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现象,每次讨论某某城市更名的时候,大家(包括本人)多半首先想到的是翻历史,历史短的就翻母县的历史,没有母县的就翻临近地方的历史。石家庄讨论更名就一定会首先考虑真定、常山,马鞍山更名就首先想起姑孰、当涂。我不是说这些地名不好。可是为什么一定要从历史书里找地名呢?幸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地名,否则难道我们就无名可起了吗?在中国之所以有所谓的“地名文化”不正是古人在起地名的时候有许多创造性的思考,才有了今天我们如此丰富的地名资源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讨论未来地名的时候不能想一想能不能用新名字,是不是有更合适的字能代表一个地方。也许你会拿那些诸如“黄山”之类失败的更名反驳我,但是新名字真的难以被大众接受吗?新地名就是对文化的亵渎吗?更名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名字“新”,而是新地名不符合地名更改的普遍规律。那么如果我们安规律更新名,未必今人输于古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