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032阅读
  • 189回复

[历史地名]天津地名考集萃(整理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25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津门楼名考(作者:谭汝为)
--------------------------------------------------------------------------------
津门楼名考
2004年04月01日23:15城市快报
天津名气最大的“楼”,就是小白楼。其得名由来有四种说法。一、清代招商局总办徐润的祠堂坐落在开封道与大沽路交口北侧,为白色中式两层楼房,人称小白楼。二、在开封道近海河处西侧,有一白色教堂,俗称小白楼教堂,后衍化为地域名。三、英租界当局为英兵修筑白色二层小楼作为娱乐处所,原址在大沽路和徐州道交会处鸿福饭庄对过,人称小白楼。四、十月革命后,一些白俄妓女来津,在此开妓院,因楼房门墙涂成白色,故俗称小白楼。四种说法涉及的白楼,均难以确考;但小白楼这个地名却遐迩闻名。
北辰双街乡有村名“柴村”,明永乐年间建,因首户柴姓建有一楼而得名。杨柳青东有村名“李楼”,明永乐年间建,因李姓来此定居建一小楼而得名。河西区“西楼”、“东楼”两地位置相对,明初已成聚落,当时称为“西楼村”、“东楼村”。西楼村因一座楼而得名,东楼村之名纯因与“西楼村”相对而派生;“西南楼”因位于西楼以南而得名。一座小楼竟产生了三个著名的街区名。可见在300多年前以平房为民居主体的历史时期,一座赫然矗立的二层楼房,在津沽大地所造成的万人景仰的轰动效应。由一些带“楼”字派生的地名,我们可以推知当地在历史上曾经矗立过的“楼”,例如邵公庄附近的“贺家楼”,西南角附近的“刘家楼”,服装街附近的“王家楼”,西沽附近的“郑家大楼”,姚家下场附近的“屈家小楼”等。可惜这些当年名噪一时的“楼”,现已不复存在。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层建筑曾高潮迭起,如百货大楼(1927年),劝业场(1928年),惠中饭店(1930年),渤海大楼(1933年),利华大楼(1936年)等。这些当年的高楼,曾作为天津标志性的建筑而驰名海内外,但与近年落成的摩天大厦群体相比,却成了巨人脚下的侏儒。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楼,在命名上呈现出三种倾向:一是紧密配合政治形势,如越胜楼、胜灾楼、胜震楼、战备楼等;二是直接体现行业特点。如排水大楼、七建大楼、机球三厂大楼、粮食局大楼等;三是在原有地名上派生,如河东大楼、复兴门大楼、无锡道大楼、文善里大楼等。三类命名因丧失个性,缺乏美感,都难以迈进成功地名的门槛。当然天津楼名也有一些佳作,如林东大楼、锦荣大楼、劲松楼、聚英大楼,碧云里大楼等等。至于新世纪的楼盘命名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26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移民文化与“三义”地名(作者:谭汝为)
--------------------------------------------------------------------------------
移民文化与“三义”地名
2004年04月02日23:17城市快报
天津是一个移民城市,其人口主要来源,大体包括华北农民、驻军及家属、产业工人、漕运船民、移居商贾等五个方面。五方之民杂处,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扶弱济贫、崇尚义气是天津人处世性格的主要方面。这种移民文化体现在地名上,就是以“三义”命名的村落、街巷,数量众多。
南开区东北角附近的“三义庙街”,派生于“三义庙”,早在清道光年间《津门保甲图说》中就标有此庙名。另外在河西区大营门面包房胡同附近,还有一座三义庙,由此派生“三义东胡同”、“三义西胡同”等巷名。当年香火旺盛的三义庙所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以及尊崇效法的千秋之“义气”,典型体现了移民——处在社会下层的弱势群体--试图以团结互助的“义气”来抵御邪恶、战胜困难的精神追求。
“三义庄”泛指河西区苏州道和江西路、厦门路交会处及其附近地区。1895年,位于大营门附近的梁家园、小靳庄、小王庄三村居民被迫迁出“德租界”,在此合为一个新聚落,故以“三义”作为庄名。初无村名,1950年以三方和睦相处并重义气之意命名为“三义村”。北辰区天穆镇也有“三义村”。1911年,山东农民来到南仓站附近定居,分别在相距不远的前窑地、后窑地、南菜园三处形成聚落。1933年三处合为一村,取“三结义”之意,命名为“三义村”。1984年为避重名,因位于勤俭桥畔遂改名“勤俭村”。
河东区石墙子大街有一条“三义胡同”。老地名中“三义里”竟有五六条之多,分别位于和平区芷江路中段,南开区万德庄北街(后更名春义里),南开区四纬路中段(后更名阳和里),河东区李地大街中段(后更名三水里)和河东区小郭庄大街北段(后更名正义里)。这些胡同里巷都由三位友人筹资建房成巷,故名“三义”。派生地名有南门西附近的“三义栈后胡同”,因毗邻三义货栈而得名;河北区狮子林大街“三义当东胡同”、“三义当西胡同”、“三义当前胡同”,皆由三义当铺而派生得名。由三位友人合建里巷冠以“三”字为名者,还有和平区大理道“三友别墅”、营口道“三乐里”、汉阳道“三友里”,河西区芜湖道“三合里”,红桥区城防里大街“三兴里”,南开区黄河道“三庆里”、西门南大新巷附近的“三余里”等。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27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派生街名溯源(作者:谭汝为)
--------------------------------------------------------------------------------
派生街名溯源
2004年04月04日22:54城市快报
在天津市区,因某个地物标志,如寺庙、官署、戏院、茶社、学校、会馆、工厂、商店等派生出相关的街巷名,是很为常见的。例如红桥区文昌宫大街、校军场大街、双忠庙大街、如意庵大街、慈惠寺大街、韦驮庙大街、习艺所南街等。这类派生街名,因含有原生地名的全称,人们可顺理成章地推导出其命名原委。但在另一些派生街名中,由于对原生地名进行了缩略,所以很难知晓其命名理据的全貌。例如和平区华乐南街、河北区华新大街、红桥区中亚胡同、河东区泰东大街、南开区万盛里等,都省略了原生名的通名,因而一般人对于“华乐”、“华新(纱厂)”、“中亚(硝皮厂)”、“泰东(泰宝堂药铺以东)”、“万盛(织布厂)”等专名,究竟是什么行业的字号,很陌生、颇费解。
和平区华乐南街,建于1915年,因位于原华乐落子馆(今劳动剧场)以南而得名。群英后胡同,1920年建,因位于群英茶园后而得名;升平北胡同,1906年建,因位于升平戏院(今黄河娱乐宫)北侧得名;大舞台北胡同,1925年建,因位于原大舞台北侧而得名。南开区北马路南侧有巷名“大观楼后”,因位于“大观楼戏院”(即今天津影院)后得名。
河北区水产前街,1916年建,因地处水产学校而得名;华新大街1916年建,因通华新纱厂而得名;中纺前街1917年建,因位于中纺七厂前而得名;于厂大街清末建,因有于家柴厂而得名;中山路达仁里,1920年建房成巷,1921年在巷内开办达仁女校,教育家马千里任校长,邓颖超曾在此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达仁里、达仁学校,都源自达仁堂药厂经理乐达仁之名。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双立园胡同,因巷口有双立园饭馆而得名;西门内大街会友轩胡同,因巷北有会友轩茶社而得名;广开新街万盛里,因巷内有万盛织布厂而得名。
红桥区西关外有中亚旁胡同,因临近中亚硝皮厂而得名;普乐大街因普乐茶园而得名;先春园大街因先春园茶园得名;春德大街因春德面铺而得名;复兴路西侧有三盛公胡同,因三盛公面铺而得名;南运河南路福兴顺胡同,因福兴顺染坊而得名;南运河南路三德轩胡同,因巷口有三德轩茶楼而得名;南运河南路北立盛胡同,因巷南口有立盛钱铺而得名;如意庵大街庚济胡同,因有民间救火会——庚济会所而得名。河东区李地大街附近有巷名“明德芦”,因临近明德芦药店而得名;泰东大街因位于泰宝堂药铺以东而得名;新开路东南段玉祥生胡同,因临近玉祥生米面铺而得名。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28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有轨电车线路(作者:谭汝为)
--------------------------------------------------------------------------------
有轨电车线路
2004年04月05日22:50城市快报
天津公交创建于1906年,其标志是有轨电车的通车,早于上海(1908年)、大连(1909年)、广州(1920年)、沈阳(1920年)、北京(1921年)和南京(1931年),成为全国公交的首创城市。
1905年,由比利时财团投资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在西南角(今南开五马路一带)建起电车公司车库。《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南开区服装街西段南侧有“电前胡同”,所谓“电前”就是“电车公司前”,此巷临近收、发并维修电车的场地,故名。
1906年6月,第一条公交线路——环城有轨电车正式开通运行。《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其线路从北大关起,分别驶向东、西两面,沿围城马路环行,俗称“白牌”。上海收藏家胡幼文近日向天津市提供了珍藏多年的两张“1907年有轨电车票”。车票上印有20处站点:北门、商会、考工厂、北海楼、东北角、崇仁宫、东门、马棚胡同、东南角、广益大街、荣业大街、县衙门、南门、南门里、西南角、西门、西门北、西北角、福建会馆、县公署等站——为“白牌”电车经行线路。
