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66阅读
  • 3回复

[简称]澳門別稱——濠 【轉】從明清檔案看澳門地名的演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5-02
                  ■    楊繼波


 


    明代中葉以前,澳門地區的地名叫蠔鏡澳。據《澳門紀略》上卷
載:該地“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環。二灣規圜如鏡,故曰
蠔鏡,是稱澳焉。”澳是可以泊船的港灣。還有一種說法,因該地產
蠔聞名,蠔殼光亮如鏡,因而稱之為蠔鏡。

  明代中葉到明末,蠔鏡澳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昔日的漁村小港
已成為中西貿易的中心,澳門地區此時亦由一地一名,變為一地多名。

  第一,蠔鏡等多種稱謂的出現。環境的變化,使得一些官場中人、文人嫌蠔鏡不雅訓,而有壕鏡、濠鏡、濠敬等稱謂。作為地名雖有多
種說法和寫法,官方文書中在這一時期則以濠鏡、濠鏡澳作為主要地
名稱謂,這時的濠鏡僅指澳門本島南端一平方多公裏的地域。明代檔
案即反映出濠鏡是當時官方使用的地名。試舉兩例:其一,天啟四年
(1624年)正月初七兵部題行稿雲:“彈壓香山濠鏡等處夷船,並巡
緝接濟私通船只。”其二,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兵部題行稿載:
夷人“其初不過以互市來我濠鏡,中國利其歲輸涓滴可以充餉,暫許
棲息。”有關明代的史書文獻也有關於濠鏡的記載。《明史》卷325載:
“自(朱)紈死,海禁復弛,佛郎機遂縱橫海上無所忌。而其市香山
澳、壕鏡者,至築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國然。將吏不肖者反視為
外府矣。壕境在香山縣南虎跳門外。”16世紀初,葡萄牙人已知“除
廣州港口之外,另有一港名壕鏡”。

  第二,香山澳作為泛指香山所屬諸澳或單指澳門區域的地名的出
現。這裏香山澳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指香山諸澳,狹義上專指濠
鏡澳。香山縣海濱之地,或稱得上澳的比較多。直至康熙年間的《香
山縣誌》還這樣寫道:“先是番舶泊無定所,率擇海濱地之灣環者為
澳,若新寧則廣海、望峒,香山則浪白、濠鏡、十字門、東莞則虎頭
門、電門、雞棲。”歷史上,浪白澳較之濠鏡澳更早地成為對外貿易
的商船停泊港口。只不過是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入據濠鏡澳,才使濠
鏡成為葡人在華居住地,加之廣東官府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禁止番商及夷人進入廣州城,中外貿易在各澳進行,濠鏡才成為中外
貿易的中心,來華商船均到濠鏡集泊貿易。“自是新寧之廣海、望峒,
新會之奇潭,香山之浪白、十字門,東莞之虎頭、屯門、雞棲諸澳悉
廢,而濠鏡獨為舶藪”。諸澳皆廢後,香山澳遂專指濠鏡澳。《明史
·佛郎機傳》載:“自是佛郎機得入香山澳為市,而其徒又越境商於
福建”。崇禎十二年(1639年)四月,福建布政使致琉球國的咨文中
載:“福建、廣東乃鄰邦咫尺,而琉球、暹羅、交趾乃貢典相侔,�
依廣東香山澳進貢市絲抽課。”

  第三,澳門作為地名已經出現並與濠鏡澳、香山澳同指一個地域。
澳門最初是指進入濠鏡澳之門。就此有兩種說法,《澳門紀略》上卷
載:“濠鏡澳之名著於《明史》,其曰澳門則以澳南有四山離立,海
水縱橫貫其中成十字門,故合稱澳門。或曰澳有南臺北臺兩山相對如
門”。實際上,澳門這一名詞的形成是有個過程的。諸澳皆廢,濠鏡
獨為舶藪之後,在官方文書和一些著述中,往往出現一些以“澳”加
名詞組成的偏正詞組,如澳夷、澳船、澳商、澳關等等。這個“澳”
即指濠鏡澳。這也為澳門一詞的形成起到了某種促進作用。然而,這
一時期澳門還沒有到代替濠鏡而成為唯一地名的程度。只是初步完成
由“門”到“澳門”代指濠鏡澳的轉換過程,在官文書中偶爾得到反
映。如天啟四年(1624年)十月兵部題行稿載:“署都指揮僉事高應
嶽其責任為“駐紮鷹兒埔營,防守信地,陸則雍陌、塘基灣、澳門、
前山等處,水則十字門、九州洋、石魚潭、虎跳等處。澳內備倭官兵,
俱聽約束。”從這件檔案看,澳門代指濠鏡。但直到明末在官方檔案
中仍主要稱濠鏡澳、香山澳或香濠鏡澳。

