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14阅读
  • 12回复

[市制]村镇化or 都市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12-28
村镇化or 都市化
中国经济为什么患上了房地产依赖症?因为我国钢铁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2,水泥产量占到2/3。以房地产为主体的基本建设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用户,同时几乎消耗了全部的水泥。如果房地产退潮,钢铁和建材行业必然衰退,并连带能源、冶金、石化,甚至汽车、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交通运输等部门进入萧条,从而引发一场全局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但是我们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可能承载太多的大型城市,我国已经有了5亿城市人口,这已经与欧盟人口相仿,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人口的总合,这可能已经是我国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一个极限。中国发展不可能依赖城市化,尤其是大都市化。
城市人口的综合能耗约为农村的三倍,生活用水量也是农村的三倍,因此中国均衡能源与水资源需求取决于人口总数和最终城市化水平。住户部门也是城镇污水,特别是COD、总氮、总磷的最大贡献者。
城市规模按算数方式增加,而城市内部的复杂性和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却按几何方式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一旦超过300万,城市化的边际成本将会大大增加,难以摆脱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赤潮水花、垃圾围城等城市病。而且由于周边区域缺乏足够的环境容量,污染治理也将更为困难,即使保持城市内部的整洁,也是以以邻为壑为代价的,把整个地区都变成了大化粪池和垃圾场。而在村庄和小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都是作为肥料的。大都会是一种工农分割、城乡分割、自然世界和属人世界分割的发展模式,很难说是可持续的。马桶水是不可治愈的都市化之癌。如果考虑外部成本,特别是环境成本,超级都市的效率和效益恐怕是相当低的。人类必须抑制城市化的冲动,否则我们迟早会被自己的排泄物淹没掉。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们差不多大,而美国生活在都会区的人口不过一亿多,而美国也没有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整个密西西比河就是一个大下水道,在墨西哥湾形成了大面积的死亡海域。
农民进城,特别是进入大都市边际成本很高,根据陆大道等人的研究,一个农民转化成市民并过上有尊严的城市生活的成本至少20万元,在一套房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大城市,这一成本还要高得多,而且如果考虑增加城市就业岗位的机会成本,那么农民进城的成本还会增加。95%以上的农村居民没有这样的资本积累,这笔钱政府也出不起。
而且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已经饱和。中国最有活力的制造业绝没有集中在大都市,而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连绵带中的中小城镇中。中国北方的煤矿和油田,也不会在一线城市中,往往是山野和荒原中的小镇。这些才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和基础。

北上广的经济基础其实带有很大投机性和依附性的第三产业,是以巨额债务为支撑的。比如北京虽然是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心,但是现在北京每年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并不能补偿它从外界获得的资源,债务支持的繁荣只能说是庞氏骗局。
我们不能只把农村看作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地,农村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农民也有消费需求,农村与城市之间有10到15年的消费差距,我国未来家电、信息产品、汽车甚至文化消费的重点都在农村。特别是汽车,按照现有的汽车生产能力,未来汽车保有量肯定会突破3亿量。如果说这些车全部(哪怕是80%)都集中在城市里,那么大街小巷全部都会成了停车场。
消费促进就业,就业也拉动消费。如果把消费能力、消费欲望最强的青壮年都圈到城市里,农村只剩下老弱病残,一定会民生凋敝,那么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是以农村凋敝为代价的。而且在农村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更低,不存在先期投入问题。
随着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向劳动力、土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返乡创业,把工业化地区的资金、技术、信息和文化带回家乡,广阔的内陆地区会形成一个壮观的村镇化建设热潮。特别是物产丰饶、人力资源充裕、对外交通便利、环境容量大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将会是国民经济增长新的热土。
中国农民从不缺乏热情和创造力,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舞台,一定会推动国民经济开始新一个长波增长的空间。从这一点上我也赞同城镇化。只有小城镇才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可以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甚至不离土不离乡。
村镇化、新农村建设将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重工业产品。比如说水泥,中国要想实现农村现代化至少需要1000万公里的乡村公路,以20年为周期,每年修路需要的水泥就会超过全国水泥产量的1/10。
与城市相比,农村劳动力成本低,地价几乎可以忽略,相同的投资可以消费更多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工业产品。
只有村镇化才能给中国国民经济注入长久的活力。



郑风田:错位的城镇化发展大方向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12-28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至少在宅基地上建一两层楼不是。
The people don't know their true power.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12-28
中国的城市建设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确实存在对务工人员的歧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12-28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1-05
有个地方不同意:根据陆大道等人的研究,一个农民转化成市民并过上有尊严的城市生活的成本至少20万元,在一套房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大城市。

要知道很多地方的农村或城郊农村村民生活质量不亚于市民,而且,你可以将村镇也进行都市化呀?很多国家的城市化其实就是小城市化,并且居民分布比较松散。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1-05
中国的问题不是“都市化”or “城镇化”。

而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资源过于集中,被迫进行“都市化”。
内地城市资源不足,无法形成核心都市,“城镇化”动力不足。

