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61阅读
  • 26回复

[城市群都会区]【中原经济区:超大城市群构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2-18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合并操作(2015-09-23) —
中原经济区:超大城市群构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涌 叶一剑 郑州报道

  2009年以来,已有十几个地方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区域性发展规划广泛分布于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西部等发展大区,呈现东中西部遍地开花的态势。
  总体看来,我国正在改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形成的东部地区点、线开发带动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一种新的网格状区域经济规划版图正在逐渐形成。
  由河南省方面主导提出的新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兴 起于此时,并凝结了巨大的地方激情。在当地官、产、学界的相关人士看来,河南至今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内的发展竞争中,还是在全国经济运行中的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争取“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似已成是否能够实现中原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然,在最近的多次的论证会上,很多河南省省外的专家也较多的对这一诉求的合理性表示支持,其理由包括,对中国的国家现代化来讲,如果没有该区域内1.5亿人的现代化,将是一个不完整的现代化。而考虑到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较其它地区的发展面临更多复杂局面,从国家战略层面给这一地区以较多的物质和体制变革的资源支持,合情合理。
  另一个共识是,河南的省情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相似之处——人多地少,农业极为重要,但又发展需求急迫。这可能就决定了,河南的探索经验对国家而言有着广泛的推广意义。
  如此,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诉求势在必然,亦理所当然。
  1. 中原在哪儿?
  按照《辞源》的解释,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但主要是河南省。
  在目睹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出台以后,河南省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首先应是区域的概念,而不能是行政区划的概念。
  今年4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弄清概念,科学界定“中原”的内涵。
  明确中原经济区的地理范围,成了河南省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第一个步骤。
  从今年4月份到7月份,河南省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数次就中原经济区的问题进行研讨。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发所勾画出的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共识。
  就目前河南方面提出的界定来看,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河南省,同时涵盖晋东南、冀南、鲁西北、皖西北、鄂北、苏北等周边地区。
  “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超越了河南行政区划的、广义的中原地区内,由于历史的塑造而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紧密联系的地理区域。”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
  而在此之前,这一区域内,已活跃着诸多区域协作组织。
  在豫西,当地已有著名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囊括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目前,这一地区的三省四市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在该地区建立“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在豫北,一个名为中原经济协作区的自发性区域组织,则涵盖了晋东南、冀南、鲁西北以及豫北等四省十三个市。该组织成立于1982年。
  河南安阳是该组织的成员之一。安阳市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描述道:“这个组织会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彼此交流经验和商贸洽谈。像目前我们在区域内实现的无障碍旅游,就是彼此合作的成果之一。”
  在豫东,与中原经济协作区相似,1986年由周口、商丘、徐州、淮安、菏泽、阜阳等豫皖苏鲁20市组成了“黄淮经济协作区”。
  “这些协作组织的存在,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政治资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说。
  当然,这些已经存在的地区性协作组织与目前正在规划并谋求成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彼此如何实现更广泛的协调,也是中原经济区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提前思考的。
  陈栋生指出,经济区和行政区的运行完全不一样。在行政区内可以依靠行政命令,在经济区内则只能依靠各省间沟通协商、合作共赢。现有的经济协作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河南省政治智慧的反映。
  现在透露出的消息显示,就在中原经济区进行探讨的同时,黄河金三角协作区的几个城市已经发出了向中原靠拢的信号。这些远离本省经济中心的城市,似已经看到了中原经济区提出所带来的机遇。
  2.抉择的关口
  中原地区号称“中国之中”,而中原经济区位于中部地区的中部,北依渤海湾、南承珠三角、东接长三角、西连大西北——“承东启西、连北通南”。
  将中原经济区与各区域相连的,则是著名的“两纵两横”交通线。两纵是指纵贯南北的京广和京九两条铁路线,两横则是指陇海铁路和长江。
  在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下,中原地区也已经建成了庞大的陆地交通系统。
  截止到2009年底,河南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4800公里,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以高铁为代表的我国新一 轮铁路规划中,郑州也是重要的枢纽之一,而在全国传统的铁路交通图中,郑州的枢纽地位无可替代,郑州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在自然条件方面,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及其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跨黄、淮、海、汉四大流域。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开发强度居于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更为突出的是,中原经济区所在的区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资料显示,2008年,该区粮食总产量9000多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强。其中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一半,是全国土地耕种强度最高、农副产品供给能力最高的地区。
  “其实从这里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中原地区一直能够延续。这个地区较为稳定的自然条件,可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张占仓说。
