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点百度百科的资料:
张鼓峰事件简介 所谓的“张鼓峰事件”,就是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
徐州会战结束时,日军大本营就已经拟定了进攻
武汉的作战计划。把驻台湾的波田支队编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让该支队在海军配合下从镇江乘船溯长江往西进攻,第十一军主力5个师团向九江和黄梅集结,第二军4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在合肥、舒城一带集结。命令要求各部于1938年6月底前集结完毕并发起对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总攻,于8月占领武汉,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但是因为发生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件事情推迟了这个计划的执行,这也就是中国军队统帅部一直没有判明日军进攻态势和意图的根本原因。
在朝鲜、苏联和中国交界处有一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它身边经过,人称张鼓峰。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8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200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到了4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亭亭玉立的东北美人松,而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的草原。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与清政府在1858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但是外国人为了争夺张鼓峰却又一次拚得个你死我活。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已经把东北划为“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
重光葵与苏联进行调解。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重光葵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使战火引向东北,从而影响与中国军队决战的华中战局,大本营命令驻朝鲜日军完成此项任务。
驻朝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于7月份出击,在猛烈的炮火和部份装甲车、飞机的配合下,经3天的战斗就夺回了这个地方,并把苏军赶到了
乌苏里斯克,日军大获全胜。裕仁天皇还没有来得及为日军颁发勋章,8月1日,苏联远东军区两个甲种师2万余人在远东第一集团军苏可洛夫将军指挥下,配属近百门火炮、200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喀秋沙”飞机,开始对日军反击。
苏军敞开门户,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放入到乌苏里斯克草原。日军原来还有点担心苏军不容易对付,但是苏军在皇军面前同样节节败退。这让日军兴奋无比,苏联人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可是8月1日这一天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突然被天上由远而近的滚雷般的轰鸣声惊醒了。还没有等惊慌失措的日军进入阵地,呼啸而至的机群倾吐下了雨点般密集的炸弹和机关枪子弹,远处怒吼着的炮口,喷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烟和烈火吞噬着日军阵地。轰炸和炮击刚一过去,一幅让日军永远不会忘记的恐怖场面出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百余辆苏军坦克轰鸣着,排成数百米宽的钢铁洪流,以决战姿势向日军阵地碾压过来。坦克发动机喷出的浓烟如同天边卷来的乌云,履带卷过的草原跟着发动机的轰鸣在抖动。坦克炮和机关枪把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带在日军工事上压来压去。尽管大和武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勇士,但全都无济于事。苏军以绝对的优势把日本人的狂妄抛进了图们江。
战斗仅仅持续了5天,一个师团的日军就如同一缕轻烟般烟消云散了。板垣陆相奏请裕仁天皇,防止苏联进一步进攻,往张鼓峰调派军队,却遭到了比他小近20岁的天皇的训斥。天皇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华中的战局,他不愿意与苏联扩大争端而陷于被动。毕竟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日本政府被迫于8月11日与苏联签字,维持日军进攻前的边界状态。
8月12日,莫斯科塔斯社宣布了这样的消息:“苏联红军远东第一集团军歼灭入侵日军8000余人,击落飞机24架,击毁坦克47辆。苏联红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日军战败后承认的损失是1400多人。
苏军占领张鼓峰的理由在于《中俄瑗珲条约》俄文本的边界在张鼓峰的南面,日方所持中文本中的边界则在张鼓峰的北边。两本都是正本,这里面的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没有人能说清楚。
张鼓峰事件推迟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表。
引用第44楼九寨沟亚龙湾于2009-06-10 17:19发表的 :
苏联单方面先占领了争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