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臺灣銀行列表 早年台灣有信託投資公司(吸收存款後進行長期投資)和票券金融公司(吸收資金後就短期債券及匯票提供貼現服務),但太多改制及合併到商業銀行內。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的前身為由辜振甫發起,成立於1966年的「中華證券投資公司」,最初資本額為新臺幣6,000元。
1971年7月9日,中華證券投資公司改組為信託投資公司,因此更名為「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資本額為新臺幣2億元。
1991年,股票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號2815,為臺灣第一家上市的信託投資公司,當時資本額已達到新臺幣105億元;隔年,中國信託投資公司於1992年7月2日改制為商業銀行,也因此再度改名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2002年,財政部開放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銀於本年5月17日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立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
中華開發資本
1959年5月14日,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與世界銀行合作成立中華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中華開發信託公司改制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英文名稱為China Development Industrial Bank。
2001年12月28日,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在中華民國財政部開放設立金控公司後,以股份轉換的方式,與菁英證券合併成立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開發金控以總金額約新台幣230.94億元合併萬泰商業銀行為子公司,萬泰銀行於2015年更名為凱基商業銀行。
2015年5月4日,開發金控完成將開發工銀的企業金融與金融市場業務讓與凱基銀行。
2017年3月15日,開發工銀改制更名為中華開發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創投、籌集及管理私募股權為其核心業務,是開發金控的創投子公司。改制之後,舊有的工業銀行執照已經繳回,轉型為純粹的創投公司。
中聯信託1970年5月,中聯信託由中華貿易開發公司發起成立,原始股東包括美商歐文銀行(1989年被紐約銀行併購)、永豐餘、台灣水泥、裕隆汽車、士林紙業等,10月正式營業。八九十年代,三重幫所屬的宏國集團收購股權後,主導中聯信託的經營。2000年,宏國集團經營出現危機,引發投資人擠兌中聯信託。2003年,中聯信託對外拍賣不良債權以穩定公司經營,同時企圖轉型為工業銀行或商業銀行。2007年3月30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因中聯信託經營狀況持續惡化,指派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接管中聯信託。同年12月29日,國泰世華銀行參與金管會的公開標售,以新臺幣129億元標得中聯信託資產、負債及經營權;中聯信託併入國泰世華銀行。台灣三大金融危機日期的決定P.20
陰影下的亞洲信託 亞洲信託大樓有何歷史?謝金河告訴你 亞洲信託
謝金河說,在80年代,鄭周敏跟他的女兒鄭綿綿威震商界,環亞大飯店及環亞百貨成了南京東路及敦化北路地標,但1997年台灣本土金融風暴後,鄭家父女實力受創,鄭周敏在2002年去逝,亞洲集團江山瓦解,這兩天媒體報導欠稅大戶第一名赫然是亞信集團。
2008年10月7日,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以中央存款保險公司賠付新台幣33.48億元標得亞洲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Good Bank B部分,12月27日完成交易。(Good Bank A部分為上文的亞洲信託大樓)
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中華民國97年度年報(附錄二P.46) 票券公司
短期資金的媒人 — 票劵公司票券金融公司營運現況與未來展望 P.10表9所提及的14間票券公司
國際票券
中興票券
中華票券
萬通票券
中信票券
富邦票券
大慶票券
玉山票券
台新票券
大中票券
台灣票券
聯邦票券
力華票券
華南票券