  正因为如此,该地区也成为了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区域人口超过1.5亿,其中约70%为农业人口,用全国约1/3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8的人口。河南省也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第一个过亿的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粮食生产重要、人口数量庞大、历史文化深远,成为了中原经济区鲜明的五大特点。但与此五大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河南尽管在GDP总量上排名全国第五,但大部分的人均经济指标都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年,区域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多,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将近10%.
  特别是近些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部地区和全国的位次均有大幅下降。
  公开的资料显示,2006年,河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部位列第一,全国名列第八;2009年,河南的位次在中部掉到了第五,全国则已滑落至二十二位。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指出,后发的发展面临两种可能:一是马太效应,落后的更落后,第二个,落后本身不一定是困难,是发展机遇。“中原经济区站在两个可能的路口上,现在周边地区有多个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地区,如果中原抓不住机遇,河南就有可能更加落后”。
  3. 河南的失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对本报记者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主导政策先后经历了几次调整: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国家发展的重点在内陆地区;到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一方面加强了在沿海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设立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进程,经过二十年的建设,沿海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上世纪末,国家相继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在这样一轮开发建设的过程当中,东部地区是开放政策,西部地区是开发政策,东北地区是振兴政策。”冯德显说,“那中部呢?”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初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6月份又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抓紧研究中原城市群发展有关问题”。
  河南对于该规划赋予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省份的发展机遇自然欣喜和欢迎之。
  但正如河南省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的,纵然是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出台以后,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地区省份同样面临的问题是,自己拥有大家都有的优惠政策实际上相当于大家都没有优惠政策,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中部地区的每个省份都在寻求各自的突围。
  与此同时,“两纵两横”经济带为审视中部地区的省域经济版图提出了全新的构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纵两横”经济带的经济架构由于几份区域规划的相继推出而展露雏形。目前在这一区域,向西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向南则有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河南人猛然发现,在这张由多个区域板块带动崛起的中国新经济地图上,中原就如它的海拔高度一样成了一块低地。
  “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河南真的是落后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
  面对失落的局面,河南的选择在哪里?
  “中部地区已有的几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都各有特点,湖南、湖北都是以城市的角度切入,而安徽、江西的都突出二者与长三角靠近的区位优势。那么河南的独特之处在哪儿?”肖金成说。
  4. 被低估的中原价值
  就当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尽管区域规划从沿海到内地此起彼伏,但区域间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拥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主力经济区的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率先发展;随着武汉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崛起,沿江地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同样被视为一大主要经济带的陇海兰新沿线,随着向西北内陆地区的延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2009年,国家已在西北内陆地区布局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但从沿海向关天经济区延伸地带却并不连贯。处在二者之间的,正是中原经济区。
  “ 中原经济区处在我国沿海经济带承启西北内陆地区以及北方联通南方的关键位置,加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加强沿海地区对陇海兰新经济带支持力度,并加强与长三角的对接,强化对大西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南大学原副校长、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发曾说。这个蓝图的实现需要用实力来进行支撑,而河南的最大自信是其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尽管37%的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但根据城镇化的理论,超过30%的城镇化率以后则会处在一种加速发展的状态中。目前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也接近3000美元,正是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与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张占仓说。
  据河南省有关部门的测算,未来10年间,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这一区域将有336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届时可新增投资需求达3.36亿元,拉动消费需求4万亿。
