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736阅读
  • 68回复

[江苏]如果當年過江以後,是定都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4-11-10
回 luobodong 的帖子
luobodong:一直有传闻,南京自古是亡国之都,从三国吴、东晋南朝、南唐、南明、中华民国(大陆)历朝都是亡国之都,所以迷信的说法是南京不宜作为一国之都。 (2014-11-09 19:51) 

哪个都城没亡过国啊?选驻南京的帝王,难道都是呆子。。不要人云亦云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4-11-10
如果定都南京,不会苏南浙北就是新换沪宁贫困带了吧。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4-11-10
定都南京的王朝都很短命,而且守不住边疆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4-11-10
都什么年代了,又不是打打杀杀的年代,南京做国都绝对不会短命,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对国都的限制越小。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4-11-10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据说当地有一条龙脉,后来被秦始皇挖断了,所以政权不能长久。
秦始皇时代就有风水家看出,东南有天子气,所以秦始皇特意过来破坏一番。
但前些年,听南京人讲,南京市政府又打了一条隧道,将这条龙脉重新接通了。 (2014-11-10 13:46) 

不知道天地兄是听谁说的。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4-11-11
回 南京人 的帖子
南京人:不知道天地兄是听谁说的。
(2014-11-10 23:07)

应该是赵朴初吧?
我听说此人对南京的气运说过一些话,包括现在毗卢寺的复建,都是他建议的。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4-11-11
因为好多中原王朝受不住北方了,才迁都南京,要么就是一个临时割据政权或者过渡政权,明朝不也是定都南京吗 ?没见到怎么不好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4-11-11
回 wudy222 的帖子
wudy222:如果定都南京,不会苏南浙北就是新换沪宁贫困带了吧。 (2014-11-10 16:59) 

不可能,北京的成功是政策的成功,苏南的成功是地理的成功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4-11-13
回 Good 的帖子
Good:北京应该还是北平,应该也不会直辖,应该不如天津。估计天津也不会直辖,做河北省会。北平则撑死了河北的一个副省级市。 (2014-11-07 20:49) 

北京肯定直辖市,天津最多副省级,河北省会则有可能就在天津。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4-11-13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据说当地有一条龙脉,后来被秦始皇挖断了,所以政权不能长久。
秦始皇时代就有风水家看出,东南有天子气,所以秦始皇特意过来破坏一番。
但前些年,听南京人讲,南京市政府又打了一条隧道,将这条龙脉重新接通了。 (2014-11-10 13:46) 

大汗淋漓。。。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4-11-13
回 wudy222 的帖子
wudy222:如果定都南京,不会苏南浙北就是新换沪宁贫困带了吧。 (2014-11-10 16:59) 

错。自古以来苏浙就是富裕地区,只会更好,准确说南京周边的苏皖地区会更好。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4-11-13
回 chc07 的帖子
chc07:不考虑迷信的话 南京做这么大一个国家的首都那地理位置也太偏了;
北京如果不是首都,那最多也就是京都水平,完全没有经济能力,不过旅游科教还是很好。 (2014-11-10 13:28) 

北平如果不是首都,现在应该和西安的情况差不多,北方的经济中心在天津。直辖市可能只有南京、上海。河北可能像山东那样拥有两个大城市。也有可能天津像重庆那样分家成为直辖市。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4-11-13
不怕苏联入侵把东北吃走吗?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4-11-14
回 蓝枫 的帖子
蓝枫:因为好多中原王朝受不住北方了,才迁都南京,要么就是一个临时割据政权或者过渡政权,明朝不也是定都南京吗 ?没见到怎么不好 (2014-11-11 17:25) 

明朝在南京呆了没有多少年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4-11-14
回 率土之滨 的帖子
率土之滨:不怕苏联入侵把东北吃走吗? (2014-11-13 23:32) 

强悍民族终有衰败时。再说现在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兵器时代的思维了。如果真是要重新选择都城的话,范围应该在长江中下游,相信祖先们的眼光,南京还是不错的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4-11-14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强悍民族终有衰败时。再说现在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兵器时代的思维了。如果真是要重新选择都城的话,范围应该在长江中下游,相信祖先们的眼光,南京还是不错的 (2014-11-14 10:05) 

