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35阅读
  • 1回复

[综合]长三角各市“十一五”发展重点 (zz)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7-26

长三角城市根据各自的战略目标及定位,深刻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战略重点。

  南京市按照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结构、协调的城市空间、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重点推进七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建立完善七大发展体系:一是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起“两个率先”要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二是推进城市空间的战略性优化。建立起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相协调的新型城市空间体系,建成融古都特色、滨江风貌和现代化形象于一体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三是推进综合功能的战略性提升,建立起以重大功能性、枢纽.型设施为支撑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是推进社会事业的战略性完善,建立起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与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事业配套体系。五是推进创新机制的战略性重构,建立起与城市科教地位相匹配、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六是推进环境建设的战略性升级,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基本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七是推进体制机制的战略性转轨,建立起以一流的体制机制为保障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苏州市基本确定了六个方面发展思路: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式战略性调整,提高生产力布局的集约化程度,继续优化沿江、沿路、沿沪、沿湖“四沿”生产力布局。二是发挥开发区的集聚优势和带动功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好“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先行示范区”,加大金融、保险、物流、研发、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资力度。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并促进民营经济朝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方向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城市化战略,加快构建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中等城市为枢纽、小城市为基础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框架。五是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新优势。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六是加快实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

  无锡市提出六大战略: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前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产业兴市和科技兴市的良性互动。二是以强化中心城市能级为重点,加速提升推进区域城市化水平,重点强化中心极的集聚扩散功能。三是以开放型经济为抓手,全面推动无锡经济的国际化。加强对产业关链度高、单体规模大、产业链效益明显的外资项目的招商引资,推进外资企业的基地化、本土化发展。四是以培育主导产业为载体,加快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进程。无锡主导产业选择集中在机电、纺织、生物医药和环保产业,形成高端技术导向、终端市场垄断的产业集群。五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加速创新体制活力和社会活力。六是以引进和培育企业家队伍为核心,全面启动人才工程。

  常州市的战略重点的主要亮点有:一是坚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第一方略,实现经济发展有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新转变。全市工业形成都市工业集聚区、滨江现代制造业核心集聚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等八大产业集聚区,到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二是坚持把加快发展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作为第一载体,实现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分散布局向中心集聚、带动全局的新转变。三是坚持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由经济社会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转变。着力推进“三个六”即6000亩占地、6万学生、6所大学的“大学城”建设,加快城乡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镇江市持之以恒地抓好“三大”战略重点:一是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把镇江沿江产业带建成长三角加工制造、仓储、贸易的重要基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带上的重要板块,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二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市建设提出“三年大变样、四年新提升”,抓好镇江新区、南徐新城、丹徒新区的开发建设,凸现滨江城市和山水城市特色。三是产业提升战略。加快沿江产业带建设,使沿江产业带形成1500亿元左右的经济总量,将沿江地区建成全市吸纳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国际化门户,建成江苏长江经济带及上海经济圈的加工制造、仓储、贸易的重要基地,建成带动国家级一流开发区和长三角经济带软硬环境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扬州市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始终把沿江开发作为经济建设的龙头,加速产业集聚。构筑沿江纺织、化工、汽车船舶、高科技信息产业等“六大产业板块”和沿江产业群、港口群、城镇群“三大群体”。二是始终把做大中心城市作为重要载体,按照“西进、南下、东联”的中心城市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以扬州市区为中心,江都、仪征为两翼的滨江大城市格局。三是积极启动沿河发展战略,推进包括高邮市、宝应县在内的沿河经济板块加快发展。四是始终把融入长三角作为发展机遇,打造特色活力新扬州。在接轨上海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对接和人才互动。在接轨南京方面,主要是整合宁镇扬,把扬州建成长江中下游产业带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承南启北、衔接东西的要素集散中心以及物流中心。

  南通市确定了九大战略任务,其中两大战略是:一是推进江海联动,积极拓宽经济增长新领域。加快临海工业区建设,全面启动洋口港建设,加快吕四港建设。加快发展临海产业,争取建成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石油化工及深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基地、重要能源、原材料集散基地。二是促进内外经济协调发展。优化空间结构,逐渐形成一条沿江开发带动轴、两条江海联动V型轴、两条由南向北辐射的“122”空间发展轴。着力构筑沿江产业集聚板块、沿海经济潜力板块、沿路经济辐射板块的“三大板块区域”。着力构建中部沿江都市核心区、东部临沪产业配套区、西部滨江开发区、洋口江海联动区、吕四江海聯动区、北部沿路伸展区的“一核五区”放射状伸展格局。

  泰州市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建设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是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加快形成双水绕城、清新秀丽的水景花园城市。三是积极推进沿江开发,增强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力。.以重点园区和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机电、化工、医药、材料和造船等五大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业。放大靖江与江阴的联动开发效应,推进泰州与常州、靖江与张家港、高港与扬中的联动开发,承接苏南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

  宁波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有:一是建设国际性大港口。围绕建设东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深入实施“以港兴市、以港促市”战略,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联合开发金塘岛、六横岛,建设国际性大型组合港,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二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城区由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组成。余慈组团由余姚城区、慈溪城区组成,是宁波大都市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奉化、象山、宁海三市县是宁波大都市的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现代加工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三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着力构筑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规划总面积900平方公里。四是建设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人才资源等要素的安全保障体系。

  嘉兴市“十一五”发展战略重点是“实施三大战略”:—是接轨上海和世博推动战略。主要包括:接轨上海产业,积极发展相关产业、重化工业、装备配套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接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布局“沿海物流产业走廊”。借世博机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商务服务业。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城市空间布局—‘体化、城乡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六个方面展开。三是区域整合战略。紧紧围绕三大重点展开:调整区域布局,架构“极化”格局;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流量经济枢纽;重整区域格局,破解条块分割矛盾。

  湖州市积极实施集约发展、科教兴市、城乡——体、富民强市战略,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法治城市、生态城市、富庶之市。主要任务是:一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争创实力湖州新优势。着重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续写文明湖州新篇章。深刻把握“太湖时代”大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特征,繁荣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市。三是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展现生态湖州新景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五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接轨上海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六是加快推进城市化,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新框架。七是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舟山市提出的战略重点:一是港、桥、岛互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按照北接上海、南联宁波的总体思路,开发深水港群,使舟山成为长三角区域性深水港口物流中心,重要的航运业基地。主攻临港工业,建设区域特色制造业基地,主要打造船舶工业、海水产品深加工、临港重化工、大宗货物加工业四大基地。围绕滨海休闲、海天佛国、海鲜美食三大主线,打造海洋旅游精品。做深做透大桥经济,实施群岛型经济布局。二是抓好渔、农、盐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扩大开放,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与宁波实施港口资源整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挥深水港口优势,为全省、长三角及沿江地区服务。

  绍兴市按照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总要求,突出抓好七个重点:一是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推进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发展空间结构的转变。二是优化创新城乡结构,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三是优化创新区域文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是优化创新生产生活环境,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和国家生态市。五是优化创新人民生活质量,积极推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工程,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六是创新人的素质技能,率先把绍兴建设成学习型城市。七是优化创新经济体制,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战略,加强与沪杭甬的联系与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0-07
不是2省1市吗?怎么就这么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