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86阅读
  • 14回复

[游记]hqq 2008年金門廈門泉州遊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qq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07
2008年10月下旬有個空檔,我想說趁著小三通對臺灣本島居民開放的機會,乾脆去趟金門,然後再坐船到對岸附近轉一轉。這趟行程就這樣定了,並約了喵貓學弟同遊。

行程摘要:

1024 五 臺南飛金門。金城、舊金城、翟山坑道、莒光樓、慈湖(夜景)

1025 六 金門:慈湖、古寧頭、瓊林、沙美、馬山、山外(太湖、八二三紀念館)、料羅

1026 日 金門:小金門、大武山

1027 一 金門往廈門。廈門大學拜訪鄭振滿教授。

1028 二 廈門:中山路、鼓浪嶼、石碼、海澄

1029 三 廈門:廈大人類學博物館、廈門市區、集美

1030 四 廈門往泉州。廈門環島路(黃厝標語)、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水頭(鄭成功墓)、安海(安平橋、龍山寺)、衙口(施琅宅、祠)、蚶江(海防官署)

1031 五 泉州市區:伊斯蘭教聖墓、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施琅故宅、天后宮、接官亭、開元寺、西街、威遠樓。

1101 六 惠安:崇武古城。泉州市區: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西湖。

1102 日 泉州市區:清淨寺、文廟。從石井港回金門,搭飛機往高雄回台。

--
圖文版,網域為.cn可能無法瀏覽

金門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1308205

廈門、泉州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80999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0:40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4-07
[10/24 飛往金門,大金門島西南線]
我跟喵貓分別從臺南跟臺北搭飛機出發,約好在金門機場碰頭。臺灣管下的金門縣共分6個鄉鎮,在大金門島上分金城、金寧、金沙、金湖4個鄉鎮,小金門一帶歸烈嶼鄉,另外還有個烏坵鄉,1949年以前是莆田縣管的,那是離島中的離島,跟金門縣本身之間連海空運輸都沒有。我這趟在金門,走了烏坵鄉以外的5個鄉鎮。另外現屬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嶝、小嶝、角嶼三島,過去則是金門縣的地盤,在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金廈的時候,還是流亡的金門縣政府所在地,這件事是我在金門看金門日報正巧報導的。

話說臺灣西部走廊自高鐵通車以後,民航除國際線以外幾乎都停飛了,現在臺南機場只飛馬公跟金門,機場冷清的樣子,和過去相比可真是天差地別。金門機場倒是熱鬧,但我觀察大部分的旅客都是要走小三通的,真正停留金門的不多。除了金門機場有轉機和紀念品收入以外,航班雖然熱絡,對一般金門人民的經濟效益可能不怎麼樣。這躺旅行我回臺後沒幾天,大三通就被宣告了,不過航空公司把直航機票炒得比轉機香港還貴好幾成,我想金馬小三通對「以時間換取金錢」的旅客來講有吸引力,在一定時間內還是有市場的。

一下機場,對面就有碉堡。機場離金門縣城還有一段距離,靠著網路先查好的機車出租資訊,找了間有機場接送服務的租車行,把我跟喵貓接到金城市區。我們租一臺機車,每日新臺幣400,共租三天,打發了在金門旅行的交通問題。在金門騎車或開車是很舒服的,金門道路很平直,路上車子很少而且幾乎沒有紅綠燈,每一個景點都很好停車,租車行老闆甚至說不用上鎖,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加油站很少,全縣好像只有5間左右。

到旅館(位於金城市郊,但住址已屬金寧)卸下行李後,這趟旅行從金門縣城最熱鬧的地方,也就是金城市區「民族、民權、民生」三條馬路圍起來的三角形地帶開始。重要的機關、學校、古蹟、車站跟商業集中都在這裡,而這個精華三角形一邊的邊長才不過400多公尺,步行走遍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三角形」的中心是一個大院,在清代是金門鎮總兵署,後來曾被金門島上各種軍、政、議會當作官衙,最近才以古蹟之名整修之後淨空,供給文化界使用。

「三角形」內、總兵署的附近,還有邱良功母的貞節牌坊、將軍第、城隍廟、浯江書院…等古蹟,都是很近的,不過我急著在24日下午就往金城西南線的舊金城、翟山一帶遊歷,所以金城三角形的景點,我是分好幾天,用零散時間(吃完晚飯、等候轉機…)去拼接起來的。


離開金城市區後,我原本的第一個目的地是莒光樓,這棟樓在兩蔣時代有高度的政治象徵意義,也成為金門有名的地標。沒想到我騎上機車居然兩次都錯過它,在往翟山、舊金城的小岔路上探了一個廢棄軍營後,趕在進場截止前趕進了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位於金城市區的正南方,那邊的小地形是靠海邊的山,由於有距離金城市區較近,以及海岸在中國砲彈射程的後方的優點,於是在兩岸軍事對峙時代,被國民黨政府挖成一個可以讓運輸艇駛入的大型坑道。翟山坑道是我在金門見到的第一個坑道,現在開放變成金門國家公園設施,後來我又陸續見勢了瓊林、金城、九宮坑道,這些坑道的規模與性質不盡相同,但進入每一個坑道,都足以讓人感慨這是耗了多大的金錢和人力而成,多少人的青春,是耗費在挖掘這些坑道中,或趴臥在這些衛哨射口後。

在太陽下山前來到了舊金城,這是一個門牌地址寫著「金門城**號」的地方,但是除了幾個復原的很新的城門外,就是環島公路會經過的一段,其實看不太出「城」的感覺了。

到水頭天色已暗,水頭是一個有傳統建築和20世紀初期南洋僑匯建築洋房的地方,金門也是個橋鄉,有好幾個聚落(比如北山、瓊林)保留了這樣的建築。當地居民說,閩南一帶島嶼傳統有「富貴貧賤」之說,也就是「廈門富、金門貴、東山貧、海潭賤」,家裡當官,屋簷才能翹起,金門傳統民居不僅屋簷翹起的很多,而且無論屋簷有沒有翹起,與臺灣內地的傳統平房相比,真是富麗得多了。

回金城路上總算尋著了莒光樓,沒有想像中的壯觀,有點夜景,也還算小家碧玉。現在莒光樓已經不再是國軍英雄館,比較像地方鄉土館了。裡頭的值班服務人員說金門車站(金門沒有火車,此為公車站,ps.金門居民搭公車免費)二樓有個金城民防坑道入口,晚上八點有晚場解說引導,值得一去。我們折回市區時七點半,要等到八點進坑道,還是要趕著吃飯再來?正是一個尷尬的時間,但想想出來旅遊何必這麼撐呢,明晚再來吧!就近飽食大啖而去,晚上夜探一段慈湖後,回到旅館休息去也。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1:03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4-07
[10/25 金門環島]
第一晚沒開空調開窗睡,旅館後面有雞叫,很吵,睡得不是很好。早上起來看到旅館門口居然成了兩岸小商品市集,一笑。