  这组数据意味着,一旦将中原地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将形成国内极具活力的内需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甚至断言,如果规划到位、政策到位,经过努力,中原地区必将成为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正是看到了该地区的巨大潜力,沿海地区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已经先行瞄准了中原地区。在这一过程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便是河南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这个区域内的人口超过1.5亿,其中约70%为农业人口,用全国约1/3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8的人口,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王发曾说,“可以说,中原地区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也意味着充裕的人力资源。”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面临终结,人口红利日渐减少。中原经济区可以说是我国人力后备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该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供给能力的扩大,一方面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将有力推动劳动力就地吸纳转移,减轻沿海大中城市人口承载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视河南的发展规划,就是重视中国的未来产业的发展未来。此外,很多东部地区城市的人口超2000万以后,其城市的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而外来流动人口已成为这些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河南,在扭转这种趋势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立足于河南的发展规划来解决这些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困局是切实的思路之一。
  5. 纠结的“河南之难”
  提到河南和中原的价值,粮食问题是无法回避,而粮食问题也是让历任河南决策者纠结的“河南之难”。
  据河南省农业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45万亩,同比增加145万亩;粮食总产1078亿斤,同比增长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而整个中原经济区粮食产量更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夏粮占二分之一。仅河南一个省粮食产量就占全国十分之一强,小麦产量也已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于是,在中国的工业化浪潮中,随着“南粮北移”的演进,曾经流行的那句有关江南的民谚,已经演变成为了“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近几年,我国有粮食调出能力的省份,除东北平原两个省外,基本上就是这一地区。中部平原已毫无意义的成为了国家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主产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还将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束缚却日益突出。
  根据中国官方的测算,到2020年,全国必须新增1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届时14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我国可以到国际市场调节粮食余缺,但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决不能把吃饭问题依赖外国,必须立足国内自主保证粮食安全。”刘道兴说。
  而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要力争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河南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建成比较完善的农业体系。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区和农村人口聚集区,在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加快工业化最迫切的地区,也是我国加快城镇化任务最繁重的地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指出,在中国,农业仍然是个大事,无论从近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是这么一个趋势,所以农业一定不能少,但是又要城市化,关键问题是土地。
  依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历,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粮田已经不可逆的成为了城镇和工业区。许多当年连片的平原和鱼米之乡,今日却早已不再。
  于是,河南成为演绎这一困扰中国发展的“中国命题”的最典型的样本。河南的粮食生产需要土地,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也需要土地,但河南也就只有那么大,中国也就只有一个中原,保证粮食生产也就演化成了保证土地,这一切共同铸成了“河南之难”。
  张占仓分析指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必须要突出两个要点:一个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再一个就是要结合地方的比较优势。
  这两个要点在河南集中体现在了粮食这个要素上,化解围绕这个要素的分歧和矛盾,成为了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本前提。
  6. “三化”逻辑之争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将河南所面临的难题总结为四个方面,“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
  据此,河南方面的思路是,粮食核心区的建设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利益。城镇化的建设,则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化则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总结起来,压力在农业上,潜力在城镇化上,而动力则在工业化上。”张占仓说。按这一思路,河南省需要摸索一条在农业、粮食、人口大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河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3、56.6和29.1.其中,第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达1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低于全国水平13 .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例较低,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低不无关系。三大产业比例失调恰恰反映出,在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三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
  “我们既要努力加快中原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亿万中原人民富裕起来,又要切实保护好大平原、建设好大粮仓。”刘道兴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同时,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下降、农业地位不削弱。”
  不过,对“三化”实现的路径逻辑则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个逻辑: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最终是要在农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足够大空间。”肖金成说。
  “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这个地区从国家层面上讲,最大战略意义应该是寻求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肖金成说,“因为国家粮食生产不能放松,而对于河南的百姓来讲又必须要致富,最终要采用的办法就是农业现代化。”
