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钱塘江以南的会稽郡涵盖了浙江现在主要的八大水系:钱塘江、甬江、瓯江、椒江、飞云江、曹娥江、鳌江和苕溪(除外),历史看地理上山区的面积不能增加,看看宁波慈溪、台州温黄平原和温州温瑞平原,以及舟山群岛、玉环的乐清湾和宁海的三门湾,基本都是通过泥沙堆积和围垦出来的,因此沿海的面积在沧桑桑田中慢慢在扩大。如良渚城以前肯定是通海的,当时栓着秦始皇船头处绳子的大石头传说还在西湖边上的山上,杭州由良渚、钱塘、余杭、仁和一路外扩,杭州下沙和海宁许村相连的工业园区早几年还是良田,更不要说凸起的钱塘区中的江东区块了,都是江带下了泥沙被江口的山挡住慢慢山与山相连成了平原。而且钱塘江出海口的泥沙堆积主要是南岸的宁绍平原,北部应该更早是钱塘江与长江相通,北岸平原成型之后,长江与钱塘江分开出现松江和上海,其北岸的泥沙堆积进一步变慢,应该是北岸山少,潮汐把泥沙带走的原因,南岸山多,潮汐把泥沙带走的同时会搁浅到山边的滩涂与山脚形成平原,而且在萧山还有浦阳江入海口变成了内河口。
当时会稽的镜湖(鉴湖)很大,应该也是通海的,宁绍平原面积在钱塘江以南的各地来说形成较早面积较大,此时杭州城还是海多地少,萧山入海口还是较大,要不会稽郡的省会也不会设在绍兴,萧山归会稽,曹娥江肯定也没在绍兴城外拐一个弯,而且上虞以前老城是南部曹娥江连接姚江的京杭运河延伸段的丰惠镇。唐代明州从鄞江镇搬到了三江口,也肯定是姚江和奉化江带来的泥沙在宁波城区被东西的蓬达山和福泉山(九峰山)阻挡快速堆积出来了大量的平原,接着由甬江入海进一步将泥沙带到江口,才形成江北、镇海、北仑的平原,鄮县的宝幢原址应该守住的是宁波城的入海口之一,后来甬江口外移才有了镇海和守住宁波城的招宝山炮台,镇海与慈溪之间的龙山应该还是沿海山脚过不去的,所以句章县老慈溪才有慈东、姚东和慈城以东三块地理组成,宁波城地理上镇海守住入甬江入海口和龙山,句章县(老慈溪)守住宁绍平原的姚江入城口,奉化和宁海守住南方隘口,舟山(翁山)作为海防前沿,像美国部署的第一第二岛链,基本就守住了宁波城了。
另外,三门湾肯定形成较晚,放大一看主要是三门湾没有像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这样大量泥沙的主要河流,是多个小溪构成,与乐清湾内小溪众多的问题一样,宁海城正好在湾内口子上,守住了隘口,同时西店镇肯定沿海面积也不大,基本不通明州,才会一直属于台州管辖。象山城形成于山岙,平原面积较大,所以从宁海独立出来,并三面是海,就山区与宁海通,在没路靠海运的时代里很容易归于舟山这样的岛县,就早早归到了宁波里面。临海郡形成独立较早,宁海通海,临海当时肯定也是在椒江的入海口,但椒江泥沙太多很快出现了黄岩的温黄平原,临海才失去了航运优势,其被淘汰的命运与会稽郡一样。玉环由于在温岭的温峤岭南面,当时都是岛屿,还没有泥沙冲击形成平原,归入乐清和洞头也是当然,后来玉环与温岭连在了一起,才慢慢并入了台州,乐清湾的泥沙由于温峤岭和雁荡山的阻挡才向南部的瓯江口堆积,才有了洞头各海面上的山变岛再有陆地,山区和河流共同作用才有泥沙,及在江口堆积,江口有岛屿和山阻隔在形成了陆地平原,浙北杭嘉湖平原形成之后主要还是山区和岛屿少了,泥沙的阻力才小。
温州城的建城由于城外北斗七星(七山)守城,以及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后两大河流作用泥沙堆积才很快形成温瑞平原,同时南部温州城的土含盐度较低潮汐海水主要冲击北岸的永嘉和乐清,才易于农耕和座位生长才选址南岸建城,并快速的就把大罗山以西的平原形成,才有了温州城南门通瑞安的通道,并随着楠溪江的江口变到了内陆,龙湾和瑞安才靠围垦外扩。瑞安城与象山城一样属于山岙,除了北部平原的形成向南扩张之外,飞云江的泥沙也向江口堆积,带动了大罗山南部平原的形成和飞云江南岸的万全平原形成,才在温瑞平原和万全平原形成大型塘河网络,塘河网络是温州三大水系平原的河网特点,其与宁波城和温黄平原的塘河布局相近。而万全平原南部的鳌江镇和龙港市主要是鳌江泥沙在入海口的古盘山阻挡,并向南堆积了鳌江的小南平原和龙港的江南平原,灵溪城内的萧江塘河和横阳支江由南部山区向北汇入鳌江,也进一步加快了江南平原的形成,以及江南平原面积大于小南平原的局面,苍南南部沿海由于缺少鳌江这样的大水系,沿海平原较难形成,只有马站的蒲门地区形成了一小块。
[ 此帖被ruixiang001在2022-01-04 15:2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