后陆续开辟红、黄、蓝三牌电车,均由北大关为起点。“红牌”经北马路、东北角、沿河马路,过金汤桥(东浮桥),经建国道至天津火车站。“黄牌”经北马路、东马路、东南角、四面钟、劝业场,至海关(今赤峰道与大沽路交口)。“蓝牌”前半段与“黄牌”驶同一线路,至劝业场后拐向滨江道,过万国桥(今解放桥)至天津火车站。过了5年,至1911年,比利时财团在天津电车业全部投资就已全部收回。1921年增设“绿牌”,从当时法租界老西开(今国际商场一带)沿滨江道,过万国桥至天津火车站。1927年增设“花牌”,由东北角至海关。六条线路全长21.63公里,电车55辆,运行区域覆盖了华界和奥、意、日、法四国租界以及部分俄租界和老龙头车站。1947年,增设由金钢桥通往北站的紫牌电车。这样就形成天津有轨电车——红、黄、蓝、绿、白、花、紫——的七彩线路。
在上世纪30年代,“坐电车逛劝业场”已成为天津流行的都市生活时尚,并产生了几条歇后语。例如:“绕城转——白牌”、“白牌电车进租界——岔道”,因当时黄牌、绿牌、蓝牌等线路都经过租界,惟独白牌在城厢环行,不进租界,故有此歇后语;“老太太上电车——先别吹”。有轨电车售票员在开车时吹一下小喇叭作为开车信号。老太太动作慢怕车开动,所以在上车时往往大声嘱咐卖票的:“先别吹,先别吹!”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29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旧租界的路名(作者:谭汝为)
--------------------------------------------------------------------------------
旧租界的路名
2004年04月06日20:16城市快报
租界是近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通商口岸强划的居留地和贸易区。天津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自1860年至1903年,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城东和东南地区划出租界。从此,天津被九国列强分割,成为近代中国租界最多的城市。
当时天津城的面积不过176公顷,而九国租界的面积却将近1400公顷,相当于旧城的8倍。九国各自为政,在天津租界里大兴土木,按照各自国家的建筑风格和街道布局,建起一片片的国中之国来。在那个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天津父老饱受帝国主义的凌辱,经受了“山河破碎风飘絮”的痛苦。
旧租界的街道命名,风格各异,但无一不呈现出浓重的殖民主义色彩。英租界多以英国人名、地名为街名,例如:狄更斯道(今徐州道)、爱丁堡道(今重庆道)、格林威道(今宜昌道)、都柏林道(今郑州道)、登伯敦道(今云南路)等。
法租界多以带职务官衔的人名为街道命名,例如:狄总领事路(今哈尔滨道)、葛公使路(今滨江道张自忠路至大沽北路段)、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萨工程师路(今山西路)、石教士路(黑龙江路)、梅大夫路(辽宁路)等。
德租界除了人名之外,还用阿拉伯数字和西文字母序号为街道命名,例如:1号街(今厦门路)、2号街(今江西路)、3号街(今南昌路)、4号街(今九江路)、5号街(今广东路),B街(今苏州道)、D街(今徽州道)、E街(今合肥道)、F街(今芜湖道)等。
俄租界多用俄国地名为街名,例如:彼得堡路(今进步道)、乌拉尔路(八纬路)、高加索路(今十一纬路)、西伯利亚路(后改名十二经路,今废除)、莫斯科路(今三经路)、顿河路(今七经路)、伏尔加路(今十经路)、贝加尔路(今十五经路)等。
与其他列强相比,意大利租界的街名带有文化色彩,例如:马可波罗道(今民族路)、但丁路(今自由道)、佛罗伦萨道(今民生路)、康特伽利娜道(今光复道)等。
日租界街名与欧洲列强迥不相同,部分街巷以单字命名,如曙街(今嫩江路)、寿街(今兴安路)、桔街(今蒙古路)、荣街(今新华路)等;另外的街名多取自日本姓氏,例如:福岛街(今多伦道)、小松街(今热河路)、松岛街(今哈密道)、山口街(今张自忠路)、三岛街(新疆路)、吉野街(察哈尔路)、加茂街(青海路)等。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0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石家大院·文昌阁(作者:谭汝为)
--------------------------------------------------------------------------------
石家大院·文昌阁
2004年04月07日23:03城市快报
在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杨柳青镇,京杭大运河如同一根银线,将石家大院、文昌阁、明清街等散落的“珍珠”连缀起来。
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原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石远仕的住宅,始建于1875年。整座宅院东西宽72米,南北长100米,共18个院落,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进入石家大院,面对一条宽阔甬路构成中轴线,在甬路上有形式各异、建筑精美的5座门楼。从南向北门楼逐渐升高,寓意“步步高升”;每道院门皆3级台阶,寓意“连升三级”。道路东西两边各有五进院落。东院为内宅,有内账房、候客室、书房、鸳鸯厅、内眷住房等,现在陈列着杨柳青年画、泥塑、木雕、砖雕及天津民俗。西院为大客厅、暖厅、大戏楼、祠堂等,现已恢复原有陈设。大客厅院内有高近5米的大天棚,可挡风避雨,当年从镇外很远就能看到。大戏楼宽敞华丽,可供200人听戏饮宴,是华北民宅中最大的戏楼,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都曾在此献艺,其中花棂格扇全为楠木原色,精雕细刻,极为华贵。西院西边还有三进院落,是私塾先生教书及其他的专用房。
石家大院的总体格局、建筑风格、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民俗民风,尤以其砖雕、木雕、石雕最为精绝。石家迁走后,大院开始衰败,国民党时期曾多次在院内驻军,任意拆改破坏,经过“文革”浩劫,大院已面目全非。1987年开始修复,于1992年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设有民俗陈列、旧时婚俗的洞房实物等。此外还陈列杨柳青年画、天津砖雕、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花会道具等珍贵展品。
坐落于杨柳青镇运河南岸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现存建筑为清咸丰8年(1858年)修建。这座六角形亭式楼阁,建在高大砖砌基座上。该阁边长5米,高约20米,基座正面出月台,每层出檐。集镇江金山、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之大成,结构灵巧,造型别致。微风过处,檐角垂铃辄发悦耳音响。
文昌阁一层设孔子塑像,二层供奉文昌帝君,正面为木隔扇门,周围有坎墙,墙上有圆形和八角形木窗。游客可在窗外走廊,观赏四周风景。三层设魁星塑像。文昌阁是目前中国北方保留最完好、最有特色的明代建筑群,1991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1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东局子是昔日军工城(作者:谭汝为)
--------------------------------------------------------------------------------
东局子是昔日军工城
2004年04月09日00:43城市快报
东局子位于河东区东部,泛指程林庄路以北,月牙河以西,万新庄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一带。清同治六年(1866年)清政府决定: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负责在天津筹办生产枪炮弹药的机器局。崇厚先在天津城南3里的海光寺开设机械制造厂,制造洋枪、洋炮兼制小型轮船,俗称“西局枪炮厂”。转年(1867年),崇厚在城东18里贾家沽道附近觅得土地22顷,在周围挖壕沟,建造长1500余丈的围墙,建成天津机器局的火药厂,又名天津机器局东局,俗称为“东局子”。当时,这座工厂形成长390丈、宽250丈的长方形城垣,城角处筑有防御炮台,东、南两面有河道环绕护卫,对临近的防洪排水河——贾家沽道引河(今月牙河)的原有河道拓宽加深,以利于军工原料和成品的运输。
在崇厚之后,天津机器局的挂帅人物为直隶总督李鸿章。这位洋务派重臣经营有方,加之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使机器局迅速发展成为机器制造、金属冶炼、铸造、热加工、基本化学、船舶修造等规模可观的大型军工企业,东西两局工人达2700余人。东局附设水师、水雷、电报等新式学堂,为国家培养军事、军工和通讯人才。《津门杂记·机器局》曰:“(东局)地广数百亩,屋宇机器全备,规模宏大,井井有条。工作者约二千人,日费不止千金。专制火药及各种军械,均有道员总理其事。并有洋匠,及闽广江浙人,谓之监制云。”在洋务运动中,天津机器局和上海机器局、江南机器局(南京)已成鼎足之势。1895年,改名北洋机器制造总局。在1900年前,东局子一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企业。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东局子守军奋起英勇抗击外侮,在侵略军疯狂炮轰下,东局子变成了一片焦土,2000多名职工壮烈牺牲,苦心经营了30多年的军工城惨遭灭亡的命运。1903年法国侵略军曾在此设兵营,1937年以程林庄路为界,南称万新庄,北面仍称东局子至今。解放后,以万东小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附近有解放军运输学院。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2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繁华竞逐大胡同(作者:谭汝为)
--------------------------------------------------------------------------------
