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6阅读
  • 10回复

[甘肃][原创]追本溯源话临夏(州)(“超微星史地系列”3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12-26
追本溯源话临夏(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8166平方公里(此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3》;中国地图出版社《甘肃省地图册》称“面积8417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214万人(常住人口215万人)。现辖临夏市,临夏、永靖、和政、广河、康乐5个县,以及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2个自治县。自治州首府设在临夏市。临夏州为回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影响最深的地区。临夏市因清真寺林立,被称为“中国小麦加”。


        一、秦置枹罕(fú hǎn,音“福喊”)县,河洮入版图
        临夏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1.5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活居住。夏、商、西周、春秋,居住着戎、羌族部落。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在狄道置陇西郡,渡洮河灭罕羌侯部落,置枹罕县(治今临夏县韩集镇双城),属陇西郡。枹罕县辖地包括今临夏县、临夏市、广河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自治县,以及今甘南州夏河县部分地区。
        西汉初,析枹罕县置大夏县(治今广河县阿力麻土东乡族乡古城村)、白石县(治今夏河县麻当乡)。三县均属陇西郡。始元六年(前81年),三县改属金城郡,枹罕县迁治今临夏县新集镇古城村。神爵二年(前60年),析枹罕县北部积石关内、黄河南岸地置河关县(治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属金城郡。中平元年(184年)冬,陇西人宋建反汉自立,号“河首平汉王”,建都枹罕。建安十九年(214年),被汉朝攻灭。割据凡31年。
        三国时,地属魏国,初辖于秦州陇西郡。后枹罕、大夏、白石、河关属雍州陇西郡,黄河以北属凉州金城郡。
        西晋初,属秦州陇西郡。永宁中(301-302年)属晋兴郡(治今青海民和县)。
        二、前凉置河州,西秦都枹罕
        十六国时,前凉太元二十一年(344年),因凉州地域广阔,析其东部六郡置河州,增置两个侨郡,共辖兴晋(治枹罕县)、大夏(治今广河县)、永晋(今地不详)、武成(今地不详)、金城(治今兰州)、武始(治今临洮)、南安(侨置)、汉中(侨置)等八郡,这是河州得名之始,也是今临夏地区设立州建制之始。前秦建元七年(371年),续设河州,治枹罕。西秦主乞伏乾归太初二年(389年),改河州为北河州,治枹罕。后秦弘始二年(400年),后秦降服西秦,攻占枹罕,仍设河州。西秦更始元年(409年),乞伏乾归叛后秦复国。永康元年(412年)二月,乞伏乾归由苑川(今榆中县大营川)迁都谭郊(今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十月,西秦主乞伏炽磐迁都枹罕。永康三年(414年)攻灭南凉。永弘三年(430年),乞伏幕末放弃枹罕(枹罕为西秦国都凡19年),次年为夏赫连定所灭。不久,地入吐谷浑。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河州为枹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年),改枹罕镇为河州,辖金城、武始、洪和、临洮四郡。西、南临吐谷浑,为北魏西北边防重镇。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河州,北周沿置,并置枹罕郡,河州辖枹罕、武始、金城三郡,治枹罕。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以西道空虚,置河州总管府,节制河、洮、鄯三州、七防诸军事。翌年,移总管府于洮州,未几还治河州,旋废。
        隋初(581年)改河州为枹罕郡。开皇三年(583年)改为河州。大业二年(606年)并省州、县,三年复改河州为枹罕郡。隋末为薛举父子所踞(其所建“秦”政权定都金城——今兰州,亦被称为“西秦”)。
        三、中唐入吐蕃,明初复汉土
        唐武德元年(618年),地归唐,改置河州,属陇右道,下设枹罕、大夏二县。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河州归鄯州节度大使统辖。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乡郡,辖枹罕、大夏、凤林三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河州。唐代,不少大食(yì,意)人和西域人留居河州,传播伊斯兰教,史称蕃客、蕃商,成为临夏回族的先民。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属地,仍称河州,至北宋初年,为河湟唃厮啰政权所辖。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取河州,属熙河路经略安抚司。熙宁九年(1076)省枹罕县,县地属河州安乡县。河州治迁宁河。
        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被金占领,亦为河州。金皇统二年(1142年),河州治枹罕城,属熙秦路总管府。贞元二年(1154)复置枹罕县为河州治。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熙秦路总管府为临洮路,仍属之。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占领河州,初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宪宗三年(1253年),于河州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宣政院。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为河州路,划归吐蕃等处宣慰使司统辖。省枹罕县,地属安乡县。吐蕃等处宣慰使司、河州路均治枹罕城。元代,大批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军士、商人定居河州,史称“回回”,回族正式形成。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河州卫,属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置河州府,府治今临夏市区,隶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西安行都卫移治河州,河州卫仍属之。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行都卫废。洪武十年(1377)分河州为左、右二卫,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十二年(1379年),裁河州府、安乡县;裁河州左卫入洮州,升河州右卫为河州军民指挥使司,统管军民,治今临夏市区,仍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复置河州,属临洮府,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河州卫,隶于陕西都指挥使司。当时的河州卫辖区广袤,除今临夏州外,还管辖今临潭、夏河和临洮,以及青海省的同仁、循化。
        清初,河州、河州卫并存。河州隶属临洮府。康熙三年(1664年),河州属陕西右布政使司临洮府。雍正四年(1726年),裁撤河州卫。乾隆三年(1738年),移临洮府驻兰州,改名兰州府,河州属之。划贵德归西宁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驻循化营。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移固原总兵于河州。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循化划归西宁府。
        四、民国增县治,划入督察区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废府、州,改河州为导河县,属兰山道。
        1917年,析导河县置宁定县,治太子寺(即今广河县城关镇)。
        1927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
        1929年,改导河县为临夏县,析临夏县置和政县。8月,设临夏、临洮、宁定、和政、永靖、夏河等6县行政视察员。
        1932年,析临洮县置洮西设治局,次年(1933年)改称康乐设治局。
        1934年1月,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6县。
        1936年5月,改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将临洮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9年4月,将夏河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0年,改康乐设治局为康乐县。
         五、设立临夏州,三迁临夏县
        1949年8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第120号命令,设立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临夏、临洮、洮沙(治今临洮县太石镇)、宁定(治今广河县城关镇)、和政、康乐、永靖、夏河等8县。8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临夏地区。9月初,在临夏县成立洮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上述8县),9月下旬,改洮西分区为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将临洮县划归新设的临洮分区。
        1950年5月,将洮沙县划归临洮分区,夏河县改由省直辖;将岷县分区的临潭县划归临夏分区。以临夏县东乡以及永靖、和政、宁定等县部分地区设立东乡自治区(县级)。6月,析临夏县城区置临夏市(县级),临夏县由城区迁驻韩家集。9月,改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临夏分区专员公署。
        1953年10月,东乡自治区改名东乡族自治区(县级);撤销宁定县,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区(县级);将临潭县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区。
        1955年7月,东乡族自治区改名东乡族自治县;广通回族自治区改名广通回族自治县。
        1956年11月,撤销临夏专区,改设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市和临夏、和政、永靖、康乐4县及东乡族自治县、广通回族自治县。寻改广通回族自治县为广通县。
        1957年,广通县更名广河县。
        195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夏、永靖2县,并入临夏市;撤销广河、康乐2县,并入和政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市、和政县和东乡族自治县。
        196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永靖、广河、康乐4县(临夏县再次驻韩家集)
        1962年底,永靖县由莲花城迁驻刘家峡。
        1973年12月,甘肃省报告:撤销临夏市,并入临夏县,临夏县由韩家集迁驻城关镇(今临夏市城区)。
        1980年6月,国务院批准:析临夏县西北部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市(县级),以临夏县的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枹罕4个公社为临夏市的政区域。临夏县迁驻韩家集(第三次)。



