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734阅读
  • 23回复

[地名探讨]襄樊何不称襄阳?(转新华网论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09
10月9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襄樊何不称襄阳》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讨论,参与争鸣的人中既有知名人士,也有许多关注文化的热心读者,我们在此将各家之言汇聚一堂,以使您对这一问题能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编者

李辉:襄樊何不称襄阳

金秋时节,数以万计的各方客商、游客,云集湖北襄樊市,参加在这里举办的诸葛亮文化节和中西部经贸洽谈会,这使位于汉水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着实又热闹了一番。

在开幕式晚会上,人们见到了毛阿敏、韩红、张信哲、郭富城等一批明星的身影。主持晚会的是扮演过诸葛亮的唐国强、电视节目主持人周涛。周涛的主持很到位、得体,但当她提到东道主时,却多次把“襄樊”说成了“襄阳”。

不能怪周涛的口误,与几十年前才出现的“襄樊”这个新地名相比,“襄阳”这个地名实在是历史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了。可以说它早已溶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溶进了中国人的记忆。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120回《三国演义》有31回的故事便在这里发生。刘备马跃檀溪、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襄阳郊外的隐居地隆中发表著名的“隆中对”,诸多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喜爱诗歌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这里出生并在郊外鹿门山隐居,人称孟襄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千古绝句,吟诵于此。王维在游历襄阳后,也欣然写下这首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诸葛亮文化节开幕式晚会定名为“襄樊好风日”,可见当地人对王维诗句情有独钟,却又因为地名已改,不得不套用之。

喜欢书法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旅居襄阳多年,号“襄阳漫士”,人称“米襄阳”。米公祠至今矗立汉水边。至于喜欢读金庸的人,对襄阳更不会陌生。从郭靖、黄蓉到杨过、小龙女,一个个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发生。

襄阳隔汉水与樊城相对,襄阳的故事从来与对岸的樊城密切相关。“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民间流传的这个俗语,固然是从军事角度来谈两座城,但也说明隔江相对的襄阳、樊城,实际上是连为一体的。50年代襄阳与樊城合并为一个城市,但不知为何舍弃襄阳、樊城如此具有历史影响和文化含蕴的地名不用,却各取头字,起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襄樊。

不可否认,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襄樊作为一座新城市,有了一定名气。但它又怎么可能取代“襄阳”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呢?当地官员也时常感到使用新地名的不便利。一位官员说,他们到外地或海外,每当提到襄樊,对方总是不知所云,而一提到襄阳,几乎无人不晓。这便是地名文化内在的生命力。一个地名的历史影响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此次襄樊举全市之力再度举办诸葛亮文化节,借历史人物的名声来扩大地方影响,吸引八方来客,取得可喜效果,可见当地深谙打好历史牌的妙处。据介绍,诸葛亮文化节今后每年都将举办。那么,何不也打好“襄阳”这张同样具有价值的牌呢?

几年前,湖北的荆州与沙市合并时,曾一度沿用襄阳、樊城合并时采用过的办法,起名为“荆沙市”,结果引起各方人士异议,认为舍弃有着历史价值的荆州不用实在遗憾。可喜的是,有关方面最终恢复了荆州的大名。这说明,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遵循地名规律,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继承历史传统。

襄樊有无可能改称襄阳呢?新地名虽然用了40年,但与两千年相比,40年一瞬而已。(《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09日第十二版)
这些问题我想不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zzzzzzz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7-09
陈礼荣:何劳新声唱老调

读《人民日报》10月9日李辉的《襄樊何不称襄阳》一文,笔者不敢苟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老襄阳的人文传统渊源久远,乃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有多少多少回都提及过它,果真了得。诚如李辉所称:“这个地名实在是历史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了。”然而,在全国现行行政区划的名称中,是不是但凡老地名够得上这个边的,如会稽之于绍兴、芝罘之于烟台、汴梁之于开封、彝陵之于宜昌等都须下功夫努力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呢?李辉没有说。想来他大约也只是在到襄樊浏览过一些地方志之后,为其历史悠久、名气大、文化底蕴深所震慑才顿生感慨的吧。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以在下之孤陋寡闻,大略也知道早在公元1世纪左右,中原大地便有13州、183郡、1344个县。有些地方,特别是各地名都大邑、水陆要冲、津梁通道、山川锁钥之处,千百年间不知迎送过多少挥旌挥麈之士、笔走龙蛇之客。堪为鸿篇巨制的一套二十四史,其所涉雄关重镇,不知凡几,而其间因政令更迭致使地名变化者,更比比皆是。但倘若各地皆恢复古地名以大力“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诚属国家民族之大幸,可如此一来,历史文化倒是昌明至盛了,却只是黎庶人等又不知得添几多繁劳!