  河南省方面的有关学者更倾向于认为,按照发展的层次和步骤,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河南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化同时也是一个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工业化与粮食安全不应该成为一对矛盾。”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燕燕说,“城市化在理论上不仅不会占有更多的耕地,而且还应当通过人口集中居住而节省下来大量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李燕燕的依据是,在其调研中发现,通过对空心村的改造,居住用地的节约很明显。往往一个村落的改造,节省下来的建设用地多达70%以上。”
  而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看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个方面需要协调推进,协调推进才能良性发展;一旦有一个方面落后了,就会出现不协调。”
  “三化”实现逻辑的分歧背后是突破口的选择。“我们认为,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应该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焦国栋说,“因为推进城镇化集成能够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同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全局性意义。”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社会文明形态城镇化,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化。”张占仓说,“但我们必须要探索一条新型的城市化道路,它应该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互相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
  7. 超大城市群构想
  河南将实践一条怎样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呢?
  河南省总共有18个市。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以GDP为基本度量指标,在1996年到2008年13年其各自在河南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一些有规律的变化。在这18个市当中,有8个市GDP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是上升的,而另外10个市的比重则是下降的。在这8个比重上升的城市当中,有5个城市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区域。其中郑州、洛阳、许昌三个城市增幅最大,占总增幅的92.4%.
  “这一变化说明,区域发展不平衡及要素向中原城市群地区集聚趋势十分明显。”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说。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2006年起启动建设的,希望通过9座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实现九城市范围内大小城市从空间和内在经济联系上的紧紧相连,提高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耿明斋同时指出,根据要素向心集聚的规律,涵盖18个市的中原城市群内部还是应该有梯次的。所谓“一极两圈三层”格局的划分有其内在合理性。“一极”即指郑汴新区,也即核心层,将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两圈”即通过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河南省内形成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
  除郑州和开封以外的7个中原城市群城市组成紧密层,辐射 层包括南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安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这周边9个省辖市。
  在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同时,耿明斋认为,“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镇化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有所谓“小城镇论”、“大城镇论”的争论。耿明斋认为,片面强调任何一个侧面都是不对的。
  焦国栋对此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城镇化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城镇体系。
  一是中心城市带动。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极;二是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三是培育特色中心镇,把一些重点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当中原城市群的辐射范围突破河南省边界,也就达到了研讨中的中原经济区的范围。而这将是一个拥有超过四十个城市、人口超过1.5亿规模的超大城市群。
  8. 又一个增长极?
  如果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构想得以实现,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经济区域?
  记者在一份官方的汇报材料中看到,中原经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设置为“五新一极”,即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推动转型发展新进展,构建和谐社会新成就,以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届时,中原经济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效用充分彰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这个腹地应该包含三重含义,既是战略腹地,还应该强调经济腹地,同时还是沿着两纵两横地带所形成的重要区域。“应该进一步挖掘这个思想,以便使(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一致。”
  当然,一个区域的发展,重要的是需要产业发展作为支撑。
  对于河南而言,能源、原材料产业一直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占有很大比重。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巡视员王永苏认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河南省应着力建设产业集聚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据本报记者了解,河南省正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
  目前,河南全省共180个产业集聚区,正成为河南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中原经济区不能纯粹停留在经济领域,而不顾中原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按照目前河南省方面提出的规划,中原经济区地跨海河、淮河、黄河、长江四大流域,是淮河、海河的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处于南北气候过度带,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和黄河湿地对涵养生态、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这一地区因悠久的历史而沉淀下来的文化资源是一笔不可多得财富。
  “要充分利用中原区域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镇化中突出中原城市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焦国栋说。(完)
  ——21世纪经济报道
[ 此帖被keating在2015-09-23 07:58重新编辑 ]
未设治 0
村 1 (1)
居民委员会 30 (29)
乡 100 (70)
民族乡 200 (100)
镇 300 (100)
街道办事处 400 (100)
县 600 (200)
自治县 900 (300)
县级市 1200  (300)
区 1500 (300)
地区 2000 (500)
地级市 3000 (1000)
自治州 4000 (1000)
计划单列市 5000 (100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2-18
      河南辐射苏北?没搞错吧?