这个帖子考虑的肯定得是49-14这65年间可能发生的事,被苏联咬一口还是很可能的,至于什么时候吐出来就不一定了,当然大家都希望能吐出来。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4-11-16
定都北京也好,广东成了国内民主力量的发源地,“心脏”,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是如此。

中国社会的民主进步,靠P民看来不行,未来的机会可能来自地方与中央的博弈。晚清时南方几个省搞的“东南互保”自治就是一个例子。



[ 此帖被drunk在2014-11-16 02:0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4-11-16
回 drunk 的帖子
drunk:定都北京也好,广东成了国内民主力量的发源地,“心脏”,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是如此。
中国社会的民主进步,靠P民看来不行,未来的机会可能来自地方与中央的博弈。晚清时南方几个省搞的“东南互保”自治就是一个例子。
....... (2014-11-16 01:35) 

朱搞了分税制大大削弱了地方实力了,现在是中央富得流油,地方政府只能卖地举债度日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4-11-17
不知道怀疑北京不做首都就发展不好的人是什么认识水平,民国时期的北平如何?中国的文化中心,全国第三大城市(上海、天津、北平),直辖市,这叫发展不好?也不要高估南京当首都之后的牛逼程度,当时首都南京不过全国第五大城市,政治中心而已,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都旁落。

中共不定都南京除了战略考量之外,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南京基础不好,人口少(国府逃走后城市人口大概只剩六十来万),没有经济基础(民国时候经济中心的功能都是上海承担,四行两局一库中,除中央合作金库设在南京、农民银行曾短暂将总行设在南京外,其余总部都设在上海),没有产业基础,文化和科学研究方面还行,不过也比不过北平。民国时候可以只需要一个单一的政治中心首都,但中共肯定要一个综合首都,所以肯定选北平。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4-11-18
回 foxtaugh 的帖子
foxtaugh:不知道怀疑北京不做首都就发展不好的人是什么认识水平,民国时期的北平如何?中国的文化中心,全国第三大城市(上海、天津、北平),直辖市,这叫发展不好?也不要高估南京当首都之后的牛逼程度,当时首都南京不过全国第五大城市,政治中心而已,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都旁落。
中共不 .. (2014-11-17 21:44)

民国时期,北平是全国第三大城市吗?你有何证据?我看到的说法是: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北平第9。

中共不定都南京,你随便找个别的说法也就罢了,偏要找个“基础不好”,呵呵 ,你也真敢信口胡说! 刚建国的时候,北京连公交车都是从南京拿去的!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4-11-18
解放时,北平比南京人口多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4-11-19
to drunk

民国时期,北平是全国第三大城市吗?你有何证据?我看到的说法是: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北平第9。

中共不定都南京,你随便找个别的说法也就罢了,偏要找个“基础不好”,呵呵 ,你也真敢信口胡说! 刚建国的时候,北京连公交车都是从南京拿去的!

====================================================

内政部1947年的人口资料,上海430万人,天津171万人,北平167万人,沈阳109万人,南京103万人,至于你说的那几个,广州96万,重庆100万,汉口64万,武昌市17万,武昌县20万,汉阳县49万,如果只算城市的话武汉三镇共90来万,剩下的济南成都这种五六十万人口的也往里面塞也太搞笑了吧

南京基础不好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作为南京人从小到大看了太多解放前南京的各种资料了,和同时期的大都市上海天津北平相比,真觉得能强过这三者吗?除了中央政府,南京拿得出手的只有大学和科研,解放后从南京夺走的资源也就是大学和研究所,至于你说的公交车,北平的公交车不要太多,南京解放时全城只有六七条公交线路,北平光有轨电车线路就有那么多,把南京的车弄去北京不是北京没车,只不过是想要更多而已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4-11-19
回 foxtaugh 的帖子
foxtaugh:to drunk
民国时期,北平是全国第三大城市吗?你有何证据?我看到的说法是: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北平第9。
中共不定都南京,你随便找个别的说法也就罢了,偏要找个“基础不好”,呵呵 ,你也真敢信口胡说! 刚建国的 .. (2014-11-19 23:35)

解放前风雨飘摇的北京公共交通

有轨电车篇


一九二一年,北洋军阀政府用向法国的借款作为官股,并吸收商股,由官商和字开始筹办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筹备,几经周折,到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这条从前门至西直门的线路,全长9公里,往返行驶有轨电车10辆,北京的公共交通从这里开始蹒跚起步了。

