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783阅读
  • 147回复

[县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25 发表于: 2012-05-31
1958-1960年的河北省区划,仅供参考。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26 发表于: 2012-06-05
支持,小县制,取消乡级,可能是更加合理的做法。
只看该作者 127 发表于: 2012-06-05
引用第123楼在水一方于2012-05-30 20:01发表的  :
尼玛隔壁山东省黄河北岸古县比河北一些县更悠久,还不是照样被撤并!难道就尼玛河北的屁股摸不得、小县动不得?

时代不同了。60年代并的也就并了。那时候大家都是一穷二白。县城也就是大一点的农村,比非县城强的有限。没有多少地方利益。并县对老百姓无大影响。

现在多数是县城独大。县城比一般乡镇强的太多了。老百姓单纯务农的很少了。县城对百姓影响大多了。现在并县对老百姓影响大。只要有人组织,就会闹事的。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28 发表于: 2012-06-13
回 123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尼玛先把济南整合泰安莱芜滨州、青岛整合烟台威海直辖,尼玛先规定大济南、大青岛周边县市为保持水土不得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不得在山区发展林果、畜牧产业,在尼玛拿山东跟河北类比!
只看该作者 129 发表于: 2012-06-14
并县是大势所趋
三五合并可以设付县治所,这样阻力小些
只看该作者 130 发表于: 2012-06-16
回 129楼(无声听雷) 的帖子
大势不由你说了算,并县根本就是逆天害民,贻害无穷
只看该作者 131 发表于: 2012-06-17
回 130楼(zorn) 的帖子
危言耸听
只看该作者 132 发表于: 2012-06-22
回 54楼(haizhiben) 的帖子
申明啊,县本来就是直接管理村社的一级行政机关,只是到了宋明以后,中国人口过亿,乡一级才真正形成普遍行政机关。


所以小县直接管理村社,合情合理。
——————————————————
        秦汉的乡官都有“秩”,“秩”就相当于后来的品级。不但是县与里的中间层级,还是国家有级别的公务员。后世的乡到近现代以前无品级。

        这是因为战国、秦汉,变封建为郡县,国家直接控制人口,分封给宗亲、外戚和功臣的封国、食邑,更下层的军功封爵授地,也是也是纳入行政范畴。
        也就是说,非体制内的大中地主阶级,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天子亲近之人、功臣、高官、立功军人之类的,才能成为大中型地主;而这些土地和人口的获得,也是纳入管理范畴的,比如天子封土赐爵。
        在这种情况下,乡官当然是行政体系的一员。


        但是,当封建变为郡县后,也就说明“天下没有那么多多余的土地了”。否则秦皇帝、汉天子完全可以将自己管不着、却又肥沃的土地分封给宗亲、外戚、功臣、先代贵族,实现多赢,不必自相残杀,内部争夺。周天子就是这样做的,中原、河北、河东、山东、江汉,到处都是这样自己管不着,却又不错的地方,就是再分封几次,也还填不满这些地方,干嘛要互相争夺?
        而战国、秦、汉之世,这样的土地,已经不多了,国君就想一统天下,因此天子维系了几百年直接控制土地的“好日子”。
        问题是,皇帝和朝廷不是数据处理系统,权贵、富商、大族们,除了立功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土地。这个就不好管理了,自后汉豪强地主、两晋士族以来,非官方授予的土地大片存在,这个时候再任命有“秩”的乡官,比对地主而言,有什么优势?


        汉武帝北击匈奴,被古代有“良心”的史学家评为户口消耗过半,这当然是夸大了,但是人口减少几百万却是事实,问题是武帝时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战损倒是不少,可是匈奴没法在这样被动的情况下去大规模地减少汉的人口,也就是说这些人只能是逃亡、隐匿了起来。汉武帝这一朝就是几百万,那终汉一朝有多少呢?这个《中国历史地理概论》有述,而三国的隐藏人口更是至少可与官方数字相比。
        东晋,在北方大乱,而衣冠南渡的情况下,南方官方人口数字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居然比汉朝时下降了;胡人杀得“自然环境恢复”的北方,表面上的人口比例居然上升了,而北方许多的坞堡也不能纳入官方数字。从这个对比就能看到,南方士族所隐藏的人口是多么大的数字,如果说是官方人口的几倍,我并不会感到惊奇。
        后来这样大的士族地主虽然趋于消亡,但是设立有秩的乡官进行统治也并不太容易。但是,乡一级还是存在的,权力大小、由谁任命、有无品级,则是另一个话题了。


