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马鞍山同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芜马同城化”早在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芜湖、马鞍山两市也早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促进“芜马同城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速推进“芜马同城化”。两个相邻的城市竞速发展,难免会有同质化的竞争,而“跨江”城市的合作,或许可以依托沿江的优势,发展成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卫国 将来两个城市人口能各达到千万
“我曾经在芜湖工作过,知道芜湖和马鞍山两市早就提出了同城化问题。”沈卫国开门见山,“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芜马同城化,跨江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从全省来看,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城市只有合肥,芜湖市的流出人口要大于流入人口,而全省其他市都是人口净流出市。”沈卫国说,人口流出说明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不够,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和服务。现在提政府工作报告到了芜马同城化,芜湖市的总体规划已经批了,下一步芜湖需要进行城镇公共设施的规划。按照定位,合肥作为区域性特大城市,目前总人口700多万,芜湖将来要和马鞍山在城市功能规划方面进行统一,真正实行跨江发展,两个城市未来能各达到1000万人口。
省政协委员、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 跨江合作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合理的区划调整,或者是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布局,对于经济发展的利好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省政协委员、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说。
“就芜湖而言,发展需要有土地、人才,包括长江岸线资源。但是发展到现在,这些资源已经很匮乏了。这些资源无为县都有,但是先前没有找到利用的空间。”詹云超告诉记者,在区划调整后,无为县划归芜湖市,双方都找到了发挥的空间。
“再说两个相邻的城市竞速发展,难免会有同质化的竞争。现在,芜湖、马鞍山选择抱团发展,我认为这对于两个城市都有好处,可以形成错位发展,相互互补、资源共享。”詹云超告诉记者,两个“跨江”城市的合作,或许可以依托沿江的优势,发展成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省人大代表、南陵县委书记程刚 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化
“芜湖和马鞍山同城化很早就提过,而且早就做了。”程刚认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芜马同城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更快地推进两市同城化进程。
“原来两个市就考虑到实现基础设施共享,电话、车辆牌照和一些其他公共服务能够一体化。”程刚认为这对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好事儿。
程刚说,尽管南陵县位于芜湖市的东南部,距离马鞍山市有一定距离,但两市同城化之后,发展的辐射能力将会更强,甚至能够辐射到南陵县,给南陵县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机。现在可能存在一些体制方面的障碍,工作报告中提到之后应该能够快速推进,并会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推进力度远远大于过去两市之间的合作。
省人大代表、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毕松梅 同城化要先发展交通设施
对芜马同城化,毕松梅深有感触。“每年我们学院来访问的学者比较多,多数都是先坐飞机到南京禄口机场,然后坐车到芜湖,路上其实非常耽误时间,因为从芜湖到南京禄口机场目前走的是三角形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绕路现象。”
如果芜湖和马鞍山实行同城化,马鞍山距离南京禄口机场仅仅只有11公里,利用芜湖到马鞍山之间的高速,下了飞机到了马鞍山就算是到了芜湖,非常快。正因为如此,毕松梅最希望芜马同城化能够实行交通先行,先让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让芜湖和马鞍山更加快速地融入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两市同城化,在毕松梅看来也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芜湖有方特、动漫等文化产业,而马鞍山的重工业非常发达,两个城市一个文化一个工业,相互实现优势互补,各自弥补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不足,更能取得长久发展。
“既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两个城市的同城化一定要采取顶层设计,而且必须是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毕松梅表示,这样两个城市采取错位发展,并能够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 发掘“皖江黄金水道”打造旅游带
芜湖与马鞍山的“齐头并进”,旅游领域可先行先试。
昨天,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在大会发言时提出,发掘“皖江黄金水道”打造旅游带,建芜湖-马鞍山旅游产业集中区。
李修松指出,从皖江5地市的资源特色来看,建立芜湖-马鞍山旅游产业聚集区,该聚集区将发挥起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用。
“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藩篱后,将能够跨区域开发旅游产品。”李修松说,比如,芜湖方特后续的项目建设,将可考虑向马鞍山延伸,“如果能利用国内经典和地方特色的资源,进行文化创意,将能形成从园区外观到内容,都是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
李修松建议,同时,还可大力支持马鞍山李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开发濮塘风景区和江心洲等旅游资源,支持含山县在建立凌家滩国家遗址公园的基础上,活态复原凌家滩文化,综合利用山水田园资源,形成产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靳林春 芜马同城化“发动机”马力尚且不足
“应该说,芜马同城化必然会成为皖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目前这个发动机的马力还太小,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能力也比较弱。”省两会分组讨论会上,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靳林春谈论的话题始终没绕开“芜马同城化”。
一个是皖江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一个是连接皖江和江淮的中转站,在他看来,两市的“联姻”不仅积聚了地理优势,而且工业城市与轻工业城市的互补性同样很强。但令靳林春忧心的是,目前这个“发动机”的马力明显不足。
“从2008年提出这个合作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双方协调会、联席会都开了,基本的框架协议也已经敲定,但目前的进展仍然缓慢。”谈及芜马同城化的发展情况时,靳林春透露,目前除了签订的框架协议外,具体的合作方案和运作机制都尚未明确。
“核心城市的带动能力必须得强,所以这次会上,我也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双方的合作力度要加大,二是速度要加快。”他介绍说,目前国内这类合作比较成功的是“厦漳泉同城化”,即厦门、漳州、泉州三城协作。“明确具体方案、时间表以及牵头单位外,协作的机制也要很完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吴琳 同城化重在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共建共享
“芜湖和马鞍山必须联合发展,才能达到与合肥、南京等省会城市相当的水平。我的理解是,最终通过这种抱团发展建成一个大城区,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吴琳看来,同城化的关键在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共建共享,“比如说,芜湖建成了一个污水处理厂或者自来水厂,马鞍山临近的地方就可以与之共用,既节约了基础建设成本又能提高效率。”
同城化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吴琳解释说,同城化概念的解读,包含了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而这个“新增长级”的作用,也将会在各市的经济发展上最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