若论地名的历史悠久、名气大、文化底蕴深,倒是曾被《禹贡》列为“古九州”之一的兖州,竟至20世纪60年代初便已“掉价”为山东一个县的名称。由此可见,李辉所列关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的依据和道理,于地名及其当地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而言,基本上可说是关系不大。

说到襄樊最好称襄阳的理由,李辉非议前者的重要观点,是不该在襄阳、樊城合并为一座城市时,取两地的头一个字予以命名。他大约不应忽视,就在与其同处一省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建市称之为“武汉”的这多年间,可有听说过这座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曾经蒙受过几多妨害?况且,二地合名、双邑并称也是世界各国出现类似情况时为新城命名的一个通例,如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和日本的会津若松市便都是如此。 (《人民日报》 2001年11月06日第十二版)

这些问题我想不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zzzzzzz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7-09
袁鹰:襄阳,徽州,还有其他

李辉为某些不伦不类至少考虑欠周的改地名发出呼吁和建议,不止这一次。因为批评在理,得人心,所以能得到回应。湖北“荆沙”恢复荆州和沙市原名,便是一例。

襄阳,同许多历史名城一样,早就载入史册,深入人心。我从少年时代读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就记住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地名。40多年前编报纸副刊时,有一次接到一位老诗人来稿,附信上说他“于×月××日夜入襄阳”,本是一句极其普通的书信用语,但那个“入”字用在襄阳地名之前,便平添不少古意。仿佛见到荧荧灯火之中,一位远来的旅人提着简单行李进入古城,徘徊旧街上寻找住处。这种具有风霜色彩的画面,只能同襄阳、荆州和类似古城名称联系,若是换作“入广州”、“入宁波”、“入石家庄”,便没有那种韵味。从那时起,一见到襄阳这地名,我便会想起诗人信上那三个字,到现在还记得,虽然我至今未曾去过襄阳———那个已被改为“襄樊”的城市。

中国许多以“州”、“城”、“阳”等字命名的城市,都经历过久远的沧桑岁月,也是悠久文化的见证。就说“阳”字吧,本来是依山筑城、傍水而居之意,表明城市的诞生史。以“阳”为名的城市很多:辽宁的辽阳,河北的饶阳,山西的晋阳(太原),河南的安阳、淮阳、信阳,湖南的岳阳、衡阳,福建的建阳,比比皆是,都同山和水有关。襄阳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建郡,再过七年便已拥有两千年历史。都是有根有底,随意改动不得的。

战争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有些地方,曾经将邻近的城镇合并成一个城市,各取一个字合而为名,那是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的。建国以后,就陆续取消了那些具有临时性的地名,例如旅大市就恢复了大连市的原名。由于城市迅速发展,改动一些地名自属必要,由于市、县、区等行政区域的设置、改变、升级,使不少地名显得不够规范,例如地级市管辖县级市,大市下有小市,外地人是不清楚的,也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必然。我以为,对“州”这个地方行政区划名称的使用,便多少有些混乱。十多年前,山东益都恢复从《禹贡》时代就得名、有很古远历史的青州名称,是有道理的。京东的通州(因为江苏有南通州,故又称北通州),划归北京市后,市下称州,有所不妥,故称名通县,同其他郊县并列,也还合适。如今撤县为区,称“通区”太拗口,只好改为“通州区”。州和区都是行政区域称谓,不免重床叠屋。又如四川万县,本来也是旧名,“万县惨案”载入现代史的。后升称为市,改为万州市,现在划入重庆直辖市,只好又改为万州区,名称叫区,却管辖原来一个地级市的辽阔范围,总觉有点别扭。