   既然连云港无法挑起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那么国家兴建宁西铁路就是要上海承担此重大任务的,所以铁路大动脉很明显南移了,从区位上看郑州、洛阳的枢纽地位迟早被信阳、南阳取代。

   河南社科院的狗屁专家只会瞎扯,也不看看形势发展。

   湖北也不争气,衰落的太早太快,让“华中无头羊,河南称大王”。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2-18
中部的省之间,还是可以均衡发展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2-18
引用第1楼幻象岭于2010-12-18 13:10发表的  :
      河南辐射苏北?没搞错吧?
   既然连云港无法挑起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那么国家兴建宁西铁路就是要上海承担此重大任务的,所以铁路大动脉很明显南移了,从区位上看郑州、洛阳的枢纽地位迟早被信阳、南阳取代。
   河南社科院的狗屁专家只会瞎扯,也不看看形势发展。
.......

放心,连云港倒下了,彭城将依旧耸立在中原大地的最东端!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2-19
回 1楼(幻象岭) 的帖子
河南和山东确实影响苏北和皖北,这是不争的事实。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2-17
中原经济区:超大城市群构想
中原经济区:超大城市群构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涌 叶一剑 郑州报道

2009年以来,已有十几个地方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区域性发展规划广泛分布于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西部等发展大区,呈现东中西部遍地开花的态势。

总体看来,我国正在改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形成的东部地区点、线开发带动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一种新的网格状区域经济规划版图正在逐渐形成。
由河南省方面主导提出的新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兴起于此时,并凝结了巨大的地方激情。在当地官、产、学界的相关人士看来,河南至今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内的发展竞争中,还是在全国经济运行中的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争取“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似已成是否能够实现中原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然,在最近的多次的论证会上,很多河南省省外的专家也较多的对这一诉求的合理性表示支持,其理由包括,对中国的国家现代化来讲,如果没有该区域内1.5亿人的现代化,将是一个不完整的现代化。而考虑到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较其它地区的发展面临更多复杂局面,从国家战略层面给这一地区以较多的物质和体制变革的资源支持,合情合理。
另一个共识是,河南的省情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相似之处——人多地少,农业极为重要,但又发展需求急迫。这可能就决定了,河南的探索经验对国家而言有着广泛的推广意义。
如此,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诉求势在必然,亦理所当然。

1. 中原在哪儿?

按照《辞源》的解释,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但主要是河南省。

在目睹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出台以后,河南省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首先应是区域的概念,而不能是行政区划的概念。

今年4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弄清概念,科学界定“中原”的内涵。

明确中原经济区的地理范围,成了河南省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第一个步骤。

从今年4月份到7月份,河南省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数次就中原经济区的问题进行研讨。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发所勾画出的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共识。

就目前河南方面提出的界定来看,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河南省,同时涵盖晋东南、冀南、鲁西北、皖西北、鄂北、苏北等周边地区。

“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超越了河南行政区划的、广义的中原地区内,由于历史的塑造而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紧密联系的地理区域。”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

而在此之前,这一区域内,已活跃着诸多区域协作组织。

在豫西,当地已有著名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囊括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目前,这一地区的三省四市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在该地区建立“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在豫北,一个名为中原经济协作区的自发性区域组织,则涵盖了晋东南、冀南、鲁西北以及豫北等四省十三个市。该组织成立于1982年。

河南安阳是该组织的成员之一。安阳市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描述道:“这个组织会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彼此交流经验和商贸洽谈。像目前我们在区域内实现的无障碍旅游,就是彼此合作的成果之一。”

在豫东,与中原经济协作区相似,1986年由周口、商丘、徐州、淮安、菏泽、阜阳等豫皖苏鲁20市组成了“黄淮经济协作区”。

“这些协作组织的存在,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政治资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说。

当然,这些已经存在的地区性协作组织与目前正在规划并谋求成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彼此如何实现更广泛的协调,也是中原经济区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提前思考的。

陈栋生指出,经济区和行政区的运行完全不一样。在行政区内可以依靠行政命令,在经济区内则只能依靠各省间沟通协商、合作共赢。现有的经济协作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河南省政治智慧的反映。

现在透露出的消息显示,就在中原经济区进行探讨的同时,黄河金三角协作区的几个城市已经发出了向中原靠拢的信号。这些远离本省经济中心的城市,似已经看到了中原经济区提出所带来的机遇。
2. 抉择的关口

中原地区号称“中国之中”,而中原经济区位于中部地区的中部,北依渤海湾、南承珠三角、东接长三角、西连大西北——“承东启西、连北通南”。

将中原经济区与各区域相连的,则是著名的“两纵两横”交通线。两纵是指纵贯南北的京广和京九两条铁路线,两横则是指陇海铁路和长江。

在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下,中原地区也已经建成了庞大的陆地交通系统。

截止到2009年底,河南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4800公里,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以高铁为代表的我国新一轮铁路规划中,郑州也是重要的枢纽之一,而在全国传统的铁路交通图中,郑州的枢纽地位无可替代,郑州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在自然条件方面,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及其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跨黄、淮、海、汉四大流域。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开发强度居于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更为突出的是,中原经济区所在的区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资料显示,2008年,该区粮食总产量9000多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强。其中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一半,是全国土地耕种强度最高、农副产品供给能力最高的地区。