繁华竞逐大胡同
2004年04月10日00:02城市快报
大胡同位于红桥区东南隅,北起金钢桥与中山路接通,南至北马路与东马路沟通,中与南运河南路、张自忠路、新开大街、金华桥大街、老铁桥大街、估衣街相交。在清道光年间,大胡同是位于南运河院门口浮桥与北运河窑洼浮桥间的一条短而宽的胡同,因位于南运河北侧,故当年名为“河北大胡同”。1918年南运河裁弯取直,侯家后至老铁桥大街一段旧河道被填平,大胡同的位置随之改在南运河南侧,故删去“河北”改称“大胡同”了。现在,大胡同作为街名,它是一条长470米,宽30多米的街道。作为商业区片,“大胡同”指东起大胡同(街名),西至北大关大街,南起北马路,北至南运河南路的大型商业设施。
大胡同自元朝以来,就是北方漕运中心和繁华竞逐的商埠。发展到清代,大胡同地区众多的商家几乎垄断了三北地区的货物流通。由于天津开埠和战乱以及商业中心的南移,大胡同逐渐趋于萧条。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这块商界黄金宝地重现繁荣。现在,这里拥有3座现代化交易商厦,总面积13万平方米。周边地区相继建立了小食品、鞋帽、百货等7个专业市场,商品经营持续火爆,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大胡同地区毗邻海河三岔口,地处市中心地带,是联结和平、南开、红桥、河北四区的一把金钥匙。如把和平路、东马路、中山路商业区的连接喻为一条项链,那么大胡同就是项链上一颗璀璨的红钻石。在以大胡同商业中心为圆心,以一公里距离为半径的这块地域内,汇聚了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楼商业街和大悲院名胜区,形成了新的旅游观光区域。大胡同不仅是天津商业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正以再创辉煌的新面貌,向世人展示着无限风采。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3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绍兴道·德璀琳(作者:谭汝为)
--------------------------------------------------------------------------------
绍兴道·德璀琳
2004年04月11日20:59城市快报
位于河西区北部的绍兴道,东起台儿庄路,西至围堤道,中与解放南路、大沽南路、厦门路、南昌路、九江路、广东路、汕头路、永安道、北小河沿路、友谊路等相交,全长2727米。为河西区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所在地。1895年沦为德租界后修建,当时名为“德璀琳街”。
英籍德人德璀琳,是天津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生于1842年,卒于1913年。德璀琳25岁来天津时,还只是个四等文书,但10年之后就登上天津海关税务司的高位,先后三次任税务司司长(1877~1882、1884~1896、1900~1904),任期累计达22年。他还先后两次担任英租界董事会的董事长,长达13年之久。此人既利用所控制的海关进出口大权,为各国洋行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大开方便之门;又以英租界董事长的身份,成为强占中国土地扩充租界、干涉中国内政等一系列罪恶活动的谋划者。德璀琳在天津的侵略行径,如策划扩张英租界、垄断海河工程、掠夺开平煤矿等,在此不加详述,仅举其与天津地名有关的荦荦大者:
(一)1889年,德璀琳为“纪念”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英军头目戈登,而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耗银32000两,建造“戈登堂”(即今市政府所在地旧址)。后“戈登堂”就成为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工部局的办公大楼。(二)1896年,德璀琳在佟楼以南“养牲园”一带筹建赛马场,命名为“天津商赛马会”(位于今工业展览馆一带),并建立“乡谊会”(今干部俱乐部)。赛马会所在地当时并不属英租界,由马会出资,从英租界至赛马场修建了一条马路,取名马厂道(今马场道)。始由中国警察站岗,后英商贿赂有关当局改为英租界巡捕站岗,无形中赛马场和这条路就成了英租界的一部分。1941年12月,英租界被日军占领。英商赛马会由日伪天津赛马俱乐部接收,赛马会旁的乡谊俱乐部改为国际俱乐部。德璀琳就是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英国侵略者,可清政府却赏赐给他一品顶戴花翎,并多次授予勋章,岂非咄咄怪事!盖因德璀琳与李鸿章交谊颇深,常为李出谋划策而获器重。李把德视为洋务和外交方面的得力助手。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德璀琳甚至可以奉命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进行“和议”谈判,因遭日本拒绝而未果。难怪久居天津的一个英国人,吹捧德璀琳是清政府“实际上的外交部长”。当年侵略者的横行无忌、清政府的腐败颟顸,及国人蒙受的奇耻大辱,于此可见一斑!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4 发表于: 2004-04-13
天津地名考:大直沽(作者:谭汝为)
--------------------------------------------------------------------------------
大直沽
2004年04月12日23:09城市快报
天津东临渤海,九水凑集,运河南下,海河入海,自古就是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地位。金代在此建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19年(128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大直沽的地位愈加重要:它是海运终点港,也是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代在大直沽设立漕粮接运厅,并于延佑3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就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大直沽漕运的繁荣景象。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津沽”是天津的别名,直沽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之渊源,首先,“直沽”是天津的古名;其次,在明代“直沽”是海河的通称;第三,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早在天津建城100多年前,大直沽就已从早期聚落,发展成为天津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了。漕运枢纽、庙宇林立、酒业崛起,这三个要素有力地促进了大直沽人口的增加、聚落的扩大和商业经济的繁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大直沽遭空前洗劫,几成废墟,后沦为比国(比利时)租界。
今日“大直沽”为河东区片,西临海河,位于津塘路与十五经路交会处一带。以“直沽”冠名的街道有近20条——“大直沽三号路”至“大直沽十三号路”,还有直沽街、沽前街、沽后街等。大直沽有西街、前街、后街、中街,四条派生街,其原生地名并不一致。前街长639米,1902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前而得名;后街长490米,1900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后而得名;西街长331米,1949年建,因位于药王庙西侧,初名药王庙西街,1980年改为今名;中街长417米,建于1902年,因位于大直沽地区中部而得名。
津门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大直沽人口密集,街道狭窄,里巷交错,多旧式平房。胡同多以姓氏家族命名,如李家胡同、宋家胡同、赵家胡同、王家胡同、何家胡同等。
进入21世纪,大直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大直沽商贸街、大直沽商贸城的建设令人瞩目——全长1.2公里的一条旅游商贸街和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一座旅游商贸城,将大直沽的历史风韵和现代精神交融在一起,昭示着大直沽将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5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盛事鼓楼钟(作者:谭汝为)
--------------------------------------------------------------------------------
盛事鼓楼钟
2004年04月13日22:59 城市快报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这是老天津人夸耀家乡的一句话。久负盛名的鼓楼位于天津老城厢的中心,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是当时天津城的中 心和制高点,也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名曰鼓楼,实为一座钟楼。旧时鼓楼高三层,底层四面敞开可通行,上有一口大钟,每天早晚两次敲108下,是城门开闭的信号。洪亮的钟声,方圆十余里皆可听到。鼓楼外檐有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清末鼓楼遭破坏,1921年重建,1953年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鼓楼又被拆除。

