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太原晚报》
与花木有关的区名
尖草坪
其实,“尖草”为“菅草”之误,菅草是一种生长于海拔 300 米至 2500 米的山坡灌丛、草地或林缘向阳处的叶长根坚的常见草,可能是由于“菅”字生僻,所以后来误传为“尖草”。在民国以前,尖草坪是荒丘野坡,人烟稀少。上世纪 30 年代,随着西北炼钢厂的建立,这里逐渐有了居民。此后,随着太钢的扩大,建起了厂房,盖起了宿舍,形成了街道,其中最大的一条主街就在 1955 年被命名为尖草坪街。此后的尖草坪街办、尖草坪区与此一脉相承。
杏花岭
杏花岭原为宋朝太原城外的山脉,地势较高,形成山岭,明朝太原城扩建后,并入城中。因为这里多植杏花,风景优美,所以成为了晋王府的花园,杏花岭也由此得名,并从一个园林名发展成为街巷名,再到街道办事处名,直至成为了一个城区名,同时,它还是太原众多老地名中不加通名直接以专名称呼的街巷名。在这之后的 600 多年里,此地虽然先后被学校、军队、侵略者、运动场占据,但始终都是太原城内一块大面积的绿地。
万柏林
万柏林本名万柏陵,相传是阎锡山为自己选定的风水宝地,盖因此地林木稀疏,所以阎氏准备在此栽种万棵柏树,用作百年后的陵园,万柏陵也由此得名。后阎锡山出逃,万柏陵空有其名,当地居民嫌“陵”字晦气,便改为万柏林,现有因此得名的万柏林路。据传,阎锡山小名万喜子,故将“万”字嵌入地名,以图留名。“进山中学”里有他的名“锡山”的“山”字、“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里有他的字“百川”的“川”字大概也是这个来历。
最有名的花木地名
柳溪
1025年,并州知州陈尧佐为防汾水之患,下令在东岸筑起长堤,堤内蓄成湖泊,并在堤旁湖畔修建亭台楼榭,栽植柳树,形成园林,取名“柳溪”,柳溪也成为了宋金时代太原的风景胜地。元末,由于年久失修,美丽的柳溪逐渐泥沙淤积,岸边草木也渐成残花败柳。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已是一片荒地。1954 年,十三冶公司在此修建职工宿舍,形成街道。1958 年铺沥青路面,当年 7 月 15 日,正式将此街命名为旱西三巷。1982 年 6 月 18 日,因处柳溪遗址,又更名为柳溪街。如今的柳溪街绿树成荫,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已是太原有名的林荫大道。
柳巷
于柳巷得名的来源——柳老太太掩护常遇春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这个故事并未出现于史志古籍,只是口口相传,令人不禁怀疑其真实性。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柳巷的记录就是 1408 年编纂完成的《永乐大典》卷五二〇一中的“元坊名……皇华坊 ( 即小柳巷 )、澄清坊 ( 即大柳巷 )”。小柳巷即今柳巷,大柳巷即今西肖墙和上肖墙。现以柳巷命名的街巷还有柳巷南路。
桃园
相比得名数百年的柳溪和柳巷,得名仅 80 多年的桃园可算是个小弟弟。这里原为荒滩堤坝,明清时曾设演武场。1930年,城内有人出资在此种植树木,尤多桃、杏,方圆百亩,四周土墙,设东门,南有土路,通水西关。每逢春暖,桃、杏花开,色彩诱人,芳香扑鼻。城中的红男绿女都来此地游赏,而且游者踊跃,时人称桃花园,颇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景致。然而解放战争时,阎锡山为给军队空投食物,将这里的桃杏树全部砍伐。新中国成立后,此地又兴建市委宿舍,楼群林立,形成道路,因在原桃花园旧址,故名桃园北路。迄今为止,以“桃园”命名的街巷共有 23 条之多,仅次于有 26 条派生街的义井。
以花卉命名的地名
◆铁菊巷