        另外有一点,秦的三级官是郡县乡,后世的三级官是省府县,虽然各代多少有差别,但是本质上还是如此的。既然朝廷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县,为什么一定要将乡纳入有品级的体系呢?
把巡抚看做是升级了的郡太守,把知府看成是升级了的县令,把县看做是升级了的乡有秩,似乎也可以,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得通。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33 发表于: 2012-06-22
回 122楼(renmin) 的帖子

小县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关中平原等处。
同样看看东北平原,两湖平原等的县域面积就大些
——————————————————
四川盆地的县显然是大县,小的是地级市,地级市也不是规模小,而是辖县少。
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有开县、云阳县、三台县、中江县、南部县、仪陇县、岳池县、资中县、富顺县、泸县、达县、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安岳县、仁寿县。

    除以甘阿凉攀为标准排除出盆地外,人口少于30万的县有蒲江县、青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罗江县、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丹棱县、青神县、名山县、荥经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除罗江、蒲江、丹棱、青神、名山外,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

    面积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县,有璧山县、郫县、浦江县、新津县、罗江县、武胜县、大英县、井研县、夹江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名山县。

    面积大于三千平方公里者,有城口县、开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青川县、剑阁县、平武县、古蔺县、宜宾县、盐边县、南江县、宣汉县、宝兴县,同样,甘阿凉攀不在其内。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34 发表于: 2012-06-22
    我们可以看到,河北县小而市大,四川县大而市小。当然,河北的市也不是真的体量就比四川的市要大许多,而是说,河北的市辖县多,四川的市辖县少。


    河北的县小跟皇帝有什么关系呢?京畿的县就要小?
    那每个省省会的乡是不是也要小,每个市市辖区的村就要小,通过这样来控制呢?这不是笑话吗?
    不划小京畿地区的那个省,甚至取消京畿省和周边省,划小府、州、县干嘛?


    事实上历史正是通过划小京畿省甚至取消的方法来控制的。而事实上,因为开拓疆土,或因一级政区不断地变小和增多,中央有必要设立新的一级政区,而把原来的一级政区,改为二级政区。在政区变动中,中央往往是直辖首都周围若干地区的。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35 发表于: 2012-06-22
    很早以前,国就是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国不止一邑。但是天子直辖的地区,城邑会比诸侯多很多,但他不会将自己直辖的城邑分成很多政区,因为他完全是可以直辖几十座大小城邑的,不会几座一个区域,跟诸侯国对应,自找麻烦。

    商王除了商,周天子除了周邦,还御诸侯。但是诸侯众多,于是天子就赐予方伯(元侯)以征伐大权,率领诸侯来抵御外敌。那诸侯是原本的一级政区,现在却增设了方伯这一级,齐、鲁、卫这些大国就是方伯。
    本来山西的霍国也该有方伯资格的,可惜卷进三监之乱去了,国没撤,地位丢了。新设的晋国虽然没有明确方伯地位(这个值得商榷,毕竟晋“侯”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只能说我孤陋寡闻,没见过天子许以晋国专制一方大权的资料罢了),反倒后来居上了(历史改变的话,山西也许就该简称“霍”了)。
    河南郑州的管,本来也是一个方伯的,是叛乱的主谋,于是国除,地位被新设立的东都洛邑取代了。
    在较远的地区,有方伯,但在宗周、成周和离宗周较近的河东地区,却没有方伯。(方伯主要设在商地,汉阳诸姬中的很多实力其实不比楚弱多少,并不需要方伯。而楚虽被很多人蔑称楚蛮,但实际上,是由北方南迁,尤其皇帝出自有熊氏,而楚就是熊氏,姬姓的周天子也未必高得过)
    在宗周、成周等地,周邦自己充当着统率诸侯的角色,这也算是对首都地区的一种“直辖”吧

    战国以前,中央控制的最大行政区是县,战国时随着领土扩大,在边远地区设郡以郡统县,但是最核心的地区仍然是中央直辖县。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36 发表于: 2012-06-22
    秦的内史,说是内史郡并不准确,虽然内史地位高,但权限其实是有限的。
    比如指鹿为马的赵高,其女婿是咸阳令阎乐,这个就很令人玩味了,为什么不是内史呢?如果内史可以节制咸阳县,那做内史不是更好吗?还能更好地把握咸阳城。赵高能弑杀二世皇帝,还不能任命一个内史吗?