但我以为最需要商榷的,是安徽的徽州。徽州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州,由于处于水陆交通要地,商业繁荣,逐渐成为东南大郡,元代升为徽州路,明代改名徽州府。清代置行省,就是从安庆、徽州两个大城市的名字各取一字合称安徽省。同样情况,还有江宁(南京)、苏州之于江苏省,福州、建阳之于福建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之于甘肃省。然而,就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名闻天下的古郡,突然间改名为黄山市。据说是为了“打黄山牌”。“黄山牌”当然是要打的,事关开发旅游发展大计。但是打这张牌,就非要先将徽州或屯溪改名不可吗?如果依此类推,“打西湖牌”或者“钱塘江牌”,就要先将杭州改名西湖市或钱塘江市,“打浦东牌”就要先将上海改名“浦东市”,岂非笑话奇谈?

我接触到至少有两位皖籍名家,都写过文章表示了非议。一位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原省顾问委员会常委欧远方同志,一位是原江苏作家协会主席艾煊同志。他们虽然都不是徽州人,却都时刻萦怀于那座历史文化名城,对它悄然失去又都不能已于言。欧公曾著文《徽州何时失而复得?》(载1999年2月7日《新民晚报》),殷切呼唤“我们安徽失去徽州已十几年了,何时能失而复得呢?”“复得”的倩影尚在虚无渺杳之中,欧公却已带着这个永远的企盼远行。艾煊兄感慨于徽州被轻易改名这种不尊重历史文化的做法,我是亲耳听到的。他执着地坚持“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韧劲,可惜他也在几个月前抱着遗憾而远去。看来徽州“失而复得”只能留到梦里了。与莎士比亚同时的汤显祖,毕生神往于徽州风物,写了杰作《玉茗堂四梦》之后,曾经怅然吟过两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他会料到400年以后,竟然会“梦中无处觅徽州”吗?

经历了千百年沿革的地名的改动,事关历史、文化、地理、社会、民俗等等诸多因素,还是走群众路线,多多倾听各方专家和老百姓的意见,慎重施行为好,这总比凭少数人意旨匆忙决定更稳妥些。我热切希望:如同青州市、荆州市名字恢复那样,襄阳市、徽州市的名字也能恢复,还有其他……(《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30日第十二版)

这些问题我想不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zzzzzzz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7-09
冯骥才:地名的意义

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平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这地名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我们对自己的“革命”总是这样干净彻底。

有名无实的地名这样毫无意义吗?

近日读了李辉和袁鹰二位先生由于襄阳与徽州易名而发表的真知灼见,更引起对地名本身的深思。

首先,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

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唐山与大地震的灾难,平型关与平型关大捷,罗马与罗马史。如果此地有个性而非凡的文化,这地名便是对这文化的命名。比如扬州和扬州画派,苏州和苏州园林,上海与海派文化,法兰克福与法兰克福学派,佛罗伦萨与整个文艺复兴运动。城市成了一种文化的属性。如果这些城市随随便便换去了名字,你说它失去的是什么?

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地名是城市生命的起点。此后,这些城市发生了一切一切,包括它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地名里。这一切一切,还渐渐地在这地名里形成它独具的历史文化。只要走出这地名一步,就不再属于这独特的历史文化了。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

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一种深挚的爱称。比如故乡的地名。

地名中又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

当然,历史上地名的更换也是很多。但这些地名的改变,大多由于政治变迁,改朝换代。更改地名,总是为了表明“改天换地”,绝非从文化考虑。然而,正是出于这种无意中的惯性———这个非文化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缺乏认识,以致出现袁鹰先生所指出的将徽州易名为黄山这样令人遗憾的范例。徽州乃是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一改为黄山市,就像变作一个新兴的都市,文脉中断,魅力不在,优势全无。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故而改名易名当慎,切勿轻率待之。无论是城名,还是街名,特别是在当今“城改”狂潮中,历史街区大片铲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倘再将地名删去,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我们早晚会感到这种文化的失落,我们已经感到这种失落和茫然了!

