桐栢 內鄉 新野 淅川 舞陽 葉
汝寧府領州一縣八汝陽 【 附郭】 信陽州 正陽 【 舊真陽縣雍正元年改今名】 上蔡 新蔡 西平 遂平 確山 羅山
陝州 【 初屬河南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靈寶 閿鄉 【 二縣俱屬河南府雍正二年分屬】 盧氏 【 初屬河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汝州領縣四魯山 郟 寶豐 伊陽
許州 【 初屬開封府雍正二年為直隸州領臨潁等四縣十二年升為府以禹州及密新鄭二縣來屬又增置石梁縣為府治乾隆六年復為直隸州以禹州及密新鄭二縣還屬開封府仍省石梁縣入州】 領縣四臨潁 襄城 郾城 長葛 【 四縣初俱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屬州十二年屬府乾隆六年仍屬州】
光州 【 初屬汝寧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光山 固始 商城 息 【 四縣初俱屬汝寧府雍正二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
●皇朝通典卷九十二
州郡三
○州郡三
江蘇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浙江省
福建省
△江蘇省 【 東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六十里東至太倉州崇明縣大海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寧國府宣城縣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界九百十里東南至松江府金山縣海岸九百三十里西南至安徽太平府當塗縣界一百三十五里東北至山東沂州府曰照縣界八百三十里西北至河南歸德府虞城縣界九百四十里在 京師南二千四百里】
江蘇明以應天府為南京共領府十四州四其應天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七府徐州一州為今下江地本朝改應天府為江寧府罷南直隸康熙六年定為江蘇安徽兩省此為江蘇省雍正二年升蘇州府之太倉州揚州府之通州淮安府之海邳二州並為直隸州十一年升徐州為府仍改邳州為屬州凡領府八州三直隸廳一
江寧府 【 省會舊應天府 本朝初年更今名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為江蘇省】 領縣七上元 江寧 【 二縣附郭】 句容 溧水 江浦 六合 高淳
蘇州府 【 省會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為江蘇省】 領縣九吳 長洲 【 二縣附郭】 元和 【 雍正二年析長洲縣地置與吳長洲二縣並為府治】 崑山 新陽 【 雍正二年析崑山縣地置與崑山縣同城】 常熟 昭文 【 雍正二年析常熟縣地置與常熟縣同城】 吳江 震澤 【 雍正二年析吳江縣地置與吳江縣同城】
松江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 領縣七華亭 【 附郭】 婁 【 順治十三年置與華亭並為府治】 奉賢 【 雍正二年析華亭縣地置】 金山 【 雍正二年析婁縣地置舊治今縣東南境乾隆二十六年移治朱涇鎮】 上海 南匯 【 雍正二年析上海縣地置】 青浦 【 雍正二年分設福泉縣乾隆八年仍省入焉】
常州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 領縣八武進 【 附郭】 陽湖 【 雍正二年析武進縣地置與武進並為府治】 無錫 金匱 【 雍正二年析無錫縣地置與無錫縣同城】 江陰 宜興 荊溪 【 雍正二年析宜興縣地置與宜興縣同城】 靖江
鎮江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 領縣四丹徒 【 附郭】 丹陽金壇 溧陽 【 初屬江寧府雍正二年來屬】
淮安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 領縣六山陽 【 附郭】 阜寧 【 雍正九年析山陽鹽城二縣地置】 鹽城 清河 【 舊治黃河北岸乾隆二十五年移治清江浦】 安東 桃源
揚州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 領州二縣六江都 【 附郭】 甘泉 【 雍正九年析江都縣地置與江都縣並為府治】 高郵州 泰州 儀徵 【 舊為儀真縣雍正元年改今名】 興化 寶應 東臺 【 乾隆十年置】
徐州府 【 舊為徐州領蕭碭山豐沛四縣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雍正十一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七銅山 【 附郭雍正十一年置縣為府治】 邳州 【 初屬淮安府舊治今州西南境康熙二十八年移今治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宿遷睢寧二縣十一年以州及二縣來屬】 蕭 碭山 豐 沛 【 四縣初屬州雍正十一年屬府】 宿遷睢寧 【 二縣初俱屬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屬邳州十一年還屬府】
太倉州 【 初屬蘇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鎮洋 【 雍正二年析州地置】 崇明 嘉定 【 二縣初俱屬蘇州府雍正二年來屬】 寶山 【 雍正二年析嘉定縣地置】
海州 【 初屬揚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贛榆 沭陽 【 二縣初俱屬淮安府雍正二年來屬】
通州 【 初屬揚州府康熙十一年省海門縣入焉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如皋 泰興 【 二縣初俱屬揚州府雍正二年為屬】
海門廳 【 舊海門縣乾隆四十年改為廳】
△安徽省 【 東西距七百六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八十里東至江蘇鎮江府溧陽縣界四百六十里西至湖北黃州府鄿州界三百里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澤縣界三百十里北至江蘇徐州府睢寧縣界八百七十里東南至浙江嚴州府淳安縣界七百九十五里西南至湖北黃州府黃梅縣界三百四十里東北至江蘇江寧府江浦縣界五百十里西北至河南歸德府商邱縣界七百八十里在 京師南二千七百里】
安徽明以應天府為南京又以鳳陽府為中都共領府十四州四其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滁和廣德三州為今上江地本朝康熙六年定為江蘇安徽兩省此為安徽省雍正二年升鳳陽府之潁亳泗三州廬州府之六安州並為直隸州十三年升潁州為府仍改亳州為屬州凡領府八直隸州五
安慶府 【 省會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為安徽省】 領縣六懷寧 【 附郭】 桐城 潛山 太湖 宿松 望江
徽州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六歙 【 附郭】 休寧 婺源 祁門 黟 績溪