今天的旅行向北行,從慈湖開始。慈湖這個地名的由來很封建八股,就是為了感戴先總統  蔣公的恩慈,金門到處都有這樣意義的地名或紀念碑,密度遠比臺灣內地要高。慈湖那一帶本來是個潟湖海灣,後來建了海堤,也就是慈堤,把海灣圍起來變成鹹水湖(我猜想有軍事上的考量,大抵海岸線變短比較好守衛)。慈堤那一帶有個大型的三角碉堡,現在已經開放,裡頭三個角落的機槍堡保存完好,國家公園園方將牆上軍紀標語維護得很好。慈堤周圍海灘則滿地雷和反登陸釘錨,鐵絲網及封條警告「雷區危險」的地域內,可以見到掃雷人員正在除雷,但也有媽媽帶著小朋友在散步,我問了其中一個掃雷人員,他來自柬埔寨,我想從那裡出來應該是很專業的。

從慈湖繼續往北,到了金門島的西北角,那就是古寧頭,是1949年戰場遺址,有古寧頭戰史館。我在金門後來又陸續去了幾個戰史館,其實大同小異,門口都會有些戰車、槍砲,展示的內容沒有特別生動之處。


接著轉向東,延金門島北海岸而行,經過龍口看到有個廢棄的海巡碉堡後,到達金門島的蜂腰部—瓊林。瓊林以明禧宗天啟皇帝命名為榮,在村莊入口的大石(金門的自然村,都立有大石,紅字寫著地名)特別大書「明天啟御賜里名」等字,是金門聚落中特別具代表性的一個。傳說在明禧宗這個昏君當政的時候,瓊林曾出了一個寵妃,不總之是相當富貴的地方了。

看現在的瓊林的宗祠、家廟,還是可以瞧見瓊林的富貴。我等因是在瓊林「戰鬥村」的民防坑道過來的,先看到一張牆上掛著三個「文魁」匾的照片,便問民人這個屋子在哪,鄰人一愣,說文魁稀疏平常得很,一般宗祠裡都有好幾個進士匾呢!我們聽了一驚,經民人指點去看了蔡氏大宗祠和十一氏宗祠,果然不虛,正殿掛五、六個進士匾是基本款,還見有「名宦」、「祖孫父子兄弟伯侄登科」等頌匾,不由的想起古龍小說裡李尋歡「一門三進士,父子三探花」的稱號了。

瓊林戰鬥坑道也當補述。這是兩岸對峙時代,瓊林動員村民挖掘的地下坑道,當地老、中輩的居民都有這段挖地道的共同記憶。和軍方營造的大型坑道不同,瓊林坑道的走道很狹小,以村辦公室和公車站為掩護,有好幾個出入口把村莊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瓊林在戰時可以轉為地下運補作戰的「戰鬥村」。瓊林坑道現由一個村的力量在維護,入口收清潔維護費新臺幣10元,這是我在金門旅遊唯一需付費參觀的景點。我想金門的景點如果以對岸的標準,每個至少幾十塊人民幣跑不掉,但是金門就是這麼大方,而且相當多的景點都沒見著管理人員,但還是維持得乾淨且有秩序。


過瓊林後,折向東北往沙美方向,也就是金沙鎮公所的所在地而去。沙美一帶的商業街,以已經關門大吉的金沙戲院為中心,還可以見到相當多整齊的店面,但現在顯然是很沒落了,連一個遊人都難以找到,但卻有雄偉的金沙鎮公所及車站建築。我們在這裡勉強找到一間餐館解決了中餐後,逕往北行,經過一段水泥路面的戰車道後,到了金門島的最北端,有名的馬山觀測站。

在我的國小課本裡,描述馬山是「離大陸最近的地方」,還有一張蔣中正透過望遠鏡,看著對岸動靜的照片。那時候我看課本地圖,知道他看到的地方叫做角嶼,既然是島嶼,又怎麼會是大陸?後來我長大了,知道角嶼原本也是金門縣的,而且實在不是一個多熱鬧的地方,用望遠鏡窺視角嶼來認識對岸,跟盲人摸象的行為沒啥差別。馬山現在還有軍營站哨,開放的只有觀測站和播音站。我用高倍率望遠鏡看了角嶼、小嶝一帶,能見到雷達站、漁船、簡體字的「軍事管制區」立牌等物件。


接著折向南,繼續走環島公路繞金門東岸到太湖跟山外。山外是金門僅次於金城市區,第二熱鬧的地方,跟金沙比起來更顯得繁華許多,在車站附近,穿軍服的年輕人很多,甚至還有許多年輕女生出沒,可能是趁著週末來金門會情郎的。我在山外街頭買了金門名產「一條根」,隔壁的軍裝店可以訂做「任何軍種和階級」的軍服,我一時興起就買了主計財務少尉軍服一套,很快就可以交貨。

趁我的軍服配件正在縫製的時候,我們在大湖跟附近的八二三戰史館參觀。太湖是人工湖,金門最大的淡水水庫,是金門民生用水的來源(未來據說要向廈門買水了)。取這麼江浙的名字,湖上的風景設施自然免不了應景,順便緬懷領袖一陣。八二三戰史館就在太湖北側的中正紀念林之中。

八二三紀念館的展品比較多元一點,從它的陳列品中,可以看出過去金門、馬祖的人跟臺灣內地之間往返,還需要辦「中華民國臺灣金馬地區往返許可證」,金門、馬祖有限當地使用的新臺幣。兩岸互相投遞的文宣品,現在看來則是令人捧腹,比如對岸擲來一張「蔣軍黃順土投降後,回家第三天就結婚了」、臺灣丟一張孫中山、蔣中正錄音的黑膠唱片,稱「最偉大的聲音」。在八二三紀念館,有遊客問怎麼館裡都沒講這場戰役到底是誰贏了,櫃臺說常設展原本是以臺灣獲勝設計,因對岸遊客時常抗議,就把那些部分刪去了。因此這個戰史館裡,只有雙方轟來轟去的紀錄,至於轟完後的結果呢,就沒有了。

