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398阅读
  • 86回复

[地名探讨]汶川:全中国都读错的一个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0-07-26
回 楼主(shingwood) 的帖子
丽江读四声(去声),浙江丽水读二声(阳平),韩国的丽水才读四声(去声)。
台北等台湾带“台”的城市和山东桓台、四川三台、吉林九台都读二声(阳平),台州和下辖的天台读一声(阴平)。
还有诸如浙江乐清的“乐”读YUE四声(去声),山东乐陵和河北乐亭的“乐”读LAO四声(去声),福建长乐的“乐”读LE(去声)。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每一个地名包括其读法都有其历史文化传统,不能说变就变的。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0-07-26
不是问题的问题,一个是当地方言读音,一个是普通话读音,两个都没错,也没必要互相改成和对方一样,如果你说话时前后的字都用当地方言那当然要读成第二声,如果你说话时前后都用普通话当然要读成第四声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10-07-26
就像上海方言里把涮(普通话读shuan)火锅读做“sua年火锅”的,你只要前后文都读成上海方言那你读shua反而是错的,相反如果你前后文都读成普通话那读sua是错的。
以前江南地区地名中最后一个字用“厍”的很多,比如上海南京路上的“黄家厍”(即现在错叫“王家沙”的地方),其中“厍”字普通话念she上海方言念sha,如果你“黄家”用普通话说了“厍”就应该说成“she”,但你已经用上海话说了“王(上海话王、黄同音)家”那最后一个字你说“沙”完全没错(当然不能听音生意,写出“王家沙”就错了)。
[ 此帖被尹人在2010-07-26 11:01重新编辑 ]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10-07-26
如此一来,全国地名大部分都得该读音,大家尽可以认为文川师当地读法,问川是普通话读音。就像山东的乐(涝)陵,德(dei 1)州,菏泽(zai 0)等地一样
以人为伴 与人为善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0-07-26
如果今后编制《西南官话词典》,那完全可以把“汶川”读音标注成wénchuǎn
但《现代汉语词典》还是必须标注普通话读音wènchuǎn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10-07-26
引用第31楼chengjian于2008-06-06 00:27发表的  :
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就可以了


现代汉语词典管得了普通话读音,管不了方言读音。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11-11-20
读岷。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11-11-20
wen/min本是一音(轻唇声母,和f一族的)。
语音演化中走了不同的方向而已。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11-11-21
引用第18楼hewing于2008-05-22 13:10发表的  :
“叶公好龙”的“叶”原来的古音是“射”she4,现在读“业”ye4
古音跟今音是不同的。


“射”的古音难道不是ye?
左仆射,pushe?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11-11-21
“名从主人”是基本原则
地名及其读音是重要的历史信息及记录,必须尊重历史,岂可以随便更改?后人随意更改、以晚近代替渊源,那不就成了随意编造历史信息吗?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12-07-20
刚刚翻邮箱,找到一篇旧帖子,特意转过来,原作者是谁,我都忘了
“汶川”读音考
5.12汶川地震后,全国的媒体将汶川读成“问川”,有人以《康熙字典》、《说文》、《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指出,“汶川”应读“岷川”,而不是读“问川”,目前全国的媒体都搞错了。果真是这样吗?本人查阅了大量涉及汶川的古籍,发现这个说法不完全对,“汶川”既可读作“岷川”,也可读作“问川”。
    除了《康熙字典》、《说文》、《读史方舆纪要》等书外,我国古籍对汶川的“汶”进行正音的有引用《管子》的书籍和引用司马光《类书》的书籍。
    1、引用《管子》的系列书有:(春秋)管仲撰《管子》、(北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明)刘绩《管子补注》、(明)朱长春撰《管子榷》、(明)陈耀文撰《正杨》、(明)顾起元撰《说略》、(清)宋翔凤撰《孟子赵注补正》、(清)桂馥撰《说文解字义证》。这些书指出:“南伐及踰方城,济于汝水,望汶山。汶音岷,岷山江水所从出。”
    2、引用司马光撰《类书》的书籍:杨慎撰《丹铅总录》、《谭菀醍醐》、《升庵集》、(明)杜应芳、胡承诏辑《补续全蜀艺文志》、(清)张晋生编纂《(雍正)四川通志》、(清)李元撰《蜀水经》、(清)张澎撰《蜀典》、民国《汶川县县志》。这些书指出:“史记冉駹为汶山郡,司马温公类篇曰:汶音岷。”
    3、(明末清初)严衍撰《资治通鉴补》:“李雄攻杀汶山太守陈图,汶音岷。”
    汶川在古代曾名汶山,属汶山郡。以上书籍明确指出汶川的“汶”读“岷”。
    还有明确指出“汶读作岷”的书籍有:杨慎撰《丹铅总录》、《谭菀醍醐》、《升庵集》,引用杨慎文的书籍有:(明)焦竑撰《焦氏笔乘》、胡承诏辑《补续全蜀艺文志》、(明)顾起元撰《说略》、(清)姚莹撰《康輶纪行》、《(雍正)四川通志》、(清)李元撰《蜀水经》、(清)桂馥撰《说文解字义证》。这些书籍指出:“五代史:蜀主王建贬卫尉少卿,李钢为汶川尉,徐无党注汶读作岷。”杨慎明确指出汶川的“汶”读“岷”。
    但是杨慎和清代的杭世骏、郝懿行也说明了另一种情况,即汶川俗读作“问川”。
    1、杨慎撰《丹铅总录》、《谭菀醍醐》、《升庵集》,引用杨慎文的书籍有:胡承诏辑《补续全蜀艺文志》、(明)顾起元撰《说略》、(清)桂馥撰《说文解字义证》。这些书籍指出:“蜀主王建贬卫尉少卿,李钢为汶川尉,徐无党注汶读作岷。而今汶川县误呼作问音,蜀焉得齐南鲁北之水乎?”说明在明朝,汶川已没读成“问川”。
    2、(清)郝懿行撰《证俗文》:“又汶古岷字,武巾切。晋王羲之书游目汶领 ,案又书登汶领峩眉,尚不改古。今蜀有汶川县,即岷江发源处,因水名之,而俗呼作问川县,字学不明,地理亦谬,岂有蜀川可冒鲁汶乎?案史记货殖传:汶山之下沃野。正义曰:汶音岷。”在指出汶古为岷字后,说明汶川俗读作“问川”。
    3、(清)杭世骏撰《订讹类编》:“汶川:天禄识余,汶古岷字,武巾切。晋王羲之书避同汶岭,尙不改古。今蜀有汶川县,即岷江发源处,因水名之,而俗呼作问川县,字学不明,地理亦谬,岂有蜀川可冒鲁汶乎?”文意与《证俗文》一样,但指出是出自清康熙大臣、史学家高士奇的《天禄识余》。
    从以上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汶川的正式读音是“岷川”,而俗读作“问川”,即老百姓读作“问川”。读作“问川”,尽管是由于“字学不明,地理亦谬”,但木已成舟,已成定俗。目前全国的媒体将汶川读成“问川”,是采用明朝以来就有的俗读法,是没有错的。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2-07-20
癌症的读音也从yan2被俗读成ai2,如今也成了正音了。
汶川亦同。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