寧國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六宣城 【 附郭】 寧國 涇 太平 旌德 南陵
池州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六貴池 【 附郭】 青陽 銅陵 石埭 建德 東流
太平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三當塗 【 附郭】 蕪湖 繁昌
廬州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州一縣四合肥 【 附郭】 無為州 廬江 舒城 巢
鳳陽府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州二縣五鳳陽 【 附郭乾隆十九年省臨淮縣入焉】 壽州 鳳臺 【 雍正十一年析壽州地置與壽州同城】 宿州 懷遠 定遠 靈壁
潁州府 【 初為潁州屬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潁上霍邱二縣十三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五阜陽 【 附郭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亳州 【 初屬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太和蒙城二縣十三年以州及二縣來屬】 潁上 霍邱 【 二縣初俱屬鳳陽府雍正二年屬潁州十三年屬府】 太和 蒙城 【 二縣初俱屬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亳州十三年來屬】
和州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一含山
滁州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二全椒 來安
廣德州 【 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 領縣一建平
六安州 【 初屬廬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英山 霍山 【 二縣初俱屬廬州府雍正二年分屬】
泗州 【 初屬鳳陽府康熙十三年以後州治淪於洪澤湖寄治盱眙縣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盱眙 天長 五河 【 三縣初俱屬鳳陽 府雍正二年分屬】
△江西省 【 東西距九百七十里南北距一千八百里東至安徽徽州府婺源縣界六百里西至湖南長沙府瀏陽縣界三百七十里南至廣東惠州府和平縣界一千二百三十里北至湖北黃州府界五百七十里東南至福建建寧府崇安縣界五百八十里西南至湖南郴州宜章縣界九百五十里東北至安徽池州府東流縣界五百六十里西北至湖北武昌府興國州界五百七十里在 京師西南四千八百五十里】
江西明領南昌饒州廣信南康九江建昌撫州臨江瑞州袁州吉安南安贛州十三府本朝初因之乾隆二十年升贛州府屬寧都縣為直隸寧都州凡領府十三州一
南昌府 【 省會】 領州一縣七南昌 新建 【 二縣附郭】 寧州 進賢 奉新 靖安 武寧 豐城
饒州府領縣七鄱陽 【 附郭】 餘干 樂平 浮梁 德興 安仁 萬年
廣信府領縣七上饒 【 附郭】 玉山 弋陽 貴溪 鉛山 廣豐 【 舊永豐縣雍正九年改今名】 興安
南康府領縣四星子 【 附郭】 都昌 建昌 安義
九江府領縣五德化 【 附郭】 德安 瑞昌 湖口 彭澤
建昌府領縣五南城 【 附郭】 新城 南豐 廣昌 瀘溪
撫州府領縣六臨川 【 附郭】 崇仁 金谿 宜黃 樂安 東鄉
臨江府領縣四清江 【 附郭】 新淦 新喻 峽江
吉安府領縣九廳一廬陵 【 附郭】 泰和 吉水 永豐 安福 龍泉 萬安 永新 永寧 蓮花廳
瑞州府領縣三高安 【 附郭】 上高 新昌
袁州府領縣四宜春 分宜 萍鄉 萬載
贛州府領縣八廳一贛 【 附郭】 雩都 信豐 興國會昌 安遠 長寧 龍南 定南廳
南安府領縣四大庾 【 附郭】 南康 上猶 崇義
寧都州 【 舊寧都縣屬贛州府乾隆二十年升為直隸寧都州】 領縣二瑞金石城 【 二縣初俱屬贛州府乾隆二十年分屬】
△浙江省 【 東西距八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八十里東至海六百里西至安徽徽州府歙縣界二百八十里南至福建建寧府浦城縣界九百六十里北至江蘇蘇州府吳江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福建福寧府霞浦縣界一千一百三十里西南至江西廣信府玉山縣界七百五十里東北至江蘇松江府青浦縣界三百七十里西北至江南廣德州界三百二十里在 京師南三千三百里】
浙江明領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台州金華衢州嚴州溫州處州十一府本朝因之凡領府十一
杭州府 【 省會】 領州一縣八錢塘 仁和 【 二縣附郭】 海寧州 【 初為縣乾隆三十八年升為州】 富陽 餘杭 臨安 於潛 新城 昌化
嘉興府領縣七嘉興 秀水 【 二縣附郭】 嘉善 海鹽平湖 石門 【 初為崇德縣康熙元年改今名】 桐鄉
湖州府領縣七烏程 歸安 【 二縣附郭】 長興 德清武康 安吉 【 初為州乾隆三十八年改為縣】 孝豐
寧波府領縣六鄞 【 附郭】 慈谿 奉化 鎮海 【 初為定海縣康熙二十六年別置定海縣改此為鎮海縣】 定海 【 舊為舟山衞康熙二十六年置縣】 象山
紹興府領縣八山陰 會稽 【 二縣附郭】 蕭山 諸暨 餘姚 上虞 嵊 新昌
台州府領縣六臨海 【 附郭】 黃巖 天台 仙居 寧海 太平
金華府領縣八金華 【 附郭】 蘭谿 東陽 義烏 永康 武義 浦江 湯溪
衢州府領縣五西安 【 附郭】 龍游 江山 常山 開化
嚴州府領縣六建德 【 附郭】 淳安 桐廬 遂安 壽昌 分水
溫州府領縣五永嘉 【 附郭】 瑞安 樂清 平陽 泰順
處州府領縣十麗水 【 附郭】 青田 縉雲 松陽 遂昌 龍泉 慶元 雲和 宣平 景寧
△福建省 【 東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九百八十里東至海一百里西至江西贛州府瑞金縣界八百五十里南至海二百八十里北至浙江處州府龍泉縣界七百里東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廣東嘉應州鎮平縣界一千二百里東北至浙江溫州府平陽縣界五百十五里西北至浙江衢州府江山縣界八百二十五里在 京師南六千一百三十里】
福建明頒福州泉州建寧延平汀州興化邵武漳州八府福寧一州本朝初因之康熙二十四年置臺灣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寧州為府升泉州府之永春縣漳州府之龍巖縣為直隸州凡領府十直隸州二
福州府 【 省會】 領縣十閩 候官 【 二縣附郭】 古田 閩清屏南 【 雍正十二年析古田縣地置】 長樂 連江 羅源 永福 福清
泉州府領縣五晉江 【 附郭】 南安 惠安 安溪 同安
建寧府領縣七建安 甌寧 【 二縣附郭】 建陽 崇安 浦城 政和 松溪
延平府領縣六南平 【 附郭】 將樂 沙 尤溪 順昌 永安
汀州府領縣八長汀 【 附郭】 寧化 上杭 武平 清流 連城 歸化 永定
興化府領縣二莆田 【 附郭】 仙遊
邵武府領縣四邵武 【 附郭】 光澤 建寧 泰寧
漳州府領縣七龍溪 【 附郭】 漳浦 南靖 長泰 平和 詔安 海澄