这个公司的性质是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全部车辆和机械设备均买自法国,或由法国转向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家购进。到一九三零年,营业线路发展到6条:1路由天桥开往西直门;2路由天桥开往北新桥;3路由东四经东单、西单开往西四;4路由北新桥开往太平仓;5路由崇文门开往宣武门;6路由崇文门经磁器口、珠市口、虎坊桥开往和平门。线路总长度39.787公里。到一九三五年,车辆发展到96辆,其中机车66辆、拖车30辆(据电车公司一九五八年有轨无轨电车车型表统计)。在基建方面,先后建成通州发电厂一处,容量3000千瓦;崇文门外东城根变压厂一处;东长安街南河沿南变流厂一处,容量1,125千瓦;地安门外三座桥变流厂一处,容量750千瓦;崇文门外法华寺修造厂一处,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后,电车公司由日伪军派专员接管。一九四零年,又开辟了由天桥至永定门的7路,全县长度仅一公里多。同年,在西直门内新建了北厂停车场,占地面积5,337平方米。以后又在中南海内建设变流厂一处,但因机件不全未运转。一九四三年,又先后从日本和上海购买旧电车48辆,经过改装,使电车在册车数增加到144辆,其中机车92辆、拖车52辆,每日出车可达百辆。但到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时,由于车辆老化,损坏严重,加上营业亏损,无力修复,营业车数急剧下降,每日只有20多辆运行,致使4路、5路、6路和7路均因无车而停驶。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电车公司在此由民国政府接管。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没有新增一辆车,没有新开一条线路,仅仅依靠贷款修复部分车辆,维持经营。一九四七年,平均每日出车增至82辆,载客六七万人次,重点站如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实现了七八分钟行车间隔。但到一九四八年,平均每日出车又降至20多辆,各条线路运营极端混乱。车站人群成片,车内拥挤不堪,未等电车停稳,乘客就蜂拥而上,有的从车门爬入。到解放前夕,在册车数虽有141辆,但能够行驶的只剩下49辆了,电车运营业务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公共汽车篇


一九三五年末,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决定开办公共汽车,组成北平公共汽车筹备委员会,暂定资金30万元,定购大客车30辆。借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外旧营房为办公地点。其经营方针是,在市区弥补电车运力的不足,同时发展郊区和游览线路。根据查到的资料,到一九三五年底,先后开辟了5条营业线路:八月二十日,由东华门开往香山的5路先行通车;九月五日,开辟了由朝阳门开往阜成门的1路;九月十五日,开辟了由前门开往交道口的2路;十月五日,开辟了由东华门开往八大处的4路;十月二十二日,开辟了由东华门开往颐和园的线路。这些线路开辟的消息,在一九三五年九、十月份的北平《晨报》和《华北日报》上均有刊登。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公共汽车全部停驶。同年十二月,市区公共汽车恢复行驶,并改为环行线路,东起东四,经灯市口、东安市场、王府井、前门、西四、北池子、东华门返回东四。又收买了东华门至香山的官商车辆,改由伪市政府汽车出经营。一九三八年五月,增设了高级旅游车,并在车上配备女导游员。一九四一年,市郊运营汽车发展到67辆。一九四二年末,因物价波动,营业不振,伪市政府电车公司收购了破落的公共汽车。从此,公共汽车公司改由电车公司兼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九年一月,北平市政府再次派专员组织公共汽车筹备处,并由民国政府交通部战时运输管理局北平运输处拨给接收日伪的汽车100辆和筹备费9,870万元法币。同年,电车公司也正式组建了汽车处。故此时并存两个汽车处,即市营汽车处和电车公司汽车处。市政府为了避免两个汽车处为营业引起争端,经公用局决定,市区开辟10条营业线路,其中1、2、7、8、9路由市营汽车处经营;3、4、5、6路由电车公司汽车处经营;10路由两个汽车处共同配车营业。各路的起止点是:1路由前门开往交道口;2路由东四开往西四;3路由前门开往新街口;4路由东四开往西单;5路由前门开往鼓楼;6路由东单开往新街口;7路由前门开往北新桥;8路由前门开往宣武门;9路由东安市场开往宣武门;10路由白塔寺开往天桥。一九四七年,因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市政府又令两个汽车处合并,改组为“北平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当时营业路线减少为6条,在册车辆133部,每天实际出行的只有30多辆。随着时间的推移,亏损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一九四八年八月停止了营业,工人解散了,只留下26名职工拍卖汽车器材。风雨中飘摇的旧中国的北京公共交通事业宣告彻底破产。
[ 此帖被南京人在2014-11-19 23: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4-11-19
民国公交是奔驰雪佛兰 南京首条公交线是去汤山的
2014-10-29 12:40图文来源:金陵晚报

