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023阅读
  • 196回复

[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问题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9-13
转发一文章
《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京津冀德惠区划调整问题分析——兼论大保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作者:孟祥林,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删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9-13
文章部分内容
保定一分为三的发展格局(大保定一分为定州、雄安、现保定)
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构想
1.京津冀“4+3”发展设计——北京+天津+保定+雄安——冀北地区(即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和冀东地区(即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冀中南地区
2.京津冀“2+4”发展设计——““2”即将保定市划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以定州为核心将顺平县、唐县、曲阳县、安国市、博野县和蠡县整合在一起的城市团;其二是以雄安为中心通过将保定整合在一起构建主副中心高效互动的城市团,涉及的县级行政单元包括容城县、安新县、雄县、涿州市、高碑店、高阳县、涞水县、涞源县、易县、保定市“五区”、沧州的任丘市等,雄安新区为副省级城市,雄安新区与“大保定”整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主副双核互动”的城市团(“大雄安城市团”),为发展
成为省级城市团奠定基础。在这种格局下,保定“一分为二”后的定州城市团在“大雄安城市
团”与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城市团之间承担连接职能。
“4”即将京津冀除去定州城市团、大雄安城市团后的其他区域划分为 4 个部分:其一是将张家口与北京整合在一起;其二是将唐山市、秦皇岛市和承德市整合在一起;其三是以天津为核心将沧州市(除去任丘市)以及津西廊坊整合在一起;其四是以石家庄为核心整合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形成冀南区
域的城市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9-13
一个专区类地区可以分为两个地级市,保定是专区分保定市和保定地区,所以现在市和地区合并的基础上保留了地级保定市,还可以增加一个地级市,估计以雄安为中心还是可以有的,不过对手是定州。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9-13
保定要哭了。邯郸还是千万人口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9-13
保雄不分,唐秦一体,两个1000多万人口的大市分立京津南北两端,形成吴良镛教授提倡的京津唐保黄金四边形城市群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9-13



之前模仿洛阳十策做了一版唐山十策



恰恰和楼主转载的论文中第二种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不谋而合!只不过华北电力的教授比我想的还大——建言直接让唐山管理承德全域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0-09-13
回 叶知秋彻骨 的帖子
叶知秋彻骨:[图片]
之前模仿洛阳十策做了一版唐山十策
[图片]
....... (2020-09-13 13:34) 