接著繞去料羅。料羅港位於金門的東南角,是離對岸砲火陣地最遠的地方,因此兩岸對峙時期,金門的主要港口設在這裡,至今仍是軍港,等閒不得參觀停留。料羅稍北有片沙灘,現在開闢「媽祖公園」,立了一個很大的雕像。
料羅之後,沒有繼續沿著環島公路走,走上中央公路,經過一些軍營或看似軍營的單位後,到了乳山。這裡是金門國家公園館裡處的所在地,有許多大型軍械(比如老母雞空中運輸機),還有蔣經國紀念館。

吃完晚餐後,從容來到金城民防坑道入口。這個坑道雖然也是「民防」等級,但是地處金門精華區域,規模比瓊林坑道可是宏大許多。金城民防坑道連接金城車站、鎮公所、縣政府、國民黨黨部、臺灣銀行、法院等金門縣的要害地方,穿金門的「精華三角形」而過,另一邊的出口隱藏在金門高中後方。在地道中跟著導覽人員走完全程要20幾分鐘,途中導覽人員說些以前躲炸彈的故事,還說當年金門晚上宵禁,到1960年代臺電都還沒有在金門通上電呢(至於什麼時候通上電,我再查查了)。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4-07
[10/26 小金門環島、太武山]

出發前我還不確定是否有時間上小金門,但因為25日在大金門島的大暴走,就撥出了半日可到小金門一遊,所以26日一早我們就騎到了水頭碼頭(這個碼頭就是小三通的民航碼頭),然後連人帶車一起上船航向小金門而去。
小金門(烈嶼)比大金門有更明顯的「標語文化」,接近九宮碼頭要靠岸前,就看到碼頭上清楚的「愛的教育、鐵的紀律、軍令如山」等大字,一路上還有更多的軍方標語,密度比金門島上高頗多(不少標語跟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有關)。

上岸離碼頭沒幾步路就是九宮坑道,這是一個跟翟山坑道很像的軍事設施,也是可以讓運輸艇駛入的大型坑道,而且九宮坑道的路徑更複雜,部分坑道還沒有開放。

出九宮坑道後我們先騎車橫越小金門腹部,之後才環島一圈。過了「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跟勝利門後,在小金門中央的十字路口圓環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碉堡型地標,叫做「八達樓子」。「八達樓子」是長城上古北口的一個碉堡,1933年中日熱河戰役時曾有激戰,碉堡上的機槍,分別指著「死裡求生」、「自立更生」等標語,把這個地名移植到小金門是有點突兀。

「橫貫公路」西段比較荒涼,路上經過一個廢棄的碉堡「誠實堡」,然後就到了小金門的西海岸,這裡的沙灘一樣立著地雷危險的鐵絲網,還有金門縣政府立的禁止走私的告諭,現在或許已經不需要辛苦走私了,不然駐軍都撤走了,這個告諭當然也成空話。

我們停下來參觀了湖井頭戰史館,或許這裡離廈門太近,我們的手機訊號居然變成「中國聯通」。湖井頭戰史館跟馬山觀測站一樣,都有高倍率望遠鏡可以窺視對岸,比偷窺的話,這裡的位置比馬山更好,馬山看到的是角嶼、小嶝,湖井頭看到的是廈門島,雖然是廈門島背後大概會展中心那一帶,我試圖找那面「一國兩制」標語牆,但是沒有尋著。

過湖井頭後開始繞行環島公路,但走著走著路幅就大幅縮減,變成戰車道!環島公路的北緣跟南緣都有一大段路是這種戰車道,其實我們所騎的車道,就是原來給戰車履帶走的,單線路幅只有40-50公分左右,騎在這種路上真辛苦,一分心看兩旁就會掉落車道了。環島公路(戰車道)的北緣有一片漂亮的海邊地質景觀,原本以為沿路碉堡都已廢棄,隨地踏入才發現其中一個還有駐軍。繞回到九宮碼頭然後走環島公路的南緣,經過直昇機場後大概又都是戰車道了,不過南緣的戰車道離海比較遠些,兩側都是樹木掩護,騎到島嶼的西南角,有一個「三民主義萬歲」心戰牆,標語卻是對內的。青岐這個地方有座烈女廟,廟的神話事蹟是說對岸被虐殺飄來的女屍顯靈,比較特殊的是這個廟是由當地駐軍建立的。

中午在八達樓子附近隨便吃了水餃,跟著一群金門高中的返校學生搭船回到了大金門。下午最主要的行程就是要爬上太武山,上頭因蔣中正所題「毋忘在莒」而被國民政府塑造成金門最有名的象徵。

太武山的上頭跟挖空的山裡都還有駐軍,要上「毋忘在莒」的遊客,在山下忠烈祠就得下馬,然後經崗哨口步行上山。我們因為沿路在「總統訓示」、「鄭成功觀兵奕棋處」等地都有停留,花了70分鐘才登頂。

由於太武山裡的挖空擎天廳沒有事先申請,不得其門而入,下山後只得往金門中央山地的魯王墓園、邱良功墓園方向而去。魯王墓園是二戰後新造的古蹟,無甚可觀處。邱良功是金門當地人,清代中葉一個提督,晉封男爵,他的墓園在金門中央山地一個叫小徑的地方,他母親的貞節牌坊在金城市區的中心。邱良功墓園的翁仲、神獸跟記功碑都還蠻完整,墓園後方是一個廢棄軍營,墓園左右一邊是「中正堂」,一邊是「永懷領袖」,不覺啞然。熱心的鄉民指點我們附近有傳統風獅爺(金門當地傳統的吉祥物),繞過去還看到一排商業街,有彈子房、冰果室跟浴室,但是看來都荒廢已久,比沙美還要落破了。

趁得離太陽下山還有一點時間,繞去大金門島西南線第一天走不撤底的水頭聚落、文台寶塔等處看看日景,晚上在金城鎮採買紀念品後,就早早結束了這天的行程,準備明日起早搭小三通船班去廈門了。

後記:
金門在臺灣人的心裡,「戰地」的形象是根深蒂固的。幾日實地考察下來,也證實它過去當真就是一個大軍營,只是點綴有民居而已。過去兩岸局勢緊張的時候,面積約160平方公里彈丸之地的金門,曾長駐超過十萬大軍(現在大約只有5000),「枕戈待旦」並不停地營造防禦工事。其結果不僅是外表可見金門的山被挖空當碉堡,海邊布滿地雷和反登陸釘錨,村莊的地下聯繫著戰鬥坑道;更有當地人民長期躲避空襲,以「戰地任務」之名被要求宵禁和協助軍需,以及「反攻復國」、「永懷領袖」等各種口號文化的共同記憶。

金門過去的經濟過去依靠駐軍的消費,不過現在駐軍這麼少,很多軍營都關閉了,現在金門經濟靠酒廠跟兩岸貿易。金門的戶籍人口有八萬多人,實際常住的居民可能不滿五萬。金門的房子不高,樹很多,到處都很乾淨,就算週末在風景區也不會感受到人擠人的壓力。有金門戶籍的居民,搭公車不用錢,老人年金加倍發,金門高粱折扣配賣(這是福利),景點都是免費,住在金門是很舒服的。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0:54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4-07
◎ 1027 一 金門往廈門,廈門大學拜訪鄭振滿教授。
這天早上和喵貓從旅館出發,機車行還幫我們載到水頭碼頭。在旅客大廳現場花750兩買了船票,然後兌換人民幣,匯率居然高達5.01,這是我第一次看到5以上!

