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63阅读
  • 4回复

[自然地理]马迹山岛变成马山半岛的成陆细节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z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5-03
十    里    明    珠    堤  (上)





2011年10月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54fd7a0100z9yh.html




    从市区环太湖进入马山景区,一条横亘南北的沿湖大道展现在游人面前,此即通往灵山胜境与马山东半山的交通要道和景观大道——十里明珠堤。它北起胡埭镇闾江口,南至马山镇东角咀,全长6.5公里,宽20米。

    十里明珠堤确如一串璀璨的明珠,洒落在碧波荡漾的梅梁湖上。白天,漫步大堤,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条醒目的绿色长带,西侧可观芳草、碧树、翠竹、红枫、蓝天,耳边可闻风吹湖面的浪涛声和莺穿绿林的鸟语声;东侧远眺一望无际的梅梁湖碧波万倾,金光万道,三山岛、鼋头渚、嶂山缥缈于云涛烟水之间。近观圩内,畴野间翠波千重、别墅掩映、厂房崛起、楼宇参差,远处的马迹山、龙泉山、虎咀头相峙于沃野碧涛之间。到了晚上,大堤上高耸的路灯和低平的草坪灯齐放光芒,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夺目的火龙游荡在黑色的波涛山川之中。整个大堤真可谓:长堤劈波,横陆新野;人工施巧,自然显美;相映生辉,气象万千。

    十里明珠堤原名东大堤,自筑堤以来,至今已度过了36年的沧桑岁月,经历了从围湖大堤到防汛大堤,再到交通大道、景观大道的历史演变过程。

    1969年11月5日,无锡市革命委员会根据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及“五七指示”的精神,决定利用马山岛北部一部分湖泊水面,围湖造田。提出:“向太湖要粮,向山水进军”的口号,落实“以粮为纲”指示,建设无锡小三线。由原郊区组织动员了近郊9个公社、武进县雪堰公社、无锡轻工业学院、驻锡308部队等单位3000多人参加。并于1969年11月成立无锡市马山围湖造田指挥部,隶属市革委会领导。

    围湖造田工程于1969年11月23日在马山耿湾村太平场召开了誓师大会,自此,规模巨大的围湖造田工程在马山以北的20平方公里湖面上展开了。1970年2月,西堤基本贯通,3月东坝开始投放内外石方,至8月约有五分之二的石坝露出水面。为及早筑通东坝,原郊区区委、革委会做出决定,组织“万人千船”大会战,并于9月中旬在无锡市体育场篮球场召开誓师大会,指挥部在会上提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围湖造田干革命,风口浪尖炼红心,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以激励士气。

大会战期间,原郊区各公社都抽调强壮劳力增援,参加会战的人员多达1.4万余人。参加运输的船只可谓五花八门,有小水泥船、货运的轮拖驳船队、篷帆大木船、渔民的小渔船、军用舟船共1200余只,整个湖面上是人声鼎沸、机声隆隆、涛声轰鸣,沿湖山脚下炮声震耳,一片繁忙、热闹的场面。大会战历时一个多月,1970年冬,东大坝会战合拢。1971年元旦,东坝口合拢,开始排水,50多台大口径水泵,经过近一个月昼夜不停地排水,于1971年2月围圩内全部排干,一条长13华里、宽6米的弧形东大坝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整个围湖造田工程先后进行了4次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即1970年秋冬的“万人千船”大会战,筑通东西两坝;1970年春季的开挖环山河、环堤河大会战,将东大坝加高至5.5米;1971年秋季的开挖中心河大会战;1972年6月的清除东西两坝坝底内侧石方大会战,一万多人历经20余天,全部清除了坝底隐患。

至此,历时14个月,完成堤坝内河工程,围湖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了现在的马圩地区。围湖造田中,先后有308部队军官陈毓汗处长、轻工业学院张新监老师、下放干部陆生荣同志和民工邓锡兴、吴仰先、丁金玉、张梅初同志等7人牺牲,值得后人怀念。

1988年,马山区政府成立后,对东大坝外侧的挡浪墙用水泥进行了浇注。1991年9月,无锡发生特大水灾,原中共马山区委、马山区政府组织干部、群众、民兵昼夜巡查护堤40余天,保证了大堤的安全。

1991年至1992年,为确保大坝安全,东坝全线加宽,由原来的6米拓宽到12米,并将东坝作为景观工程建设,设置金山石石雕护栏,进行绿化点缀,浇注沥青路面,把东坝建设成旅游景观道,并改名为十里明珠堤。

         2002年7月起,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又投资1500万元,再次对十里明珠堤全线加宽至20米,并重新对整个大堤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植树、种竹、栽花草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00套,草坪灯138套,由此构筑了马山景区的第一道景观。
sz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03
太湖传奇(二):围湖造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ba09f20100f88d.html
    

       说过了太湖的起源后,我要先讲一讲我现在的住的地方:无锡马山。她原是太湖中的第二大岛,1969年11月5日,无锡市革命委员会根据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及“五七指示”的精神,决定利用马山岛北部一部分湖泊水面,围湖造田。提出“向太湖要粮,向山水进军”的口号,落实“以粮为纲”指示,建设无锡小三线。由原郊区组织动员了近郊9个公社、武进县雪堰公社、无锡轻工业学院、驻锡308部队等单位3000多人参加。那时我的父母都参加了那场大会战,他们那时还在武进县雪堰公社。并于1969年11月成立无锡市马山围湖造田指挥部,隶属市革委会领导。
        围湖造田工程于1969年11月23日在马山耿湾村太平场召开了誓师大会,自此,规模巨大的围湖造田工程在马山以北的20平方公里湖面上展开了。1970年2月,西堤基本贯通,3月东坝开始投放内外石方,至8月约有五分之二的石坝露出水面。为及早筑通东坝,原郊区区委、革委会做出决定,组织“万人千船”大会战,并于9月中旬在无锡市体育场篮球场召开誓师大会,指挥部在会上提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围湖造田干革命,风口浪尖炼红心,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以激励士气。
    大会战期间,原郊区各公社都抽调强壮劳力增援,参加会战的人员多达1.4万余人。参加运输的船只可谓五花八门,有小水泥船、货运的轮拖驳船队、篷帆大木船、渔民的小渔船、军用舟船共1200余只,整个湖面上是人声鼎沸、机声隆隆、涛声轰鸣,沿湖山脚下炮声震耳,一片繁忙、热闹的场面。大会战历时一个多月,1970年冬,东大坝会战合拢。1971年元旦,东坝口合拢,开始排水,50多台大口径水泵,经过近一个月昼夜不停地排水,于1971年2月围圩内全部排干,一条长13华里、宽6米的弧形东大坝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整个围湖造田工程先后进行了4次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即1970年秋冬的“万人千船”大会战,筑通东西两坝;1970年春季的开挖环山河、环堤河大会战,将东大坝加高至5.5米;1971年秋季的开挖中心河大会战;1972年6月的清除东西两坝坝底内侧石方大会战,一万多人历经20余天,全部清除了坝底隐患。
          至此,历时14个月,完成堤坝内河工程,围湖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了现在的马山地区。  

         现在看来, 无锡在太湖流域的城市中污染较重,有专家认为与马山的围湖造田有关。当马山是岛屿时,四面环水,湖水循环流动毫无阻碍。成为半岛后不仅缩小了太湖水面,关键是阻断了湖流,降低了太湖自净能力。而水体越不流动,蓝藻越容易爆发。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03
曾经的马山区啊
上天原来真的有好生之德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5-04
让我想起了三峡水利工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5-07
扒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