较大的市调整状态(第二阶段),就没有洛阳升副省级的名额哦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0-09-13
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问题分析
—— 兼论“大保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孟祥林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三地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京津的部分职能在向河北省腹地疏解,但大都市过度拥挤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过度拥挤的大都市与环大都市贫困带的存在,说明行政区划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瓶颈。京津两个大都市处于河北省北部地区的中央,行政区划上存在“包裹与被包裹”的关系,过度发展的大都市与发展不足的环带同时存在,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特有的现象。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京津冀腹地可以打造城市发展的增长点,在雄安与京津大都市间可以形成鼎足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京津与冀中地区的整合程度,让京津雄继京津保之后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区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可以判断,雄安新区所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只是京津冀区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开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作出更大规模的调整,以便从根本上理顺京津冀的行政区划关系。
一、京津冀行政区划变化的区域经济理论依据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中心地需要分层次,以便高级别的中心地能够更好地带动腹地内较低级别的中心地的发展。京津两个大都市是京津冀区域内的“双核”,只有围绕“双核”按照“分片+分步”的方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构建起城市体系,才能够促进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高效互动,并尽快推进京津大都市从目前的“集中发展”模式过渡到“分散发展”模式。
(一) “三角形”是中心地间的基本互动方式
在构建城市团的过程中,要在邻近的中心地间构建起三角形互动格局,这样就能够使其中的任何一个中心地都能够更好地接受其他两个中心地的辐射,邻近的中心地在发展过程中就能够在聚集发展与分散发展之间谋求平衡。雄安新区与京津大都市不但形成鼎足发展格局,而且三个城市间距离几乎相等,便捷的交通能够将三个城市高效地整合在一起,而且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三角形腹地,保定位于京津石三角形的重心位置上,所以雄安新区成为了京津冀城市体系的新格局的重心。在该格局下,雄安、保定顺次成为了京津保三角形、京津石三角形的节点,在打破了行政区划阻隔的同时也为京津冀在大范围内重新布局生产力搭建了平台。城市体系的这种布局方式早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就有详细论述,区域经济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也曾提出“多核心”模型 ,认为大城市在发展的后期可以通过“跳出去”的方式,在一定距离之外构建分中心,通过分散布局方式解决大城市以“摊大饼”方式向腹地扩展造成的诸多问题。
(二)中心地间的空间距离适当
对城市体系进行分散布局的过程中,邻近的中心地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距离过大的中心地间不利于高效互动,这就需要在邻近的中心地之间构建新的节点。根据中心地距离衰减原则,必须在中心地对腹地的辐射影响衰减到一定程度之前与邻近的中心地对腹地的辐射作用对接,才能够在两个邻近的中心地之间形成城市走廊。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处,能够在京津保三个城市之间很好地发挥节点城市的作用,相对于保定市中心地,雄安新区由于更加靠近京津大都市而具有区位优势。同时在雄安新区周边,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市密度较高,任丘市、霸州市、高碑店市、涿州市等都可以与雄安新区进行高效互动,这些小城市都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京—津—保、京—津—雄间互动的节点城市,由于与核心城市保持适度距离,在城市体系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摊大饼”蔓延的问题,因此在与高级别中心地保持高效互动的同时,也能够疏解高级别中心地的职能并成为腹地内的次级城市团的核心。
(三)中心地行政级别变化与城市体系构建同步
克氏中心地理论中,中心地间的关系分别按照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进行设计,在不同的设计原则下,城市体系中的各个级别的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不同,中心地的行政级别越高,该中心地能够控制的中心地的数量就会越多。因此在构建城市体系过程中,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瓶颈,不能让行政区划的边界成为城市化的空白区,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条件作出选择。京津冀区域内,京津两个大都市被河北省北部包裹起来,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本应该成为京津冀区域京津中心的大都市不能成为河北省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京津大都市的影响,使得省会城市不能对冀北以及冀东地区直接产生辐射。雄安新区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既有的行政区划格局,但对冀北、冀东地区仍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需要再度对该区域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区划的“包裹与被包裹”的关系,对河北省的行政区划进行分割并与京津大都市进行整合就成为理性选择,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打破冀北(即张家口、承德)、冀东(即唐山、秦皇岛)与京津的行政区划关系。