    始皇帝灭韩,主将是内史腾。
    大家知道,郡守,秩二千石,是兼掌兵农的,郡尉虽有兵权,秩比二千石;但“守”本身就具有军事职能,而许多郡尉治所跟郡守不同,又管辖一部分县,成为了一个郡内“郡”,拥有一部分行政权。(汉的属国,前面加郡号,首领为都尉,比如广汉属国都尉,则把郡都尉其实能治民的属性更加鲜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样一种设置下,守、尉不是军政分权,而是分地,有点像后世总督和巡抚分地而治,只不过职能配置相反。而秦汉郡守出缺,秩六百石的郡丞代领其事的可能性最大,郡丞地位还低于秩千石的县令,更不用说比秩比二千石的郡尉了。郡尉代理太守的可能性很小,反倒是正式升迁的几率要大很多。
    相比起来,如果内史地区的各县没点“中央直辖性”,内史一旦出缺,由他的副手顶上,这在外地也就罢了,在内史,肯定是要乱套的,至少咸阳令是连内史也不一定很尊敬,遑论他的副手呢?
    而秦中央所在地的内史地区,军队主要是中央军。如果说其他地区的军队(比如河东郡)还要太守领导去外地作战的话,内史地区的部队,中央派个将军就可以了,何必要内史出缺?毕竟太守在统率本郡部队出战与留在本郡治民之间,还能说可以选择。而内史如果能非常有效地节制本郡县令的话,治民显然比率领中央军作战适合个多了。而中央却不用考虑少府章邯出缺的情况下,少府系统可能出的问题。

    其实内史腾这个问题还好说,反正皇帝说了算,也不在乎内史该干什么。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最初是只有几个郡的土地,尤其最初商鞅设立的31县时,没有必要设郡统之。内史也是郡多了以后,没必要对咸阳周围的县管得太多之后设置的。那么咸阳附近“直辖”的传统是肯定有的。

    看来在内史的区域内,中央有直管县的嫌疑啊,至少说,内史对辖区内的军政大权,抓得并不牢靠。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37 发表于: 2012-06-22
    汉设州,州有时成为行政区,又设立了司隶校尉,以对应地方的刺史,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司隶校尉能监管中央官。而且,在御史大夫撤销而变成“坐而论道”的三公之一,丞相司直又撤销之后,司隶校尉就成了全国监察系统地位最高者。这样,司隶七郡也可勉强说是中央监察机构的直接监察区,有点“中央直辖”的意味。

    后汉末年,大军阀是州牧、刺史,小军阀是太守。而刺史除了监察权,又有兵权。
    但司隶地区司隶校尉的统兵权却几近于无,仍是中央直接对口郡。司隶地区的兵权有北军、南军、西园新军等,郎中令、卫尉等各有职司,执金吾(比如说丁原)也比司隶校尉(甚至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在京城一带的军事作用大得多。
    汉代大多数时候,刺史是监察官,不属于行政范畴,这个暂且省过。而刘秀越过河南尹,直接跟洛阳的强项令董宣对话,这正跟前面的秦的咸阳令相似,许多东西居然是“直辖”的。
    只是秦的首都县“直辖性”要更大一些。毕竟从刘邦两分内史(其实应该基本上沿用了项羽分给雍国和塞国的疆界)之后,三辅地区就应该是普通的郡级政区了,虽然地位还是那么高,但毕竟汉郡这么多,再像秦的内史那样“直辖”实在是不合适了。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38 发表于: 2012-06-23
回 133楼(赤天亢帝) 的帖子
准确的说,小县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和关中,黄淮海平原南部的县人口寡者六七十万人,众者百万余、二百万余。四川盆地的县虽然面积看上去小了些,但人口规模都不小,百万上下者大片分布,盆地边缘的县也至少在五十万上下。
只看该作者 139 发表于: 2012-06-23
    三国、晋和十六国,许多制度仍承袭汉。其中就包括州辖郡。而氐秦的宰相王猛是兼任京兆尹的,那么京兆这个郡级区划显然是不会有上级政区的(就算是有,恐怕也是跟现在台湾地区的省一样)