  清朝初年,濠鏡澳、香山澳、澳門出現的頻率不一,同指一個區
域,但香山澳、澳門出現的較多。到雍正年間澳門一詞廣泛應用,以
至於官府文書中大都以澳門替代了濠鏡澳,香山澳也逐漸消失。順治
八年(1651年),兩廣總督佟養甲疏言:“佛郎機國人寓居濠鏡澳門,
與粵商互市於明季已有歷年,後因深入省會,遂飭禁止。請嗣後仍準
番舶通市。”順治十年(1653年)四月十二日,禮部尚書郎丘等在給
皇帝的題本中稱:“查捕道倪即久住香山濠鏡澳之西洋種屬也。”康
熙元年(1661年),廣東巡撫盧興祖的滿文題本記載:“香山縣所屬
濠鏡澳者,乃夷人之會集處所。先是,夷商渡海來此貿易,市舶司每
年可得稅銀二萬二千兩余,以資軍餉。”又兵部尚書明安達禮的滿文
題本中也這樣記述:“廣州屬濠鏡澳者,乃夷人之會集處所。”再查
康熙四年(1665年)的滿文檔案,在廣東總督陸崇俊的題本中多處記
載了香山澳、西洋人的情況:“居住香山澳之西洋人,久住中國,以
交納銀糧者有之,又西洋人私入交界地以往返行走者亦有之。”在禮
部尚書祁�白的題本中則有五處相關的記載,其一:“金彌格供,明
崇禎三年,我等四人從西洋來到香山澳。”其二:“栗安黨供,我於
崇禎七年從西洋來到廣東屬香山澳。”其三,“汪汝望供,我於順治
八年獨自從西洋來到香山澳。”其四:“果多敏供,我於順治十年獨
自從西洋來到香山澳。”其五:“恩禮格供,我於順治十六年獨自從
西洋來到香山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十六日,廣東巡撫
楊琳在給皇帝的奏折中寫道:“七月十九日,在香山澳本澳商人從小
西洋貿易,船回澳門,搭載西洋人郎寧石(即指郎世寧)、羅懷中二
名,奴才於八月初六日傳至廣州。……七月十七日到香山澳。”而雍
正二年(1724年)十月二十六日兩廣總督孔毓�給皇帝的題本就不同
了,其中寫道:“竊照廣東省香山縣屬澳門,向有西洋人居住,臣到
任後,委驗形勢,查點夷漢戶口及西洋船只。”同年,西洋人戴進賢
給雍正帝呈遞奏折說:“惟望聖恩寬厚,俯賜矜全,行令廣東免其驅
逐。嗣後各省送往之西洋人,願赴澳門者,聽往澳門,願往廣東者容
住廣東。”雍正皇帝在該奏折上批道:“今令爾等往住澳門一事,皆
由福建省住居西洋人在地方生事惑眾,朕因封疆大臣之請,廷議之奏
施行。”從以上檔案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幾點認識:一是清初就澳門
地域而言,濠鏡澳已不再成為官文書的主要用語;二是康熙朝是澳門
地名的轉變期,或濠鏡澳、或香山澳、或用澳門,滿語也是如此;三
是到雍正朝澳門作為專屬地名替代了香山澳、濠鏡澳,以致於雍正帝
朱批也直書澳門。

  澳門除漢文的地名外,還有外文譯名。葡萄牙殖民者侵占馬六甲
後,就探聽到“有一港名濠鏡”。葡萄牙人入居澳門使之有了很多新
名字,如Amaqua、Amachao、Machoam、Macao、Macau等等。其譯名之
由來也說法不一。一是說媽閣廟所在地娘媽角的對應譯詞。《澳門紀
略》載:澳門有媽閣廟,其他叫娘媽角,因語音的緣故葡人譯成馬交。
這與汪慵叟《澳門雜詩》中的說法是一致的;“葡人初入中國,寄碇
澳口,是處有大廟宇,名曰媽閣,葡人誤會此廟名為地名。故以初到
所見者以名其地,各國歷史稱中國澳門為馬交,其名當起於此”。一
是說當地有個名叫阿媽的神,所以稱澳門為阿媽港,葡萄牙人亦稱濠
鏡為中國阿媽神之城。筆者見到19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新輿
圖》,在香山縣下標註有“媽港又澳門”,說明這也是一種較為流行
的說法。另有一說澳門之音譯地名是由澳門之馬鮫石而來。還有一種
說法因停船之“泊口”而得名。凡此種種,莫衷一是。然而,值得指
出的是,澳門的英文名字Macau與漢語中的澳門並無直接的對譯關系。

[ 此帖被南天國士在2012-05-11 21:40重新编辑 ]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02
“濠”在日语里是澳大利亚的简称。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03
長知識了 蠔鏡這地名不錯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5-03
回 1楼(wangbintit) 的帖子
米呢。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