二、“大保定” “一分为三”与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设想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以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为前提,虽然在此过程中河北省在省域行政区划内在不断地做微调,这包括河北省的大多数设区市进行的市区范围调整以及对辛集市、定州市的行政级别调整,但与京津之间存在的行政区划约束始终没有被打破。雄安新区的设立打破了京津冀行政区划的僵局,雄安新区作为副省级城市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其行政级别可能会再次发生变化,逐步发展成为设区市,即将周边行政区划内的县级行政单元纳为雄安新区范畴,因此该区域的行政区划会存在进一步变化的可能性。
(一)保定“一分为三”的发展格局
雄安新区是继定州市从保定独立为省辖市后,对保定行政区划进行的第二次调整,这次调整使安新县、容城县和雄县三个县级行政单元独立为新的副省级行政单元。因此保定行政变化也成为河北省所有设区市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区域。雄安新区盘活了京津冀三地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状况,会成为京津冀腹地内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城市生长点,最终与京津大都市构成“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保定的行政区划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一分为三”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这种发展方向,定州市、雄安新区都会发展成为设区市。定州市会将阜平县、曲阳县、唐县、望都县、安国市、博野县和蠡县等整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东西狭长的设区市。雄安新区会将涿州市、高碑店市、高阳县以及沧州的任丘市、廊坊的固安县整合在一起,发展成为南北狭长的设区市。基于以上考虑,保定市的辖区会进一步缩小,只有涞水县、易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与“大保定”的五区(即莲池区、竞秀区、清苑区、徐水区和满城区)整合在一起。这种设计思路下的保定市、定州市和雄安新区三个中心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京津南侧省辖市密度最高的区域。三个设区市高效互动,京津冀腹地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虽然保定的行政区划面积在缩小,但发展实力会逐步提升,与雄安新区相邻是保定市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优势。
(二)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构想
1.京津冀“4+3”发展设计
雄安新区的设立,在改变了保定市的行政区划同时,也为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提出了新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雄安新区作出的行政区划调整只是京津冀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的开始。京津大都市尤其是北京由于承担过多职能以及向腹地“摊大饼”蔓延的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大都市“分散发展”的原则。因此此前作出了将“通州区+北三县”作为北京副中心的抉择。 “北京副中心—廊坊市—雄安新区—保定市—定州市”连为一线,在城市化进程中,这里的城市化速度仅次于京津大都市,“北三县” (即三河县、大厂县、香河县)与“南三县” (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作为京津轴的两翼,与京津大都市的互动效率得到提升。在这种发展格局下,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发展势头就会相对降低。为了“强化中间、带动两边”,即以“北京+天津+保定+雄安”为中心带动冀北和冀南地区的发展,河北省的行政区划还需要进一步作出调整。保定要遵循“一分为三”的发展思路,廊坊的“北三县”已经划归北京副中心,将廊坊市的固安县以及沧州市的任丘市划归雄安新区,其他区域还需要进一步作出调整:将石家庄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整合在一起,形成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倒靴型”城市体系 ,这种行政区划设计,既避免了河北省行政区划由于是“空心拳头”而造成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对冀北地区(即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和冀东地区(即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影响力不足问题,也可以在冀中南地区形成一体化的城市体系,从而为石家庄成为京津冀区域内新的城市增长极奠定基础。除了在冀中南地区构建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倒靴型”城市体系外,还要对京津的行政区划作出调整:将张家口市、承德市与北京市整合在一起;将唐山市、秦皇岛市与天津市整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基于行政区划约束而长期存在的资源布局不均衡问题,近京津地区存在的“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也会迅速得到解决。京津在资源布局过程中就能够在更加宽广腹地内进行考虑。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就成为了行政区划内以北京市为中心的子中心城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也就成为了天津行政区划内的子中心城市。在新的格局下,保定市分解后的三个设区市加上津西的廊坊市就成为京津冀腹地内的存在紧密联系的 4 个设区市,而“倒靴型”城市体系、新天津和新北京就成为包裹在如上 4 个设区市外围的可以分别进行集中发展的“三大片”,于是“4+3”格局的城市体系得以形成。
2.京津冀“2+4”发展设计