经过三年的筹备,《南京百年城市史》丛书昨天出版发行,该丛书由南京市档案局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研究中心合作,利用南京市馆藏档案资源,由南京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完成。
你知道为什么模范马路要叫“模范马路”?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位于哪里?过去南京人结婚政府规定礼金不得超过多少?南京最早的出租车是为了干什么而出现的?……
关于南京这座城市,你不知道的还有太多太多。
今天起,金陵晚报与南京市档案馆联合,共同推出系列栏目“百年城市看档案”,揭秘南京百年城市史,带您走近一个您还不足够了解的南京。
你知道南京最早的公交车是为何而开的吗?是为让南京人到汤山泡温泉的!民国公交车是奔驰、雪佛兰,最早的公交车也是无人售票的!
那些年南京的公交线路
南京最早的第一条市内公交线路是从下关车站到门帘桥,沿途有下关大马路、三牌楼、丁家桥、鼓楼、东南大学、珍珠桥、大行宫等站,长9公里。到了1937年,南京城里有8条公交线路,每天投入营运的公共汽车有120—140辆。
记者看到,当时的1路是从夫子庙到下关车站,2路是夫子庙到和平门,3路是雨花路京芜车站到黄埔路,4路是雨花路京芜车站到中山码头,5路是江苏路到淮清桥,6路是环行线,从玄武门绕到中华路再绕到山西路,再绕回玄武门。另外2条线路,一个是中山陵的“旅游专线”,类似今天的“游1”等线路,叫陵园游览线路,从新街口到中山陵、灵谷寺、孝陵卫;另一个是西郊线路,从淮海路到上新河。
1960年8月1日,南京建成开通了首条由新街口到山西路的无轨电车线路,后来该线路延伸到中山码头,就是现在的公交34路。
最早的公交车是去汤山泡温泉
《南京百年城市史》梳理了南京的公交史。记者看到,南京的公共汽车交通起于民国十八年(1919年)。清末,南京城里已经有汽车行驶,1918年,商人佘恒等人在南京创办了金陵汽车公司,购买了8辆汽车,这就是南京最早的公交公司的雏形,当时计划开行从城南贡院商场到下关的一线交通。但是开辟公交的计划出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成功。到了1921年,南京到汤山的一条全长28公里的土路建成,从下关火车站一直到汤山。为满足当时的南京人到汤山泡温泉的需要,在1922年,南京开行了下关至汤山的游览汽车,这也是南京最早的公交车线路。
在没有公交车的时候,南京市内的公共交通主要是马车、人力车为主,在1923年,南京出现了宁垣汽车公司,这是国内首家城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营业后,有6辆公交车。
大陆首辆双层公交诞生在南京
抗战胜利后,由于公交车很缺乏,南京市政府从陆军总司令部调拨了一批军用卡车,安装上座位和车篷当公交车用,车辆从开始的12辆陆续增加到76辆,多是由雪佛兰、福特、奔驰等外国汽车改装的。后来经过陆续增加,到了1949年4月,南京全市共有公共汽车250多辆。
南京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市区真正开行电车始于1960年,当年8月1日,南京建成开通了首条无轨电车线路,就是现在的34路。后来开通了31路、32路、33路,这4条都是电车线路。到了1996年,由于南京城建的发展,“大辫子电车”彻底消失。
现在很多南京人一定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双层公交巴士。1989年,大陆地区第一辆双层公交车就诞生在南京,1995年,5辆双层公交车进入了南京人的生活。
公交车后面曾装个大炉子烧煤
有意思的是,最早的南京公交车是迷你型,只有12个座位。车门在车厢后面,座位是马蹄形的,木条座椅。后来比较豪华的公交车是中山陵的旅游专线,夏天用湘竹遮帘,冬天用黄绸窗帘,座位是皮垫沙发。
1933年,南京的江南汽车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公交车,座位由马蹄形改为横排朝前,车身漆淡湖蓝色,这个颜色在后来的至少50年中为南京公交车主色调。
而且最早的南京公交车上也是无人售票的,是在沿途设立了售票站点,到了1928年开始每车设一位售票员,而且当初由于公交公司之间的竞争,有的公交公司还用“美女售票员”增加竞争力。
现在人多还记得“辫子车”,但是你见过公交车后面放炉子烧煤的吗?20世纪50年代,国内汽油紧缺,公共汽车先是改装为烧木炭驱动,后来木炭告缺,又在车后安装火炉。到了1958年,10辆解放牌客车投入运营,白煤车至此也全部淘汰。
南京最早的出租车其实是马车
南京的马车也曾经盛极一时。
当时的马车收费很贵,南京的百余辆马车中,半数都是政府机关公车。后来南京出现了最早的“出租车”——出租马车,对于出租马车,市政府统一管理,还规定了很多规定,比如车夫不能向乘客额外索要车费,不能鞭挞马匹等等。而这些出租马车一般在车站、码头、商业区和娱乐场所排列等客,就跟现在的出租车等客一样。
至于用车价格,在20世纪30年代,从下关到鼓楼,车价1元,到三山街、淮清桥、通济门2元。这个价格大概是人力车的三四倍,公共汽车的5倍。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南京开始出现了真正的出租小轿车,但是出租马车仍然很受欢迎,因为马车代表着上流社会的身份感,价格还适中。“当时南京年轻人结婚多用马车,表示讲排场。”


