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618阅读
  • 42回复

[湖北]地区专员一个电话,就改变了一个乡镇半个世纪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0-08
一个千年古镇的深重灾难和现实困惑
    
    --- 藕池镇发展的体制影响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3&ID=1332274&page=1
    
    千年古镇----藕池,位于长江以南,湖北省的南部,是湘鄂交界地区的一个要城镇。该镇北通长江,南邻洞庭,西衢巴蜀,东下吴越,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龙穴口”,是这里最早的地名,意为“龙穴险要”之地。后来因“藕池潭”而叫“藕池”,再往后叫“藕池镇”、“藕池口”。长江荆江段总体由东向西奔流,出公安黄水套后,突然改变流向由北向南直奔20公里,在藕池分岔三条支流,形成藕池口,然后折转东流奔腾而去。这三条支流藕池河、团山河、安乡河分别流经湖南南县、岳阳、安乡和益阳,经洞庭湖连接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所以藕池很早就是湘鄂两省边界区域的水上咽喉。
    
    藕池历史悠久,在宋朝建镇。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王存《九域志》记载“藕池属石首一镇”。这是官方记载藕池建镇最早的国家档案记录。明清时期,藕池商货贸易发达,水上运输闻名。曾是“馆舍日迎川湘客,码头夜泊吴楚船”,民间流传“货来藕池销路好,人到藕池财运通”。藕池的鼎盛时期是民国前后,当时住民超过三万,工厂有机械厂、皮革厂、织造厂、木器厂、钉具厂以及藕池商人彭辉武创办的发电厂等几十家大小厂坊。商业服务业有1913年设立的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中华纱布公司藕池分公司、藕池电话电报局、湖北省银行沙市支行藕池办事处、沙市港务局藕池港务站以及石首在藕池设立的匹百针文“八大公司”,政府在此设有警察所(后改藕池警察局)、石首征收局、藕池海关和无线电台等等,生意兴隆,市场繁盛。
    藕池不仅具有悠久兴盛的商业历史同时也具有独特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明朝第六轮首辅杨溥的故乡,清朝石首进士屈就启的故里。杨溥明朝永乐进士,翰林院修编,太子洗马,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代,英宗(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大明首辅。荆州在明朝有两位首辅,一位是湖广藕池的杨溥,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荆州才子张居正。藕池注重文化兼收并蓄不排斥外来文化。很早就有佛教会,1904年比利时神甫巴西角来藕池传教并建立天主教会。1934年创办藕池口女子职业小学,1937年成立民众教育馆并配有一台收音机。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注重文化教育和下一代培养,镇上小学初中高中一应俱全,近几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就有好几名。
    
    历史上的藕池有过风光无限辉煌灿烂的岁月,也有过阴晦苦涩艰难困苦的记忆。1938年武汉沦陷,10月24日日本侵占藕池,与镇守藕池口的国民党第九战区洞庭警备司令部展开激战。日军出动三架飞机,炸沉了停在藕池港的三艘舰船、五艘商船(至今沉船还在藕池河底,已整整六十多年了,等待人们去挖掘),烧毁了全镇的房屋,工厂商铺毁于战火。1942年1月6日,日军飞机再次轰炸藕池,炸死民众千余人,烧毁房屋千余间,唯一没有被完全烧毁的财产,就剩下当地财主彭全美的私家金库。国民党53军130师长朱鸿勋血洒藕池河畔。日本军共五次先后轰炸藕池,工农商业惨遭灭顶之灾。日军侵略的残酷事实表明,国家积贫积弱,尽管地方富庶兴旺,个人金玉满堂,也只是是瞬息万变的短暂好运,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安宁的美好前景和灿烂希望。藕池的人们多么希望国家强大,终于盼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了。
    