搭船沒什麼限重跟托運問題,安檢也簡單,就跟一群人一起上了渡輪「東方之星」號。金門水頭-廈門東渡是小三通最熱門的航線,每天來、去各10班船,出水頭碼頭後,先向西南行,經過大膽水域(還可以看到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心戰牆)後,折向西北,然後陸地逐漸明顯,看到許多高樓大廈,大約總共經行一小時,就到了海滄大橋下東渡碼頭,這是廈門作為接待小三通旅客的新碼頭。

進旅客大廳先辦落地簽,辦落地簽的櫃臺是一個長條型桌子,有五、六個櫃員,現場就看到一個人傳一個人,最後就輸出一張貼紙貼在我的台胞證上。花不到五分鐘完成了通關程序,接下來就得趕緊打的前去蔣楠同志幫我訂的錦江之星廈大店,她在那兒等我。

錦江之星廈大店在蜂巢山路,按蔣楠的說法,那一塊是廈門最破的老區,不過離海邊跟鄭老師家都很近(旁邊就是華僑博物館,不過始終沒有時間進去)。那個地方本是塊小丘陵地,分隔了廈門最原始的兩個聚落:廈門舊城跟廈門港。現在廈門市區當然早就連成一片,甚至散佈到整個廈門島了。

飯後我們從環島路的小門進廈門大學。李莉說,廈大的正門大南校門在南普陀寺前方,這個小門通往環島路的濱海風景區,以前很多學生蹺課就從這兒溜出去玩。李莉又帶我們導覽校園風光,從歷史系、上弦場、芙蓉湖(我知道有芙蓉姐姐)到椰林大道(跟臺大一樣),李莉導覽得好,我也拍了好多白爛照片,哈哈…

見了鄭老師,但鄭老師下午有會,所以跟我們約晚餐時再多聊。由於人類學博物館本日休館,臺灣研究所沒有熟人,於是就決定先去廈大附近的新舊書店轉轉,淘看看有無好貨。我說鄭莉信中推薦有間「思無邪」舊書店不錯,蔣楠也說有印象,可惜按住址前去,已經歇業了,但還是在大學路跟思明南路找了幾間書店,淘了「圖說廈門」、「籌海圖編」等幾本書,但如以地圖方面來看,這次廈門、泉州之行掏到的地圖集比預期少很多,甚至連福建省地圖出版社的產品都淘不全。

晚上跟鄭老師約環海路上的珍珠灣,但苦等不到,手機聯絡幾次後,才發現原來鄭老師說的是「曾厝垵」,不是「珍珠灣」,不覺莞爾。我帶了臺灣老版的的地圖集跟金門紅標高樑、風獅爺當禮物,哈佛的Miss吳剛好在廈門調研,也一同來聚。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4-07
◎ 1028 二 廈門,中山路、鼓浪嶼、石碼、海澄

今天原訂行程只在廈大附近景區跟鼓浪嶼逛逛,不過昨日拿我的考察路線圖和鄭老師討論後,鄭老師說既然我的祖籍在漳州府龍溪縣,這一趟沒去漳州轉一下太可惜了,他建議到海澄去看看。我聽了也熱血起來,決定捨胡里山衝海澄,這樣一來我的行程就多轉一大圈,苦了地陪Miss蔣囉!

今天的行程從鼓浪嶼開始,跟蔣楠約在「輪渡」,這地方是過去廈門的水陸交通中心,海關跟郵政總局都在這裡。我跟喵貓來得早了,就先去中山路看兩眼,清晨的中山路還沒有多少行人,店面也還沒開,還看不出廈門中心商業區的氣氛。

蔣楠帶我們坐渡輪到鼓浪嶼,鼓浪嶼的船票是一個代幣,只有回程才需要買票(我多買一個當紀念)。鼓浪嶼在戰前是公共租界,許多臺灣仕紳、南洋華僑或政界人士曾在這兒度假或避難,留下了許多歷史建築。這些建築(還有一批領事館或租界當局建築)在戰後當然被很多單位徵用去了,比如日本領事館就撥給了廈大,還有許多名人故居一戶撥給幾十戶去住,現在中國搞旅遊創收,鼓浪嶼重修了一些建築,到處就圈地收門票。Miss蔣跟我都很討厭這種作法,所以我們在鼓浪嶼就不進這些圈地,反正在島上的老建築多得看不完,比如我隨便亂走走過隧道後還看到了林祖密故居(霧峰林家),蔣楠在鼓浪嶼考察過好幾次了,那一帶也沒去過呢!

回市區在中山路附近吃了中餐,中午果然人煙就鼎沸了。跟中山路平行好像是大同路還是開元路,過去也是舊城區的精華地帶,但現在看來就很殘破了。回輪渡準備買船票去海澄,這才發現海澄碼頭正在整修,所以只能搭船到石碼,再想辦法去海澄了。往石碼的渡輪很小,也很髒,裡面的船工一直在吸煙,而我們又不能開窗,不然水會濺進來,所以一路行程頗苦。

石碼鎮是現在的龍海市治,龍海是「龍溪」、「海澄」兩縣合併後的稱呼(也就是說這一合併後,我祖籍的「龍溪」一名就消失了)。石碼鎮看起來髒髒小小的,打聽了一下好像也沒有往海澄的公交車,只好打「摩的」前往,沿路所經也不是鋪得很好的路,風塵僕僕總算是到了海澄城隍廟。

海澄古稱月港,在泉州港淤積後,在明清時期是閩南的重要港口,明末大海盜,最早開發臺灣的顏思齊就是海澄人。當年我的祖先從龍溪縣渡海來台,也很有可能就是由海澄出發的。海澄港道現在跟臭水溝似的,但兩旁的房子以磚石墊高的設計,還是可以看出過去依港叉生活的景觀。我們一路經天后宮再走到海澄港務站,太陽已經要下山了,於是又打了摩的回到龍海客運站。

回廈門改走陸路,龍海往廈門的客運不經漳州市區,從江東橋附近經角美、集美然後過橋進廈門島。晚餐後去鄭老師在環島路上的海景別墅叨擾,果然是好地方!鄭老師並且幫我規劃,麻煩他的學生,現在集美大學教書的徐老師開車,把我想去石井、水頭、安海、衙口、蚶江五個景區整合起來,在10月30日一天搞定。哇!這真是太棒了,有兩位田野經驗豐富的老師帶隊,又把在鄉下行走的交通問題解決了!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1:05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4-07
◎ 1029 三 廈門,廈大人類學博物館、廈門市區、集美
這天只有蔣楠要忙,我跟喵貓自己跑。早上先去廈大的人類學博物館,我在公車站牌看到來車一喊,結果我上了車,喵貓沒有,我在南普陀廈大終點站等了快半小時,想說喵貓用走的都該到了,果然在人類學博物館前會合了,虛驚一場!