  进入21世纪,重建的鼓楼矗立在原址。巍峨的鼓楼高27米,为明清建筑风格,分四层,比旧时鼓楼更加高大雄伟。冯骥才、张仲先生撰写的《鼓楼铜钟铭文》云:“洎乎今朝,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老城改造中,鼓楼得以兴建。古物重光,再现雄姿。并铸新钟一口,高悬楼中。铜质精纯,重及三吨。叩之其声洪亮悠远,如雨似光散布万家。金钟响处,昭示民安,金鸣玉振,呼唤繁华。津城始入新世纪也。”

  新建鼓楼刚竣工,为了让鼓楼旧貌焕新机,使老城厢重现繁华景象,兴建以旅游、文化、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贸旅游区的建设又拉开了序幕。新建鼓楼商业街为仿清建筑,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设立以鼓楼为中心的明清风格商贸旅游步行街,南北向长590米,鼓楼南街建收藏一条街,北街则建成金银珠宝和民间工艺一条街。东西向长482米,鼓楼东街以文化娱乐休闲为主,西街则注重文化展示和购物。

  在2003年评出的“津门新十景”中,鼓楼商贸区位居第五,《临江仙》词曰:“泰丰浮海日,盛事鼓楼钟”第一句指滨海新区泰丰公园,后一句则指老城厢鼓楼商贸区。在2002年启动的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后,鼓楼商贸区和海河楼文化商贸区、运河经济文化商贸区遥相呼应,将形成天津城市风情旅游的“金三角”。届时、鼓楼十字街、海河楼、玉皇阁、天后宫、运河博物馆、大直沽等将组成一个完整的津味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天津卫”。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6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侯家后说古(作者:谭汝为)
--------------------------------------------------------------------------------
侯家后说古
2004年04月15日00:34 城市快报

  元明之际,南来北往的漕船停泊在三岔河口,卸货之后,饱经风浪颠簸、数月劳碌的船户、水手,纷纷登岸休整,他们在餐饮、沐浴、理发、休闲上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运河西岸侯家后、归贾胡同一带的餐饮服务诸业的发展,使之渐成闹市。清乾隆年间,侯家后已成为三岔河口一带的著名的居民大聚落。时谣云:“侯家后里出大户,三岔河口笼不住。 出进士,出商贾;数数能有五十五。”清乾隆17年(1732年)举人李湜曾在自家门口写了一副对联:“天津卫八十三龄铁汉子;侯家后五百余载旧人家。”由此上推500年,正是元朝中叶,可见早在元代,侯家后就已成为一个居民聚落了。

  早年侯家后,之所以成为热闹火爆的餐饮服务区,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北临沿河码头,南近估衣街,西依北大关,东靠大胡同,几乎被繁华商区包围。因而侯家后这个弹丸之地,却是酒家茗肆,歌榭妓寮丛集之处。著名的津门“八大成”饭庄,大多集中于此。享誉海内外的狗不理包子,最初也兴起于侯家后。这里有名气颇大的“四轩”茶馆(三德轩、四合轩、天会轩、东来轩),还有德升园、协盛园、小袭胜轩等戏园子。

  1912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拒绝南下任总统,阴谋策动乱兵烧抢北京闹市的“壬子兵变”。驻防天津的张怀芝部闻讯策应,把归贾胡同、侯家后烧抢一空。自此,侯家后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业商家纷纷迁入南市一带发展。1919年,南运河裁弯取直,鸟市娱乐餐饮业的异军突起,侯家后的繁华即告终结。

  繁华往事如流水,但地名却不随风而去。由“侯家后”派生的两条街——侯家后前街和侯家后中街,依然尚存。侯家后前街,在北门外大街东侧,东起金钟桥大街,西至五彩号胡同,长380米。据传形成于明代,因位于侯家后之南得名。侯家后中街,东起金钟桥大街,西至北门外大街,长460米。清康熙年间形成一条窄巷,1916年拓宽为街道,因位于南运河南路和侯家后前街之间而得名。位于侯家后前、中两街附近的巷名,如天福园胡同(饭馆)、德升园胡同(戏园)、三德轩胡同(茶楼)、北立盛胡同(钱铺)、广盛当胡同(当铺)、四喜堂胡同(妓院)等,宛如一部凝固的自传,仍在无声地宣示着附着在街名巷名上的历史,让后人感受历史脉搏留在城市中的烙印。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7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梁家嘴的兴衰(作者:谭汝为)
--------------------------------------------------------------------------------
梁家嘴的兴衰
2004年04月15日21:12 城市快报