    随后二十年,藕池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进行恢复性建设,但往往是刚刚恢复元气,又接连不断发生火灾,给不断充满希冀的人们带来痛苦和失望。1948-1961年藕池共发生三次大火。
    1948年8月18日,火灾烧毁房屋295栋1298人受灾。
    1954年3月31日,火灾烧毁房屋372栋,1599人受灾。
    最严重的是 1961年5月3日大火,烧死7人,烧伤71人,损失一千余万。刚刚建好的街道房屋、电信设施、工厂、医院和学校毁于一旦。荆州地区副专员洪江率团到藕池进行慰问,湖北省政府拨出专款进行抚恤,石首县举全县之力组织救灾。经过四年不懈努力,五纵四横九条街基本建成,三星楼商业区又恢复往日的繁荣和喧闹。
    
    可是不久以后发生的体制变革,影响长久难以消除,至今还在延续。
    1965年9月28日,荆州地区决定将藕池划归公安县管辖。藕池距离石首10公里,因藕池是石首的“老大”,多少年心理上是零距离。离公安的地理距虽然只有44公里,人们的心理距离好像就有百里之遥。
    心理变化的还不仅仅是民间,一夜之间石首官方对藕池的态度急转直下。这在以后的系列变故中可见一斑。
    石首设在藕池的“八大公司”(匹头、五金、日杂、棉花、粮油等)和若干工厂开始从藕池搬出。一时间往来藕池与石首之间的马路全是搬家的马车和无可奈何的人们,直到1970年石首棉花公司将搬不动的最后一栋清砖瓦房,卖给藕池南闸高中,南中的学生把它拆去做成学生宿舍。
    石首的搬迁,使藕池变成一个庞大的“空壳”。随后石首又开始切断向藕池的各种通道,最明显地是人工阻断“南口”,切断了长江与藕池港的紧密联系,进出藕池的商船,只能绕道走北口(裕公垸)进入长江。再后是大量地挖走藕池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后来又开始“围剿”藕池的商业,紧靠藕池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成立南口、高陵岗两个集镇,与藕池展开残酷竞争,形成以地为牢,以邻为壑的格局。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三镇受损,藕池发展三面受敌,经济停滞不前。南口、高陵岗也是空有其名,多年不乡不镇,毫无起色。
    而藕池新的领导--公安县,因县大镇多,没有在意或无暇顾及藕池的环境改变及发展需求,也没有及时给藕池输血供氧,缓解因石首搬迁形成的产业空洞,人才流失。藕池镇的人们心痛地看着江河日下的古镇,一天天走向衰亡。
    
    八十年代以来,藕池的工商业受石首因素和沿海工业品低成本冲击,原有优势基本丧失殆尽,国有国营的模式走到了尽头。百货商场关门、五金商店停业、副食商店改组,土产商场歇业、医药商店停牌、食品公司、服务公司破产,供销社、粮管所改制,国有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和新华书店、石油公司先后撤销。两千多名国有企业职工沦为无业游民。
    至今,电信、邮政、电力、农行、农信社、工商所、财管所、土管所、税务所以及交警、派出所、中小学还在正常运转,但生意已经大不如前。工厂关门停产的也有大约有二十多家,还有十几家还在艰难维持,生存下来经营较好的也有好几多家,一般都是私有民营企业。就这样工业税收还稳居公安全县第一位。
    
    国有企业改制,工业企业调整,不是藕池独有,平心而论,全国很多地方一样,这一点人们是理解的。不理解的是公安县对藕池的交通安排。裕公、黄山头镇往来藕池至今没有一条直通公路,原有通车的堤面,已经修成水利路面,但堤面上安上栅栓不让大车客车通过,人为堵死几十年来的往来通道。严重影响藕池的商业营销和人员往来。人们不禁要问,石首在“围剿”藕池,公安怎么也在“围堵”藕池?镇上每年上缴一定的城镇建设税,可是大量的公共设施需要维修,县里不给一分钱。藕池镇上的自来水厂,由于管网老化,年久失修,水质很差,无人过问。下水道经常堵塞,遇上天雨,污水横流。还有历史上本属于藕池管理的地方,又距离藕池很近,却划给很远的乡镇去管。发生地这些事情,人们意见较大。
    