廈大人類學博物館的藏品,有一批是戰前在閩南各地甚至臺灣(比如圓山石器、臺灣原住民生活器物)、南洋徵集到的文物(廈大畢竟是華僑建立的學校),一批是日本撤退時徵收戰利品,另一批是戰後因工程出土搶救的文物(比如回教墓碑,蔣楠說戰後泉州自己也有博物館,逐漸徵收範圍僅限廈門)。我覺得館裡的畲族文物最精彩,比如雷氏敕書。這個民族自稱是盤瓠(狗)後裔,征番成為高辛帝駙馬,可是分佈的地域卻在閩粵沿海一帶,跟漢人(尤其閩南、客家)居住地域雜處,他們的關係很值得玩味。

出廈大在光合作用等書店買了幾本地圖集,然後進市區中山路逛了新華書店順便寄物,得以輕裝好好吃頓中餐。下午本想去福建省地圖出版社的廈門分部瞧瞧,結果分部並無門市,在市區搭巴士轉了一大圈,決定還是回輪渡附近,去試搭廈門的BRT(公車捷運系統)。

廈門的BRT是很高級的BRT,他實際上是輕軌的設計,所以全高架、全立交,車站做得跟臺北木柵線類似,只是輕軌經費還沒到位,所以先用巴士來跑。我想去集美看看,要搭1號線,結果誤搭3號線又得多轉乘幾站。

集美是一個半島,離廈門本島很近,是交通要地。1958年中國為了對金門發動八二三砲戰,搶蓋了集美海堤已完成鷹廈鐵路,當時根本未考慮海堤會阻礙海流,導致嚴重污染,完全是硬幹。1980年代末,新建的廈門大橋又設計不佳,無法取代海堤。直到2008年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的通車,鐵公路走新的橋樑,海堤總算可以廢了。

我們在嘉庚體育館下車,這是為了紀念廈門大學跟集美學村(現在已經併入集美大學)的創辦人陳嘉庚先生。這一個BRT的站就有二十幾路接駁公車,我們搭22路去集美半島南端的龍舟池,這一路公車經過很多學校,班次密集得很。
龍舟池那一帶還包含陳嘉庚故居、南薰樓、鰲園等景區。時刻已近下午5點,我們就沒有買票進這些景區,只在龍舟池附近看看,並眺望交匯於集美的幾座大橋。一直有學生繞龍舟池在跑步運動,這是受到陳嘉庚的感召嗎?

晚上本來想去試試廈門足浴的,倦了,想起蔣楠說泉州也是有的,於是就回錦江之星歇息了,好準備明天一天最精實的考察。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4-07
◎ 1030 四 廈門往泉州,廈門環島路(黃厝標語)、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水頭(鄭成功墓)、安海(安平橋、龍山寺)、衙口(施琅宅、祠)、蚶江(海防官署)

一早徐老師開車到錦江之星接我跟喵貓,鄭老師跟吳幸釗已經在上面了(鄭老師說讓蔣楠趕論文,所以她沒有跟),我們各都準備了早餐跟飲料,所以帶著一堆食物,好像要野餐一樣地出發了。

出飯店往環島路方向走,經集美大橋出了廈門島,走上了濱海公路,這是新的工程而且未完全完工,連最新版的地圖都沒有畫上去。我們今天基本上就是沿著濱海公路一直往東北跑到泉州,濱海公路的廈門段(就是同安)最好走,跨到泉州市的地界後,開始斷斷續續地,有些路段是新闢快速道路,有些還是舊路或小路甚至工地,有些時候又要進城鎮,然而沿路的路標不是很多,讓我們吃了不少繞路的苦頭。

進泉州市屬南安市地界後,道路兩邊開始有很多石材店,難怪這裡叫做石井。石井是我們今天的第一站,這裡是鄭芝龍(還有朱禧,不過朱禧不是我考察的重點)的家鄉,石井鎮公所也最愛用鄭成功的招牌,許多立牌寫著「成功故里」(實際上鄭成功青少年成長的地方應該是安海),今有延平王祠跟一個鄭成功紀念館。

石井延平王祠建於康熙38年(1699)也就是鄭氏自臺南洲仔尾遷葬對岸南安同時,是清帝國最早祀典鄭成功的寺廟,比在臺灣本土允許設立延平郡王祠早170餘年。清帝國收服臺灣後,為收服民心,定位鄭成功為明遺臣,但仍擔心明鄭遺留勢力起義,遷葬對岸以及長期禁止民間為鄭氏立祠,即為例證。之後日本以鄭成功生母為日本女子,引伸鄭成功的忠孝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國民黨尊崇鄭成功以臺灣為反清復明基地;共產黨尊崇鄭成功驅荷復臺,導致鄭成功變成多個政權都利用的政治圖騰。歷史之為政治服務,這算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了。

石井延平王祠中,康熙帝為鄭成功立匾「忠臣」,為鄭經立匾「孝子」,同治帝為延平郡王鄭成功、嗣王鄭經、監國鄭克臧立匾「三世王爵」;對比臺南延平郡王祠中,除鄭成功牌位外,尚有田川氏、鄭克臧的牌位,獨缺鄭經。其中意涵,頗值玩味。

第二站是水頭的鄭成功陵園,陵園在覆船山上,我們走繞了路,苦行了好長一段爛路,總算硬「矜」上去,到上頭才發現根本就有一條修很好的路可以到!徐老師當場就說,他就感覺一定會有條好路上鄭成功陵園的,不然泉州以下搞對臺工作的都該烏紗帽了!