那么,谁来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 (《人民日报》 2001年11月13日第十二版)

这些问题我想不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zzzzzzz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7-09
刘德鸿:也说襄樊与徽州

先后拜读了李辉、袁鹰两位先生的《襄樊何不称襄阳》和《襄樊,徽州,还有其他》两文后,佩服两位先生心思的绵密,能于别人疏虞之处剖毫析芒。但对其中的一些论点,我并不完全认同。

襄阳之所以改称襄樊,是因为它与隔汉水相望的樊城两镇合并为一个城市,襄阳只是这个新城市的一部分,如果仍用襄阳旧名,则使樊城平白地被消泯了。要说襄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远,樊城就不悠久、不深远吗?早在周代,分封仲山甫的樊国都城就建在此地。此地与襄阳连为一体,唇齿相依,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包括历代正史和《三国演义》在内的古代文献和文化作品,凡是提到襄阳的,大多忘不了樊城,认为两地休戚相关,总是连带涉及或相提并论。

徽州改称黄山市的情况与襄阳、樊城合并而称襄樊不同,除袁鹰先生讲的徽州文化底蕴深厚等理由外,我以为还有两个问题。一是徽州改称黄山市前,已经有隶属于徽州地区的黄山市(县级),徽州地区改称黄山市(地级)后,将原黄山市改为黄山区(仍为县级),这样就形成了黄山市下有黄山区,黄山区里有黄山风景区的格局。打算到黄山风景区旅游的人若问黄山在哪里,答案是黄山在黄山市的黄山区,使人感到十分别扭。二是改为黄山市的徽州地区(驻屯溪)离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黄山还有不短的距离,不明就里者往往会产生诸多误会,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不顾旅途劳顿,风尘仆仆地赶往黄山旅游的人,登机乘车赶到黄山市,却看不到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要看到这些景致,尚需打点行囊继续奔波。诸如此类的尴尬,自然是将徽州改称黄山市造成的。

我不赞同将徽州改称黄山市,但并不主张一概恢复旧名。近年来,有一股盲目改名之风。一方面是追逐新潮,将地区级的城市改名为“市”,同时又把县政府所在地的“县”也改为“市”,结果是大市下面有小市,市管辖市,张市长是李市长的下属,不仅外地人弄不明白,就是当地人说起来也拗口,如说“张市长陪同李市长来本市视察”等等。另一方面,又有复旧情结,有人认为只有恢复旧名才能招徕游客,吸纳海外投资,于是不顾已经时过境迁,将地名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远古。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靠更改地名来谋求发展,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这些问题我想不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zzzzzzz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7-09
吕可吉:新声老调又何妨

读《人民日报》11月6日陈礼荣质疑《襄樊何不称襄阳》的《何劳新声唱老调》一文,笔者有不同的看法。首先,陈文在逻辑上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不认为《襄樊何不称襄阳》就一定表示其主张“但凡老地名够得上这个边的(历史悠久、名气大、文化底蕴深)……都必须下功夫努力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诚然,如陈文所言“堪为鸿篇巨制的一套二十四史,其所涉雄关重镇,不知凡几,而其间因政令更迭致使地名变化者,更是比比皆是。”但这同样不能证明襄樊改回襄阳这个例子就一定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我们在看待、评论某一事物时,自然也应持一种辩证的、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固然,在历史上许多地名频繁更迭,迁延至今无从稽考者,不计其数,如果都要按图索骥,不可能,也没必要。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岁月淘洗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古都、名镇、名城,确也不乏其例。洛阳、开封、咸阳、荆州,当然也包括襄阳,等等,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不管是通过史书,还是通过古典文学作品,也不管在那之前它们曾经叫过什么名字,这些历史悠久、深具文化底蕴的古城名字,业已深入人心并为一般人耳熟能详,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也看不出恢复这些古地名,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会为“黎庶人等”“添几多繁劳”!名字都是现成的,不用费劲劳神地去查,改回去就是,何劳之有!

