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67阅读
  • 59回复

[趣味地名]姓氏与地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4-04-08
以下是引用千里眼在2004-4-2 20:53:13的发言:
我姓尚,百家姓上说是姜尚的后代。好像没有什么跟尚姓有关的地名


我也姓尚,老家山东的
你呢`~~~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4-04-09
我找到一个不全的郡望表,连我的姓都没有。

丁:濟陽 平:河南 別:京兆
卜:西河 左:汝南 狄:天水
山:河南 冉:武陵 祁:太原
于:河南 古:新安 呂:河東
孔:東魯 包:上黨 余:下祁
文:雁門 史:京兆 汪:平陽
尹:天水 伊:陳留 言:汝南
方:河南 羊:太原 阮:陳留
牛:隴西 成:上谷 吳:延陵
仇:平陽 朱:沛國 利:河南
毛:西河 匡:晉陽 何:盧江
水:吳與 任:榮安 沈:吳與
尤:吳與 吉:馮栩 辛:隴西
王:太原 江:濟陽 李:隴西
卡:濟陽 仲:中山 邢:北海
元:河南 束:南陽 冷:京兆
巴:高平 向:河南 巫:平陽
白:南陽 艾:天水 杜:京兆
石:威武 池:西平 車:京兆
皮:天水 安:武威 沙:汝南
中:京兆 伍:安定 孟:平陵
甘:渤海 有:東海 周:汝南
田:雁門 宋:京兆 易:太原
明:吳興 侯:上谷 夏:會稽
宗:京兆 查:齊郡 晏:齊郡
金:彭城 紀:高陽 徐:東海
房:清河 封:渤海 唐:普陽
花:東平 洪:燉煌 袁:汝南
林:西河 柏:魏郡 耿:禹陽
來:平陽 姚:吳興 荀:河內
呼:南陽 胡:安定 常:平陽
邵:博陵 姬:南陽 高:渤海
卓:西河 計:京兆 殷:汝南
丘:山陽 茅:東海 浦:京北
邱:河南 姜:東齊 宮:太原
冒:榮陽 施:吳興 象:京北
武:太原 ?:河南 時:隴西
尚:上黨 馬:扶風 貢:廣陵
屈:臨淮 韋:京兆 海:薛郡
范:高平 宰:西河 凌:河間
祝:太原 桂:天水 卻:濟陽
南: 南 倪:千乘 班:扶風
柯:濟陽 郎:北海 席:安定
段:京兆 晁:京兆 途:南昌
孫:樂安 秦:天水 陳:潁川
祖:苑陽 翁:始平 連:上黨
許:高陽 賈:齊郡 黃:江夏
康:京北 費:江夏 雲:琅娜
章:河間 景:普陽 詹:河間
盛:廣陵 舒:京兆 廉:河南
陸:河南 褚:河南 劉:彭城
陶:齊陽 張:清河 鳳:平陽
常:平陽 祿:扶風 福:百濟
逢:譙國 程:安定 鄒:苑陽
隗:餘杭 項:遼西 賈:武威
寇:上谷 曾:魯國 雷:馮羽
郭:汾陽 富:齊郡 魯:扶風
馮:始平 溫:平原 駱:內黃
商:汝南 賀:廣平 靳:西河
莊:天水 隆:南陽 賴:穎川
符:琅琊 童:雁門 衛:平陽
梅:汝南 萬:扶風 錢:彭城
粱:安定 葛:頓邱 龍:武陵
湯:中山 雍:京兆 薛:河東
游:廣平 虞:陳留 霍:太原
彭:隴西 葉:南陽 邊:譙國
庾:濟陽 董:隴西 談:廣平
華:武陵 楊:宏農 閻:太原
傅:清河 鄔:穎川 廖:汝南
裴:河東 黎:京兆
農:雁門 鄧:南陽
熊:鍾陵 稽:礁國
種:和南 鍾:穎川
管:平陽 皇:甫京兆
趙:天水 上官:天水
壽:京兆 司馬:頓邱
榮:上谷 鄭: 榮陽
翟:南陽 蔡: 濟陽
鮑:上黨 闕: 下邳
戴:譙國 羅: 豫章
儲:河東 譚: 齊郡
籃:汝南 關: 解梁
簡:范陽 寶: 燕山
魏:鉅鹿 蘇: 武功
龐:始平 嚴: 天水
蕭:蘭陵 龔: 武陵
顏:魯國 饒: 平陽
韓:南陽 歐陽:渤海
酆:京兆 顧: 武陵
謝:寶樹 諸葛:琅琊
聶:何東 東方:平原
蔣:樂安 尉遲:太原
樂:南陽 公孫:高陽
潘:榮陽 司徒:趙陽
歐:平陽 奱 :上黨
司馬:河內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4-04-10
楼上的资料够全的了,居然没有你的姓?楼上的姓氏应是很罕见的吧?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4-04-11
以下是引用天下大同在2004-4-10 23:20:30的发言:
楼上的资料够全的了,居然没有你的姓?楼上的姓氏应是很罕见的吧?

