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17阅读
  • 2回复

[地名由来]湖南县名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0-07


湖南省地名的命名,或源于地理地形,或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或源于美好愿望,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市县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湖南各地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湖南省目前有13地级市、16县级市、65县、7自治县,抛开行政级别共101个市县,除开市县同名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六市县,还有95个市县地名。搜集相关资料,对这些市县名称来个逐一探原。由于资料来源有限,部分可能有争议,敬请指正。
  
长沙:“长沙”得名说法很多,目前比较通行的是古三苗语译音之说,意思是“祭祀的地方”,其他“长沙星”之说、“沙洲”说、“万里沙祠”说等都被考证推翻。
  望城:1951年设县时以县城“望城坡”命名。望城坡,顾名思义,可以望见长沙城的坡地。
  浏阳:以县治在浏水之北得名,而这条浏水,后世也转名为浏阳河了。
  宁乡:唐贞观元年(627年)以“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
  株洲:原名“槠洲”,以湘江中多种植槠树的沙洲命名。
  醴陵:东汉初置县,隋废,唐初复置,《名胜志》称:“县北有陵(姜岭),陵下有井,涌泉如醴(甜酒),因以名县”
  攸县: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茶陵:古代炎陵县(酃县)是茶陵县的一部分,有炎帝葬于茶乡之尾传说,因而得名。
  炎陵:1994年酃县改名,以境内炎帝陵得名,
  湘潭:以昭山下湘江中传说中的深潭——昭潭得名。
  湘乡:公元前3年,西汉哀帝将涟水流域赐长沙王之子刘昌,封湘乡侯,“湘乡”开始作为侯国地名问世。东汉建武初年,始置湘乡县。
  韶山:以境内韶峰得名。

岳阳:以县治位于天岳山(幕阜山)之南得名,当年设置的岳阳县在今天汨罗市、平江县一带,而今天岳阳市区一带为巴陵县,后世地名发生转移。
  华容:古华容县县治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境内,是春秋时的容邑,以“华丽的容城”得名,后世复设华容县,只有南半部了。
  湘阴: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罗、益阳、湘西三县地置县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平江:原以境内昌江命名昌江县,五代时为避皇帝名讳改名为“平江县”。
  汨罗:1966年析湘阴县置县,以境内汨罗江命名。
  临湘:北宋淳化五年(994年)置王朝县,至道二年(996年)以“濒临湘地”改名临湘县。

衡阳:以位于衡山之南得名。
  衡南:同“衡阳”。
  衡山:以境内有南岳衡山得名。
  衡东:1966年分拆衡山县东部置县,也可以理解为位于衡山以东。
  祁东:1952年分拆祁阳县东部置县。
  常宁: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常年安宁”之意改名常宁县至今。
  耒阳:以县治位于耒水之北得名。
  邵阳:以县治位于邵水之北得名。“邵”字本为“昭”,因晋代避司马昭讳改为“邵”。
  邵东:1952年分拆邵阳县东部置县。
  新邵:1952年析置新化、邵阳二县部分地区设县,以二县首字命名。
  武冈:以境内有武冈山命名。
  隆回:1947年析邵阳、武冈、新化三县置县,隆回,寓名龙回。相传古时有一苍龙携八小龙自境内九龙山麓起程,往东海腾飞,中途回望,昔日盘地,云蒸霞蔚,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首回归,安营九龙。从此,润物造化,衍肓众生。
  洞口:1952年自武冈县析置,距县城4公里处有2个大石洞,320国道由此穿过,洞上奇石林立,洞右悬崖陡壁,有一深水潭,名曰洞口塘,县因此而定名
  城步:以原县治“城步寨”命名。
  新宁: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平定当地“蛮夷”以“新近安宁”之意置新宁县
  绥宁: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始建莳竹县,遭土著强烈反对,朝廷数次派兵镇压以后,崇宁二年(1103)寓“绥之以宁”之意而更名绥宁县,沿用至今。

常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而得名。
  安乡: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县境“左挹洞庭,右接兰澧”,取“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之义名县。
  汉寿: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朝万寿无疆”之意,三国时被改为“吴寿县”,后多有更改,1912年民国建立后以“驱除靼虏,汉室复兴”之意复名汉寿至今。
  澧县:以澧水流经命名。
  临澧:以滨临澧水命名。
  桃源:以境内名胜桃花源得名。
  石门:因县城外有两岩壁立如门,故名。而且这岩壁的方位还有三种说法。
  津市:因正值澧水9条干支流汇合处,优越的水源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由此得名。
  益阳:秦代资江下游称益水,以县治在益水之北得名。
  南县: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长江南岸湖北石首县属藕池江堤溃决,大量泥沙淤积。在藕池口以南大片湖面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南洲”。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清政府批准,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在乌嘴正式成立。两年后厅址迁至九都新署。1912年,南洲直隶厅改称南洲县,次年改南县相沿至今。
  桃江:1952年自益阳县析置桃江县,以境内桃花江得名。
  安化: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平定“梅山蛮”,自益阳县析置安化县,取“民安德化”之义命县。
  沅江:以沅江在县境内汇入洞庭湖得名。