至于说到取两地的头一字为一地命名,陈文列举了不少国内、国外的例子。对此,我只能说这依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伪因果推断,想借此来证明将襄阳改称襄樊的正确性,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些问题我想不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zzzzzzz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7-11
湖北就会搞些这种地名:
武昌+汉口+汉阳=武汉
荆州+沙市=荆沙
襄阳+樊城=襄樊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7-11
还有哩,元明清的哦:
卫州+辉州=卫辉路
怀州+孟州=怀孟路(后改怀庆路)
那州+地州=那地州
松州卫+潘州卫=松潘卫
大同左卫+云川卫=左云卫
大同右卫+玉林卫=右玉卫
阳和卫+高山卫=阳高卫
天成卫+镇虏卫=天镇卫
丰川卫+镇宁所=丰镇厅
宁朔卫+怀远所=宁远厅
华荣庄经历+旧衙坪经历=华坪县




三代夏商周 春秋战国延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传
南北朝分立 隋唐五代连
宋元明清后 古代至此完
民国乱纷纷 浊酒数从前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7-30
可能很多像我这样的襄樊年轻人不会认同襄阳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9-04
我认为还是改回去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12-30
襄阳 韩国也有
襄阳+樊城=襄樊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12-31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专家。但我还是想说说关于“襄樊”、“襄阳”的人微言轻的看法:我赞成“襄樊市 代表 襄阳 和 樊城 ”,用式子表示就是“ 襄阳+樊城=襄樊”。
  襄樊这座城市,已经不只是原来的襄阳,它是由原来的襄阳和樊城合并而来的新的城市。“襄阳”只能代表襄阳,代表不了樊城。至于吕可吉在《新声老调又何妨》一文中说的“名字都是现成的,不用费劲劳神地去查,改回去就是,何劳之有! ”我不明白。确实,“襄阳”这个名字是现成的,但它只是襄樊的一部分,如果真用“襄阳”替代“襄樊”,我也同样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曾经有“将襄阳改称襄樊”一事。
[ 此贴被lmyzhong在2008-01-01 22:4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2-31
也许他不知道,从来就没有人“将襄阳改称襄樊”!——不一定属实:
在市管县之前,是襄阳地区管襄樊市,襄樊名副其实=襄阳+樊城,与其他县市并列,在这个层次上,名气大小、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等等……可以不管,毕竟上面还有“襄阳”罩着、传承着。一搞“市管县”,“襄樊”市取代了“襄阳”地区,全盘接管了原“襄阳”的辖区,却没有继承原来的名字,不是也是一种“改”?而且确实把“襄阳”改掉了!

所以——
只是现在有人想把“襄樊”改为“襄阳”!——其实可以看作恢复旧名。

举一个实际例子吧:到外地,说襄樊别人不知道,你就得解释“就是襄阳——樊城”,别人恍然大悟:“哦,就是襄阳啊。”如果是在市管县之前,这没问题,不能算错,因为襄樊上面的确还有一个襄阳罩着;但是现在,这样理解就有问题了——不论你住在襄城还是樊城都是错的——除非你住在张湾!如果你连自己的城市名字都解释不清的话,这个城市不尴尬吗?

关键还是在于:襄阳名声太大了,存活在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为什么到了我们就传承不下来呢?怎么就传丢了呢?

作为以前的一级行政区划——郡、州,现在的二级行政区划——地、市,我们这片地方名称还是称“襄阳”更好些。
[ 此贴被易万年在2007-12-31 18:2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12-31
        另外补充一点:“襄阳——樊城”这种并列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如果在两座城池(城区)的层次上,当然可以并列。我们本地人似乎也很习惯,因为很直观,甚至很实用。比如我说:“我过江去。”必然就是从樊城去襄阳,简洁明了。但或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或“仆人眼里无伟人”的缘故,我们只是这样很直观地使用襄阳这个地名,却忽视了“襄阳”上面附着的更多的历史文化:襄阳作过县、郡、州、路、府、行署、地区等一二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对外影响极大,作为一个相当级别的行政区划名称,普遍认可。樊城没有这些,虽然也作过军事据点、水陆码头,但只是襄阳的外围、附属或对岸,似乎连“县”都没用过,至今也只能指代樊城市区这一小片,即使附属郊区如竹条,那里的人也认为自己只是属樊城区管,而不认为自己是樊城人。

    可以这样说:襄阳的“襄”字,可以盖括现有这片行政区划任何地方,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樊城的“樊”字,最好就限于樊城吧,这也是在传承樊城自己的历史。

