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为什么一定要有“全套专科医院”和本科院校呢?现在多数地区的人办事上学不是去县城就是去省城,地级市一般被忽略了,古代情况也差不离。县和明清以来的省是最稳定的行政区划,这是学界共识,不能轻易推翻吧?我不是要废除地(府)级,而是说要弱化。大部分府城也就是大一点的县城罢了,甚至还不如县城,府城跟县城地位应该平等。府级区划最适合充当县际协调区域和地域文化共同体。
(2014-08-02 21:02)
现在多数地区的人办事上学,地级市一般被忽略了?你是从腊肉时代穿越来的么?在完全的计划经济时代,幽州制定全国计划,省级细化分解,县级具体执行。至于地级,那个时代的地区行署除了监督执行情况以外,也的确就是个传声筒的角色。
地级市是现在承担社会治理和控制的主角。以这个规模扮演这个角色,实际上是与袁世凯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的主观意识相反的。他们的理想与你一样,就是经典的省县制,但每欲取消府级,很快就会发现行政效率低下,又不得不以某种形式变相恢复。实际上最早的所谓“切块”地级市也是试图实现省县直辖的一次尝试。最后走向了出发点的反面,只能说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
古代也差不多。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就是郡县制,而不是省县制。相比之下,经典的省县制从来都是个神话。中国的传统也历来都是郡县制,不是省县制。省成为法定的地方政府,也就是清末新政以来的事情,才一百年多一点儿而已。此外,虽然传统上是郡县制,随着时代的推移,县级的主体性也是越来越低。到了五代、北宋以后,县级就成了府州的分理处。这也正是元代的省去首县,由州直辖的背景。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中央政府不可能事必躬亲,直接治理各地。这就必然需要广域地方当局能够并且真正承担起直接治理本地内政的职责。包括社会、保障、福利、科教、经济,等等,都要广域地方当局全面承担起来。医疗、高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以上这些社会职能,都要由本地地方财政负担,而地方财政需要以本地的经济产业支持。同时,现在产业分化也更细致了。面对纷繁复杂的细分产业,中央政府也最好把一般性产业的政策“下放”给广域地方当局制定。各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产业,才能避免贸易大国效应之中的恶性竞争。但如果广域地方当局没有、吸引不了相应的科教资源,如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落实产业政策?所以,广域地方当局必须要有自己的正规本科院校。
以大多数县级本身的资源,肯定满足不了这些要求。省级则虽有资源,但事务繁杂,无法事必躬亲。若强制以省府为广域地方当局,它也必然无力亲自执行,也必然委托地和/或县具体落实。这种融合式的地方制度,只不过就是把县衙等当作本级的派出机构而已。但是若什么事情都要远在几百公里外的省府决定,效率就差太多了。仅仅是舟车劳顿、物资调拨浪费的时间,就是现代社会无法忍受的。
你也提到了,传统府域范围内的各县文化相近,往往是地域文化共同体。那么也就更应该以府为单位治理社会。明明是同类的县,却非要分开治理,然后却要把(省内)差异很大的地方放在一起,屁大的事儿就要跨区域协调,恐怕协调机构比办事机构都要发达。你这是觉得朝廷、省府的事情还不够多,机构还不够臃肿么?
府城只是府城,只不过是广域地方当局的驻地,不等于全府。府城与府内其它市镇一样,都是基础地方当局,与作为广域地方当局的府是两回事。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4-08-03 10: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