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石家庄现在还是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那么今天探讨这个问题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但是不是,于是要考证一下“石家庄”是咋来的。
前两天看到一种说法,说石家庄其实应该是“十家庄”,即最早有十户人家居住,所以叫十家庄,后来以讹传讹就成了石家庄了。为什么别人要这么说呢?原因是人家查了正定的县志(也可能是鹿泉(获鹿)的县志),说没有证据说明石家庄最早是某个姓“石”的创建的,也没有证据说这里住过一群姓“石”的人。而且按照河北的习惯,“某家庄”在当地都叫“某各庄”,只有石家庄特殊,没有人管他叫“石各庄”,说以判断起源也应该不一样。
首先我觉得这种说法颇为可笑,要说古代不识字的人很多,以至于有一个十户人家的小村里无人识字,这个我信。可是要说十户人家里连一个认识“十”的人都没有,还以至于以讹传讹传成了比“十”还复杂的“石”这个我不相信。各位看呢?
那么我再推理一下:
既然不是“姓石的人住的庄”,也不是“十家庄”那么石家庄为什么“石家庄”呢?
这不仅使我联想到“石家庄”会不会和隋唐时的“石邑县”有关,《括地志》上说“石邑故城在恒州(就是正定)鹿泉县南三十里”,也就是说最开始不在石家庄这儿,不过后来隋朝,井陉、石邑两县分置,迁石邑治于万夏村(在现在的石家庄振头),这回就离现在的石家庄很近了,古代著名的石邑后来没落了,可是差不多在同一地点,后来出来一个石家庄,两者会不会有一点联系呢?
石家庄老是担心自己没历史,没文化,如果真的是“石邑”一脉相承,倒是好事。话说郑州因为发现了“郑州商城”,就自封了一个中国第八大古都。如果石家庄能跟石邑攀上关系,那也是有自春秋以来的建城史。也用不着和正定攀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