个人认为,有效地方案应该是,
国家层面:以发展城市群为主要责任
珠三角地区,培植阳江、云浮、肇庆、清远、河源、汕尾等地都会建设,将“广深珠”三角扩展为“阳云珠”、“广肇清”、“深清汕”三个三角。
长三角地区,培植温州、衢州、宣城、蚌埠、盐城等地都市建设,形成沪甬台温、沪嘉杭衢、沪吴湖宣、沪苏宁蚌、沪崇通盐五个产业带。
环渤海地区,培植东营、沧州、秦皇岛、锦州等地都市建设,使环渤海产业圈。
扶植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大都会建设,形成 大沈长哈产业轴线。
扶植武汉等地大都会建设,并培植岳阳、九江、宜昌、安庆、芜湖等地都市建设,形成长江产业带。
扶植成都、重庆等地大都会建设,并培植内江、南充、绵阳等地都市建设,形成四川盆地城市群。
扶植西安(咸阳)等地大都会建设,并培植宝鸡、天水、兰州等地都市建设,逐步发展河西走廊产业群。

省、自治区:以城市群为依托,着力发展节点(中等)城市。

市、自治州:以城市群、节点城市为依托,着力发展中小城市。主要是县城和重点镇。

市、县、自治县、盟:以城市群、节点城市、中小城市为依托,着力发展城镇。主要是集镇和中心村。

乡、镇、区、旗、县(西藏、青海等地的县、市):以城镇为依托,着力发展市街。
--------------
换句话说,将责任适当上提。
省会和重点城市的发展责任交给中央;地级市、重点县级市的发展责任交给省府;县城和重点镇的发展责任交给市州;集镇和中心村的责任交给市县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1-05
楼主把城市妖魔化了
“城市人口的综合能耗约为农村的三倍,生活用水量也是农村的三倍”。准确讲应该是城市的富人的消耗比农村的平均水平高,如果有钱人住在农村他的消耗绝不会比城里人的平均水平低。
“住户部门也是城镇污水,特别是COD、总氮、总磷的最大贡献者”。其实农村居民的污染一点都不比城市居民小,只是面积大被分散掉了,加之农村的污染几乎没人去管也没有监测和统计。而所谓的城镇污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企业,并不是居民。
说到底,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是企业和富人,这个不能用城乡概念来区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1-05
回 liang21 的帖子
liang21:有个地方不同意:根据陆大道等人的研究,一个农民转化成市民并过上有尊严的城市生活的成本至少20万元,在一套房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大城市。
要知道很多地方的农村或城郊农村村民生活质量不亚于市民,而且,你可以将村镇也进行都市化呀?很多国家的城市化其实就是小城市化, .. (2013-01-05 08:45) 

我反对的也绝对不是城中村和城镇周边的城市化,而是消灭农村的城市化。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1-05
回 liang21 的帖子
liang21:有个地方不同意:根据陆大道等人的研究,一个农民转化成市民并过上有尊严的城市生活的成本至少20万元,在一套房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大城市。
要知道很多地方的农村或城郊农村村民生活质量不亚于市民,而且,你可以将村镇也进行都市化呀?很多国家的城市化其实就是小城市化, .. (2013-01-05 08:45) 

您这里的“都市化”就是我说的“村镇化”。
在国人眼中,“都市化”就是水泥格子的摩天大楼,就是大马路、立交桥,就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1-05
回 hnhb 的帖子
hnhb:楼主把城市妖魔化了
“城市人口的综合能耗约为农村的三倍,生活用水量也是农村的三倍”。准确讲应该是城市的富人的消耗比农村的平均水平高,如果有钱人住在农村他的消耗绝不会比城里人的平均水平低。
“住户部门也是城镇污水,特别是COD、总氮、总磷的最大贡献者”。其实农村居民 .. (2013-01-05 12:46) 

城市的很多消费都是摩擦的被动型的,比如钟摆式的交通。
只要污染物浓度水平没有超过环境所能容纳和稀释的水平,污染物就不是污染物。
以总cod而言,最大的污染来源是城镇住户部门,其次才是造纸和纺织工业。生活污水,特别是马桶水,更是总氮和总磷的主要贡献者。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1-05
回 liang21 的帖子
liang21:有个地方不同意:根据陆大道等人的研究,一个农民转化成市民并过上有尊严的城市生活的成本至少20万元,在一套房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大城市。
要知道很多地方的农村或城郊农村村民生活质量不亚于市民,而且,你可以将村镇也进行都市化呀?很多国家的城市化其实就是小城市化, .. (2013-01-05 08:45) 

中国新的增长极应该在长江流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1-05
回 東七區 的帖子
東七區:中国的问题不是“都市化”or “城镇化”。
而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资源过于集中,被迫进行“都市化”。
内地城市资源不足,无法形成核心都市,“城镇化”动力不足。
....... (2013-01-05 10:59) 

现在也只有北上广的房地产还有投资价值。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1-0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现在也只有北上广的房地产还有投资价值。 (2013-01-05 15:05)

"都市化" or "城镇化"并不仅仅是房地产。

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地缘经济。
城市体系中,大都会扮演的是市场接口的角色,大中城市扮演的是产业下游的角色,小城市、城镇扮演的是产业上游的角色。

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只是还需要优化。
其他地区,根本就没有产业体系作为支撑,流变为房地产运动那是必然的事情...
而产业地缘体系的形成,任何一个城市靠单打独斗都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国家层面来进行穿针引线。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13-01-05 21:28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