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59阅读
  • 30回复

[陕西]从历史沿革看西咸一体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3-15
秦行郡县制以后,西安和咸阳在大概一半的历史时间里就没在过一个统县政区(郡、州、府)中。除了明朝西安府的时候,今天咸阳北部的彬、长、旬大部分时间不和西安玩。即使在秦朝,那里也不属于内史地,而是属于北地郡,而后又属于安定郡、新平郡、邠州等。
在隋唐以前的800年里,咸阳以西基本上不和长安是同一个政区。西汉分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咸阳以西基本上属于右扶风、扶风郡,而后又短时期分出始平国(今兴平附近)、武功郡/稷州(今武功、杨陵、扶风、眉县一带)、武都郡、平秦郡等。
京兆和扶风的分界线就在今天咸阳-户县一带,咸阳城区经常东西两属,但以属西为多。而泾东渭北的今泾阳、三原一带,则是三属之地。
左冯翊(冯翊郡)基本上位于泾东渭北的关中东北部,唐以后则为同州府。当然,渭河以南及洛河-石川河之间地也曾分设华州,在今天渭南临潼一带还短暂存在过鸿州。渭华潼关一带基本属于京兆(同州、华州)两属。
西安的前身——历史上的京兆尹、京兆郡,基本上都在关中东南部,即西安附近及渭河以南地区,向南包括秦岭东部山区,当然很多时候商洛山区又独立为上洛郡或者弘农郡。
两汉魏晋500年,咸阳以西主要属扶风而不属于京兆。北朝州郡混乱,析扶风西部为岐州,岐州包括武都郡、武功郡、平秦郡。雍州只包括原扶风东部、京兆,及冯翊一部。除扶风东部、京兆、冯翊三郡及北地外,又设立咸阳郡(这是咸阳之始)与三郡并列,郡治在今天泾阳一带。
隋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旋又改为郡县两级,以岐州为扶风郡,雍州为京兆郡,唐改京兆郡为京兆府,属京畿道,此后,原扶风郡东部自此属京兆府;扶风郡西部为岐州(后凤翔府,今宝鸡市),今之咸阳市区与南部六县从此基本上和西安在一个政区中(京兆府、西安府)。
宋,京兆府大体同前,属京兆府路;金又出耀州、乾州,均属永安军路;而凤翔府属于秦凤路。元,正式成立陕西行省,改京兆府为奉元路,向东扩大,囊括耀、华、同、商等州,但是仍不包括邠州。
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达到极大,整个关中除了凤翔(今宝鸡)以外,均属于西安府。清分陕甘分省,西安府也分出同州府和邠、乾、耀、商等直隶州。西安府渭北西到醴泉-兴平。今天咸阳市的淳化、三水(栒邑,今旬邑)、长武、彬县属于邠州,武功(含杨陵)、永寿、乾县属于乾州。
京兆(西安)的核心为泾渭浐灞沣涝交汇的关中中部,其辐射主要有两个方向,两汉魏晋主要是向东南,渭河以南的上洛山区。隋唐以降主要是向西北,泾河以东、渭河以北今泾三高耀淳富铜等地,最北到同官(铜川),当然耀州独立于京兆(西安)的时间也很长;
泾河西岸渭南渭北的户县、周至、咸阳、兴平、醴泉,漆水河流域的乾州和京兆(西安)时分时合,周至、武功也时有东西两属。泾河中游的邠州只是在短时期内被包括在京兆(西安的)范围内
民国初年,废府裁州存县,后又分陕西为三道,关中各地均属于关中道。三十年代中期又开始在全省建立各行政督察专区。与国民政府相对于的是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摇篮。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块专区级红色政权。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关中分区从旬邑马栏迁到三原,改三原分区;旋又迁到咸阳,该咸阳专区,在解放战争中,又成立了邠县分区(专区)。后咸阳和邠县两专区合并为咸阳专区。
解放初期行政区划以专区为主,地级市辖区很小,西安除市区外也只有长安、高陵两县。咸阳专区(地区)继承了清西安府的大部分地盘。而凤翔府基本转型为宝鸡专区。
在关中东部,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陕甘宁边区的黄龙分区不断向南扩张,最后迁建为大荔专区,同时又在陇海铁路新建了渭南专区。后渭大两专区合并为渭南专区(地区),除基础了同州的基本盘外,还划入了原西安府东部的耀州、阜平、临潼、渭南、蓝田五县。
建国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关中除了先后建立了西安、铜川两个省辖市以外,一直存在渭南、咸阳、宝鸡三个地区
渭南基本上同州的基本盘向西有所扩大,咸阳则继承了西安府的基本盘并并入了乾州、邠州。宝鸡则是凤翔府的翻牌。
80年代,耀县划入铜川,同时划入的还有陕北的宜君。咸阳地区渭河以南的户县、周至,渭南地区临潼、蓝田划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撤地设市,从而形成今日陕西关中的区划格局。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9-04-29 11: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3-15
清朝。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3-15
明朝。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3-15
元朝。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3-15
南宋-金。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3-15
@hand    四幅图很清晰,很有说服力!
本帖提到的人: @hand
只有破除官本位,建立市场经济引导为主,行政调控(规划)为辅,才能形成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城市管理应执行三权分立,即人大拥有决策权,政府拥有行政权,政协拥有监督权,方能更好发展和管理城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3-15
小咸阳县 一直是属于京兆/西安府的。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3-15
谈两个小问题:1弘农郡一直都在陕州,和商洛地区有什么关系;2雍州就是京兆府(郡),扶风郡改设的是岐州凤翔府,现在的继承者是宝鸡市,该地区唯一和雍字有联系就是凤翔县原名雍城,后来设置雍县。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3-15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谈两个小问题:1弘农郡一直都在陕州,和商洛地区有什么关系;2雍州就是京兆府(郡),扶风郡改设的是岐州凤翔府,现在的继承者是宝鸡市,该地区唯一和雍字有联系就是凤翔县原名雍城,后来设置雍县。 (2017-03-15 20:24) 