  梁家嘴又名梁嘴子,是天津市区较早形成的聚落之一,位于红桥区南部,作为区片名,指民丰后大街以南,西湾大街以北;复兴路以西,放生院小马路以东地区,属先春园街道办事处。梁家嘴原系南运河的一个河湾,昔日漕运船只由此经过,溯航至北运河,直抵京城。当时,因梁家嘴两岸设立了码头,与之配套的集市、货栈、粮店、车行、脚行、饭馆、 茶楼、澡塘、药铺、土产杂品店、铁铺等应运而生,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区,市面火爆繁荣。梁家嘴虽地势狭隘,但却由三座庙宇——土地庙、放生院、般若庵。1920年前后,南运河裁弯取直呈现状,由于河道北移,梁家嘴一带原有河道遂废,于是这一带的商业随之萧条衰微,而居住范围却逐步扩大,遂成今貌。

  关于梁家嘴得名,传有二说:一、其河湾状似嘴,且梁姓最早迁居于此,故名;二、清康熙初年,漕运船工彦、赵两家,在此搭窝棚安家,形成村落,初名两家村,南运河的河湾地势如嘴,故习称两家嘴,后谐音讹传为梁家嘴。一些老地名仍指点“梁家嘴”时代沧桑,显示“梁家嘴”历史年轮——梁家嘴大街位于西湾大街北侧,东西两头分别与放生院小马路、姜家河堤相接,长100米。梁家嘴胡同从一条至四条,皆为狭窄的小胡同。其中一条、二条,约在1180年前后成巷,比天津建城早了200多年。

  旧时天津卫有一条歇后语:“梁嘴子过河——照常(赵场)办事。”这是说,梁家嘴(俗称梁嘴子)和赵家场(简称赵场)都在西头,两地隔河相望,以渡口摆渡过河。至于南运河裁弯取直后,赵家场从位于南运河北岸到了南岸,因而上文所引有关“过河”的这条歇后语也就歇菜啦!《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西北角,自来水,西头湾子梁家嘴。”这里所谓的“西头”(“头”读轻声,犹木头、石头之“头”)是五十年前老天津人的一个地名俗称,指老城厢西门外,西北角以西,南运河南岸,墙子河东岸一带地区;就是红桥区今之春德街、先春园街、南头窑街辖区,以及小西关街辖区的一部分。“湾子”指西大湾子,就是天津旧城迤西的南运河旧河湾,即今西湾大街一带。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8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津门老字号(作者:谭汝为)
--------------------------------------------------------------------------------
津门老字号
2004年04月16日22:15 城市快报

  旧时《天津地理买卖杂字》列出当时的“老字号”就有几十家之多,如“要穿鞋,日升斋,美花鑫的都认买。仁义和,靴鞋庄,物彩华的真是强。要戴帽,北德馨,马聚源的也时兴。售品所,北门东,龙亭商场万寿宫。大药铺,同仁堂,裕甡、天元、万全堂。瑞林祥,瑞蚨祥,绫罗洋布绸缎庄。谦祥益,范永和,栏杆广货带绫罗。北门外,天华泰,元兴 、裕升茶叶店……”但是经过岁月淘涤和沧桑巨变,老天津卫保留至今的老字号及其商品如:盛锡福帽子、老美华布鞋、正兴德茶叶、达仁堂丸药、亨得利钟表眼镜、月盛斋酱牛肉、桂顺斋糕点、冠生园南味等都享誉津门、驰名中外。

  正兴德茶庄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开办,原名正兴茶铺,到咸丰7年(1857年)改为正兴德记茶叶铺。原店址在北门外,以经营湘、鄂、皖素茶为主,兼营鼻烟。正兴德茶叶采用“绿竹”商标,以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合理、货高秤足而受顾客欢迎。达仁堂药店1914年由北京同仁堂老板乐达仁创立。原址在北门外估衣街西口,后迁至滨江道。初建时,药品由北京供应;1916年在中山路开办达仁堂制药厂,生产供应各种中成药,所制药品疗效确切,畅销海内外。

  老字号皆为历史悠久的商家,如劝业场、谦祥益、亨得利、瑞蚨祥等。劝业场建于1928年,创办人为高星桥。因处于天津商业中心区,成为当时天津标志性建筑。主体5层,局部7层,转角处有两层八角形塔楼,上立圆亭,再覆穹顶,形成建筑构图中心。该店因地处法租界,开业前曾定名“法国商场”;后改名“劝业商场”。谦祥益开业于1917年,是山东孟氏创办的“祥”字号之一,店址在估衣街,30年代后期在法租界设分号,以货色齐全、服务周到而闻名。亨得利钟表店1920年创办,字号取“万事亨通,大得其利”之意。原址在日租界旭街,1932年在法租界设分行。其经营方针:以经营钟表、眼镜为主,维修为辅;勤俭治店,热情待客;货真价实,品种繁多;人无我有,人有我好。在消费者中赢得良好信誉。瑞蚨祥开业于1908年,店址在北门外竹竿巷。以历史悠久、店堂宽大著称,其店铺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品位独特。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39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望海、西开两教堂(作者:谭汝为)
--------------------------------------------------------------------------------
望海、西开两教堂
2004年04月18日22:33 城市快报

  谭汝为

  从1860年开始,西方宗教传入天津,截至1948年,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天津市区建立大小教堂50多座,其中规模和名气最大的,就是望海楼教堂和西开教堂。

  望海楼教堂坐落在海河东岸,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占地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2810平方米。主建筑为哥特式建筑,呈长方形,长55米,宽16米。正面为三座笔架形塔楼,高22米,内堂高约13米。由望海楼教堂派生系列地名:望海楼胡同、望海楼北里、望海楼南里、望海楼后一条胡同等。

  此处原有一座望海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曾为皇帝行宫。因登楼远眺,天水相合,烟波浩渺,似同望海,故名。原址系三岔河口北岸,楼旁有崇禧观、望海寺等庙宇,为车船交汇,商贩云集的水陆要冲。1976年震损,1984年整修。198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西开教堂,位于和平区西宁道与独山路交口南侧,与国际商场相邻,与滨江道、南京路商业区遥相呼应。占地2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8平方米,由法国人于1913~1916年建造。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墙体用红黄两色缸砖砌筑,三个穹窿顶塔楼圆顶呈“品”字形。堂内为三通廊式,大厅可容纳1500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古罗曼式建筑。教堂始称“圣味增爵堂”,后易名“圣约瑟堂”,因地处原墙子河南岸老西开地区,故又名“西开教堂”、“法国教堂”。

  教堂坐落处原为洼地,当时并不属法租界范围。1913年,法国天主教会购得此地,开始填土建造。1976年地震,教堂主体受损,1980年修复。199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工程”。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0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津门十景史话(作者:谭汝为)
--------------------------------------------------------------------------------
津门十景史话
2004年04月20日00:38 城市快报

  所谓天津“明代八景”,是指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1447~1516年)在天津游览时所写的吟咏天津风物的八首诗,总题为《直沽八景》。李东阳登上天津城楼观览,诗兴勃发,口占七律四首,分别抒写以四座城门为视角的所见所感——拱北遥岑(北门)、镇东晴旭(东门)、安西烟村(西门)、定南禾风(南门)。后依旧时咏景抒怀必凑为八之惯例(左思《咏史八首 》、杜甫《秋兴八首》即为其例),又吟咏了——天骥连营(养马军营)、百沽潮平(津沽水乡)、吴粳万艘(三岔河口)、海门月夜(海河入海)。八诗总称为明代“天津八景”。