前文论及的“4+3”发展设计并非最理想的思路,原因在于新北京辖区面积过广,因而会引发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同时也因为原有保定行政区划分解后过于零碎,不利于以子中心城市为核心持续发展,因此除了“4+3”的发展构架还可以考虑“2+4”的发展构架,其中的“2”即将保定市划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以定州为核心将顺平县、唐县、曲阳县、安国市、博野县和蠡县整合在一起的城市团;其二是以雄安为中心通过将保定整合在一起构建主副中心高效互动的城市团,涉及的县级行政单元包括容城县、安新县、雄县、涿州市、高碑店、高阳县、涞水县、涞源县、易县、保定市“五区”、沧州的任丘市等,雄安新区为副省级城市,雄安新区与“大保定”整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主副双核互动”的城市团(“大雄安城市团”),为发展成为省级城市团奠定基础。在这种格局下,保定“一分为二”后的定州城市团在“大雄安城市团”与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城市团之间承担连接职能。在“大雄安城市团”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定州城市团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4”即将京津冀除去定州城市团、大雄安城市团后的其他区域划分为 4 个部分:其一是将张家口与北京整合在一起,新北京较方案一面积缩小, “北京—张家口”成为北京职能向外辐射的一条重要城市链;其二是将唐山市、秦皇岛市和承德市整合在一起,将唐山市发展为该区域的子中心城市,承德市和秦皇岛市作为唐山市的副中心城市,通过唐山市与京津大都市进行高效整合;其三是以天津为核心将沧州市(除去任丘市)以及津西廊坊整合在一起,新天津的管辖范围较目前天津的管辖范围有所扩展,廊坊市和沧州市成为天津市的两个子中心城市;其四是以石家庄为核心整合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形成冀南区域的城市团。在如上“2+4”的发展格局中,新北京、新天津、大雄安以及定州市成为京津冀区域的中心,4 个区域的中心城市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新石家庄和新唐山分别位于如上中心区域的南北两侧,唐山、北京、天津、雄安、定州、石家庄等中心地通过“中间带动两边”的方式,实质性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行政区划“做减法”与保定市的发展困局
(一)河北省行政区划“做减法”的困局
追溯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京津冀三地原本同属一个行政单元,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北京与天津两个区域首先独立为直辖市。京津两市分离后,河北省的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变化,冀北地区由一个整体变为“空心拳头”,随后河北省省会城市由保定搬迁到石家庄。在行政区划变动过程中,保定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缺失,虽然邻近京津大都市,但始终没有与京津得以整合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京津两个大都市的都市优势以及行政优势开始凸显,京津与京津周边的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开始出现较大落差,在“吸收发展模式”下,京津大都市出现过度发展的城市病的同时,在京津周边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保定行政区划内的涞源、涞水和易县也被列入了最初的贫困县中。京津冀区域面积较大,在河北省行政区划不断“做减法”和行政重心转移过程中,河北省已经缺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保定虽然处于地理重心的位置,但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展现。本来具有较大区位优势的邻近大都市的行政单元处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局中。
(二)保定市行政区划“做减法”的困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保定市创造了新的发展平台,为此保定市也积极在各方面做准备,以便扩容承接京津大都市疏解职能的空间。从河北省大局发展考虑,首先是定州市从保定市行政区划中独立为省辖市,其次是保定市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先的“一城三星”整合为“一城五区”。这次雄安新区的成立,使保定市行政区划再次“做减法”。保定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小马拉大车”的困局。但是此后保定行政区划一直在“做减法”。首先是定州市设立为省辖市,而后是雄安新区成立,在雄安新区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定州市可能成为设区市的情况下,隶属保定行政区划的高阳县、蠡县、博野县、安国市以及望都县等的行政隶属关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体系的建设严重受到行政区划影响,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习惯,新调整的行政区划由于是新生力量,一般都会保持较强的成长力,于是新设置的行政区划的城市化速度会超越行政区划分离出去后既有行政区划剩下的区域,从而既有行政区划就会面临发展困境,如果新设行政单元与既有行政单元在城市体系构建、城市团与子城市团建构等方面的关系不能妥善处理,原有行政区域很可能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对贫困区”。
四、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大保定”出了道多项选择题
根据如上分析,雄安新区的设立让保定在感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危机:机遇表现在雄安新区与“大保定”的徐水区、清苑区相邻,使得“大保定”能够率先受到雄安新区的经济辐射,从而能够与雄安新区得以整合发展;危机表现在雄安新区在得以成长为大都市前仍然会以“吸收模式”进行城市发展,在此过程中会将周边的优质资源袭夺过去,而且“大保定”下属的其他行政单元仍然会面临行政区划调整, “大保定”的优质资源于是会相继分离出去,这样会使“大保定”不断调整城市体系建构格局,使得城市发展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步伐。雄安新区的设立让“大保定”在如何对接雄安、如何继续以核心城区建构城市环、如何处理腹地内县级行政单元等诸多问题上出了一道多项选择题。
关键问题一:保定不是雄安新区的郊区
雄安新区是国家层面的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其行政级别高于保定市,虽然目前保定的城市发展基础优于雄安新区,但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雄安新区的发展速度会远远超过保定市,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中不是保定对雄安新区产生辐射而是雄安新区对保定产生辐射。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雄安新区能否将其辐射力越过行政区划界线与“大保定”核心城区进行一体化发展。保定与雄安新区分属两个不同的行政单元,雄安新区的郊区是“安新县+容城县+雄县”整合在一起的行政区划边缘,雄安新区在遵循“分步发展”秩序过程中, “安新县—容城县—雄县”三角形是首先得到发展的区域,虽然从城市体系建构伊始就会存在“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发展原则,但保定不是雄安新区的郊区。在长期发展中,保定需要具有“城市化贫困”的危机预警。
关键问题二:提前做好对接雄安新区的准备