福寧府 【 初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升為府】 領縣五霞浦 【 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福鼎 【 乾隆三年析霞浦縣桐山堡地置】 福安 寧德 【 二縣舊屬州雍正十二年屬府】 壽寧 【 初屬建寧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臺灣府 【 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初日本國人屯聚於此鄭芝龍附之後為紅毛荷蘭所據 本朝順治十七年鄭芝龍子成功寇江南兵敗退至臺地逐荷蘭夷居之偽置承天府傳至其孫鄭克塽于康熙二十二年討平之二十四年置臺灣府】 領縣四臺灣 【 附郭】 鳳山 諸羅 【 三縣俱康熙二十四年置】 彰化 【 雍正三年析諸羅縣北境地置】
永春州 【 舊為縣屬泉州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德化 【 初屬泉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大田 【 初屬延平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龍巖州 【 舊為縣屬漳州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漳平 寧洋 【 二縣初屬漳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二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
州郡四
○州郡四
湖北省
湖南省
△湖北省 【 東西距二千二百四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東至安徽安慶府宿松縣界五百五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縣界一千八百九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臨湘縣界四百里北至河南汝寧府羅山縣界二百八十里東南至江西九江府瑞昌縣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四川重慶府彭水縣界二千五百十五里東北至安徽六安州霍山縣界四百六十里西北至陝西商州山陽縣界一千四百七十里在 京師西南三千一百五十五里】
湖北明為湖廣省共領府十五州二其武昌漢陽黃州德安承天荊州襄陽鄖陽八府為今湖北地本朝初改承天府為安陸府康熙六年定湖北湖南為兩省雍正六年升荊州府屬之歸州為直隸州十三年升荊州府屬之彝陵州為宜昌府又升歸州屬之恩施縣為施南府仍降歸州為屬州屬於宜昌府凡領府十
武昌府 【 省會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為湖北省】 領州一縣九江夏 【 附郭】 興國州 武昌 嘉魚 蒲圻 咸寧 崇陽 通城 大治 通山
漢陽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州一縣四漢陽 【 附郭】 沔陽州 【 初屬安陸府乾隆二十七年來屬又析州地置文泉縣三十年仍省入州】 漢川孝感 【 初屬德安府雍正七年來屬】 黃陂 【 初屬黃州府雍正七年來屬】
安陸府 【 舊名承天府順治二年改今名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州一縣五鍾祥 【 附郭】 荊門州 京山 潛江 天門 【 初為景陵縣雍正四年改今名】 當陽
襄陽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州一縣六襄陽 【 附郭】 均州 宜城 南漳 棗陽 穀城 光化
鄖陽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縣六鄖 【 附郭】 房 竹山 竹谿 保康 鄖西 【 順治十六年省上津縣入焉】
黃州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州一縣七黃岡 【 附郭】 蘄州 黃安 蘄水 羅田 麻城 廣濟 黃梅
荊州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縣八江陵 【 附郭】 公安石首 監利 松滋 枝江 宜都 遠安
宜昌府 【 初為彝陵州屬荊州府雍正六年升荊州府屬之歸州為直隸州以州及長陽縣屬之又於施州衞上司地置恩施縣隸焉十三年升州為府仍以歸州及長陽一縣來屬】 領州二縣五東湖 【 附郭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歸州 【 初屬荊州府雍正六年升為直隸州十三年來屬】 鶴峰州 【 舊為容美土司雍正十三年改置州】 長陽 【 初屬荊州府雍正六年分屬歸州十三年來屬】 興山 巴東 【 二縣初俱屬荊州府雍正十三年來屬】 長樂 【 舊廢五峰石寶長官司地雍正十三年改置縣】
德安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 領州一縣四安陸 【 附郭】 隨州 雲夢 應城 應山
施南府 【 舊為施州衞土司地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雍正六年改置恩施縣屬歸州十三年於縣置府】 領縣六恩施 【 附郭雍正六年置屬歸州十三年來屬府】 宣恩 【 初為施南土司地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改置】 來鳳 【 初為散毛土司地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改置】 咸豐 【 初屬土巡司地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改置】 利川 【 初為施南土司地雍正十三年改置】 建始 【 初屬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來屬】
△湖南省 【 東西距一千四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東至江西南昌府寧州界二百八十五里西至貴州銅仁府銅仁縣界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南至廣東連州界七百六十五里北至湖北荊州府監利縣界三百八十五里東南至廣東韶州府仁化縣界七百九十里西南至廣西平樂府恭城縣界九百五十五里東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城縣界六百四十里西北至四川酉陽州界九百里在 京師西南四千五百五十里】
湖南明湖廣省共領府十五州二其長沙岳州常德衡州永州寶慶辰州七府靖郴二州為今湖南省地本朝初為湖廣省康熙六年分湖南湖北為兩省雍正七年改永順土司為永順府升澧州為直隸州八年升沅州為直隸州十年升桂陽州為直隸州乾隆元年升沅州為府凡領府九直隸州四
長沙府 【 省會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為湖南省】 領州一縣十一長沙 善化 【 二縣附郭】 茶陵州 湘潭 湘陰 寧鄉 瀏陽 醴陵 益陽 湘鄉 攸 安化
岳州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縣四巴陵 【 附郭】 臨湘 華容 平江