    所以,动不动就说:“凡是提到襄阳的,大多忘不了樊城,认为两地休戚相关,总是连带涉及或相提并论。”这样泛泛而论是没有意义的。这即说明不了襄阳怎样,也说明不了樊城如何,更说明不了二者的含义、地位、关系。

    如果讨论包含周边县市及市区的行政区划“襄X市”的名称问题,还是要好好掂量一下:是继承“襄阳”好?还是掺加“樊”字好。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1-01
同意把“襄樊”改回“襄阳”。请国家民政部、湖北省、(目前的)襄樊市、招牌公司尽快落实此事。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1-02
才知道,左云,右玉是这么来的,呵呵,
徽州易去不复返……………………怀念吧…………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01-03
强烈呼吁襄樊市恢复为襄阳市!襄阳区与襄城区、樊城区重新整合并适当取名。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1-03
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1-04
襄阳大名何时才能恢复!转自山水名城的文章


多年来,众多有识之士为襄樊恢复“襄阳”之名上书执言,民众呼声甚高而职能部门动作迟缓。于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被提高到全新高度的背景下,本人再次疾呼——襄阳大名何时才能恢复! 


  考“襄樊”二字,起源于战争中的临时简称。作为襄阳县城一部分的樊城,由于相隔一条汉水的缘故,在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但也仅仅限于军事。宋朝李曾伯在一篇战功碑文中提到“(收)复襄樊两城”,这是“襄樊”名称首次出现,以后有宋元襄樊之战,解放战争时期襄樊战役,自始至终都只是一种战时简称,从未上升到城市建制上取代襄阳之名。 1948年襄樊战役收复襄阳樊城后,曾临时组建襄樊市,1949年撤消,恢复并入襄阳县。


  襄樊的得名,完全是解放之初出于管理城市经济需要,划出襄阳县县城(襄阳樊城秸颍┏闪⒁桓龆懒⒌氖小1纠从χ苯咏邢逖羰械模?蛭?邢逖粝兀?逖糇ㄊ穑???鹂悸牵?谑茄赜谜绞钡某莆剑???宸?小4耸钡南宸?辛ナ粝逖糇ㄊ穑??鱿逖舻厍?Ω盟祷故潜3帧跋逖簟敝???nbsp;1983年国务院试行“市带县”,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成立地级市,因为是以市带县,定名襄樊市,下辖襄阳等县市。自此地区级的“襄阳”被“襄樊”取代,只有襄阳县延续2600多年的名称未变。而到2001年“并县入区”之后,独立的“襄阳”建制从此消失,名满天下的“襄阳”于是沦落为名不见经传“襄樊”。


  襄樊市更名襄阳市的问题争论已久。比较两个名称的优劣,对于襄阳的好处,争论双方均无异议;反对更名者的意见主要是:樊城比襄阳建城更早,襄樊对外宣称的2800多年建城史就始于古代的樊国。樊城也有其知名度和历史价值。另外襄樊由1948年得名至今,经历数十年革命战争和改革建设也已形成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印记,从城市名称延续性考虑主张维持现状。

  若是单为建城史考虑,大可不必一定要去掉襄阳之“阳”而加个“樊”字,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众多,都拼凑到城市名称上去绝不可能,要突出主流。樊城在古代经济就非常发达,加上军事地位,因此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始至终,樊城都是作为襄阳的一部分存在的,从未因为樊城历史长久经济发达,就改襄阳为“襄樊”的。“襄樊”之得名,完全是特殊时期形成的错位。 若论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50余年的既成影响,比起襄阳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孰轻孰重不言自明。襄樊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比起襄阳,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如果说考虑名称延续性,就更应该改回襄阳。叫了几千年的襄阳郡,襄阳府,成立地级市怎么不应该叫“襄阳市”!