此前在论证“大保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对接京津到承接京津,而后又提出京津保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雄安新区设立后,在京津保腹地内将会存在 3 个核心即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在这种格局下,保定对接的不仅有京津还有雄安新区。为了促进大保定发展,保定需要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伸出五条城市链,分别与北京、天津(雄安)、沧州、衡水、石家庄构建城市链。在这 5条城市链中,涉及到保定与雄安新区对接的是三条城市链。 “安国市+安平县”将会成为节点中心地,定州市会成为节点中心地,在城市互动过程中推动“大保定”发展。在对接雄安新区方面,保定需要通过三条城市链沿着 3 个方向从雄安新区与保定结合部切入,在发展步骤上需要基于分散理念设置多个节点中心地逐步进行。雄安新区在发展步骤上应该首先是“安新县—容城县—雄县”三角形区域,而后再向外围扩展。在此期间“大保定—雄安新区”交界处应该是城市化程度相对较弱的区域。大保定在城市化进程中无须在该处布点,而是将重点放在 A 区:由清苑区向南将蠡县整合在一起,由徐水区向北将定兴、易县、高碑店、涿州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适当向 B 区推进,依托县级中心地和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构建“大保定—雄安”节点,等到雄安新区的辐射力达到这些节点时,大保定就能够与雄安新区迅速对接。因此,在保定市行政区划再次作出调整后,就需要前瞻性地为对接雄安新区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会失去很多良好的发展机会。
关键问题三: “大保定”腹地在缩小但实力要增强
保定的行政区划在进行多次调整后,腹地面积在不断减小,这是布局“大保定”的不利因素。此前在行政区划内将白洋淀构建在“大保定”视域范围内的思路就需要进行调整。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保定需要在行政区划“做减法”的基础上对城市内涵“做加法”,即要对主城区进行“精装修”,强化老城区与“新三区”的整合力度,并在“新三区”内尽快培养出更多的微中心  ,并进一步向外围腹地辐射。在向“保定—雄安”结合部布局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在“新三区”外围的西侧区域培养城市发展的生长点,避免保定在进一步作出行政区划调整后使“大保定”发展再次陷入困局。因此前瞻性的构建保定城市发展格局就显得很重要。在构建城市体系过程中,需要从更加长远视角考虑问题,提升保定核心城区与腹地间的整合力度,即使行政区划进一步“做减法”,城市体系也已经整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大保定”长远发展。
关键问题四:产业布局需随城市扩展而提升聚集程度
“分散发展”是大城市扩展的一般必然趋势, “大保定”在城市规模逐渐扩展过程中也需要走分散发展的道路,即使国家层面未作出雄安新区的战略设计, “大保定”也需要将以白洋淀为核心的区域作为一个重点发展对象,也会成为保定核心城区的第六个城区。但是分散发展并不意味着“散而不聚”,城市规模在扩展并且设置多个分中心的过程中,产业链的布局应该通过聚集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在体现产业聚集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保定主城区为核心构建产业链,而后以子中心、微中心构建“加工厂”,让产业的“芯”留在保定主城区,包括教育、金融、制造、卫生等各个层面。即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仍然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并且既有产业链的派出机构布局在子中心、微中心,但这些产业链已经与“大保定”核心城区掰不开、剪不断,保定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就不会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行政区划服从市场和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就会可持续性地落地。
五、破解难题和理性思考“大保定”持续发展
(一)先知先觉、立意高远
城市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这包括城市空间布局以及产业链设计等多方面,缺乏长远设计就会失去更多机会。保定在城市发展布局中,最初提出了“一城三星一淀”的战略布局,但在城区调整过程中并未将白洋淀列入市区范畴,否则这次新区定位或许会有所变化。 “大保定”的发展格局需要遵循大战略、大空间的原则,而后才会有大发展。根据区域经济规律,京津轴与京石轴围成的东南侧的扇形地注定要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域,而在该区域中京津保三角形一直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此前对该区域以及周边区域有所考虑,并前瞻性做准备,更加邻近保定主城区的区位也会成为城市化的新的增长点。在未来发展中, “涿州+高碑店+固安”也会成为炙手可热的区域,南部的“高阳+蠡县+博野+望都”也可能存在变局。因此在“大保定”的规划方案中,需要开拓思路,不能仅仅围绕核心城区构建城市发展框架,要将如上可能存在变局的县级行政单元纳入到环城铁路、轻轨、地铁的发展规划中,即使将来这些区域出现了行政区划变化,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也已经连接在了一起,既有保定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会被边缘化。另外, “大保定”西部区域虽然是山区,但也许会成为雄安新区发展视域下的风水宝地, “养老+休闲+旅游”是该区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一定要前瞻性地构建基础设施,营造氛围,吸引雄安新区的资源向这里聚集,推动保定西部山区县的城镇化进程,借势发展需要以“立意高远”为前提。
(二)练好内功、筑巢引凤