    公安接管藕池四十多年了,藕池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搬迁到石首发展定居,粗约估计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也有的调往公安或外地工作。镇上现有户籍人口大约八千多人,走不了的老弱病残居多,大多数也是原住民。从感情上看原住民中石首情节依旧太重,平常说到石首,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称“县里”,而对现在的县城称“公安”,不说县城。这是人们无奈情绪地自然流露。
    
    80年代后期的一次镇人代会上,某位人大代表提案强烈要求回归石首。不少代表闻讯签字,镇上居民奔走相告,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弄得会议主持者无所适从,焦头烂额,会议气氛有些紧张。
    回石首的理由民间官方心知肚明。当年荆州地区决定藕池划给公安,是某专员的一句话,至今两县查不到上级的正式文件,只有一个电话通知。仅凭电话通知就改变一个镇几千年的行政隶属关系。这种行政行为是否有效?作出这样的决定地区一级是否有权?人们有理由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次镇人代会后,公安县的领导立马赶往藕池,做大量的安抚工作,暂时缓解一些矛盾。现在每每提及此事,总有人跃跃欲试。
    
    回不回石首不是问题的焦点。关键是藕池的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先前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落,形成鲜明反差,人们的思维定势还固守在热闹非凡过去岁月,对如今车少人稀的眼前景况,无论如何都是始料不及和无法接受的。古镇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在行政资源超乎寻常的今天,谁拥有更多的政府关照和政策重视,谁就拥有更好地发展机会和资源调动。深圳、浦东莫不如此。藕池发展不够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公安重视不够,成为人们众口一词的说法。
    
    石首恐怕是回不去了,理性的思维是这样答案。有人建议成立荆州市直管镇。把石首管理的南口、高陵岗、与藕池合并成立藕池镇。人口大约10万人。整合行政资源,统一发展规划,协调区域发展。这既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又符合科学发展观,也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眼下藕池,正处于历史和现实的新旧交汇点上。通过这里的江南高速公路(宜昌至岳阳)即将开工建设;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荆岳铁路(荆州至岳阳)正在勘测设计;国家规划的“荆南四口”治理已经启动,藕池口因淤塞影响航运的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届时,水路交通将更加方便,区位优势更突出,对资金人才技术的吸引力将更加强劲,藕池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会步入良性循环。如果在藕池设立开发区,带动工商业发展,定会产生良好效应。
    
    从没落走向繁荣的路虽然漫长,但是人们从滚滚长江的宽阔江面,已经看到了明亮的霞光和新生的希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0-08
决策失误,怎么办?
ups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0-08
地区专员能改变一个镇的行政归属?真是难以置信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0-09
问题并不在于归属,而在于行政对经济的过渡干预,以及官僚们以邻为壑的恶劣习惯。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0-10
现在才发现这种事情数不胜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0-10
“至今两县查不到上级的正式文件,只有一个电话通知”不相信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0-10
藕池镇在湖北省内名气还是很大的。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0-10
没有正式文件,那么交割手续是怎么办的,简直不可思议!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0-11
引用第8楼anrye于2008-10-10 14:21发表的  :
没有正式文件,那么交割手续是怎么办的,简直不可思议!

那个年代,估计手续很简单。大概下个通知就搞定了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0-15
引用第9楼仙峰俊俏于2008-10-11 05:03发表的  :
那个年代,估计手续很简单。大概下个通知就搞定了吧[表情]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0-16
中国这类事多了,每个地方都有,只是具体形式有差别而已。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0-18
导师说现在还处于封建主义,仔细想想,还真的如此。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0-18
无法无天的政府官员多着呢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0-20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地方不可能总是常盛不衰的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0-20
没有依据,但是宜昌之于武汉,吃了类似的亏
=我的层级理念=
市、县法理平等、中心城市行政高配
市县以下设区、镇、乡
=我的区划理念=
省直管县市,保留自治州、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2-12
其实藕池也不必哀叹。
无论在公安还是在石首,只要自己不是县城,就休想获得更多经济资源。怎么也不可能比过县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1-01
真是难以置信啊!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1-01
我来配图!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1-01
离沙市挺远的
怎么银行 在这开办办事处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1-03
      这又算什么呢?沙市好端端的一个比较优秀的大城市都被整垮啦!湖北那些蠢官门的愚民政策层出不穷!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1-06
藕池的命运值得同情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1-07
本是石首商业重镇的藕池镇,1965年9月仅凭当时荆州专署某领导的一声口头通知便划归给了公安县管辖,以至迄今在石首市档案馆乃至湖北省档案馆都找不到一份正式文件作为其变更行政区划的依据,由此让石首人长叹、心痛了40多年。若知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不妨让我们追寻一下历史的轨迹。