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簡介 64年12月公佈「短期票券交易商管理規則」,由台灣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交通銀行分別籌備成立中興、國際及中華3家票券金融公司。在票券金融公司開放新設前,3家票券金融公司共組「台北市票券金融事業協會」。
81年5月起分二階段開放銀行辦理票券金融業務,第一階段先開放兼營短期票券經紀、自營業務。82年10月公佈「票券商業務管理辦法」,將兼營票券之銀行與專業的票券金融公司均納入該辦法管理。
84年開放票券金融公司新設,陸續有大中、大眾、宏福、萬通、萬泰、聯邦和玉山等7家新票券金融公司加入,連同3家老票券金融公司,票券金融公司家數達10家,跨越商業團體法規定的5家門檻,85年4月8日成立台北市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並於91年9月併入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嗣後又有中信、中央、大慶、富邦、台新、力華等新票券金融公司加入,84至87年間,共核准13家票券金融公司新設,高峰期合計有16家專業票券商。
88年宏福票券更名為台灣票券,大眾票券90年併入大眾銀行,91年萬泰票券併入萬泰銀行,中央票券92年更名為華南票券,中興票券於95年6月更名為兆豐票券,另外95年12月富邦票券、玉山票券分別併入台北富邦銀行、玉山銀行後。97年初力華票券更名合作金庫票券,97年4月、5月中國信託票券、華南票券併入銀行, 99年8月聯邦票券併入銀行,而100年1月台新票券亦併入銀行在金融整併政策下,專業經營的票券金融公司僅有8家。
92年世華與國泰合併為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購併萬通銀行,遠東銀行退會,華泰銀行新加入本會會員。93年法國里昂信貸銀行與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合併。94年富邦與台北銀行完成合併,中興銀行由聯邦銀行概括承受。95年多倫多道明結束台北分行在台營業退會,農民銀行、交通銀行以及台北商銀均因合併辦理退會。
96年中央信託局併入臺灣銀行、花蓮企銀併入中國信託銀行,新竹國際商業銀行更名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復華銀行更名為元大銀行,華僑銀行併入花旗台灣商業銀行。97年金融整併持續進行,上海匯豐銀行概括承受中華銀行,新加坡商星展銀行概括承受寶華銀行會籍更名,渣打國際商銀再取得美國運通銀行在台分行之全部營業及資產與負債。
99年慶豐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及營業經中央存款保險公司辦理之公開標售,被概括承受程序完成辦理退會。澳商澳洲紐西蘭銀行自99年4月17日起承受荷商荷蘭銀行在台分行資產、負債及營業,並改名澳商澳盛銀行。99年5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台分行部分之營業、資產及負債分割予匯豐(台灣)商業銀行。101年4月新加坡星展銀行終止兼營短期票券業務,同月新加坡星展(台灣)加入為本會會員。
102年4月澳商澳盛銀行在台分行主要之營業、資產及負債分割予新設立之子銀行澳盛(台灣)商業銀行,並加入為本會會員。104年萬泰銀改名凱基銀行,花旗在台分行、澳商澳盛在台分行均不再兼營票券業務申請退會,105年5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9月英商渣打台北分行均不再兼營票券業務而退會,銀行會員家數為40家。107年大眾銀行併入元大銀行。108年4月澳盛(台灣)商業銀行主要之營業、資產及負債,由澳商澳盛銀行台北分公司承受,一退會一入會,兼營票券金融業務之銀行會員家數為39家。日盛銀行與台北富邦銀行合併基準日112年4月1日,合併後將以台北富邦銀行為存續銀行,兼營票券金融業者將減一家。
另自93年10月起陸續有大華證券、元大京華證券、寶來證券、台證綜合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建華證券等6家兼營票券金融業務的綜合證券商加入。94年再加入元富證券、群益證券2家,合計8家證券商兼營票券業務。96年建華證券更名為永豐金證券,元大京華證券與復華證券合併更名為元大證券。97年大華證券、98年寶來及台證證券申請終止兼營短期票券業務辦理退會,100年7月群益證券更名為群益金鼎證券。101年2月金管會核准富邦證券申請終止兼營票券業務,3月大華證券加入為本會會員,4月元大證券合併寶來證券,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104年6月再更名為元大證券)。102年4月大華證券終止兼營短期票券業務退會,兼營票券金融業務之券商會員減為4家。
至111年底之票券商統計,有8家專業經營的票券金融公司及39家銀行、4家券商兼營票券金融業務,共51家票券商為本會會員。另97年起臺灣集保結算所、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財金資訊公司3家為本會贊助會員,合計會員家數為5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