  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天津知县张志奇拟定“津门八景”,并为景观分别配撰七绝。其景依次为——三水中分(三岔河口)、七台环向(绕城炮台)、溟波浴日(大沽海口)、洋艘骈津(漕运海船)、浮梁驰渡(海河浮桥)、广厦舟屯(皇船坞)、南原樵影(南郊风景)、西淀渔歌(西郊物华)。这八景诗被收入《天津县志》,称为清代“天津八景”。

  “津门十景”是1989年由群众和专家共同评定的——天塔旋云(天津广播电视塔)、蓟北雄关(蓟县黄崖关长城)、三盘暮雨(蓟县盘山)、古刹晨钟(蓟县独乐寺)、海门古塞(大沽口炮台)、沽水流霞(海河风景线)、故里寻踪(古文化街)、双城醉月(南市食品街、南市旅馆街)、龙潭浮翠(水上公园)、中环彩练(中环线)。

  2003年,津门新十景评选活动结束,将金街、“五河”、谦德庄危改新区、泰丰公园、鼓楼商贸区、五大道风情区、平津战役纪念馆、杨柳青景区、中上元古界保护区、天津博物馆等十个景点,用《临江仙·津门新十景》巧妙连缀起来——“商贸金街昌万象,五河流碧飞虹。谦德广厦沐春风,泰丰浮海日,盛事鼓楼钟。欧韵风情环五道,平津战史铭功。御河杨柳画图中,中上元古界,天鹅欲腾空。”津门新十景的评选,反映了“三五八十”的巨大成就,体现出津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其眼界气魄之阔、时代精神之新和文字造诣之精,都远远超越了历史恒蹊。正是:一阕临江仙,朗朗上口;津门新十景,历历在目。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1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天津的别名(作者:谭汝为)
--------------------------------------------------------------------------------
天津的别名
2004年04月22日00:52 城市快报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南运河、北运河交汇处(即今金钢桥三岔河口),史称“三汇海口”,为天津发祥地。唐中叶后,天津成为南方粮食、绸缎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成为军事重镇和漕运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率兵经直沽河南下夺取政权,当了皇帝。1403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年(1404年)设天津 卫并建天津城,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从明永乐二年(1404年)到今年(2004年),天津建城已600周年。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还简称为“沽”、“卫”。天津另有多个别名,如津沽、沽上、海门、津门、三津、海津、海上等,形成别称系列。

  “津沽”之名,源于天津七十二沽。天津地区为九河下梢,号称七十二沽,如塘沽、汉沽、葛沽、咸水沽、丁字沽、大直沽等。其实“七十二”并非确数,只是泛称而已。所谓“津”,就是渡口;所谓“沽”,就是傍水之聚落。天津历史曾名“直沽”,母亲河——海河又称“沽水”,可见“津”与“沽”之密不可分,可见“津沽”并称,顺理成章。天津文人在诗文书画上常署名“沽上”,如果说津门十景“沽水流霞”是对海河风光的艺术概括,那么,“沽上”就是“海河之滨”的意思。

  “海门”指海河入海口的自然地势,后成为天津别称之一。明代天津八景有“海门月夜”,天后宫匾额题词亦为“海门津筏”。众水汇聚,逶迤至津,河海会流于此,故名“津门”——这是从自然地理角度的诠释;海防重镇,漕运枢纽,护卫京师,故名“津门”——这是从政治军事角度的注解。“津门”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别名,明人撰写的《直沽棹歌》:“云帆十里下津门,日落朝平不见痕;苇甸茫茫何处泊,一灯明处有渔村。”

  “三津”亦有两解——北运河、南运河在三岔河口交汇为海河,是为“三津”;天津卫与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卫合一,故名“三津”。天后宫有“佑卫三津”和“三津福主”的匾额,南门外大街有“三津磨房同业公会”和“三津胡同”,可见此称由来已久。

  “海津”之称,道出天津临河濒海的地理特色,加之元朝在此曾设“海津镇”,故谓。“海上”之别名,泛称海河下游一带,意为“渤海之滨”。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2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吕祖堂-红灯照(作者:谭汝为)
--------------------------------------------------------------------------------
吕祖堂-红灯照
2004年04月24日00:41 城市快报

  1900年天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遗留至今的纪念场所就是坐落在红桥区的吕祖堂坛口和红灯照黄莲圣母停船场两处遗址。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义和团坛口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8年(1433年),1719年改建为吕祖堂,因供奉“纯阳吕祖”(吕洞宾)而得名,成为津门道教名观,遗址坐落于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1985年,因建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对吕祖堂进行全面修复。吕祖堂为砖木结构,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由山门、前殿、后殿、西侧殿、回廊组成。山门坐北朝南,殿前月台宽敞,是当年团民练拳习武的地方。1986年,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对外开放,十多年来接待中外观众和专家学者10万人次。

  义和团运动时期,“乾字团”著名首领曹福田在吕祖堂设总坛口,天津义和团斗争的许多重大决定都是在这里作出并发布的。曹福田(?~1900年)直隶静海人,游勇出身,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静海、盐山、庆云一带设坛建团,被推为团首。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曹福田率数千团民进津,于吕祖堂设立总坛口,和义和团首领刘呈祥、林黒儿、张德成等人在这里拜坛议事,共商反帝斗争大计。鏖战老龙头火车站、攻打紫竹林租界等许多战斗对策,都发自此坛口。据报载:该遗址将扩建,规划出6000平方米的配套空间,保持并延续原有布局形式,何家胡同、吕祖堂前街予以保留。重在恢复吕祖堂周边的历史环境和氛围。

  坐落在红桥区归贾胡同北口、南运河南岸的红灯照黄莲圣母停船场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灯照是义和团青年妇女的组织,首领是自号“黄莲圣母”的林黑儿。船家女林黑儿,小字黑儿,为李姓船户儿媳。自幼随父流浪江湖,以演出杂技为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时年约30岁的林黑儿在张德成的支持下,从杨柳青进入天津,在南运河停船处设立义和团红灯照坛口,组织天津妇女进行反帝斗争,在维护治安、传递军情、抢救伤员等方面颇有贡献。在当年停船遗址处,立有市级文物保护标志。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3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水文化与津沽地名(作者:谭汝为)
--------------------------------------------------------------------------------
水文化与津沽地名
2004年04月28日23:39 城市快报

  天津自然环境的主体,是长期由河流淤积的沿海平原,水是其生命的原动力。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 津的风土人情。天津的地理与人文的交融,就是以“水文化”为滥觞而产生的所谓运河文化、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水”是天津城市的生命线,是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

  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天津全市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俗话说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就是发源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山地的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分别从西南、西、西北和北向天津汇聚,经过海河干流,从大沽口入海。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就有典型的反映。

  天津市带“沽”字的地名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实际上,“沽”是一条古河名。沽河故址在今通县以东,并有东西之分。东沽河就是今之潮河、蓟运河等;西沽河就是今之北运河与海河。凡是带“沽”字的天津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沽河两岸。例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三叉沽”等,都是西沽河流经的区域。宝坻、宁河两县境内带“沽”字的地名也很多,那里是东沽河流域。另外,天津又称为“津沽”、“沽上”;海河又称为“沽水”,是天津市的风景轴线。“沽水流霞”已成为令人陶醉的都市景观了。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4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亲“水”地名(作者:谭汝为)
--------------------------------------------------------------------------------
亲“水”地名
2004年04月29日23:58 城市快报