疏  忽  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3-16
北宋。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3-16
唐。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3-16
@hand  ,辛苦了
本帖提到的人: @hand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3-16
隋。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3-16
北魏。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3-16
晋。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3-16
曹魏。











[ 此帖被hand在2017-03-16 10:53重新编辑 ]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3-16
东汉。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3-16
西汉。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03-16
秦。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7-03-16
从历史沿革看,咸阳和西安历史上大多属于一个“统县政区”。
而且在东汉以后,基本都在一个统县政区的管辖之下。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7-03-16
嗯!西咸合并,历史依据很充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7-03-16
回 扬歌海上 的帖子
扬歌海上:嗯!西咸合并,历史依据很充分。 (2017-03-16 11:13) 

两汉魏晋500年,咸阳以西主要属扶风而不属于京兆,北朝州郡混乱,析扶风西部为岐州,扶风东部与京兆同属于雍州,但又设立咸阳郡(这是咸阳之始)与京兆郡并列,郡治在今天泾阳一带,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7-03-16
回 hand 的帖子
hand:从历史沿革看,咸阳和西安历史上大多属于一个“统县政区”。
而且在东汉以后,基本都在一个统县政区的管辖之下。 (2017-03-16 10:57)

今咸阳西部的乾、彬一带,历史上多独立于京兆、雍州、西安。两汉魏晋500年,咸阳以西主要属扶风而不属于京兆,京兆和渭河以南的商洛山关系更密切。隋唐以后,雍州(京兆、奉元、西安)向西北发展,今之咸阳市区与南部六县多属之。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7-03-16 11: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7-03-16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咸阳西部的乾、彬一带,历史上多独立于京兆、雍州、西安 (2017-03-16 11:34) 

咸阳市区(秦渭2区)历史上多归京兆郡管辖。
历史沿革,不能往前看,要看近1000年。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7-03-16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两汉魏晋500年,咸阳以西主要属扶风而不属于京兆,北朝州郡混乱,析扶风西部为岐州,扶风东部与京兆同属于雍州,但又设立咸阳郡(这是咸阳之始)与京兆郡并列,郡治在今天泾阳一带, (2017-03-16 11:33) 

这个“咸阳郡”存在了多久?

南北朝时期的郡已经烂大街了,机构臃肿,十羊九牧,没有参照价值。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