水頭鄭成功陵園是五重台階,墓地跟神道都相當廣闊,算是很尊崇了。我想洲仔尾原本的墓地,再怎樣也沒有水頭的陵園來的氣派(尤其洲仔尾是一片平地,絕不可能有這麼渾然天成的靠山),但是鄭成功與鄭氏家族應該是寧願留在臺灣,也不願意被拔去改葬在這裡。

第三站到了安海,已經出南安到了晉江市地界。臺灣人未必知道安海這地名,但這地方的確跟臺灣有太重要的聯繫。實際上安海就是安平鎮,是鄭成功7歲自日本歸返中國,直到19歲赴南京上太學前成長的地方,可以說是鄭成功的第二故鄉,所以鄭成功渡海攻臺以後,就把荷屬臺灣的政軍中心熱蘭遮城(Zeelandia)改稱安平鎮,作為他的居住地,因此被人民稱為王城。

鄭氏宅邸已經全毀,甚至安海灣(其實「安」這個字,在閩南語常是「灣」的意思,安海實為灣海,同安實為同灣,都是過去的海灣)已經淤積為陸地,早看不出鄭氏家族過去以海叉為家園,號令萬船,明清兩代朝廷都莫可奈何的氣度。

安海目前最著名的古蹟是宋代安平橋,又稱五里橋,過去是安海灣上連接晉江、南安兩縣的跨海大橋,長達五里,在當時是了不起的工程,事實上這座橋直到一、二十年前還讓摩托車走,真苦了這老袤的身軀!安平橋那一帶的海灣原本已經全部淤積,現在的水域是近年新又挖出來的,為了讓他還有橋的感覺。靠安海鎮上那邊稱為「橋頂」,有兩個持刀翁仲守衛,頂橋附近已經都是民房了,橋面是四塊青石版組成的,每一塊都很細長。順著橋走過幾百公尺有望樓,考察團在這兒拍拍照,就沒有繼續再多走太多,畢竟今天得抓緊時間,五里也就2.5公里,來回走就5公里了,走完會花太多時間。

在安海我們還去了龍山祖寺,這是在臺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三縣)移民後裔的傳統信仰。這間廟的重修與發揚與施琅有關,寫在施世標立的碑上。

路過永和(不要懷疑,就是永和,晉江還有東石呢,跟安平一樣,這些都是移植臺灣的地名)簡單吃了蠔乾粥當中餐,趕去龍湖鎮的衙口村,這是第四站。

衙口是施琅的故鄉,本來叫做南潯,施琅滅了鄭氏發達了以後,光榮回故里蓋了靖海侯府的大宅邸,這個衙門前就被稱為衙口(另外他在泉州府城內也有宅邸,墓園則在惠安的黃塘)。中國的史觀為了為統一服務,已經到了錯亂的地步,既然推崇鄭成功「驅荷復臺」,對滅鄭氏的施琅卻又推崇備至,這不是自相矛盾?現在連尚可喜、洪承疇都被平反了,分別有了紀念館,還能拍成電視劇呢!

衙口靖海侯府前立了「施琅大將軍」碑,從電視劇倒來發揚歷史,看起來有些滑稽。入內掛滿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金牌,上頭還有大匾「名垂千秋」,看來康熙帝還是比今人含蓄,只書了「勳德齊班馬范曹」,只把施琅跟班超、馬援、范仲淹、曹彬相提並論。

第五站是蚶江,位於石獅市北邊,這又是一個跟臺灣很有關係的地點(其實今天五個點都跟臺灣很有關係)。清中期以後官方正港的三條對渡航線中,所謂中線即為鹿港/蚶江對渡(另兩線為臺灣府/廈門,以及八里坌/五虎門)。到蚶江會感受到鹿港的影子,鹿港有不見天街,蚶江有一線天街,依稀可想見當年「鹿耳連帆」,商郊熱絡的盛況。經過一番問路,終於在夕陽時分找到昔日海防官署(泉州府蚶江海防通判),今已成遺址公園,「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對渡碑」)還立在已經傾頹,中西合璧建築「海防官署」的牆邊。

五個行程都勝利完成後,徐老師就趕著要在六點check-in時間終止以前,把我送到泉州城內的華僑大廈旅館,這是蔣楠多次提醒的。我們的車在晉江河邊上,錯過了幾個可以進城的橋,不過還好是趕到了。今天一行多虧了鄭老師和許老師的鼎力協助,否則以當地的交通狀況,別說搭公交巴士絕對無法走出這樣的行程,有這麼實力派的歷史田野指導更是千載難逢,真是太棒了!

我去泉州的時間不好,剛好碰上泉州辦全國農運會,住房緊張。還好蔣楠幫我訂到華僑大廈,還是四星級飯店,它的地理位置就在泉州舊城中心、孔廟旁邊,是控制高度的舊城裡,唯二突破十層的建築,我第一次住這麼高級的旅館!

晚上跟喵貓出旅館到沒多遠處的塗門路,吃了晚餐,小晃了一下孔廟夜間因農運會的晚會,就回旅館歇息了。我享受了一下華僑大廈的足浴,走了一天之後的放鬆果然是很舒服的。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0:45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4-07
◎ 1031 五 泉州市區:伊斯蘭教聖墓、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施琅故宅、天后宮、接官亭、開元寺、西街、威遠樓。

今天在正‧泉州地陪蔣楠同志的率領下,勝利走遍了泉州市區各名勝古蹟,精實程度不下於前一年的臺南田野,這一天走下來也讓我對泉州/臺南的空間結構做了對比,有更深的體會。

一早約在華僑大廈前的銅佛寺,不過跟廈門住處旁的華僑博物館一樣,我始終還是沒有時間走進去一瞧。我們的第一站從城東郊的伊斯蘭教聖墓,也就是俗稱靈山的地方開始。泉州在宋元時代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港口,有很多回教徒經商或移民來此居住,到現在也還是有很多回教徒後裔。是相傳穆罕默德的第三與第四弟子坐船來到中國傳教,死了之後就葬在泉州,此地就成為回教徒的聖墓。這個傳說現在無法證實,但重點不在此傳說是否為真,而是此地確實千年來成為回教聖地,而且至今仍是泉州回教徒的墓地。泉州的回教徒主要聚居在陳埭跟百崎,兩地恰共扼泉州灣的出口,據說這片區回教徒在儀式跟生活習慣上已經跟周圍漢人無太大區別了。

接著我們步行往舊城方向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這海交館是泉州老牌的博物館,以其主題聞名。博物館的外型就像一艘船,戶外正在挖一個池,一艘小船已經擺在外頭(海交館還有一艘更大的船,但先賣個關子)。蔣楠對海交館的寶貝如數家珍,她推薦的寶物大多是跟文化融合有關的,比如好多個碑就集合十字架,回教風格屋頂,印度教生殖崇拜;或者中國式的佛祖但手裡拿著十字架,中國傳統墓牌但是上面有西文教名,實在太有趣了。當然館內最後一樣寶物就是明教的摩尼光佛,雖然這是複製品,原件在晉江市羅山鄉蘇內村草痷寺,是舉世僅存的明教遺跡。想起了張無忌跟倚天屠龍記,這個有趣阿!