寶慶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州一縣四邵陽 【 附郭】 武岡州 新化 城步 新寧
衡州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縣七衡陽 【 附郭】 清泉 【 乾隆二十一年析衡陽縣地置與衡陽縣並為府治】 衡山 耒陽 常寧 安仁 酃
常德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縣四武陵 【 附郭】 桃源 龍陽 沅江
辰州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縣四沅陵 【 附郭】 瀘溪 【 舊為盧谿縣 本朝初改名】 辰溪 漵浦
沅州府 【 舊為沅州屬辰州府雍正八年升為直隸州領黔陽麻陽二縣乾隆元年升為府】 領縣三芷江 【 附郭乾隆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黔陽 麻陽 【 二縣初俱屬辰州府雍正八年分屬沅州乾隆元年屬府】
永州府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州一縣七零陵 【 附郭】 道州 祁陽 東安 寧遠 永明 江華 新田
永順府 【 舊為永順等處宣慰司地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雍正七年以苗人向化願設流官比於內地改為永順府】 領縣四永順 【 附郭舊永順宣慰司治雍正七年改置縣為府治】 龍山 【 舊白崖洞長官司治雍正七年改置縣】 保靖 【 舊保靖宣慰司地雍正七年改置縣】 桑植 【 舊桑植安撫司地雍正七年改置縣】
靖州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廣省】 領縣三綏寧 會同 通道
郴州 【 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 領縣五永興 宜章 興寧 桂陽 桂
東澧州 【 初屬岳州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五石門 慈利 安鄉 【 三縣初屬岳州府雍正七年分屬】 永定 【 舊九溪永定二衞地雍正七年改置縣】 安福 【 雍正十一年析永定縣地置】
桂陽州 【 初屬衡州府雍正十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臨武 藍山 嘉禾 【 三縣初俱屬衡州府雍正十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
州郡五
○州郡五
陝西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陝西省 【 東西距九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千四百二十六里東至河南陝州閿鄉縣界三百五里西至甘肅秦州清水縣界六百三十里南至四川達州太平縣界一千三十里北至榆林府邊牆一千三百九十六里東南至河南南陽府浙川縣界六百二十里西南至四川保寧府廣元縣界一千三百八十五里東北至山西保德州河曲縣界一千八百六十里西北至甘肅慶陽府正寧縣界三百二十里在 京師西南二千六百五十里】
陝西明陝西省其領府八直隸州本朝因之康熙二年定為陝西甘肅兩省以西安鳳翔漢中延安四府興安一州為陝西省雍正二年升西安府之耀州為直隸州三年升西安府之同華商乾邠五州延安府之鄜綏德葭三州俱為直隸州八年改榆林衛為府十三年升直隸同州為府降直隸華州屬同州府降直隸耀州還屬西安府乾隆元年降直隸葭州屬榆林府四十八年升直隸興安州為興安府凡領府七直隸州五
西安府 【 省會】 領州一縣十五長安 咸寧 【 二縣附郭】 耀州 【 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同官白水二縣十三年還屬】 咸陽 興平 臨潼 高陵 鄠 藍田 涇陽 三原 盩厔 渭南 富平 醴泉 同官 【 雍正二年分屬耀州十三年還屬】
同州府 【 初為州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領朝邑郃陽澄城韓城四縣十三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八廳一大荔 【 附郭雍正十三年升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華州 【 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領華陰蒲城二縣十三年以州及二縣來屬】 朝邑 郃陽 澄城 韓城 【 四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屬同州十三年屬府】 白水 【 初屬西安府雍正二年屬耀州十三年來屬】 華陰 蒲城 【 二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屬華州十三年來屬】 潼關廳 【 雍正二年設潼關縣屬華州十三年屬府乾隆十二年改為廳】
鳳翔府領州一縣七鳳翔 【 附郭】 隴州 岐山 寶雞 扶風 郿 麟遊 汧陽
漢中府領州一縣八廳一南鄭 【 附郭】 寧羌州 褒城 城固 洋 西鄉 鳳 沔 畧陽 留壩廳 【 乾隆十五年設】
延安府領縣十膚施 【 附郭】 安塞 甘泉 保安 安定 宜川 延長 定邊 【 舊定邊營雍正八年改置縣屬榆林府乾隆元年來屬】 靖邊 【 舊靖邊營雍正八年改置縣屬榆林府乾隆元年來屬】
興安府 【 初屬直隸州領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漢陰六縣乾隆四十八年升為府】 領縣六安康 【 附郭舊漢陰縣地乾隆四十八年置併漢陰縣入焉】 平利 洵陽 白河 紫陽 石泉 【 以上縣初俱屬州乾隆四十八年屬府】
榆林府 【 初為榆林衛雍正八年改置府】 領州一縣四榆林 【 附郭雍正八年以榆林衛地置縣為府治】 葭州 【 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領神木府谷二縣乾隆元年以州及二縣來屬】 神木 府谷 【 二縣初俱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屬葭州乾隆元年來屬】 懷遠 【 舊懷遠堡雍正八年改置縣】
商州 【 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鎮安 雒南 山陽 商南 【 四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乾州 【 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武功 永壽 【 二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邠州 【 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三水 淳化 長武 【 三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鄜州 【 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雒川 中部 宜君 【 三縣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綏德州 【 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清澗 米脂 吳堡 【 三縣初俱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甘肅省 【 東西距一千九百八十里南北距二千七百五里東至陝西邠州長武縣界八百六十里西至河州闇門接番界一千一百二十里南至四川龍安府平武縣界一千二百九十里北至邊牆一千四百十五里東南至漢中府略陽縣界一千四百三十里西南至洮州廳接番界一千一百三十里東北至陝西延安府保安縣界一千二百四十里西北至迪化州境外地五千餘里在 京師西南四千四十里】