  无论从尊重历史还是经济发展考虑,改名的事都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其实只要理清了历史脉络,问题并不是太难解决。以我个人管见,改名方案可以兼顾“襄阳樊城”的历史现实地位。 鉴于樊城的地位和影响,不妨沿用原来襄樊的简称“樊”:定“襄阳”为市名,襄阳区可更名“襄州区”,避免游客找襄阳城找到张湾镇的尴尬(亦可不改,保持襄阳区名称延续;有襄阳市则找错路问题应该不大) ;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简称“樊”,别称叫“樊城”,取周时襄阳地区为古“樊国”意,亦合乎本地人的习惯(老襄阳人的口头语里樊城也即指襄阳);市级政府文件沿用“樊”字,对外宣传中以“樊城”作“襄阳”的别称美称,岂不两全其美。


  当今社会,旅游经济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宣传的贡献越来越重要,弘扬历史文化,打旅游牌成为时下所有城市的共识。在如今周边诸多城市借打旅游牌快速崛起的背景下,我们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发展观念明显滞后,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潜力有待挖掘整合。这一切与我们城市名称错位,“襄阳”金字招牌遭弃用有莫大的关系。

  常言道“名正则言顺”,改襄樊为“襄阳”,重新定位城市形象,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如今主流经济圈,则 “襄阳” 的辉煌指日可
..............
類似於西安本長安.
http://www.huszy.com/胡氏中医世家-银屑病(牛皮癣)、风湿类风湿专科,运用经方纯中药治疗顽固病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01-04
细说襄阳襄樊,推动尽快定名“襄阳市”  襄阳——位于中国四大名川江淮河汉之汉江中游,为楚国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周时为樊国,西汉初年设县,因县治在襄水之阳,得名“襄阳”,至今已有2800多年建城史。汉献帝时开始,襄阳为古荆州治所,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于此设襄阳郡;几千年间,襄阳历为州府所在,经济文化兴盛,千古名城,名满天下! 
     

  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是将原襄阳县县城划出成立之县级市,当时定名襄樊市(本应为襄阳市),隶属于当时的襄阳专署;1979年从襄阳地区脱离升级为湖北省辖市,1983年复与襄阳地区合并,成立地级“襄樊市”。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经国家建设部公布为全国大型城市。
     

  多年来,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为襄樊市恢复“襄阳”之名上书执言,民众呼声甚高而职能部门动作迟缓。于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被提高到全新高度的背景下,本文再次疾呼——襄阳大名何时才能恢复!
     

  考“襄樊”二字,起源于战争中的临时简称。作为襄阳县城一部分的樊城,由于相隔一条汉水的缘故,在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但也仅仅限于军事。宋朝李曾伯在一篇战功碑文中提到“(收)复襄樊两城”,这是“襄樊”名称首次出现,以后有宋元"襄樊之战",解放战争时期"襄樊战役",自始至终都只是一种战时简称,从未上升到城市建制上取代襄阳之名。 1948年襄樊战役收复襄阳、樊城后,曾临时组建"襄樊市",1949年撤消,恢复并入襄阳县。
     

  襄樊的得名,完全是解放之初出于管理城市经济需要,划出襄阳县县城(襄阳樊城两镇)成立一个独立的市。本来应直接叫襄阳市的,因为有襄阳县,襄阳专署,为区别考虑,于是沿用战时的称谓,定名襄樊市。此时的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整个襄阳地区应该说还是保持“襄阳”之名。 1983年国务院试行“市带县”,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成立地级市,因为是以市带县,定名襄樊市,下辖襄阳等县市。自此地区级的“襄阳”被“襄樊”取代,只有襄阳县延续2600多年的名称未变。而到2001年,襄樊市市区与襄阳县合并,襄阳县成为“襄樊市襄阳区”,独立的“襄阳”建制从此消失,名满天下的“襄阳”于是沦落 为名不见经传“襄樊”。


  襄樊市更名“襄阳市”的问题争论已久。比较两个名称的优劣,对于“襄阳”的好处,争论双方均无异议;反对更名者的意见主要是:樊城比襄阳建城更早,襄樊对外宣称的2800多年建城史就始于古代的樊国。樊城也有其知名度和历史价值。另外襄樊由1948年得名至今,经历数十年革命战争和改革建设也已形成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印记,从城市名称延续性考虑主张维持现状。


  若是单为建城史考虑,大可不必一定要去掉襄阳之“阳”而硬加个“樊”字,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众多,都拼凑到城市名称上去绝不可能,要突出主流。樊城在古代经济就非常发达,加上军事地位,因此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始至终,樊城都是作为襄阳县城的一部分存在的,从未因为樊城历史长久经济发达,就改襄阳为“襄樊”的。“襄樊”之得名,完全是特殊时期形成的错位。若论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50余年的既成影响,比起襄阳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孰轻孰重不言自明。襄樊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比起襄阳,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如果说考虑名称延续性,就更应该改回襄阳。叫了几千年的襄阳郡,襄阳府,成立地级市怎么不应该叫“襄阳市”!

