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止,宜宾市管辖有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高县、兴文县、珙县、长宁县、江安县、屏山县等10个区县。这些区县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曲折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摆一摆这其中的龙门阵。
翠屏区地处全市的中心位置,面积1123.5平方千米,人口71.8万,驻地宜宾城也是宜宾市政府所在地,它的前身是1951-1997年之间的宜宾市(县级,现俗称小宜宾市),小宜宾市的政区分别由宜宾县、庆符县(1960年并入高县)、南溪县划出部分组成。
宜宾城一带为中国西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古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秦属蜀郡,汉属犍为郡僰道县。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僰道县改名宜宾县,明清时间,宜宾城是叙州府治。民国时期,宜宾城是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宜宾县作为首县,管辖有今翠屏区一部及宜宾县全部。1949年12月宜宾和平解放。1951年6月,析宜宾县城区及城周近郊以及庆符县的南岸建立小宜宾市。
从1951年6月建小宜宾市起,其政区经历了多次变化,1951年至1964年政区面积较大,其西面包括了今天宜宾县城柏溪、玉龙一带。1964年至1983年之间的政区最小,仅有108平方公里,仅为现在翠屏区面积的9.6 %。1983年后,小宜宾市面积扩大,划入了宜宾县的金坪区9 个公社、喜捷区的4个公社和安边的日城公社(现赵场)。高县的古叙、南广、大益3个公社,南溪县的李庄(石鼓乡除外)、牟坪2个区后,构成今日翠屏区的面积。所以今日翠屏区的土地是由原宜宾县、庆符县、南溪县划出部分组成,其中主城区、西部、北部从宜宾县划入,南岸(赵场除外)是从庆符县划入,东部、东南部是从南溪县划入。
1996年10月建地级宜宾市时,原小宜宾市以城西的翠屏山而命名,改建为翠屏区,翠屏山位于宜宾市城西,海拔507米,因山势巍峨,树木苍翠,屏峙江岸而得名。翠屏山与真武山毗连,山上森林茂密,是我省城市近郊最大的森林公园。翠屏山海拔503米,它因“山色四季常青,望之若屏”而得名。山前有宽阔的石级,蜿蜒曲折,迎接四方,直达山巅。两旁绿树扶疏,藤萝缠绕,繁花飘香。 山上有唐代石刻千佛岩。“翠屏晚钟”是“宜宾八景”之一。每当丽日晴空,可从山顶俯瞰宜宾全城;极目远望,著名的“叙府三塔”:旧州塔、白塔、黑塔鼎足而立,一览无遗。山上花径曲折,藤蔓绕枝,池沼亭榭,错落有致。山上原有古迹翠屏书院,现辟为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纪念馆”。民国时期的翠屏山上树木被砍伐殆尽,成了光山。1953年,建立国有林区,1954年起连续大面积造林育林,至1984年被评为仅次于南京紫金山的全国城市人工造林第二名。现植树28科60种,立木蓄积量11140立方米。林下地被植物36科125种,且有鸟类近百种,野生动物12种,果园6万多平方米,果树7400余株并且广布松、杉、柏等树木。活化石树蕨已发现有150余株。该山于1958年辟为公园,建有公路和石级,皆可直达山顶。新建有百草园、动物园、哪吒行宫、三友亭、三江一览楼、盆景园、儿童乐园、茶园、露天影剧场、赵一曼纪念馆、翠屏山庄等游览点。且建有900米架空索道,由山麓可达山顶。原有古迹明代千佛寺、神仙庙等亦修整一新。由于是大面积的林木,且在城市之中,便成为全国少有的城市森林公园,每日清晨上山锻炼者上千人,年游人达150万人次,翠屏山已成为宜宾市一张城市名片。
大家看到这里也许会产生些困惑,说到宜宾城,为何不说“宜宾”名称的来历?其实最早的“宜宾”并不在今天的宜宾城和翠屏区范围内,“宜宾”名称的来历我留在“宜宾县”中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