接著我們又步行從東門(仁鳳門)進城,去找那施琅故宅。蔣楠說她在泉州住這麼久也沒聽說過施琅故宅,我拿出旅遊地圖,是標在那「泉州農校」上,Miss 蔣才恍然大悟,那塊地現在空下來修整,原來是為著這!不過施琅故宅被農校幾十年的摧殘,雖然立著「施琅故宅」的碑,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出清代官邸的感覺了!

中餐在文廟附近吃,路過武廟跟清淨寺,蔣楠說這兩間廟離旅館近,可留著看時間逛,就先路過。今天太熱,中午稍事休息後,下午換穿短褲從中山南路繼續走起。這路就是泉州府的南大街,通往南門(德濟門),在民國初年受華僑捐獻,做了一番都市更新,當時還是挺牛的商業街,當然現在看來就有些陳舊了。

德濟門已拆,原址現在騰空做一個遺址公園,城內方向面對著天后宮。泉州天后宮規模宏大,廟前立著聖旨碑,廟後當代捐資重修的則幾乎都是臺灣人了。泉州天后宮的後殿掛著「閩臺緣專題展覽」的匾(門柱用了兩根印度教的柱子),其實這裡就是閩臺緣博物館的前身,很難想像一進後殿的文物,能擴充到展場超過2000坪的巨型博物館。

南門外有李贄故居、富美宮跟順濟橋,簡單看看後,轉往臨漳門(新門)外的接官亭去。臨漳門原本亦毀,2002年起重建於原址,這個門不是正西門,但方位仍係西邊,泉州與臺南的接官亭都在西邊接官,都是因為水路的關係。目前泉州接官亭景區裡的山川壇、接官亭、跟碑匾基本都是仿建的,只有「石筍」是真正的宋代文物,至於為何要在這裡立個造型怪異的石筍?據說也是生殖崇拜,真妙!

下一站又進城內前往開元寺,這個開元寺可牛了,那真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建的寺廟。只可惜大門口被一個「祝第六屆全國農運會圓滿成功」的拱型氣球柱,給破壞了和諧景觀。這開元寺最勝的古蹟是宋代兩塔,後方有該寺近代最有名的和尚之弘一法師紀念館,以及南宋古船舶紀念館。這條古船舶是1974年在泉州灣出土的,殘長就超過24公尺,是艘巨型商船,根據性質應該給海交館管理,但當時因為海交館也沒有這個場地保管,居然就抬到了開元寺去!而這一放就是三十年,現在就算想搬也不知如何搬起了。

再來趁著最後的日光,去子城內的威遠樓,這算是鼓樓。既然是子城,這一帶也當真是泉州舊城中心的中心,泉州本沒有鐘樓,民國後做了一個現代鐘塔,立在十字街口(東街、西街、中山北路、中山中路。我想後兩路原本應為北街、南街),附近那棟百貨公司因此被稱為鐘樓百貨。

泉州一日匆匆而過,蔣楠說得對,廈門只是小資的城市,泉州才是歷史文化古城。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0:46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4-07
◎ 1101 六 惠安,崇武古城。泉州市區,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西湖。

今天去泉州新的客運中心站搭車前往惠安縣的崇武,原本我還擔心只有兩線專線會不會班次很少,結果很快車滿就開了。雖然是新的客運站,但是動線規劃很差,所有的車都堵在一起,光公車出站就花了一番功夫。然後依然是老樣子,出站以後隨招隨停,到處拉客,當然這站外收入都不用上繳了。

泉州往崇武的濱海大道大抵都修好了,後渚灣那一帶填海填很大,跨海大橋幾乎看不出是在海上。到崇武很簡單的終點站下車,有許多摩D拉客往古城,又說付十幾塊RMB幫我們繞過收費站免門票。我跟喵貓只讓摩D載到古城,其實很短的路,用走的也沒多遠。

蔣楠今天忙論文了,不過她諄諄提醒,崇武石城根本就還是一個有很多人居住的聚落,找一個門跟居民進去就行了,別當傻B買門票。我到了城下,見一個大圈地,圍著城的東、南兩門間寫著「石雕工藝博覽園」,當然入口就是賣門票,這種破壞古蹟的假景觀我自然是抵制到底的,就往反方向走了沒幾十公尺,看到一個小門(水門)鑽進去,果然這就是居民的真出入口!

崇武古城是福建唯一完整保留的一座石城(一說在全中國也是僅存),是明代為防倭寇(其實倭寇大多是中國海盜)所建的防禦性城垣(和泉州府那種有大批平民的城不同,崇武城當時住的全是軍戶),屬於永寧衛(泉州府陸防歸泉州衛,海防歸永寧衛)的崇武所,當年福建沿海數十個衛、所、司城,今日只剩它保存下來。崇武城裡密密麻麻都是小房子,道路彎彎曲曲很複雜,進去沒多久方位全失了,繞了好多迷糊路。總算找著了關帝廟,那是在南門,我走上門樓,看外面好多被騙的遊客在逛石雕公園,不覺為他們祈禱。這廟雖在崇武小城內,倒也裝飾華麗,香火鼎盛,其實這幾天在閩南接觸好多寺廟,一改以前我在華北以為傳統寺廟幾乎都是死廟的經驗,閩南的廟是活生生的,宗教活動相當熱絡。

今天的崇武城內分為兩個村:海門村、靖海村,為了蓋村辦公室跟學校拆了一批房子,變成崇武城內最大的空地,改變了原有景觀,其實也有些可惜,不然崇武城整個街道跟建築格局幾乎都保留的不錯。走上東大街,東門內有一間大廟叫東嶽廟,東門上門樓也是一間廟,拜玄天上帝,到這麼偏僻的地方,還是到處可見臺灣人對廟宇的捐獻。

東門是一個甕城,臺南只有大南門是甕城,崇武這種小城,居然東西南北門都是甕城,可見其防禦性質。我們走東門出城探探,外頭是片叫半月灣的美麗沙灘,很可惜地即將蓋起度假飯店,我想將來會很商業化。

接著走上東門,走在城牆上看過去得防禦工事。崇武城的城垛都是石造,是以經過五百年還保存不錯,在城牆上看城內,看海,別是一番景象。想起今天走的崇武,前天走的石井、蚶江,都是泉州地界的海口,過去是海防或海盜基地,也早在開放小三通、三通以前,自己就做起了走私生意,賺了第一桶金,所以雖是小城但亦富麗,比我所見漳州管下的石碼、海澄,要鮮豔不少。