张家界:因境内名胜张家界得名。
  慈利: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
  桑植: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县名以县境内遍植桑树得名。

吉首:1953年所里定为湘西苗族自治区首府驻地,并按苗语更名吉首,意思为“凤凰飞来的地方”。
  泸溪:唐武德二年(619年),梁将董珍分沅陵县建卢溪县,因武水出口一段名卢水及水北有卢山而得名。
  凤凰:因县城外有山形如凤凰而得名。
  花垣:1952年由永绥县更名花垣县,以县治花垣得名。花垣,原为明朝保靖宣慰司彭氏宴游的花园,后筑城垣,年久惯称花垣而定名。
  保靖: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取“保持地方安定”之意建立保靖县,相沿至今。
  古丈:清道光二年(1822年)置古丈坪厅,民国改为古丈县至今。“古丈”一名的由来,《古丈坪厅志》有如下记载:“译其命名之意,古则居今追昔之辞,丈则两军对敌之号……”,说明是来自当地少数民族语言。
  永顺: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设府,以“永世归顺”之意置永顺县至今。
  龙山:建县于清雍正七年(1792年),因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

  郴州:秦置县,“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
  资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析郴县置资兴县;取“资源丰富、兴旺发达”之意。
  桂阳:以县境位于桂岭之南得名,但今天的桂阳县已经发生地域转移。
  宜章:因境内有大章、小章2水,故称义章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名宜章,沿用至今。
  永兴:宋熙宁六年(1073年)以“永世兴旺”之意定名永兴县,沿袭至今。
  嘉禾: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敖耕,以其地为禾仓,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置县后,因名嘉禾。
  临武:战国时为楚国军事驻地临邑。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临武县。
  汝城: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南边境地,设汝邑。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置汝城县。
  桂东: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自桂阳县(今汝城县等地)东部置县,因而得名。
  安仁:安仁县宋乾德三年(965年)建县,县名取“安抚仁义”之意。
  永州:以潇湘二水汇流,以“二水”合为“永”字,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永州。
  祁阳:三国吴时始置县,以县治位于祁山之南得名。
  东安:也是在镇压当地“蛮夷”后以“东部安宁”之意命名。
  双牌:1969年12月,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建立双牌县,以境内双牌水库得名。双牌,古名“泷(shang)泊”转音。
  道县:唐贞观八年(634年)改营道县为道州。道,史载“有蛮夷曰道”。
  江永: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境内永明岭定县名为永明县。1955年改江永县。
  宁远:宋乾德二年(964),以“远方安宁”之意改延熹县为宁远县,沿袭至今。
  蓝山:唐天宝初以县城“踞万山间”,“四时苍碧如蓝”,遂改名为蓝山。
  新田: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置县,其时境设军屯新田营,故名新田。
  江华: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冯乘县置江华县,以治所设“阳华岩之江南”而名。

怀化:宋代以“怀柔归化”之意设怀化砦,1942年设县。
  中方:1997年设县,以县治中方镇得名。中方如何得名?不详。
  沅陵: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以沅江及周边的高地(陵)命名(此说有争论)。
  辰溪: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名为辰溪县至今,以辰水流经得名。
  溆浦:唐武德五年(622年)析辰溪县置县至今。县名取溆水之滨意。
  会同:宋崇宁元年(1102年)置三江县,二年(1103年)以三江汇合同流改名会同县。
  麻阳: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于麻口麻水(今麻阳河)以北置麻阳戍,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县沿用该名至今。
  新晃:清置晃州直隶厅,以晃山得名。1913年改晃县。1956年由晃县及芷江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新晃侗族自治县。
  芷江: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芷江县。以“澧有兰兮沅有芷”典故得名。
  靖州:宋崇宁二年当地土司纳贡,改称靖州。靖,地域安定之意。
  通道:周以前属荆州西南隅要腹之地,因名通道。
  洪江:因沅江自贵州入湖南境内先后纳了清水江、渠水、舞水和巫水,江面至此宽阔,气势宏大,故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改称洪江,设洪江砦。清末设洪江镇。民国初期设洪江市。
  娄底: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出“神童”杉山人贺德英。以天象娄星、氐星交相辉映而得名“娄氐”,后世转为“娄底”。
  双峰:1951年析自湘乡县,以县境内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而得名。
  新化: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梅山蛮”归化后置县。取“新近归化”之意。
  冷水江:市区处冷水江畔,故名。
  涟源:市境有涟水源头,故名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71984693&owner=265090458
明显傻逼的言论就像一个粪坑,如果你回喷的话,无异于向里面投掷了一块石头,激起更多的XX,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无视它,或者直接水了这个帖子,把那些傻逼言论稀释在茫茫帖海之中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0-07
老帖了,有很多还是错的
比如华容是章华台+容城的组合,这是明朝人考证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解释为“华丽的容城”显而易见是错误的,哪里有那么解释的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0-07
攸县: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攸县这个县名非常古老,不论是包山楚简还是里耶秦简都发现了它的踪影,从来没听说过他原名攸水县,他的原名就是攸县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