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早在民国年间,石首境内的商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绣林、调关、藕池三镇。后来由于绣林、调关两地立关纳税,而藕池不设水陆关卡,导致许多商户为逃避关税,纷纷迁居藕池经商立业。

藕池镇地处藕池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上通巴蜀、下达汉申,南引三湘四水,北辐荆襄汉沔,交通十分方便。加上其发展经济的环境相对宽松,一时商贾云集,人烟辐辏,因而该镇渐渐发展成为石首的经济中心。当时这里输入的货物有煤炭、煤油、火柴、食盐、棉布、卷烟、胶鞋等工业品,输出的货物有粮食、棉花、莲子、鱼肚、鲜蛋等农产品。至民国28年(1939年),石首全县商品交易额中的60%以上出自藕池镇。由于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藕池镇到60年代初就有城镇居民1万人,是石首第一大镇。据文献资料介绍,石首当时60%以上的工商业都集中在这里。由此可见,藕池镇对石首的经济及各方面的影响该是多么巨大。失去了藕池镇,石首由此而承受的巨大损失可想而知。

有人提出将藕池镇划出石首始于1952年。这一年,中央人民政府为遏制长江洪水,确保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及武汉三镇的安全,决定在荆江南岸的公安、石首两县境内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其分洪区北起沙市对岸的埠河镇,南至藕池河源头藕池口。全蓄洪区周围筑土围堤形成椭圆状盆地,周长208公里,总面积921平方公里。一旦分洪,区内可容水54亿立方米,可降低荆江水位1米左右。

为响应国家号召,荆江30万军民通过艰苦奋战,仅用75天时间就建成了万里长江第一个现代化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该工程竣工后,中央人民政府下令由荆江分洪区改建荆江县。这时有人提议石首藕池河—安乡河以西的地域均划入新成立的荆江县,但当时的中央及湖北省有关领导认为,藕池镇是石首的经济重镇,划离石首应予以慎重对待。后来经各级领导反复权衡利弊,决定保留藕池镇的行政隶属关系。

1952年11月8日,荆州行署正式以文件形式通知石首县人民委员会:石首藕池河以西的杨林区9个乡(横堤市、黄市、新开、解放、周家、杨林、乐安、高厂、积玉口)共276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归新成立的荆江县。这样藕池镇(集镇)才没有划入新成立的荆江县,仍保留在石首县的版图内。

然而荆江县成立后不过两年有余,由于种种原因,该县于1955年宣布撤销。按照常理,荆江县撤销后,原从石首划出的杨林区9个乡应重新回归石首管辖。但是,荆江县宣布撤销时,有关领导不知何故以行政命令方式强行将原石首县杨林区的9个乡全部划归了公安县。这样公安县行政区域面积(本来就比石首版图大)进一步扩大,而比公安县行政区域面积本来要小的石首县进一步缩小,此举大大减弱了石首地方经济实力,导致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不仅如此,公安县的几名省人大代表在湖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了要求将石首县藕池镇划归公安县的提案。此提案一经提出,当即遭到了石首方面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藕池镇广大干部群众闻讯后也多次自发赴荆州、武汉陈述民意,不同意将藕池镇划归公安县管辖。鉴于这种情形,省人民委员会和荆州行署才暂时搁置了公安方面的提案。