午餐後,轉到泉州市區西北郊,下午主要要逛的是「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英文館名是China Museum for Fujian –Taiwan Kinship)。這間閩臺緣博物館是中國某領導在泉州天后宮看了「閩臺緣專題展覽」後,有感而發明了福建與臺灣間的「五緣」,之後就蓋了這棟巨型博物館。鄭老師建議我該來這裡看看,我覺得也是。該博物館理論上只接受有介紹信的參觀團體(現在好像放寬了),不過對拿臺胞證的臺灣人是歡迎的。

閩臺緣博物館有很大的大廳,二、三樓都有很大的展場,但三樓展場還未開放。這是一個主題性的博物館,常設展展品未見得有很好的古物,複製品頗多,主要就是要營造場景(比如蚶江渡口、牡丹社戰場、臺北中山堂受降式..)跟氣氛。裡面比較有趣的設計,一個是迎親偶戲,另一個是「虛擬實境遊臺灣」,觀眾站在指定位置上,就會出現在背景為知名臺灣景點的電視螢幕上。

閩臺緣旁邊還有一棟規模相近,建築風格相對(一圓一方)的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本來不收費的,但是一樓大廳現在放「奧林匹克與中國」巡迴展,反倒為此收費了。常設展是泉州史,有些內容會跟海交館重複,但也有幾件重要古物,比如施琅故宅石匾(「太子少保光祿大夫內大臣靖海將軍靖海侯世襲罔替解御衣龍袍馳賜載褒詩章」,就是他上疏或立碑寫的頭銜)、飛天石雕等。戶外展區則有一堆石匾、石碑,是泉州近年因工程施工搶救的。

泉州博物館有一個大叔跟我們聊天,而且他一直摸喵貓的手,說他手真好,哈哈。

下午逛兩個博物館,時間也不早了,就放棄了上清源山,把附近西湖繞了一圈後,打道回旅館,看泉州電視台閩南語頻道「泉州第一炮」!
[ 此帖被hqq在2009-04-07 21:02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4-07
◎1102 日 泉州市區:清淨寺、文廟。從石井港回金門,搭飛機往高雄回台。

今天是閩南考察最後一天了,下午一點多的船,我請蔣楠先幫我預訂了10點去石井碼頭計程車。所以早上還有2個小時可以在泉州市區逛逛,我跟喵貓先去九一路的泉州郵政總局寄了明信片,然後往市區三大廟:文廟、武廟、清淨寺方向移動,可惜時間不太夠,武廟只有路過,匆匆間看到許多信眾跪在廟前對人行道上的香爐膜拜,還有錫蘭移民碑。

清淨寺也就是泉州的清真寺,這是一個柔和阿拉伯文化跟中式建築的清真寺,跟北京牛街的中式清真寺又不相同。收票門房趴著睡著了,所以我跟喵貓躡腳逃票進去,裡頭有幾個有趣的碑匾,一個是永樂帝「命慢侮欺凌馬哈麻之教者以罪罪之」諭碑,一個是廈門海關監督「唐柯三休盟」書的「認主獨一」匾,還有一個一看就是假匾的「萬殊一本」匾,後者嘉慶年間的匾以簡體字書寫,成何體統?!

文廟就在華僑大廈旅館旁,泮宮前立「泮宮柵欄內外不許排列貨物及作賤污穢」碑,不過此時正因農運會在辦園遊會,攤販甚多,不覺莞爾。泉州文廟大成殿號稱現存中國最大的大成殿,裡頭果然清代每個皇帝的匾都有(但是看似複製品?),跟臺南孔廟一樣。

回飯店退房,拿回了押金RMB600。這個押金制度是這幾年興起的,早先中國的旅館並沒有這個規矩。現在入住當時就要全額付款,而且還要另付押金,這是海外罕見的規定,讓我感覺很不受尊重。現下我要離開了,才拿回這筆押金,自然也花用不到也不爽花用了。

計程車上跟司機小伙子講了好多閩南語,跟我講的閩南語相比,我感覺廈門腔最接近,其次漳州腔,泉州腔比較遠,有時候聽了要思考一下。到了石井碼頭,司機小伙子要我簽張計程車抵用券,當時我還不明這啥,下了車看碼頭告示才知,石井碼頭小三通業務剛闢,因為偏遠,正促銷推動免費計程車三人共乘免費制度,所以我這計程車資其實是多花的,唉…,出門在外就不要太計較了。

石井客運碼頭只有小貓兩三隻,班次少,生意也差,海關跟碼頭人員都很閒,看報紙的有之,打手機遊戲的有之,船要開之前才來稍多些人。大概太閒了海關還刁難我,開我行李箱檢查,到處問東問西是啥,我說是書,她還嗆這不是你說了算,她要檢查。就給這後娘臉的檢查吧,裝臭內褲的塑膠袋也不放過。

搭泉金輪(Quan King)回金門才下午2點多,離6點的飛機班次還有滿長一段時間,就在金城的特產店買了高樑然後寄物,到將軍第跟基督教會堂做了最後巡禮,還跟小朋友打了場羽毛球。回到金門的土地,地面上還是比對岸乾淨太多了。

通算今日早上10點從泉州市區出發,經12小時,途中更換的士、渡輪、公車*2、飛機、捷運、台鐵、機車7種交通工具,總算行抵臺南公園寓所。本次出遊行程十日,計搭2趟飛機、7次渡輪,繞4個島,攜回紅標金門高粱2瓶,主計財務少尉制服1套,餘地圖書籍雜物約20公斤。在鄭老師、蔣楠同志跟鄭莉、李莉兩同志的親切關懷和協助下,閩南此行勝利完成。不但原本規劃一定要去的,看時間或許可去的都去了,連本來沒規劃的海澄、石碼也去探了,也算踏上了俺的祖籍--漳州府龍溪縣,遙想我祖先為何非得離開那兒。正是:

千里行換機輪車鐵,
十天走遍金廈漳泉。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4-07
厦门的地图很多要么不准确,要么过时....可能是厦门建设太快的缘故吧........我身在此地,已经对地图出版社绝望了....= =
[ 此帖被heberubber在2009-04-07 23:19重新编辑 ]
厦门狼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4-07
看起來好棒呀!真希望我也能有機會去閩南走走。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4-08
五一放假要过厦门玩一下才行,哈哈!
看透人生奥妙
参悟世间真意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5-06
不知这个金门如何去?对省份有限制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