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41楼北极星于2008-03-08 00:57发表的 :
只是说了沿革,却没有说明武都最初之所以叫做武都的原因,或者说武都这个名称的建立基础是什么,所以也就无法评论了。
武都郡虽设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但“武都”作为行政机构设置的名称,早在西汉初年就见诸史籍了。
作为地名,“武都”一词就出现更早了。《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这段故事的时代背景约在周显王在位年间(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这个故事无论如何,最起码可以说明,早在战国期间,成都近邻有个叫“武都”的地方。
那么,这个武都究竟在什么地方?据学者任乃强考证:武都即武都山。因战国时期尚未出现武都道。武都山有三处:
一, 在今四川绵竹县山北伏虎坪,古称武都山。
二, 在江油县北,“同是后人伪托”。
三, 在今西和县南之仇池山,仇池山旧名武都山。
“武都”一词由来,自古便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武都得名,源于周朝文、武、成、康四大天子,故陇南有文县、武都、康县实际上,这纯属牵强附会,因为这四个县的建置时间各不相同,前后相差达两千余年。另一种说法是用汉字诠释,“武”即宏扬武力,当为颂其秦国之武功、扬其威武拓疆之意,“都”即“潴”,水停、聚的地方也即天池大泽,引申为人口稠密之意。以后有关史籍大都承袭这种说法,并加一引申。从文字组合上讲,也无法将“武”(宏扬武力)和“都”(天池大泽)合理的连接起来。
另外,关于“天池大泽在(武都)县西”的记载也语焉不详,令历代方志学者大伤脑筋.
一般认为“天池大泽”即仇池山,而西汉武都古城即今西和县南洛峪。实地勘察,洛峪位于仇池山西北面,恰于《汉书》所记载相背。这条记载是否讹误,也值得怀疑(
汉书成书于东汉,东汉时武都郡迁至今成县西,我怀疑是不是以东汉的武都为准?)。“武都山“之名是因仇池山地处武都道,山以道名,而非道以山名。
既然武都道得名并非来自武都山,那么,“武都道”究竟是怎么得名?“武都”又是什么意思呢?
由于陇南古为戎、羌、氐民族居住活动区,加之地处西陲边僻之地,中原官吏对其了解甚少。由《华阳国志》所载可知,“武都”作为地名是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约在秦朝时,在这里设置了武都道。要搞清“武都”的由来,必须从研究氐族历史入手。近年来,四川学者在研究巴、蜀、成都等地名由来时,大都从研究戎、羌民族入手。
由他们的研究可以佐证,“武都”也应当是用汉字记下的古白马氐族语言,是居住于仇池山一带氐人的自称。
另外,据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大全》载,古代有姓“武都”者,为羌族姓氏,分布于甘肃地区.
[ 此贴被sslnbqsr在2008-03-12 21:1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