1957年3月8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湖北省民政厅向石首县人民委员会突然发来一函,来函编号是[(57)号提字第006号],文件称:“根据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安县代表倪辑五、廖国洪、张德新、刘东生等四人的提案,石首县藕池镇地连公安,由于现属石首管辖,在领导和各项财经工作上均不便利。前已提请划归公安,未获解决。为了便利领导与符合当地群众利益的要求,再提请将藕池镇划归公安管辖。查藕池镇在经济上与群众利益上,确与公安有密切的联系,当地群众亦有迫切要求划归公安。我们意见将该镇划归公安最为适宜。你县设在该镇之各种国营企业机构,可与公安协商,能交的交,不能交的逐渐转移。以上意见是否合理,特请你县研究并提出意见报省。” 然而,此函中所列藕池镇划归公安县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石首于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建县,1700多年来藕池一直就是石首的重镇,难道藕池镇不与石首联系密切而与公安联系密切?再则,藕池离石首县城绣林比离公安县城斗湖堤近得多,且交通方便,哪有“在领导上与各项财经工作上”不便之理?因此,此函一到石首,便在全县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3月23日,石首县人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回复湖北省民政厅,重申了本县的立场。石首县人民委员会郑重陈述不同意将藕池镇划归公安县的两条基本理由是:

1、石首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驻在藕池镇,由于历史及地缘原因,这些单位不可能很快迁移至县城。尤其是搬迁工作量太大,石首在财力上根本没有能力实施搬迁。因此,搬迁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2、藕池地处石首西部,现在它的南面还有石首管辖的6个乡。这里的群众在经济、交通等方面以藕池镇为依托,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若将藕池划归公安,一方面影响石首对此6个乡的行政领导,另一方面也势必割断这6个乡的人民群众与县城的经济联系和物资流通,以至会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省民政厅接到石首方面的回复后,认为情真意切,言之有理,于是又一次搁置了公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1965年9月28日,不知何故,某领导一声口头通知,好似平地一声春雷,震惊了石首大地。这位荆州专署的领导以口头形式通知石首县:藕池镇划归公安县。官大一级,好比泰山压顶啊!老实、本分的石首人不得不十分无奈地接受了眼前的事实。事后有人打听到,此举是少数公安人为了一己之利到省里“活动”的结果,而当时的石首人根本还蒙在鼓里。那时省里的一些领导也不知情由,认为只要藕池不划出省界,划给本省哪个县都无所谓,竟然稀里糊涂地同意了。记得石首一位老干部对此感叹地说:说千道万,都怪石首“上面”无人啊!

然而这一口头通知却始终没有任何文字依据,以至于迄今在石首市档案馆、石首市民政局乃至湖北省档案馆、湖北省民政厅都找不到任何相关文件。这一重大行政区划变更,却没有任何相关文件作依据,应该说是极不正常的。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石首方面也只能有口难辩了。就这样,石首县失去了一个经济重镇。再加上后来的文革动乱,石首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藕池镇划离石首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损失是巨大而长远的。

一个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更,要以促进其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秩序稳定为前提。而实际上,藕池镇划归公安县后,石首驻藕池镇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及重要设施不得不迁往县城绣林,许多居民也离开藕池迁居他乡。这样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浪费,许多干部群众对藕池镇划归公安县都表示不可理解。

其实,藕池镇划归公安县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由于其离公安县城太远,偏居东南一隅,公安县不可能像石首县那样重视发展藕池镇地方经济。再则因藕池镇的许多企事业单位迁往石首绣林,后来店铺萧条,工厂关闭,人口急剧减少,藕池镇从整体上衰落了。

直到今天,藕池镇仍只是公安县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集镇。而从石首看来,藕池镇如果当初不划归公安县,石首可以规划在藕池口与安乡河交汇处建设一个包括藕池、高陵、南口在内的大集镇,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经济开发区,其规模相当于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县级城关镇。可惜,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这样的蓝图只能化为泡影。

至今,石首城里仍生活着许多老藕池人,他们大多是从原藕池镇搬迁而来的。毕竟,从感情上来说,石首才是他们的故乡。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1-13
官僚主义造成的
同情啊
希望客家首府长汀脱离龙岩管辖
希望厦门更美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8-31
公安纪委干部“自杀”事件已成热点。
巧的是,其邻县石首当年发生的酒店师傅“自杀”事件也曾引起过轩然大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8-31
拨乱反正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