参考资料:
《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临夏市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临夏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永靖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广河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和政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康乐县志: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
东乡族自治县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撤拉族自治县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走进临夏 > 历史档案 > 历史沿革:
http://www.linxia.gov.cn/zjlx/lishidangan/20130325/2792.html
临夏回族风情:
http://www.gs.xinhuanet.com/jdwt/2007-04/28/content_9923467.htm
枹罕——古老称呼中的历史秘密: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4796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7-05-09 19:37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12-26
设治局貌似只在西部出现过。除了四川和甘肃外,还有哪个地方有过?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12-26
回 西川晓晓生 的帖子
西川晓晓生:设治局貌似只在西部出现过。除了四川和甘肃外,还有哪个地方有过? (2013-12-26 06:36) 

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宁夏、云南都有过设治局。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12-26
临夏州的问题是辖县规模太小,临夏县市、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完全有必要整合一下。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12-26
超巨星的又一篇力作,强顶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12-27
好东东,收藏了。PS:陕西也有过设治局,黄龙和龙驹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1-08
锁南坝居然在山顶,三条河流发源处。
东乡族自治县可以改成锁南东乡族自治县。
临夏州的县都很小啊。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1-08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好东东,收藏了。PS:陕西也有过设治局,黄龙和龙驹寨。 (2013-12-27 13:15) 

龙驹寨?丹凤过去没这个县?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1-08
回 小知 的帖子
小知:
龙驹寨?丹凤过去没这个县?

@小知
1946年,析商县、雒南、山阳3县地置陕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公署龙驹寨办事处(县级),驻龙驹寨。1947年6月,改设龙驹寨设治局。1949年6月,全境解放,改设丹凤县。因县城(龙驹寨)位于丹水之滨、凤凰山下,故名。
本帖提到的人: @小知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1-09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小知   :
1946年,析商县、雒南、山阳3县地置陕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公署龙驹寨办事处(县级),驻龙驹寨。1947年6月,改设龙驹寨设治局。1949年6月,全境解放,改设丹凤县。因县城(龙驹寨)位于丹水之滨、凤凰山下,故名。 (2014-01-08 20:57) 

我还以为和丹凤眼、丹凤城南秋夜长有关。
本帖提到的人: @小知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1-09
龙驹寨在清朝本来就是商县(今商洛市商州区)的寨城,在这里设立的厘金局位列全陕之冠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