“其实从这里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中原地区一直能够延续。这个地区较为稳定的自然条件,可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张占仓说。

正因为如此,该地区也成为了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区域人口超过1.5亿,其中约70%为农业人口,用全国约1/3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8的人口。河南省也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第一个过亿的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粮食生产重要、人口数量庞大、历史文化深远,成为了中原经济区鲜明的五大特点。但与此五大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尽管在GDP总量上排名全国第五,但大部分的人均经济指标都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年,区域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多,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将近10%。

特别是近些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部地区和全国的位次均有大幅下降。

公开的资料显示,2006年,河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部位列第一,全国名列第八;2009年,河南的位次在中部掉到了第五,全国则已滑落至二十二位。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指出,后发的发展面临两种可能:一是马太效应,落后的更落后,第二个,落后本身不一定是困难,是发展机遇。“中原经济区站在两个可能的路口上,现在周边地区有多个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地区,如果中原抓不住机遇,河南就有可能更加落后”。

3. 河南的失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对本报记者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主导政策先后经历了几次调整: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国家发展的重点在内陆地区;到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一方面加强了在沿海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设立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进程,经过二十年的建设,沿海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上世纪末,国家相继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在这样一轮开发建设的过程当中,东部地区是开放政策,西部地区是开发政策,东北地区是振兴政策。”冯德显说,“那中部呢?”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初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6月份又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抓紧研究中原城市群发展有关问题”。

河南对于该规划赋予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省份的发展机遇自然欣喜和欢迎之。

但正如河南省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的,纵然是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出台以后,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地区省份同样面临的问题是,自己拥有大家都有的优惠政策实际上相当于大家都没有优惠政策,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中部地区的每个省份都在寻求各自的突围。

与此同时,“两纵两横”经济带为审视中部地区的省域经济版图提出了全新的构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纵两横”经济带的经济架构由于几份区域规划的相继推出而展露雏形。目前在这一区域,向西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向南则有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
河南人猛然发现,在这张由多个区域板块带动崛起的中国新经济地图上,中原就如它的海拔高度一样成了一块低地。

“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河南真的是落后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

面对失落的局面,河南的选择在哪里?

“中部地区已有的几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都各有特点,湖南、湖北都是以城市的角度切入,而安徽、江西的都突出二者与长三角靠近的区位优势。那么河南的独特之处在哪儿?”肖金成说。

4. 被低估的中原价值

就当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尽管区域规划从沿海到内地此起彼伏,但区域间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拥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主力经济区的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率先发展;随着武汉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崛起,沿江地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同样被视为一大主要经济带的陇海兰新沿线,随着向西北内陆地区的延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2009年,国家已在西北内陆地区布局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但从沿海向关天经济区延伸地带却并不连贯。处在二者之间的,正是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处在我国沿海经济带承启西北内陆地区以及北方联通南方的关键位置,加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加强沿海地区对陇海兰新经济带支持力度,并加强与长三角的对接,强化对大西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南大学原副校长、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发曾说。这个蓝图的实现需要用实力来进行支撑,而河南的最大自信是其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尽管37%的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但根据城镇化的理论,超过30%的城镇化率以后则会处在一种加速发展的状态中。目前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也接近3000美元,正是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与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张占仓说。

据河南省有关部门的测算,未来10年间,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这一区域将有336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届时可新增投资需求达3.36亿元,拉动消费需求4万亿。

这组数据意味着,一旦将中原地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将形成国内极具活力的内需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甚至断言,如果规划到位、政策到位,经过努力,中原地区必将成为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正是看到了该地区的巨大潜力,沿海地区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已经先行瞄准了中原地区。在这一过程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便是河南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2836.32 -0.14%]。

“这个区域内的人口超过1.5亿,其中约70%为农业人口,用全国约1/3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8的人口,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王发曾说,“可以说,中原地区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也意味着充裕的人力资源。”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面临终结,人口红利日渐减少。中原经济区可以说是我国人力后备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该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供给能力的扩大,一方面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将有力推动劳动力就地吸纳转移,减轻沿海大中城市人口承载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视河南的发展规划,就是重视中国的未来产业的发展未来。此外,很多东部地区城市的人口超2000万以后,其城市的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而外来流动人口已成为这些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河南,在扭转这种趋势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立足于河南的发展规划来解决这些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困局是切实的思路之一。