“大保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更需要练好内功,好的“内功”是强化城市影响力的根本。雄安新区从保定既有行政区划中独立出去,从而需要保定在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上作出调整,虽然大保定的建构会面临诸多挑战,但雄安新区的发展壮大也会让保定主城区成为直接受益者。雄安新区的产业会不断向西迁移,能否落户在保定市就要取决于保定的城市内涵。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应该练好内功从而能够筑巢引凤,才能够让雄安新区与保定核心城区连接在一起,也才会让雄安新区沿着“雄安→保定”方向构建城市链,而且会成为城市发展最快的方向,从而通过“保定—雄安—霸州”尽快完成津保城市链的构建,让保定尽快步入大城市的行列,未来的保定也会成为雄安新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依托,但只有筑好巢才能引来凤,这需要从大格局角度尽快布局保定城市发展。在这方面首先需要着力做的主要工作包括:(1)营造文化氛围。在保定城区打造出浓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氛围,将“西大街—东大街”打造成步行街,构建一定数量的文化产业实体。(2)完善交通灯设置。十字路口的交通灯设计不合理会导致交通混乱,突出的问题是斑马线变为候行区,斑马线直行与机动车拐行冲突,首先将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可以提升保定的城市形象,百姓能够体会到保定是更加宜居的城市,从而强化保定的吸引力。(3)非机动车候行区后移。非机动车道行人候行区已经严重影响垂直方向上行人交通,致使每个交通路口都出现了交通拥堵,候行区后退 5 米就能够解决该问题。(4)彻底改变逆行问题。严重的逆行问题已经影响了保定的城市形象,拒绝逆行,让市民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是提升保定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三)大处泼墨、细处着笔
“大保定”在建构过程中一方面要大处泼墨,另一方面也要细处落笔,前者能够让保定尽快构建起大城市的发展构架,后者能够让大保定更有城市内涵。 “三区”变“五区”以及地铁、轻轨都是在大处泼墨,不仅如此,还需要将雄安新区纳入到大保定的发展框架中,让轨道上的保定突破主城区限制,广大腹地包括雄安新区都要统一部署,让保定城市发展能够“放得开、收得拢”。小处着笔的目的并不在于“小”,而是从小处为全局打基础,从而能够做大文章。城市公园、地标建筑、市内绿地、站点设计等很多细致入微的地方更能彰显城市品位。小处落笔并且能够做到精致,能够让市民感到该城市更加宜居,城市从而就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城市发展就不会缺人才、缺资源,城市“做大”不容易, “做小”更见功力,这需要在城市管理的软环境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这需要有“绣花”精神。目前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很多路段在原本是非机动车车道上摆设了护栏,隔出一定的空间给机动车,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给百姓出行造成了困难。城市品位提升,首先必须通过微观设计让百姓不堵心,拆除这些本不应该设置的护栏就是“绣花”精神的表现。城市的景观树不但要精心选择品种,而且要在维护上下功夫,让景观树不但长壮而且长美。人们通过市容就能够体会城市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在道路较窄路段需要通过设置更多的单行线,实现平面立体化交通,让机动车行驶更加文明。 “微”得越合理,城市就会越有品位。
(四)整合周边、扩展空间
雄安新区成为了保定对接发展的新方向,但为了拓展保定发展空间,需要在更多方向上构建城市链,如保石城市链、保衡城市链、保沧城市链。不但如此,在“大保定”发展格局下, “五区”一定要与周边县构建通达性更高的交通网络,让县级中心地都成为交通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形成以“五区”为核心的城市体系格局,这是向周边腹地拓展的基础。沧州毗邻天津,在与京津对接过程中同样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在其将沧县、青县纳入市区后,城区就与天津市整合在了一起,而且这是沧州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保定与沧州会成为津南、津西南的“双子核”。京津冀是行政区划变化最为频繁的区域,未来可能的变化就会发生在4 条城市链上,这样在京津保腹地内以及京津石腹地内都会有城市化的增长点。所以保定构建城市发展框架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整合周边,在为周边城市提供发展条件的同时,也是在为自身搭建发展平台。任何一个新的增长点都需要逐渐发展,如果保定在这方面已经有前瞻性的设计,新的增长点发展越充分就会越有利于“大保定”的构建。
(五)强化张力、稳步推进
“大保定”的发展不能走“吸收模式”发展轨迹,只有自身的发展能够为腹地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能够带动腹地更好的发展,核心城市才能够具有持续发展动力。上海的城市发展模式是“群芳吐艳”而不是“一枝独秀”,于是在上海的腹地内具有更多子中心城市,而且这些城市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状况,与上海这个核心城市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因此,保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强化张力,即向腹地积极拓展,并搭建与邻近不同层级的中心地的高效互动平台;另一方面就是要构建前文论及的子中心、微中心,让核心城市能够更好地扮演“发动机”的角色。 “稳步推进”就是要多在铺路搭桥方面做文章,让腹地内的中心地在“大保定”拓展过程中受益,城市的扩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品位升级两方面都要做硬、做强,这样的大保定才能够有更好的城市品牌效应,也才能够与雄安新区得以高度整合。徐水区的漕河镇、遂城镇、大王店镇,清苑区的冉庄镇、张登镇、臧村镇,满城区的神星镇、大册营镇、南韩村镇等都应该成为“大保定”分散发展格局下首先构建起来的微中心。在“五区”向外围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将易县、涞水、定兴、高阳、蠡县、博野、望都等纳入“五区”外围城市环的发展框架中。依托这些县级中心地将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尽快整合在一起,形成以“五区”为核心的次级城镇团。定兴、高阳等城镇团的充分发展,可为对接雄安新区做好充分准备。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09-14
如果雄安新区是深圳,那么保定就是东莞。没有定州什么事。雄安新区的定位是分散首都功能和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而且是所有住房都是公共服务,需要买房子的就只能去周边地区。如果发展起来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人在雄安上班在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地区住。因为公共住房肯定会比较难得到。
撤销地级,乡级。实行:省(都市省,自治省)-  县(省辖市) -市,镇,村 三级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09-14
张家口划入北京。
廊坊划入天津。
唐秦承合并为唐山鸡蛋市或副省级市。
保雄一体化设立保定或者雄安副省级市(鸡蛋市)。
石家庄合并衡水升格为副省级市(鸡蛋)。
邢邯重组升级鸡蛋或副省级市。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0-09-14
回 我等天子 的帖子
我等天子:张家口划入北京。
廊坊划入天津。
唐秦承合并为唐山鸡蛋市或副省级市。
保雄一体化设立保定或者雄安副省级市(鸡蛋市)。
石家庄合并衡水升格为副省级市(鸡蛋)。
....... (2020-09-14 08:16) 