南京城内的小火车(民国南京)
 兴建
  聘英国人为总工程师,
  动用白银40万两
  “扬子江头看落霞,秦淮河上响鸣蛙,乘车直入华灯市,风鼓铁轮送到家。”
  “小火车,跑得快,坐一坐,真痛快。”
  这些小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京街头广为流传,说的就是当年沟通南京下关与中华门之间的市区铁路。
  清末,下关成为重要的水路交通口岸,但通往城区的交通极不方便。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朝廷,要求在南京兴建一条连接沪宁铁路、直达市区的铁路。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
  经清政府批准,他委派江南商务总办王燮为工程总办,聘请英国人格林森为总工程师,动用白银40万两,当年10月动工,次年12月竣工,全长计工部尺23里(约7.3公里)。这条铁路于1909年正式通车,名为“宁省铁路”。线路上配备英制机车两台、头等和二等客车两辆、三等客车六辆,以及货车四辆。另有花车一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不过长年停放在督署站,是作为两江总督出行之专车的。此外,还配有铁质水箱车一辆。因当时南京尚无自来水,督署即以此车到江口汲取江水。
  开通
  当时票价仅十文钱一站路,经济又快捷
  这条城中铁路,实际上是沪宁铁路的支线,无论其钢轨、轨距还是机车、车身,都与沪宁铁路上的一样。只是,由于限定在市区行驶,线路短、站距近,行车速度很慢,所以市民习惯称之为“小铁路”或者“小火车”。
  当时,小火车从下关江边出发,跨惠民河、经栅栏门,从金川门入城,然后驶向三牌楼、丁家桥、无量庵(今鼓楼),再东拐至北极阁南麓,跨珍珠河,在今太平北路东侧折向南,走督署衙门(今“总统府”)东墙外到今白下路为止。沿线设有江口站(位于今下关长航客运码头附近)、下关站、三牌楼站、无量庵站(位于今鼓楼附近)、督署站(位于今长江路)、万寿宫站(位于今白下路附近),共6个站点。车站建筑以江口站最为豪华,双层洋楼,下层候车室地面铺的是当年普通人家难得一见的花瓷砖。可惜后来毁于日军侵华战火。
  宁省铁路通车后即开行了市内客车,南北对开,一天数趟,从根本上改变了南京城的交通状况,给市民和商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时票价仅十文钱一站路,还可以带货,与此前的马车、小船等主要交通工具相比,既经济又快捷,所以营业状况极好。
  1910年,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会场设在丁家桥、玄武门、三牌楼之间,展期历时半年,成为当时一大盛事。为了便于运送展品和宾客往来,从丁家桥修了条铁路支线进入会场,并专门设了一个车站,定名为劝业会站(后改名为丁家桥站)。展会期间,铁路每月载客数十万人,为“该路创办以来空前之繁盛时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先从上海乘坐沪宁铁路列车到达南京下关车站,然后就是改乘市内小火车直达督署站(后称国府站),再换乘马车进入总统府就职的。
  可惜,从1912年直到1927年,被改名为江宁铁路的这条铁路线及其设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军阀混战中,机车常被调去作为“军用”,客货运业务时常被迫停顿,铁路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南延
  20多年后,为小铁路出城新辟雨花门
       1936年3月,南京市政府决定将京市铁路自中正街向南展筑,经八府塘、淮清桥,跨秦淮河,过白鹭洲和武定门内侧,到门东石观音庙而连城墙,更辟雨花门出城,至养虎巷口与江南铁路接轨,线路延长了3.8公里,全线长15.1公里,于当年7月竣工。9月8日试车,沿线增设武定门站(白鹭洲公园南大门外西侧)。由于接通了江南铁路,南京至芜湖的列车改由下关江口发车,客货运量增加,京市铁路始有转机,当时南京街头曾传唱一首金陵竹枝词:扬子江头看落霞,秦淮河上响鸣蛙。乘车直入华灯市,风鼓铁轮送到家。唱的就是当时沟通下关与中华门之间的市区小火车。然而,时隔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继而南京沦陷,京市铁路由伪政权接管,受命于侵华日军之华中铁道株式会社。此时,江口站设施大多毁于战火,则以下关站为起点,并在下关、三牌楼间加筑一支线,为其军用仓库的专用线,增设成贤街乘降所,专为运送伤病员用,又设中山东路乘降所,专供明故宫机场装卸汽油、弹药用。客运则每天不定时的只往返三四次,仅是维持现状而已。且日军对路基、枕木等设施,只知占用,不谋修缮,“以致破坏残缺,几不成路。”