5. 纠结的“河南之难”

提到河南和中原的价值,粮食问题是无法回避,而粮食问题也是让历任河南决策者纠结的“河南之难”。

据河南省农业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45万亩,同比增加145万亩;粮食总产1078亿斤,同比增长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而整个中原经济区粮食产量更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夏粮占二分之一。仅河南一个省粮食产量就占全国十分之一强,小麦产量也已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于是,在中国的工业化浪潮中,随着“南粮北移”的演进,曾经流行的那句有关江南的民谚,已经演变成为了“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近几年,我国有粮食调出能力的省份,除东北平原两个省外,基本上就是这一地区。中部平原已毫无意义的成为了国家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主产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还将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束缚却日益突出。

根据中国官方的测算,到2020年,全国必须新增1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届时14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我国可以到国际市场调节粮食余缺,但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决不能把吃饭问题依赖外国,必须立足国内自主保证粮食安全。”刘道兴说。

而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要力争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河南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建成比较完善的农业体系。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区和农村人口聚集区,在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加快工业化最迫切的地区,也是我国加快城镇化任务最繁重的地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指出,在中国,农业仍然是个大事,无论从近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是这么一个趋势,所以农业一定不能少,但是又要城市化,关键问题是土地。

依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历,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粮田已经不可逆的成为了城镇和工业区。许多当年连片的平原和鱼米之乡,今日却早已不再。

于是,河南成为演绎这一困扰中国发展的“中国命题”的最典型的样本。河南的粮食生产需要土地,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也需要土地,但河南也就只有那么大,中国也就只有一个中原,保证粮食生产也就演化成了保证土地,这一切共同铸成了“河南之难”。

张占仓分析指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必须要突出两个要点:一个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再一个就是要结合地方的比较优势。

这两个要点在河南集中体现在了粮食这个要素上,化解围绕这个要素的分歧和矛盾,成为了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本前提。

6. “三化”逻辑之争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将河南所面临的难题总结为四个方面,“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

据此,河南方面的思路是,粮食核心区的建设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利益。城镇化的建设,则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化则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总结起来,压力在农业上,潜力在城镇化上,而动力则在工业化上。”张占仓说。按这一思路,河南省需要摸索一条在农业、粮食、人口大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河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3、56.6和29.1。其中,第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达1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低于全国水平13.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例较低,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低不无关系。三大产业比例失调恰恰反映出,在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三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

“我们既要努力加快中原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亿万中原人民富裕起来,又要切实保护好大平原、建设好大粮仓。”刘道兴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同时,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下降、农业地位不削弱。”

不过,对“三化”实现的路径逻辑则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个逻辑: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最终是要在农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足够大空间。”肖金成说。

“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这个地区从国家层面上讲,最大战略意义应该是寻求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肖金成说,“因为国家粮食生产不能放松,而对于河南的百姓来讲又必须要致富,最终要采用的办法就是农业现代化。”

河南省方面的有关学者更倾向于认为,按照发展的层次和步骤,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河南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化同时也是一个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工业化与粮食安全不应该成为一对矛盾。”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燕燕说,“城市化在理论上不仅不会占有更多的耕地,而且还应当通过人口集中居住而节省下来大量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李燕燕的依据是,在其调研中发现,通过对空心村的改造,居住用地的节约很明显。往往一个村落的改造,节省下来的建设用地多达70%以上。”

而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看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个方面需要协调推进,协调推进才能良性发展;一旦有一个方面落后了,就会出现不协调。”

“三化”实现逻辑的分歧背后是突破口的选择。“我们认为,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应该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焦国栋说,“因为推进城镇化集成能够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同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全局性意义。”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社会文明形态城镇化,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化。”张占仓说,“但我们必须要探索一条新型的城市化道路,它应该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互相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

7. 超大城市群构想

河南将实践一条怎样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呢?