都鸡蛋了,河北省是不是要撤了?或河北省只管沧州一个普通地级市?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0-09-14
雄安既然是比肩深圳、浦东,那就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广域型地级市,面积不能太大。另外我反倒认为河北大市小县十分合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0-09-14
回 oneman 的帖子
oneman:都鸡蛋了,河北省是不是要撤了?或河北省只管沧州一个普通地级市? (2020-09-14 11:22) 

虚省。保石津三分沧州。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0-09-15
核心问题还是河北怎么定位的问题 是造一两个千万级大城市和京津竞争 还是融入京津 成为一个首都圈城市带 这里很多人选前者 我却选后者 河北不应该是一个地方省份 不应该用其他省的思路 河北应该是泛北京泛首都 京津冀城市群的特点就是两个大城市超强一百多个县城小城市超弱 而中间百万人口的中间支撑点不够 所以河北应该发展更多的百万级人口的地级市 形成围绕北京的城市群 而不是在京津两大超强千万级中心城市旁边再造一个千万级城市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0-09-15



唐秦合并,辖地面积也不如承德和张家口,仅比保定稍大,山区可能还比保定多一些。
人口上石保新唐山也大致相同,并不会因合并而出现惊世骇俗的巨无霸。


冀东唐秦相加,正好突破1000万,这一千万人如果继续单打独斗,我看很可能继续被冷落,继续被边缘化

特别是秦皇岛,现在已经被【京津冀中部核心区】给开除了,最新颁布的核心区铁路等规划一概不带理。北理工去怀来建校区、唐山建研究生院,都不去风光更好的秦皇岛,可谓是从香饽饽变成了窝窝头。

而反观河北其他1000万人口以上大市呢?对比建国初基本盘:石家庄地区没有分裂,1000多万人,是省会,综合实力全省第一;保定兼并了定县专区,拥有1000多万人口,今天迎来了副省级新区。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河北地市合并大潮中,唯有唐山地区出现了分裂,虽然说不上令人痛心,不过也是非常遗憾。


不是有朋友呼吁秦皇岛扩区么?唐秦之间的昌黎滦州改区,冀东回归一体,新出现的唐秦市如果不撤区13区,撤并一批的话完全可以压缩到10区之内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0-09-16
河北最基本的省情 就是环绕京津 京津冀都市圈的基本情况就是京津两大城市超强 河北一百多个县城超弱 中间缺少百万级人口的中间支撑层
河北人最爱去的第一是北京 第二是天津 所以河北的一流人才是不会在河北省内的 河北只能留住二流三流人才在省会或地级市
河北需要的就是多发展一批百万人口的城市(地级市) 而不是硬造一个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唐山再大 保定石家庄河北中南部的人会绕过北京天津去唐山吗 应该大多数是不会的。除了一流人才必须去一线大城市发展外,其他的中低端人才流动是应该是就近的,如果河北中部有更多的中等城市,那当地的人会减少向京津的流出。
河北地市合并不是好事,邢台被邯郸合并过,邢台为此耽误了发展,邢台人非常反感这段历史。定县专区被撤销了,定州市发展能好过保定吗,肯定不行。河北中部平原需要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在当前北京功能疏散的难得机遇,像雄安三县分置出来,廊坊北三县和通州副中心一体化,符合了河北增设中等城市的需求。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0-09-16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河北最基本的省情 就是环绕京津 京津冀都市圈的基本情况就是京津两大城市超强 河北一百多个县城超弱 中间缺少百万级人口的中间支撑层
河北人最爱去的第一是北京 第二是天津 所以河北的一流人才是不会在河北省内的 河北只能留住二流三流人才在省会或地级市
河北需要的就是多发展一 .. (2020-09-16 11:11) 

抬定辛是石家庄的防守之举。想成正牌带县地级市很难,能完全独立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0-09-16
回 轨道部 的帖子
轨道部:抬定辛是石家庄的防守之举。想成正牌带县地级市很难,能完全独立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2020-09-16 11:16) 