    南北朝时,在州上设总管(都督)或行台,但首都所在的若干区域是中央直辖州的。这无疑是后世行省制度的发轫。唐以行台辖都督府,再以都督府辖州。但是京城所在的雍州或曰京兆府所在的周围几个州,是不设都督府的,而周围数十州,是从没设过行台的。

    宋在州上有路,虽然很多人说三司分权,但是明清、现代,三司何尝不分权。而人事上,只有本朝才是下管一级,历代至少是下管两级,所以路在人事上的权轻,也不足道。而都城单列出来为一道,显“直辖”之意。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40 发表于: 2012-06-23
     辽因僻处边远,所设立的路、州级政区,人口规模上比宋为小;金因之,进兵中原后划小了原宋属地区的行政区划。     到了元时,路就更小了,再作为第一级政区,就不太方便了,因而行省虽不是元创立,但这个设置却是这时最需要的。
     而就行政上来说,北宋的疆域所拥有的行政区数目,占元各级行政区的大头,说元是因为疆域广大以广设行省云云,实在是搞笑。真实原因,无非是曾经有今天大半个省一样大的路,变得只有两三个地级市那么大了(有的还不如),因此需要行省去统辖。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41 发表于: 2012-06-23
    元的区划是五层,一行省,二道,三路府,四府州,五县。
    
    元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约为今京津冀晋鲁及豫北,直辖路、府、州(不考虑廉访、宣慰、宣抚等司的话)。元的最高一层政区是行省,但有的地方中央直辖。在行省和路、府、州之间有一级较虚的“道”,即廉访、宣慰、宣抚诸司。这是高层政区。

    不能说“道”很虚:
    毕竟明的山东布政使司,无疑就对应元的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明的山西布政使司,无疑就对应元的河东山西道宣抚司;     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明属南直隶,清属江苏省的那部分,对应的是元的淮东道宣慰司;
    明的湖广布政使司江北部分、清的湖北省大部,就对应元的荆湖北道宣慰司;
    明的浙江布政使司,就对应元的浙江道宣慰司;
    明的福建布政使司,就对应元的福建道宣慰司;
    明的广东布政使司,就对应元的广东道宣慰司;
    明的湖广布政使司江南部分、清的湖南省,就对应元的湖南道宣慰司;
    明的广西布政使司,就对应元的广西两江道宣慰司;
    明的贵州布政使司,就对应元的八番顺元宣慰司;
    今天的重庆直辖市,就比元的四川南道宣慰司要小一些;
    清的甘肃省,就对应元的陕西行省的巩昌都总帅府加上甘肃行省。
    元的道,转为明清乃至今天的省很成功;而清的道,转型为民国的道,却很不成功。因此,元的道,即使是虚的政区,也未必很虚,毕竟这种设置是历史的抉择;元的道,很适合做省级行政区,他不找事,事务也得上门。反倒是神吹们吹嘘的元行省,设得莫名其妙,无多少是处。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42 发表于: 2012-06-23
   行省、道之下,是路、府、州。路有辖府、州,再直辖数县,由下属府、州统辖大部分县的,也有只辖数县的。府可以辖州,同时,也直辖县。州可以辖县,可以不辖,州的治所不设县,直辖。
    不是由中央或行省直辖的府、州,统属于路、府,称为属府、属州,也得辖县。
    县可以由路、府、州辖。