  天津地理环境系统的地名,除了“沽”之外,以“港”、“泊”(浅水湖泊)、“洼”(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淀”(浅水湖泊)、“沟”(沟渠)、“塘”(水池)、“湾”(河 湾)、“滩”(水边比岸低的地方)等为通名者亦为多见,例如:港——大港、双港、官港、小港、汊沽港等。泊——杨家泊、团泊洼、青泊洼等。洼——贾口洼、唐家洼、卫南洼、牛角洼、东浦洼等。淀——小淀、南淀、东淀、鸭淀、茶淀、北淮淀、三角淀等。沟——陈家沟子、九道沟、东八沟、南清沟等。塘——北塘、中塘、西双塘、白塘口等。湾——赵家湾、唐家湾、西大湾子、李家湾子等。滩——柳滩、大滩等。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

  不仅如此,以与河流有关的“口”(河口)、“嘴”(河湾)、“圈”(周边被水围起的地方)、“堤”(堤岸)、“桥”(桥梁)、“闸”(水闸)、“码头”、“渡口”、“水库”等命名的地名也不少见,例如:口——双口、三岔口、唐家口、北塘口、江洼口、老河口、崔黄口、新开口等。嘴——东嘴、陈嘴、敖嘴、芦嘴、梁家嘴、霍家嘴、吴家嘴等。圈——上河圈、下河圈、西湖圈、陈家圈、黄家圈、平沽圈等。堤——王顶堤、西横堤、千里堤、桃花堤、段堤等。桥——双桥、于桥、菜桥子、引河桥、千米桥、聂公桥、北洋桥等。闸——耳闸、双闸、北闸口、二道闸、新港船闸等。码头——万家码头、崔家码头、南洋码头等。渡口——大光明渡口、炮台渡口、教场渡口、柳滩渡口、杨庄子渡口等。水库——双港水库、于桥水库、鸭淀水库、永金水库等。

  另外,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头”(河岸的末梢)等为地名的更为多见,例如:台——芦台、侯台、冯台、白台、兰台、八里台、六里台、李家台、姚家台、沈家台等。坨——王庆坨、西塘坨、洛里坨、白公坨、田庄坨、青坨子等。头——梁头、东河头、西堤头、上河头、东滩头等。“台”“坨”“头”等字的字形虽不直接从水,但作为地名用字的词义却与“水”密切关联。如此众多的与水结缘的“台”“坨”“头”等地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津地势低洼,人们只能择高台而居的历史状况。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5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海河两岸领事馆(作者:谭汝为)
--------------------------------------------------------------------------------
海河两岸领事馆
2004年05月01日00:01 城市快报

  1840年,英、美、法等列强为扩大侵略,加强了对天津的控制,纷纷在津设立领事馆。因英租界开发早、规模大、位置适中,故各国驻津领事馆多设在英租界。英国领事馆设 在“颠地洋行”(今解放北路大同道东头);美国领事馆最初设在咪哆士道(今泰安道与浙江路拐角处),1939年后迁到利华大楼(今解放北路中段西侧);法国领事馆最初设在望海楼教堂(今狮子林桥东侧),后于1923年迁至法租界领事馆路(今承德道东口),为二层混合结构,现为市测绘处办公用房;俄国领事馆由俄商开办的萨宝石洋行(位于今张自忠路狮子林桥附近一条胡同里)代办。后于1903年,在俄租界(今河东区十一经路88号)新建领事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该址改为苏联驻津总领事馆。日本侵占天津后,1942年该址改为日本海关办公处,解放后曾为市政府直属招待所。1983年建大光明桥时拓宽道路,该址前院被占用,现址由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使用。

  德国始设“领事代办处”,后升格为领事馆。1907年,在德租界威廉路(今解放南路281号,今市政协右侧)兴建新馆,建二层楼房两幢,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1945年由中国政府接收,先后为美军驻扎处和国民政府外交部平津特派员公署办公处。解放后,由部队使用。1976年地震,建筑震损坍塌,拆除后重建为7层办公楼,由武警总队使用。意国驻津领事馆1909年建成,坐落在今建国道74号,占地9422平方米,建筑面积1830平方米,为意式花园别墅建筑。现为中共河北区委办公用。日本领事馆设于清光绪元年(1875),租用美国侨民一所住宅,后迁入泰安道与解放北路交口处、利顺德饭店斜对过一所楼房办公。1902年升格为总领事馆,1909年迁入日租界荣街(今新华北路),1915年再迁宫岛街(今鞍山道)。

  芬兰领事馆设在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加拿大领事馆设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最初,一些国家的领事事务由其他国家或在津洋行代办——如奥地利、荷兰的领事事务由英国代办;丹麦的领事事务由俄国代办;瑞典、挪威、比利时的领事事务,分别由礼和洋行、乐利洋行、仁记洋行(旧址均在今解放北路)代办。后比、奥两国分设领事馆——比利时驻津领事馆设在华比银行内(今解放北路建行天津分行)。原奥地利驻津领事馆办公楼于2003年5月,在海河综合开发工程房屋拆迁中被发现。该建筑建于1902年,面积1200多平方米。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6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天津的外国兵营(作者:谭汝为)
--------------------------------------------------------------------------------
天津的外国兵营
2004年05月02日02:01 城市快报

  1900年6月初,进犯北京的所谓“八国联军”,最初就是由八国驻津兵力组成的——天津租界内集结各国军队2000余人,其中有英军915人、俄军315人、美军112人、德军400余人、日军52人、法军150人、意大利军40人、奥军24人。他们图谋占据天津,进攻北京。(见来新夏主编《天津近代史》155页)——列强之所以能够在一夜之间就集结大批军队,盖因他们在津早已各设兵营,常年驻军。因而在天津形成了外国“兵营”、“营盘”之类的一些地名。

  英国兵营设在英租界大北道(今贵州路,即市一中校址),占地124市亩,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最初驻军1000人,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达3000余人,司令官为少将军衔。美国兵营设在德租界5号街(今广东路1号,即天津第二医学院),占地31.5市亩,建筑面积21600平方米,抗日战争前驻军1500余人,番号为15联队,司令官为上校军衔。法国兵营最初设在法租界水师营路(今赤峰道1-3号),占地11市亩,建筑面积6203平方米,驻军数百人,又名“紫竹林兵营”。1900年,法国军队在东局子另设一座兵营,驻军2000余人,番号为法国远征军海军陆战队第16团,又名“东局子兵营”。俄国兵营设在今河东区六纬路191号,即坐落在海河东岸的原“武备学堂”(清政府开办的培训军官学校旧址,与紫竹林租界隔河相望),俄国兵营的原建筑今已不复存在。

  日本兵营设在南门外海光寺大街(今259医院),面积97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34平方米,最初驻军2600人,至1937年已达8000余人,称为天津驻屯军,司令官为中校军衔。另在塘沽南站对过,设有日本塘沽驻屯军的兵营,占地约一万平方米,人称“日本大院”。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德军司令部就设在梁家园北洋西学堂内(即今解放南路海河中学校址),德国兵营后来就设在梁家园,驻军为一个旅团。意国兵营1902年建于意租界营盘小马路(今河北区光明道20号),兵营有宽阔的操场和呈直角的两幢高大的三层坡顶楼房,各层楼前都有一丈多宽的走廊,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兵营驻扎一个混成旅,有官兵1000人,司令官为中校军衔。1940年意大利撤回天津驻军,意国兵营曾交与日本兵驻扎。