  抗战胜利后,京市线已是满目疮胰,市府无力解决设备改进的经费,小火车票价从1946年1月至1948年8月调整了14次,仍是每况愈下,连年亏损,加上路基年久失修,枕木腐朽,车辆破烂不堪,以致事故迭起,1946年7月到次年10月,就发生重大事故16起,1948年9月和10月先后在北极阁山麓和雨花门外连续发生列车出轨颠覆事故。笔者就曾亲眼所见三牌楼站列车出轨砸死路人的惨状,造成多日堵塞,当时市政府对此深感头痛。
  解放后,小火车也得到了新生,人民政府对铁路进行了道床整治,更换不合格钢轨,加固危险桥梁,定期保养,小火车又发挥了效用。后因宁芜线路复轨,并在城外绕道改线进入下关;1958年11月,铁道部复修成由尧化门到中华门的沪宁、宁芜联络线,小火车已无存在必要,乃同时将小火车线路轨拆除,至此,延续达50年之久的小火车遂正式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小火车”纵贯南京全城,穿行闹市,全线平交道口达30多处,对市区交通安全不利,加上噪声影响环境和城市发展等因素,遂于1958年7月将京市铁路拆除。从此,在南京市区运行了近50年的“小火车”消失了。而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先驱,它仍可谓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史上精彩一章。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4-11-20
如果前提是“过江后”,那定都南京几无可能,从14世纪以来定都南京的势力几乎都是从南方来的,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都是如此,所以北方来的中共绝不会定都南京。

但共产党定都南京不是没有可能,有一种可能,就是30年代中共没有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或者及时纠正了左倾思潮,取得了历次反围剿的胜利,南方几个苏区都稳住了阵脚,这样1935年前后应该能够实现南方苏区连片,势力遍及赣闽粤湘鄂川黔数省,抗战爆发后国府必然退守西北,在华北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西安成为陪都,而中共在南方敌后作战。抗战胜利后中共迅速占领南方大城市,将国军分割包围在京沪、汉口、广州等大城市,国民党必有所忌惮,金融资本纷纷北逃天津,国府只能定都北京。此后的解放战争由于从南向北的战略优势不如从北向南,所以持续时间会更长。中共大约用两三年时间占领南京、上海,1950年左右统一南方,中央进驻南京,1955年前后解放华北,之后可能再花5到10年才能肃清国军在东北、西北的势力。此时的情况便是,中共诞生于南方,已在南方经营近40年,领导人也多为南方人,在这种情况下,新政权定都南京才会有较大的可能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