河南省总共有18个市。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以GDP为基本度量指标,在1996年到2008年13年其各自在河南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一些有规律的变化。在这18个市当中,有8个市GDP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是上升的,而另外10个市的比重则是下降的。在这8个比重上升的城市当中,有5个城市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区域。其中郑州、洛阳、许昌三个城市增幅最大,占总增幅的92.4%。

“这一变化说明,区域发展不平衡及要素向中原城市群地区集聚趋势十分明显。”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说。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2006年起启动建设的,希望通过9座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实现九城市范围内大小城市从空间和内在经济联系上的紧紧相连,提高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耿明斋同时指出,根据要素向心集聚的规律,涵盖18个市的中原城市群内部还是应该有梯次的。所谓“一极两圈三层”格局的划分有其内在合理性。“一极”即指郑汴新区,也即核心层,将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两圈”即通过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河南省内形成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

除郑州和开封以外的7个中原城市群城市组成紧密层,辐射层包括南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安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这周边9个省辖市。

在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同时,耿明斋认为,“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镇化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有所谓“小城镇论”、“大城镇论”的争论。耿明斋认为,片面强调任何一个侧面都是不对的。

焦国栋对此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城镇化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城镇体系。

一是中心城市带动。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极;二是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三是培育特色中心镇,把一些重点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当中原城市群的辐射范围突破河南省边界,也就达到了研讨中的中原经济区的范围。而这将是一个拥有超过四十个城市、人口超过1.5亿规模的超大城市群。

8. 又一个增长极?

如果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构想得以实现,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经济区域?

记者在一份官方的汇报材料中看到,中原经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设置为“五新一极”,即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推动转型发展新进展,构建和谐社会新成就,以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届时,中原经济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效用充分彰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这个腹地应该包含三重含义,既是战略腹地,还应该强调经济腹地,同时还是沿着两纵两横地带所形成的重要区域。“应该进一步挖掘这个思想,以便使(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一致。”

当然,一个区域的发展,重要的是需要产业发展作为支撑。

对于河南而言,能源、原材料产业一直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占有很大比重。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巡视员王永苏认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河南省应着力建设产业集聚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据本报记者了解,河南省正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

目前,河南全省共180个产业集聚区,正成为河南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中原经济区不能纯粹停留在经济领域,而不顾中原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按照目前河南省方面提出的规划,中原经济区地跨海河、淮河、黄河、长江四大流域,是淮河、海河的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处于南北气候过度带,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和黄河湿地对涵养生态、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这一地区因悠久的历史而沉淀下来的文化资源是一笔不可多得财富。

“要充分利用中原区域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镇化中突出中原城市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焦国栋说。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2-17
国家一直把河南定位为农业大省
yee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2-17
原铁道部不给中原力啊
你大爷的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2-17
水资源不够。
      【
◎■■■■】〓〓〓〓〓〓〓〓〓〓》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2-17
不如建设众多小城镇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2-18
呵呵~城市群、城市圈、经济带、经济走廊、经济圈、经济区、经济协作区……已经老土了。赶紧编新词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2-18
引用第2楼yee于2011-02-17 17:44发表的  :
原铁道部不给中原力啊

      河南不热衷铁路,如今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全国第一。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2-18
引用第2楼yee于2011-02-17 17:44发表的 :
原铁道部不给中原力啊

不是铁道部不给力,而是刘zhijun不给力。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2-20
怕到时没水喝么?
孤身只影,细听窗外雨声,拭掉玻璃窗的爱,乱心随之回复恬静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2-21
怕到时中国没粮吃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2-21
这种东西不是想出来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2-21
以后各省种粮自己吃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2-24
广义的中原包括汾渭盆地、河洛地区、海河流域等。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3-04
郑州配称中原吗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3-05
中原城市群不带豫南玩~~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OpenStreetMap社区,自由开放的维基式网络地图。
http://www.openstreetmap.org/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3-08
徐州成中原了啊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3-08
吹~~~~~~~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3-11
引用第16楼独孤雨于2011-03-08 20:37发表的  :
吹~~~~~~~

要理解中原人民复兴的愿望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3-12
引用第9楼xylun于2011-02-21 11:54发表的  :
怕到时中国没粮吃


河南的原糧商品化率本來就不是很高,生產的糧食大多是本省消耗掉了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3-14
提议成立中华城市一体化,统一电话区号为086
让我悄悄朦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