甘肅省明為陝西省之臨洮鞏昌平涼慶陽四府本朝康熙二年分為甘肅省雍正二年以舊衛所改置寧夏西寧涼州甘州四府三年升平涼府屬之涇州為直隸州七年升鞏昌府屬之階秦二州并改肅州衛俱為直隸州乾隆三年裁臨洮府改蘭州為蘭州府為省治二十五年改安西靖逆二廳置安西府三十八年增置鎮西府改安西府為直隸安西州又增設直隸迪化州凡領府九直隸州六
蘭州府 【 省會舊屬陝西省康熙三年分屬甘肅省初為州屬臨洮府乾隆三年裁臨洮府升州為府為省治】 領州二縣四皋蘭 【 附郭宋皋蘭縣金省入蘭州 本朝乾隆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狄道州 【 初為縣為臨洮府治乾隆三年升州改屬】 河州 【 初屬臨洮府乾隆三年改屬】 金 渭源 【 二縣初俱屬臨洮府乾隆三年改屬】 靖遠 【 舊靖遠衛雍正八年置縣屬鞏昌府乾隆三年來屬】
平涼府 【 初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 領州二縣三平涼 【 附郭】 固原州 靜寧州 華亭 隆德
鞏昌府 【 初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 領州一縣八廳一隴西 【 附郭】 岷州 【 初為岷州衛雍正八年改置州】 安定 會寧 通渭 漳 寧遠 伏羌 西和 洮州廳
慶陽府 【 初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 領州一縣四安化 【 附郭】 寧州 合水 環 正寧 【 舊真寧縣雍正元年改今名】
寧夏府 【 舊寧夏衛初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領寧夏寧朔平羅中衛新渠寶豐六縣靈州一州乾隆四年省新渠寶豐二縣】 領州一縣四寧夏 【 附郭舊寧夏左屯衛雍正二年改置縣為府治】 寧朔 【 附郭舊寧夏右屯衛雍正二年改置縣與寧夏縣並為府治】 靈州 【 舊寧州所雍正二年改置州】 平羅 【 初為平羅所雍正二年改置縣乾隆四年省新渠寶豐二縣入焉】 中衛 【 舊寧夏中衛雍正二年改置縣】
西寧府 【 舊西寧衛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 領縣三西寧 【 附郭舊西寧衛雍正二年改衛為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 碾伯 【 舊碾伯所雍正二年改置縣】 大通 【 本西番地雍正二年以番眾歸附置大通衛乾隆二十六年改置縣】
涼州府 【 舊涼州衛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 領縣五武威 【 附郭舊涼州衛雍正二年改設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 鎮番 【 舊鎮番衛雍正二年改置縣】 永昌 【 舊永昌衛雍正二年改置縣】 古浪 【 舊古浪所雍正二年改置縣】 平番 【 舊莊浪所雍正二年改置縣】
甘州府 【 舊甘州衛屬陝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 領縣二張掖 【 附郭舊為甘州中左右前後五衛地雍正二年改衛為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 山丹 【 舊山丹衛雍正二年改置縣】
鎮西府 【 舊巴里坤地乾隆三十八年置】 領縣二宜禾 【 附郭】 奇台 【 二縣俱乾隆三十八年置】
涇州 【 初屬平涼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崇信 靈臺 鎮原 【 三縣初俱屬平涼雍正三年分屬】
階州 【 初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文 成 【 二縣初俱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分屬】
秦州 【 初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五秦安 清水 禮 徽 兩當 【 五縣初俱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分屬】
肅州 【 舊宿州衛雍正二年裁併于甘州衛七年改置直隸肅州】 領縣一高臺 【 舊高臺所雍正二年置縣屬甘州府七年來屬】
安西州 【 舊為安西靖逆二廳地乾隆二十四年置安西府領敦煌玉門淵泉三縣三十八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二敦煌 【 漢敦煌縣地明嘉靖後入于吐魯番 本朝雍正四年置沙州衛乾隆二十四年改置縣屬西安府三十八年屬州】 玉門 【 漢玉門縣地明正德後入于吐魯番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置靖逆赤金二衛乾隆二十四年改置縣屬安西府三十八年屬州省淵泉縣入焉】
迪化州 【 本新疆烏嚕木齊地乾隆三十八年置】 領縣三昌吉 阜康 綏來 【 三縣俱新疆地乾隆三十八年置縣】
△四川省 【 東西距三千里南北距三千二百十里東至湖北宜昌府巴東縣界一千七百六十里西至番界一千二百四十里南至雲南武定州元謀縣界二千三十里北至陝西漢中府寧羌州界一千一百八十里東南至貴州大定府畢節縣界一千一百五十里西南由打箭爐出口至西藏界九千六百七十五里東北至陝西興安府界一千四百十里西北至甘肅階州文縣界一千一百五十里在 京師西南五千七百十里】
四川明領成都保寧順慶重慶夔州敘州馬湖龍安遵義八府潼川嘉定雅眉邛瀘六州東川烏蒙烏撒鎮雄四軍民府本朝康熙四年以烏撒府改隸貴州雍正四年以東川府改隸雲南五年以烏蒙鎮雄二府亦改隸雲南併馬湖府入敘州府又以建昌衛改置寧遠府又升成都府屬之茂綿二州及資縣並為直隸州六年升夔州府屬之達州為直隸州七年以遵義府改隸貴州又升雅州為府八年增置直隸敘永廳同知十二年升潼川嘉定二州為府又升重慶屬之忠州為直隸州乾隆元年改黔彭廳置酉陽州乾隆十七年置直隸雜谷廳二十五年置直隸松潘廳二十七年置直隸石砫廳四十一年平定兩金川置阿爾古美諾二廳凡領府十一直隸州九廳六
成都府 【 省會】 領州三縣十三成都 【 附郭】 華陽 【 康熙元年省入成都縣雍正九年復置與成都縣並為府治】 簡州 崇慶州 漢州 雙流 【 康熙元年省入新津縣雍正六年復置】 溫江 新繁 金堂 新都 郫 灌 彭 【 康熙七年省入新繁縣雍正七年復置】 新津 崇寧 【 康熙七年省入郫縣雍正六年復置】 什邡
寧遠府 【 舊建昌衛雍正五年置府】 領州一縣三廳一西昌 【 附郭舊建昌衛雍正五年改衛為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 會理州 【 舊會川衛康熙二十九年分衛地置州屬遵義府雍正五年罷衛移州治其地來屬】 冕寧 【 舊寧番衛雍正五年改置縣】 鹽源 【 舊鹽井衛雍正五年改置縣】 越巂廳
保寧府領州二縣七聞中 【 附郭】 巴州 劍州 蒼溪 南部 廣元 昭化 通江 南江
順慶府領州二縣八南充 【 附郭】 蓬州 廣安州 西充 營山 儀隴 渠 大竹 鄰水 岳池 【 康熙七年省入廣安州六十年復置】