不是,我的姓有100万,应该没问题。至少说明资料不全。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4-04-11
以下是引用涛子在2004-4-8 21:13:2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千里眼在2004-4-2 20:53:13的发言:
我姓尚,百家姓上说是姜尚的后代。好像没有什么跟尚姓有关的地名


我也姓尚,老家山东的
你呢`~~~
[/quote]

山西大槐树 (基本上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那里几乎每个姓家谱上都写山西大槐树)[em10]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4-04-11
表中没有我的姓。

我们当地人也都传说是由山西大槐树迁移过来的。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4-04-13
[/quote]

山西大槐树 (基本上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那里几乎每个姓家谱上都写山西大槐树)[em10]
[/quote]

听老家人说,最早我们是在河南郑州那边的黄河边上~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4-04-15
我晕,写了那多姓,竟然没有俺的“郑”,太夸张了吧?
1200万郑氏子孙怎么会原谅你啊,嘻嘻。
郑的郡望是荥阳,嘿嘿。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4-04-15
鄭: 榮陽
怎么没有?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4-04-16
荥阳郑氏历为望族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4-04-16
侯姓在那?
保留县制: 中国应当立即停止设立县级市!!!
规范市级: 停止撤县设市,撤地设市,划地设省级市.不使市的概念和市的级别混乱( 现在的市有N个级别,极为混乱).
调整省域: 增省.直辖市方案慢点来!不要图多!大家不要乱分,要不然就变成"瓜分"了!!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4-04-17
我的郡望在贫困地区,呵呵,不过当时不是啊。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4-04-17
西北?北地、武威、陇西、安定、扶风、冯翊、天水?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4-05-25
河南是姓源第一大省!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4-06-12
鲍姓
姓氏何来: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叔牙,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丙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郡望堂号:秦置上党郡,现在山西省长子县。《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妃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4-06-12
卢姓

姓氏何来: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4-06-12
崔姓

姓氏何来: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姓氏分布: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
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4-06-12
谭姓何来
来源有三:
  1、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2、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广西大部分地区。
谭姓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
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郡望堂号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4-06-12
晏姓的来源有三:
  1、来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
  2、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并且在春秋时期与高、国、鲍一起成为齐国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齐国做官。
  3、来源于唐尧时期的大臣晏龙。晏龙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4-06-12
江姓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出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二、迁徙分布
  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另外,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又91人60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塙率领迁至江西都昌,其后江万抗元殉国,江万之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明清之际,有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的又移居海外。清初,又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4-06-12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4-06-12
嵇姓

上古夏朝君主少康,将王子季抒封于会稽,遂以稽为姓。到古代汉朝初年迁到礁郡的嵇山,便又改为嵇姓。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4-06-12
吴姓

姓氏来源: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姓氏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quot;全台第一家"。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4-06-12
尚姓何来
  来源有三:
  1、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2、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3、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4-06-14
原来我们翟姓是从南阳来的呀!

我们邢台是邢姓的发源地。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