  随着租界被收回,各国兵营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地名曾为天津父老耳熟能详。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7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 天津的外国警署(作者:谭汝为)
--------------------------------------------------------------------------------
天津的外国警署
2004年05月03日00:57 城市快报

  租界原是殖民主义者攫取的那部分土地的永租权。如咸丰十年(1860)英公使卜鲁斯照会总理衙门所提“欲永租津地一区,为造领事官署及英商住屋栈房之用”。但随着侵略的不断深入,他们无论在权力与所辖范围方面都大为增强与扩张了,在租界内他们可以任意驻扎军队,自行设立法庭、警察、监狱以及市政管理并设署税收等部门,形成了“国中之国”。

  英租界警务处隶属工部局,下设特务处、交通股、消防队等,另在中街(今解放北路)和伦敦街(今成都道)分设两个分局,负责租界内治安和消防。特务处和分局特务组,从事刑事和政治侦察。1941年12月,该处被日军接收。负责法租界治安的警察局,初称“工部局”,更名“巡警局”,后又更名为“工部局”。下设侦探处、警务处、卫生处、捐务处、手枪队、消防队和两个分局。位于中街(今解放北路34号),建于1934年,有三幢楼房,主楼5层,余为4层,建筑面积8751平方米,现为市粮食局和饲料公司办公使用。

  俄国警务处隶属工部局,下设警察总所负责租界的治安巡查,总所下设消防警察队。日本警察署为日本驻天津总领事馆的下属机构,地址在宫岛街(今鞍山道)。1937年后,该署活动范围由日租界扩大到整个天津乃至周边城市,如保定、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及平汉、津浦、北宁等铁路沿线都设有分署。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才取消。

  德租界巡捕房设立于1896年,隶属工部局。意租界警察局下设侦探处、警务处、新闻室、手枪队、消防队等。1943年8月,意租界被日军占领,意租界警察局被当时天津伪警察局接收。奥租界警务处下设侦探处,另把租界划为4个管理地段,分设4个地段派出所,负责各自辖区的治安。比租界警务处长官称为巡捕总管,由比国领事馆秘书兼任,除了巡捕之外,还有少数驻守工部局的比利时军队,配合巡捕维持比租界内的治安。1931年1月,中国政府收回比租界,警察机构被天津警察厅接收。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8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外国俱乐部(作者:谭汝为)
--------------------------------------------------------------------------------
外国俱乐部
2004年05月04日00:42 城市快报

  英国俱乐部在各租界中建造最早,位于今解放北路,又称天津俱乐部。内设戏院,可举行舞会、音乐会及戏剧演出,成为当时租界社会的艺术中心。英国商会俱乐部,亦称英国球房,始建于20世纪初年,坐落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市人大常委会),设有网球、台球、餐厅、浴室等设施。1886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英籍德人)在佟楼以南“养心园”一带筹建赛马场。1900年,赛马看台被义和团焚毁。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修复重建赛马场,命名为“天津商赛马会”,位于今工业展览馆一带。在赛马会旁建立了“乡谊会”(今友谊俱乐部)。赛马会所在地初期并不属英租界,乃由马会出资,从英租界至赛马场修建了一条马路,取名马厂道(今马场道)。始由中国警察站岗,后英商贿赂有关当局改为英租界巡捕站岗,使赛马场和这条路成了英租界的一部分。1941年12月,英租界被日军占领。英商赛马会由日伪天津赛马俱乐部接收,赛马会旁的乡谊俱乐部改为国际俱乐部。

  法国俱乐部坐落于中街(今解放北路29号,即市青年宫),1932年兴建,占地7260平方米,设有娱乐室、酒吧、小剧场、舞厅、球室等。楼外设花园、球场和露天舞台。俄侨俱乐部是在津白俄建造德游乐场所,坐落在英租界西德尼道(今澳门路),设有舞厅、餐厅、酒吧、赌博间、台球房、网球场等。该俱乐部的健身房设在英租界达文波路(今建设路93号),设有体操器械和俄式摔跤、橄榄球的训练、比赛场地。

  德国俱乐部亦称德国会馆,建于1907年,坐落在德租界威廉街(今解放南路市政协礼堂),为日耳曼式带地下室的三层建筑,首层为台球房、酒吧和阅览室,二层为舞台剧场式餐厅,三层为厨房,浴室设在地下室。意大利俱乐部正式名称为“天津意商运动场”,俗称“回力球场”,1935年开业,名为运动竞技,实为赌博场所。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它改造为第一工人文化宫,成为一座综合性的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在日租界大和公园(今八一礼堂)内,设有由日本驻津总领事馆掌管的“神社”,供奉天照大神和明治天皇灵位,除每年春秋两季常规祭祀外,还举行一些临时性祭祀。神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用以支撑其法西斯统治的精神支柱。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9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租界工部局(作者:谭汝为)
--------------------------------------------------------------------------------
租界工部局
2004年05月04日23:21 城市快报

  20世纪初叶,天津九国租界占地总面积23350.5亩,相当于旧城的8倍,是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干涉中国内政,掠夺中国财富,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重要据点。各租界均由董事会的执行机构——工部局实行管理,享有驻军、设置巡捕、监狱及征税等特权。“工部局”最早出现于英国在上海的租界,初为承办工程建筑的机构,因其职能 与清政府负责工程、交通等事务的“工部”相似,故命名为“工部局”。

  英租界工部局办公楼旧址,就是坐落在今解放北路180号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原名“戈登堂”,落成于1890年,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4904平方米。英租界工部局下设文案及会计部(部长称理事长,下同)、公有事业部(市政工程师)、电气部(电气工程师)、警察部(巡捕监督)、卫生部(卫生官)和学校部(学校监督)等6个部门。1983年拆除,后在旧址新建市政府办公大楼。

  法租界行政管理机构名为“公议局”,坐落在今承德道22号,即原天津市图书馆旧址,1929~1931年建成。下设文案部(司捐税及会计)、工程部(司市政建筑)、警察部(司治安、消防及卫生),各部长官均由工部局局长总辖之。局长由法国外交部委派,工部局所有职员均为领事指派。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为美军司令部占用,天津地区日军签署投降仪式就在此举行。解放后为天津市图书馆,现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俄租界工部局坐落在天津火车站(东站)附近;意租界工部局后改名市政局,办公地点在大马路(今建国道)意国领事馆附近;德租界工部局成立较晚,直至清光绪32年(1906年),经德国政府批准设立天津租界董事会时,德租界工部局才相应成立,此时租界内的行政、治安、财务、捐税、房地产、公用事业等统由工部局管理;奥租界存在时间较短(1903~1917年),其工部局职能逊于其他租界;比租界工部局虽隶属于董事会,但必须接受比国驻津领事的领导,工部局各级官员亦由领事馆人员兼任,实质为比国领事控制下的市政管理机构。

  九国租界所在地原来多为郊野村落和沼泽洼地。作为侵略者开发租界,自然是为了攫取财富和利益;但在其开发、建设和经营下,也使天津面貌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