    因此元的区划,是层层都有直辖。
    中央直辖一部分地区,其他大部分归行省。中央直辖的腹里,中央又直辖一部分路、府、州,其他归道宣慰司辖制。中央又直辖一部分府、州,其余府、州归路、府辖制。
    行省中有一部分地区是肃政廉访司,往往设于首府,权重应不如宣慰司。因此,一部分路、府、州,另一部分归道辖制。又直辖一部分府、州,其余府州归路、府辖制。
    宣慰司直辖一部分府、州,其余府、州归路府辖制。
    路、府直辖一部分县,其余县归府、州辖制。
    州直辖一部分乡镇,其余乡镇归县辖制。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43 发表于: 2012-06-23
    说起来,清朝的总督,也分多种情况,也“直辖”。
    只管一省,就兼巡抚,一言九鼎。兼管多省,而又督抚同城,那在本省一般就压倒巡抚,在另一省就颇不如了。
    如果督抚不同城,地方又实在好,那就直管省内一部分地区,另一部分就不太好管了,而另外的省,居然会让巡抚兼提督,那不是给总督添堵吗?(两江总督辖下的安徽和江西居然以巡抚兼提督,除了没总督的晋鲁豫三省,也就这两省了)
    按理说,江宁布政使和江宁知府也算是江苏巡抚的助手和下属了,但恐怕没哪个巡抚会去争吧?这跟上述的内史跟咸阳令的问题相似。

    而在军事上,清朝的“直辖”简直就泛滥了。清廷直接指挥直隶和周围省;而大多数省,总督节制2省军事。
    总督节制一省提督,提督节制总兵,实际情况是总督直辖总兵,提督成了最强的一镇总兵。
    总兵直辖自己的各个标营,标的指挥层次并无“团长”,而是总兵直接指挥各营。同时,驻守外地的各营也不完全属于能辖营的协,而是有一部分营直属于镇。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44 发表于: 2012-06-23
    本朝之初,没有设华北大区,也是直辖。因此,控制直隶云云跟县没关系。
    坛友们想“为县设县城,而不是为县城设县”,但其实这种高尚的想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实用。
    河北地区地势平坦,水也不算缺,至少古代如此。这里就能比较均匀地分布着一些城邑,那么有很多适合做县城的城邑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川恰恰相反,山峦陡峻,因此适合做县城的很少。老实说,“坝子”太小,好些乡镇驻地不一定能有河北普通村子大,好些县城也无非就是个河北的乡镇。这不是川人不进取,相反,四川人均的23位,绝对要比河北的人均12位含金量高。
    因此四川历史上撤过很多县,光看那些县城的样,就觉得该撤。而河北的却保留了下来。
    事实上我在上面所给的四个名单,地盘也小,人口也少的小县,多是在四川地理环境最好的成都平原及其周边。这跟河北小县多的情况颇为相似啊。

    地级市则是另一种情况了,四川坝子比较大、位置又较好的县城都脱颖而出当地级市了。历史上四川的州就特别多,中原那么好的地,才一大块一个州,四川居然一小块一个州,能脱颖而出的,自然谁也不服谁啊。
    而多设州,也利于控制这个地势崎岖的盆地。

    河北则不存在能脱颖而出的都出的情况了,只有极其优秀的佼佼者,才能成为地缘中心。

    只能说河北适合当县城的地方特别多,四川适合当地级市的地方特别多吧。倒不是说绝对就要反对并县,而是坛友们想的古代中央通过把河北的县划小来制约地方势力,实在是异想天开了。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45 发表于: 2012-06-23
引用第4楼tigerto2001于2008-01-11 22:43发表的  :
历史不应该成为包袱,应该与时俱进,改淘汰的东西就淘汰
现在一些县城的繁荣是虚假的,没有工业基础,只是官员消费带动的繁荣,是建立在盘剥农民基础上的"繁荣"

强烈支持这位仁兄的说法,本坛子里面总有那么些人整天口中说着历史、历史!既然是改革,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如果一切都拿历史来说事那还改个什么革不如维持现状算了,免得折腾
地区还是撤不得
城市分为:都、市、城、镇
只看该作者 146 发表于: 2012-06-23
Re:回 123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引用第128楼zorn于2012-06-13 09:46发表的 回 123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
尼玛先把济南整合泰安莱芜滨州、青岛整合烟台威海直辖,尼玛先规定大济南、大青岛周边县市为保持水土不得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不得在山区发展林果、畜牧产业,在尼玛拿山东跟河北类比!

      你怎么看不到河北省中南部除了省会石家庄和临海的沧州,邯郸、邢台、衡水、保定人均GDP水平都低于隔壁并县的德州、聊城、安阳低呢?
      本坛曾有人说过,沧州的城建还不如德州。
只看该作者 147 发表于: 2012-06-23
回 138楼(galilyue) 的帖子
确实如此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