重慶府領州二縣十一巴 【 附郭】 合州 【 康熙元年省安居縣入焉】 涪州 【 康熙八年省武隆縣入焉】 江津 長壽 永川 榮昌 綦江 南川 銅梁 【 康熙元年省入合州六十年復置】 大足 【 康熙元年省入榮昌縣雍正六年復置】 定遠 【 康熙八年省入台州雍正六年復置】 壁山 【 康熙元年省入永川縣雍正十二年復置】
敘州府 【 雍正五年併馬湖府入焉】 領縣十一廳二宜賓 【 附郭】 慶符 富順 南溪 長寧 高 筠連 珙 興文隆昌 屏山 【 舊屬馬湖府雍正五年罷馬湖府來屬】 馬邊廳 【 乾隆二十九年置】 雷波廳 【 乾隆二十六年置】
夔州府領縣六奉節 【 附郭】 巫山 【 康熙九年省大昌縣入焉】 雲陽萬 開 大寧 【 康熙六年省入奉節縣雍正九年復置】
龍安府領縣四平武 【 附郭順治十六年省清川縣入焉】 江油 石泉 彰明 【 初屬成都府順治十六年省入綿州雍正六年復置九年來屬】
潼川府 【 初為直隸州雍正九年升為府】 領縣八三臺 【 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射洪 鹽亭 中江 遂寧 蓬溪樂至 安岳 【 七縣初俱屬州雍正十二年屬府】
嘉定府 【 初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升為府】 領縣七樂山 【 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地置縣為府治】 洪雅 夾江 犍為 榮 峨眉 【 五縣初俱屬州雍正十二年屬府】 威遠 【 康熙六年省入榮縣雍正六年復置屬州十二年屬府】
雅州府 【 初為直隸州雍正七年升為府】 領州一縣五雅安 【 附郭雍正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天全州 【 舊為天全六番招討司地雍正八年改置州】 名山 榮經 蘆山 【 三縣初屬州雍正七年屬府】 清溪 【 初為黎州千戶所雍正七年改置縣】
眉州領縣三丹稜 彭山 【 康熙元年省入州雍正七年復置】 青神 【 康熙六年省入州雍正七年復置】
邛州領縣二大邑 蒲江
瀘州領縣三納谿 合江 江安
資州 【 初為縣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資陽 內江 仁壽 井研 【 四縣初俱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分屬】
綿州 【 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德陽 安 綿竹 【 三縣初俱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分屬】 梓潼 【 初屬保寧府雍正五年來屬】
茂州 【 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汶川 【 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分屬】 保 【 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省威州入縣移縣治於故威州城分屬】
酉陽州 【 舊黔彭廳乾隆元年改置州】 領縣三秀山 【 舊酉陽宣慰司地乾隆元年置縣】 黔江 彭水 【 二縣初俱屬重慶府乾隆元年來屬】
忠州 【 初屬重慶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酆都 墊江 【 二縣初俱屬重慶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梁山 【 初屬夔州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達州 【 初屬夔州府雍正五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三東鄉 太平 【 二縣初俱屬夔州府雍正五年分屬】 新寧 【 康熙七年省人梁山縣雍正七年復置仍屬夔州府十二年分屬】
敘永廳 【 舊永寧宣撫司地雍正七年改置同知廳直隸川南道】 領縣一永寧 【 明永寧衛地康熙二十六年設屬貴州威寧府雍正七年來屬】
松潘廳 【 舊松潘衛雍正九年移龍安府同知廳治此仍屬龍安府乾隆二十五年直隸松茂道】
雜谷廳 【 舊雜谷安撫司地乾隆十七年置同知廳直隸松茂道】
石砫廳 【 舊石砫宣撫司乾隆二十七年改置同知廳直隸川東道】
阿爾古廳 【 乾隆四十一年以金川地置】
美諾廳 【 乾隆四十一年以小金川地置】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州郡六
○州郡六
廣東省
廣西省
△廣東省 【 東西距二千五百里南北距一千八十里東至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界一千里西至廣西南寧府界一千五百里南至海三百里北至湖南郴州桂陽縣界七百八十里東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崖州海二千四百里東北至江西贛州府長寧縣界八百里西北至廣西平樂府賀縣界七百三十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五百七十里】
廣東明領廣州韶州南雄惠州潮州肇慶高州廉州雷州瓊州十府羅定一州本朝初因之雍正七年陞連州為直隸州十一年陞程鄉縣為直隸嘉應州凡領府十直隸州三
廣州府 【 省會】 領縣十四南海 番禺 【 二縣附郭】 順德 東莞 從化 龍門 新寧 增城 香山 新會 三水 清遠 新安 【 康熙五年省入東莞縣八年復置】 花 【 康熙二十四年析南海番禺二縣地置】
韶州府領縣六曲江 【 附郭】 樂昌 仁化 乳源 翁源 英德
南雄府領縣二保昌 【 附郭】 始興
惠州府領州一縣九歸善 【 附郭】 連平州 博羅 長寧 永安 海豐 陵豐 【 雍正九年析海豐縣地置】 龍川 河源 和平
潮州府領縣九海陽 【 附郭】 豐順 【 乾隆三年析海陽縣地置】 潮陽揭陽 饒平 惠來 大埔 澄海 【 康熙五年省入海陽縣八年復置】 普寧
肇慶府領州一縣十二高要 【 附郭】 德慶州 四會新興 陽春 陽江 高平 恩平 廣寧 開平 【 順治十年置】 鶴山 【 雍正九年析開平縣及廣州府之新會縣地置】 封川 開建
高州府領州一縣五茂名 【 附郭】 化州 電白 信宜 吳川 石城
廉州府領州一縣二合浦 【 附郭】 欽州 靈山
雷州府領縣三海康 【 附郭】 遂溪 徐聞
瓊州府領州三縣十瓊山 【 附郭】 儋州 萬州 崖州 澄邁 定安 文昌 會同 樂會 臨高 昌化 陵水 感恩
羅定州領縣二東安 西寧
連州 【 初屬廣州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陽山 連山 【 二縣初俱屬廣州府雍正七年分屬】
嘉應州 【 初為程鄉縣屬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長樂興寧 【 二縣初俱屬惠州府雍正十一年分屬】 平遠 鎮平 【 二縣初俱屬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分屬】