铁菊巷原址位于坡子街西侧,东与北仓巷斜对,多年前因龙潭片区改造而消失。相传明朝成化年间,有两户居民在此建宅,一户是铁匠,一户养菊花的花匠,故名。还有另一种说法,传说铁匠打铁时铁水飞溅,犹如菊花盛开,人称“铁菊花”,人们为了褒扬铁匠的技艺高超,便命名此巷为铁菊巷。后有派生的铁菊东巷、铁菊西巷及铁菊头条、二条、三条。
◆杏林
在老城外的桃园附近,与桃园相对的还有杏林,据说桃花园中除种有桃树外,还广种杏树。后在命名与“桃园某巷”相交的巷子时,便以“杏林某条”来命名,也算保留了老太原的一处回忆。以杏林命名的街巷有杏林一条至杏林七条,这也是太原唯一一处派生街名的序数词超过“六”的地名。
◆桃杏街
除桃园和杏林外,在白家庄街办还有一条桃杏街,此街因桃杏村得名,桃杏村又得名于该村早年间种植桃树和杏树较多。
◆新兰路
新兰路因连接新城和上兰村而得名。古时此地河滩之中马兰花茂密,故村庄得名兰花村。后河滩被淹,兰花绝迹,改名兰村。为别于村东南之另一个兰村 ( 下兰村 ),故称上兰村。
◆花园后
花园后泛指位于尖草坪北宫花园后面的住宅区,是一处以花卉泛指的地名。有花园后街、花园后南街等派生街六条。
除此以外,太原其他以花卉命名的地名都为虚指,只是采用了花卉的美好寓意,并非此地真有此花。如兴华西小区的菊花巷、玫瑰巷、米兰巷、牡丹巷、芙蓉西巷、芙蓉中巷、芙蓉东巷,兴华南小区的竹园、杏园、荔园、梅园,以及西流村附近的花溪路。
以树木命名的街巷
◆绿柳巷
绿柳巷南起后营坊街,北至北大街。原本为靠近黑龙潭的湿地,相传 1912 年有河北人迁来此地居住,并广植柳树,一度绿柳成荫,取名绿柳街,后改为绿柳巷。因其得名的还有绿柳头条、绿柳二条、绿柳东巷。
◆唐槐巷
据《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 (2008 年版 )》记载:“唐槐巷北起狄村街,向南折东至狄村东街。”然而按图索骥找到的却是狄公巷,也就是说,唐槐巷和狄公巷是一条街巷!在整条狄村街上,出现最多的就是唐槐,这为唐槐巷的得名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劲松路
劲松路早年为空地,1978 年建成山西省休干所后筑成此路,曾起名休干所路。后改为夕明庄,取自叶剑英《八十抒怀》诗中的最后一句“满目青山夕照明”。后因道路滨临汾河,改名为滨河路。1982 年,因在汾河堤岸上新建滨河路,又取毛泽东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改为劲松路。另有劲松路的派生道路劲松北路。
◆柏杨树街
柏杨树街因柏杨树村得名。柏杨树村原名白杨树村,相传早年间村南有两棵粗而高的白皮杨树,村名因此而得。后因村中不仅有杨树,还有柏树,故改名柏杨树。另有柏杨树北一街、柏杨树北二街、柏杨树北一巷、柏杨树北二巷等派生街 10 条。
◆槐荫东街
槐荫东街位于柴村,西起迎宾北路,东至亨通北路。因路中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而得名。另有派生街槐荫西街。
◆红枫一巷
红枫一巷位于柴村,北起昌盛西街,南至希望西街。原名影后街,因位于区电影院后而得名。后因毗邻崛山,而崛红叶为太原古八景,故取红枫来命名。另有派生街红枫二巷。
◆椿树园一巷
椿树园一巷东起铁三局洗净剂厂,西至太榆路北段。因此地在民国时期有一处椿树园而得名。另有派生街椿树园二巷。
◆葡萄园
南起南沙河、北至双塔寺街的葡萄园在解放前是一片空地,1953 年由山西日报社占用开辟为果园,以栽植葡萄树为主,故名葡萄园。后取消果园,建起宿舍,形成了一条小巷,仍命名为葡萄园。
◆紫竹巷
紫竹巷位于西流村附近,西起和平北路,东至鑫源路。由于太原并非紫竹适宜生长的地区,所以此地应该也是采用了紫竹的良好寓意而命名的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