  无论从尊重历史还是经济发展考虑,改名的事都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其实只要理清了历史脉络,问题并不是太难解决——以我个人管见,改名方竿耆?梢约婀恕跋逖簟⒎?恰钡睦?废质档匚唬?枚?咂轿裙?桑?嗟靡嬲谩<?诜?堑牡匚缓陀跋欤?环裂赜迷?聪宸?募虺啤胺?保合宸?懈???跋逖羰小保?虺啤胺?保?鸪平小胺?恰保?≈苁毕逖舻厍??拧胺??币猓?嗪虾醣镜厝说南肮撸ɡ舷逖羧说目谕酚锢锓?且布粗刚?鱿宸??涣街治幕??亍跋濉薄ⅰ胺?笨梢圆⒕伲?莆颐钦饫镂?⑾宸?蟮兀ⅲ???任幕?ノ豢刹槐馗???绦?A簟跋宸?弊趾偶捌淦放萍瘸捎跋炝Γ皇屑墩??募?赜谩胺?弊郑?酝庑??腥缟瓿怯谏虾!㈤懦怯诟V菀谎??浴胺?恰弊鳌跋逖簟钡谋鸪泼莱疲?癫涣饺?涿溃?



  当今社会,旅游经济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宣传的贡献越来越重要,弘扬历史文化,打旅游牌成为时下所有城市的共识。在如今周边诸多城市借打旅游牌快速崛起的背景下,我们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发展观念明显滞后,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潜力有待挖掘整合。这一切与我们城市名称错位,“襄阳”金字招牌遭弃用有莫大的关系。

  常言道:“名正则言顺”。改襄樊为“襄阳”,重新定位城市形象,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当今中国主流经济圈,则 “襄阳” 的辉煌指日可待!




[后记寄语]

  更名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异想天开,更不是复古倒退!

  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是纠正建国之初特殊体制造成的一段错位!是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事实证明,当年的“襄阳地区”改名为襄樊市是不得人心的,由始至终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反对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襄阳县原本包含县城(襄阳樊城)及诸乡镇。1950年为发展城市经济,划出襄阳樊城为独立市;人为割裂襄阳乡镇与县城联系,“襄樊市”获得了一时繁荣,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极大制约了襄阳县及各乡镇的正常发展。 而到了1990年代,襄樊市脱离乡镇独立建市的弊端终于显现无遗,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又反过来与襄阳县合并(美其名曰“撤县建区”),唯一不同的是:当年分离前名字为响当当的“襄阳”,短短数年重归一体后,竟沦落为不伦不类(恕我直言)的“襄樊市”、“襄阳区”!

  ——如果说当年单独划原襄阳县城为市,是建国初管理城市经济的权宜之计尚情有可原;1983年,襄樊市与襄阳地区合并成立地级市,却不在当时就将襄阳县襄樊市合并为“襄阳市”,就是缺乏历史常识和战略远见!——“襄樊市”的存在只应该是一段历史插曲,不具备条件也不应该由其担起弘扬襄阳大地历史文化,发展襄阳社会经济的重任!

  几十年来,众多有识之士不遗余力的呼号奔走,受一些世俗观念影响,阻力重重;今天终于要迎来一个迟来的结果了,仍有部分不明就里的人不理解不支持——但历史的车轮还是会朝着正确的方向疾驰而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古襄阳大地又要迎来一个复兴的春天!我们为能见证和推动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而心潮澎湃……
http://www.huszy.com/胡氏中医世家-银屑病(牛皮癣)、风湿类风湿专科,运用经方纯中药治疗顽固病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01-08
应该改为襄阳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01-10
同意一楼的。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8-01-11
樊城 也是历史名城么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8-06-29
不要改来改去的,要不就一分为二吧!不然樊城人该不干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