△廣西省 【 東西距二千八百十里南北距三千三百七十里東至廣東肇慶府廣寧縣界一千二百六十里西至雲南廣南府土富州界一千五百五十里南至廣東廉州府靈山縣界二千四百五十里北至貴州黎平府永從縣界九百二十里東南至廣東高州府石城縣界一千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安南國界二千三百十里東北至湖南永州府東安縣界三百四十五里西北至貴州南籠府永豐州界一千三十六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四百六十里】 廣西明領桂林平樂梧州潯州柳州慶遠思恩南寧太平鎮安思明十一府歸順田州泗城思陵向武都康龍州等七州本朝順治初降歸順田州思陵向武都康龍州為屬州十五年陞泗城州為軍民土府雍正三年升鬱林州賓州為直隸州五年改泗城土府為正府九年降思明府為州十二年升泗城府屬之西隆州為直隸州降賓州為屬州乾隆七年以西隆州還屬泗城府凡領府十一直隸州一
桂林府 【 省會】 領州二縣七臨桂 【 附郭】 永寧州 全州 興安 靈川 陽朔 永福 義寧 灌陽
柳州府領州一縣七馬平 【 附郭】 象州 雒容 羅城 柳城 懷遠 融 來賓 【 雍正三年改屬賓州十二年還屬】 慶遠府領州二縣三土州二土縣一宜山 【 附郭】 河池州 東蘭州 【 舊土州雍正七年設流官】 天河 思恩 南丹州 【 土州】 那地州 【 土州】 忻城 【 土縣】
思恩府領州一縣三土州二武緣 賓州 【 初屬柳州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領來賓遷江上林武宣四縣十二年來屬】 遷江 上林 【 二縣初俱屬柳州府雍正三年分屬賓州十二年來屬】 田州 【 土州】 陽萬分州 【 土州】
泗城府 【 舊直隸泗城州順治十五年升為府尋改軍民府屬思恩府雍正五年設流官為正府】 領州一縣二凌雲 【 附郭雍正五年置】 西隆州 【 康熙五年置屬思恩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領西林一縣乾隆七年以州及縣來屬】 西林 【 康熙五年置屬思恩府雍正十二年屬西隆州乾隆七年來屬】
平樂府領州一縣七平樂 【 附郭】 永安州 恭城 富川 賀 荔浦 修仁 昭平
梧州府領縣五蒼梧 【 附郭】 藤 容 岑溪 懷集
潯州府領縣四桂平 【 附郭】 平南 貴 武宣 【 初屬柳州府雍正三年屬賓州七年來屬】
南寧府領州三縣三土州三宣化 【 附郭】 新寧州 橫州 上思州 隆安 永淳 歸德州 【 土州】 果化州 【 土州】 忠州 【 土州】
太平府領州四縣一土州十四土縣一崇善 【 附郭】 養利州 左州 永康州 【 康熙二十八年省陀陵縣入焉】 寧明州 【 舊思明土州雍正十年改置】 萬承州 思陵州 【 舊為直隸土州順治初來屬】 憑祥州 【 舊屬思明府 本朝初改屬】 太平州 安平州 茗盈州 結安州 佶倫州 龍英州 都結州 龍州 江州 思州 【 舊思明土府 本朝雍正元年改為州】 上下凍州 【 自萬承州以下皆土州】 羅陽 【 土縣】
鎮安府 【 舊為土府雍正七年改正府】 領州二縣一土州三天保 【 附郭乾隆三年置】 奉義州 歸順州 【 二州舊俱為直隸土州 本朝初改屬思恩府雍正十年設流官來屬】 下雷州 【 初屬南寧府雍正十年來屬】 向武州 【 初屬思恩府雍正七年來屬】 都康州 【 初屬思恩府雍正七年來屬以上三州皆土州】
鬱林州 【 初屬梧州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博白 北流 陸川 興業 【 四縣初俱屬梧州府雍正三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州郡七
○州郡七
雲南省
貴州省
△雲南省 【 東西距二千五百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東至廣西泗城府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神護關接野夷界一千七百六十里南至交趾界七百五十里北至四川寧遠府會理州界四百里東南至廣西鎮安府界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天馬關接緬甸界二千三百十里東北至貴州南籠府普安州界四百三十里西北至西藏界二千里在 京師西南八千二百里】
雲南明領雲南澂江廣西廣南鎮沅臨安大理楚雄順寧蒙化景東永寧十二府武定曲靖尋甸元江姚安永昌麗江鶴慶八軍民府北勝一州本朝初因之順治十六年改廣南土府為正府康熙六年置開化府八年降尋甸府為州屬曲靖府三十七年升北勝州為永北府以永寧土府屬於永北府雍正二年改威遠土州為直隸同知廳四年改四川之東川軍民府來屬五年又改四川之烏蒙鎮雄二軍民府來屬六年降鎮雄為州屬烏蒙府七年置普洱府改麗江土府為正府九年改烏蒙府為昭通府乾隆三十年武定曲靖東川元江永昌等府俱罷稱軍民府三十五年省姚安府入楚雄府省鶴慶府入麗江府改廣西武定元江鎮沅四府為直隸州改蒙化永北景東三府為直隸同知廳凡領府十四直隸州四直隸廳四
雲南府 【 省會】 領州四縣七昆明 【 附郭】 嵩明州 晉寧州 安寧州 昆陽州 富民 宜良 呈貢 羅次 祿豐 易門
大理府領州四縣三太和 【 附郭】 趙州 鄧川州 賓川州 雲龍州 雲南 浪穹
臨安府領州三縣五建水 【 附郭】 石屏州 阿迷州 寧州 通海 河西 ■〈山上習下〉峩 蒙自
楚雄府領州三縣四楚雄 【 附郭】 南安州 鎮南州 姚州 【 初為姚安府附郭屬州乾隆三十五年罷府以州來屬】 定遠 廣通 大姚 【 初屬姚安府乾隆三十五年罷府來屬】
澂江府領州二縣二河陽 【 附郭】 新興州 路南州 江川
順寧府領州一縣一順寧 【 附郭乾隆三十五年置】 雲州
曲靖府領州六縣二南寧 【 附郭】 霑益州 【 舊治在今宣威州境此為交水縣地順治十六年移今治】 陸凉州 【 舊治在今州東北境康熙五年移今治】 羅平州 馬龍州 尋甸州 【 舊為軍民府治今州東境後移今治康熙八年降為州來屬】 宣威州 【 雍正五年析霑益州地置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來屬】 平彝 【 舊平彝衛康熙二十四年改置縣】
麗江府 【 舊為軍民土府雍正元年改設流官為正府】 領州二縣一麗江 【 附郭乾隆三十五年置】 鶴慶州 【 舊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府來屬】 劍川州 【 初屬鶴慶府乾隆三十五年來屬】
普洱府 【 明車里宣慰司地後為那崑所據 本朝順治初編隸元江府雍正七年始以其地置府】 領縣一寧洱 【 附郭雍正十三年置】
永昌府 【 舊為軍民府乾隆三十年改為府】 領州一縣二保山 【 附郭】 騰越州 永平
廣南府 【 舊為土府順治十六年改設流官為正府】 領縣一寶寧 【 附郭乾隆元年置】
開化府 【 舊教化三部王弄部安南部長官司地康熙六年改置府】 領縣一文山 【 附郭雍正七年置】
東川府 【 舊為軍民土府屬四川省康熙三十八年改設流官雍正四年自四川改隸乾隆三十年改稱府】 領縣一會澤 【 附郭雍正五年置】
昭通府 【 舊為烏蒙土府屬四川省雍正五年來屬六年設流官九年改為昭通府】 領州一縣二恩安 【 附郭雍正六年置】 鎮雄州 【 舊為軍民府雍正六年降為州來屬】 永善 【 雍正六年置】
廣西州 【 初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二師宗 彌勒 【 二縣初俱為州屬廣西府乾隆三十五年降為縣屬州】
武定州 【 初為武定軍民府乾隆三十年稱武定府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二元謀 祿勸 【 初為州屬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降為縣屬州】
元江州 【 初為元江軍民土府順治六年設流官乾隆三十年稱元江府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一新平 【 初屬臨安府雍正十年來屬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州】