所以说河北没在八十年代就搞地市分治增设地市 已经是晚了 现在还在各打各的小算盘 一盘散沙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0-09-16
无论是该贴引用的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论文,还是十年前秦皇岛政协提出的唐秦一体化,还是吴良镛老先生的京津唐保黄金四边形城市群,亦或是今年河北省两会提出建设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北都市圈,都证明了、强调了冀东整合的必要。

冀东重回一家可能不在这五年十年,需要慢慢来,从一体化做起。人文相近,地缘相亲,同处滦河流域,同样致力沿海开发的冀东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实现一体化。而一体化为的整合,整合的终极阶段,那就是冀东重新回到一个整体,燕山渤海之中、山海关蓟运河之内的冀东大地从古至今绝大多数时间为一个整体,一旦分裂很可能会是第二个锦州葫芦岛,毕竟冀东也是铁锈带。

是要一个能冲击副省,短板补齐的冀东大都市,还是要两个垂垂老矣不受重视的中小城市,相信大家自然会做出选择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0-09-16
河北省缺的中间支撑层是苏锡佛莞那种城市,再次点也是温州徐州烟台,而不是缺加强版定州辛集。给河北再一堆加强版县级市,就能缩小和长三角珠三角巨大的差距了?

不妨看看GDP排名了河北有几个前30前40前50的城市,看看和山东能不能比。看看财政收入有几个排名前50的吧

这就是为何大量学者专家写文章发论文建议整合冀东。如果一个人在一个论坛里天天谈京津冀,却连河北的省情都不了解,说的话又有谁会信呢?先引述点具体数据和文章来支撑自以为很懂的论点吧京津冀懂王同志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0-09-16
还有我论述的就是冀东重回一家,而不是什么邢台邯郸,邢台邯郸自古以来长期不处于一个州府之下,不用拿别的地区来扣帽子。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20-09-16
我谈的是京津冀 不是冀东
您成天拿冀东当京津冀 这就叫懂京津冀了? 京津冀的核心是京津保,不是京津唐

冀东合并不合并 对京津冀的格局没什么关键影响 我不反对冀东合并 合并不合并都是冀东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20-09-16
回 叶知秋彻骨 的帖子
叶知秋彻骨:河北省缺的中间支撑层是苏锡佛莞那种城市,再次点也是温州徐州烟台,而不是缺加强版定州辛集。给河北再一堆加强版县级市,就能缩小和长三角珠三角巨大的差距了?
不妨看看GDP排名了河北有几个前30前40前50的城市,看看和山东能不能比。看看财政收入有几个排名前50的吧
这就是为 .. (2020-09-16 13:35)

我说的就是河北缺乏地级市 不是缺乏县级市
苏州无锡离上海多少公里  佛山东莞离广州多少公里 我上回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河北缺少的就是在京津冀核心区的次中心城市 所以要提升做大冀中地级市

而且我谈的也不是GDP,为什么老拿GDP出来说事。京津冀不同于其他城市群的特点是什么,京津冀是中国政治中心,依靠的是行政的力量,首都的力量。通州为什么能定位成北京副中心,不是靠通州GDP高,而是政治原因,是要通州对接廊坊北三县,率先试点一体化。雄安三县为什么定位成千年大计国家最重要的新区,也不是因为雄安GDP高,同样也是政治原因,在距离北京90公里这个可能形成连绵带的最远距离,同时也是河北人口重心位置设置这个新区能最大的促进形成首都圈城市带,再超过这个范围,就不属于一个城市带了。唐山石家庄是河北的两翼,不是中心,唐山石家庄再强,也只能是辐射周围有限的范围,只有在北京90公里范围内,形成泛首都泛北京,才有可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京津雄共同成为河北的核心区,形成世界级都市带,共同承担中国首都职能。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0-09-16 20: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20-09-18
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缺少的是连绵成线的地级市,不是县,只有地级市才能支撑起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任。京津冀的特点不能老拿GDP说事,京津冀的特点是政治主导、政治至上
河北应该适当增加地级市,形成连绵的地级城市带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0-09-18
回 oneman 的帖子
oneman: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缺少的是连绵成线的地级市,不是县,只有地级市才能支撑起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任。京津冀的特点不能老拿GDP说事,京津冀的特点是政治主导、政治至上
河北应该适当增加地级市,形成连绵的地级城市带 (2020-09-18 16:16) 

跟我观点一致
京津冀一体化 就是河北的直隶化,泛首都化,泛北京化,在京津雄距离北京90公里范围内形成一个连绵城市带,共同作为中国首都。雄安三县合一升级为副省级国家新区和通州+廊坊北三县合一升级为副省级副中心都是符合在京津冀核心区范围内增设地级以上城市的最好例证。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0-09-18 16:57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