鎮沅州 【 舊為鎮沅土府雍正五年設流官稱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一恩樂 【 舊為樂甸長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縣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州】
蒙化廳 【 舊蒙化土府康熙四年稱蒙化府置流官設掌印同知管轄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廳】
景東廳 【 舊為景東土府康熙四年稱景東府置流官設掌印同知管轄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廳】
永北廳 【 舊為永北直隸州康熙三十七年升為府乾隆三十一年裁知府視蒙化景東二府之例設掌印同知管轄三十五年改為廳】
威遠廳 【 舊威遠土州雍正三年改為廳置威遠撫夷清餉同知治此】
△貴州省 【 東西距一千九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東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雲南曲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重慶府界五百五十里東南至廣西泗城府西隆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雲南曲靖府界五百三十里東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雲南東川府界五百六十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六百四十里】
貴州明領貴陽思州石阡黎平思南銅仁鎮遠都勻安順平越十府本朝初因之康熙三年以平定水西改設流官以水西宣慰司之水西城置黔西府以比喇壩置平遠府以大方城置大定府又改四川之烏撒軍民府為威遠府來屬二十六年改黔西平遠二府為州屬於大定府二十六年又改大定府為州與黔西平遠二州俱屬威寧府雍正五年增置南籠府七年改四川之遵義府來屬復升大定州為府降威寧府為州以屬之乾隆三十七年升遵義府之仁懷縣為直隸廳凡領府十有三廳一
貴陽府 【 省會舊貴陽軍民府康熙二十六年稱貴陽府】 領州三縣四貴筑 【 附郭康熙二十六年以貴州衞改置縣與新貴縣並為府治三十四年省新貴縣入焉】 開州 定番州 廣順州 龍里 【 舊龍里衞康熙十一年改置縣】 貴定 修文 【 舊修文等守禦所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
思州府領縣二玉屏 【 舊平溪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五年來屬改置縣】 清溪 【 舊清浪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五年來屬改置縣】 思南府領縣三安化 【 附郭】 婺川 印江
鎮遠府領縣三鎮遠 【 附郭】 施秉 天柱 【 初屬湖南靖州雍正五年改屬黎平府十一年來屬】
石阡府領縣一龍
泉銅仁府領縣一銅仁
黎平府領縣三開泰 【 附郭舊五開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三年來屬改置縣為府治】 錦屏 【 舊銅鼓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三年來屬改置縣】 永從
安順府 【 舊安順軍民府康熙二十六年稱安順府】 領州二縣三普定 【 附郭舊普定衞康熙十年改置縣為府治】 鎮寧州 永寧州 清鎮 【 舊威清鎮西二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 安平 【 舊平壩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
南籠府 【 舊安籠所康熙五十二年改為南籠廳雍正五年升為府】 領州二縣二永豐州 【 舊為安籠長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州】 普安州 【 初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普安 【 木馬乃夷地順治十八年平之置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安南 【 舊安南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都勻府領州二縣三都勻 【 附郭舊都司衞康熙十年改置縣為府治】 麻哈州 獨山州 清平 【 康熙七年省入麻哈州十年復置】 荔波 【 初屬廣西慶遠府雍正十年來屬】
平越府 【 舊平越軍民府康熙二十六年稱平越府】 領州一縣四平越 【 附郭舊平越衞康熙十年改置縣為府治】 黃平州 【 舊治今州西北境康熙二十六年移於興隆衞故地為今治】 甕安 湄潭 餘慶
大定府 【 舊水西宣慰司康熙三年討平之改置大定平遠黔西三府二十三年改平遠黔西二府為州屬大定府二十六年復改大定府為州屬威寧府雍正七年復置大定府以威寧府為州屬之】 領州三縣一平遠州 黔西州 【 二州舊俱水西宣慰司地康熙三年俱改置府尋俱為州屬大定府後改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並來屬】 威寧州 【 舊烏撒軍民府隸四川省康熙三年改置威寧府改隸貴州雍正七年降為州來屬】 畢節 【 舊畢節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來屬】
遵義府 【 舊遵義軍民府隸四川省康熙二十六年稱遵義府雍正七年來屬】 領州一縣三遵義 【 附郭】 正安州 【 舊治今州東北境康熙中移今治】 桐梓 綏陽
仁懷廳 【 舊仁懷縣乾隆三十七年升為廳】
(臣)等謹按各蒙古藩屬翊戴天家世守勿替其自國初附屬之內扎薩克為舊藩康熙間撫順之喀爾喀雍正間底定之青海厄魯特為新藩舊藩地東至黑龍江界西至賀蘭山厄魯特界南至長城北逾絕漠延袤萬餘里凡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新藩喀爾喀地東至黑龍江界西至阿勒台山伊犁東北路界南至內扎薩克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八千餘里凡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地東至甘肅河州界西至西藏界南至四川界北至甘肅安西州界延袤二千餘里凡四部二十九旗又賀蘭山厄魯特等諸旗西藏全部莫不歸義受封永為藩衞允為前古所未有之盛事以此編非輿地專書未及編載謹並敘其大略於此
(臣)等又按我國家統一函夏式廓丕基薄海內外罔不款服皇上聖武丕昭戡定西域天山南北坐歸綏定其北路為烏嚕木齊雅爾伊犁等全部地東至喀爾喀界西至藩部哈薩克界南至天山回部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萬餘里其南路為回部之哈密城闢展城吐魯番城哈喇沙爾城庫車城沙雅爾城賽哩木城拜城阿克蘇城烏什城喀什噶爾城葉爾羌城和闐六城等屬地東至甘肅省安西州界西至蔥嶺南至西藏界北至伊犁界亦萬餘里度地興屯因方築堡舉從古狉榛唯盱之地一變而為桑麻廬井之區茲以此編非奧地專書未及編載謹撮其大略於此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