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48阅读
  • 13回复

[宏观区划体系]不折腾也是一种政绩——尊重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4-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一大批中小城市成为大型、特大型城市,同时,县域经济的崛起也催生出一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县级城市,部分县级市如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其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聚集规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国大多数地级市的水平。

应该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县域城镇建设在客观上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平台。但我们也看到,以城市规模扩张带来建设项目需求,既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似乎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路径依赖。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群、都市区等建设概念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频繁出现,部分城市和区域的规划渐渐脱离其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基础,城市的宏伟蓝图被一再放大,城市的中远期发展目标被不切实际地人为拔高。甚至个别城市出现了连续两个五年规划中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未按预期规划达标时又大跃进式的提出了更高的宏伟目标。

说到底,这仍然是没有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很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先来思考城市建设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城市从哪里来?所谓“城市”,即是“城”与“市”。在古代,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进行最简单的物物交换,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市”。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人类之间的交易越来越频繁,需要聚居在一起以减少交易成本,“城市”由此而来。可以说,对于一座城市,先有市后有城,因“市”设“城”,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结果。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需求推动下的结果,在本质意义上就是一个大型的居民定居点。因此,一些城市脱离了人口的实际需要,一味造高楼大厦,造二环三环,必然背离城市发展的初衷。二是城市为谁而建?城市建设是为了GDP的增长,还是为了某些官员的政绩,抑或是为了满足民生所需?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归根结底,城市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教育、医疗、公交、自来水、电力、通讯、天然气、就业、养老保障等等。先有城市需求,后有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而一座城市也只有不断地满足这样的需求,才能创造出宜居宜商宜游的良好城市人居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因此,城市建设的本质意义在于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适应城市变化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产品。现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已经完全背离了这样的基本客观规律。似乎只要投入巨额财力,造一座新城,就能带来城市的大发展。

事实上,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对部分城市近年来盲目扩张规划,背离国务院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承受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城市发展目标早有警觉,并已三令五申,明确指出不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对于超过国家公布的建设标准和批准规划确定的建设规模、严重超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讲投资效益建设行政中心、豪华办公楼、中央商务区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予坚决否决,但仍有不少地方在搞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一些动辄 “一百年不落后”、“国内最大”、“世界领先”带来深厚行政指令色彩的书记工程、市长工程频频见诸报端。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事实上是国际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以国际视野观之,建设超级大都市、大城市管小城市的泛城市化并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行政区划变革的主流方向。与中国某些地区热衷于规划绵延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所谓中心城市、都市区相比,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的城市群中各城市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错位发展,同时又保留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行政独立性,从而使每座城市都保持其自身的活力和特质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更普遍的经验。比如台湾的大台北地区,比如日本的东京都地区,比如美国的太平洋西岸洛杉矶-旧金山都市群。

要做好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就要尊重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就要从城市的现实基础出发,也意味着要研究一个城市的自身发展规律。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无论是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沿革、民风民俗还是经济产业结构,都有其自身的基础。每座城市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作用下都形成了自身的特性,千篇一律,高度一致、众星拱月式的城市群是不存在的。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就是要找准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并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而不是简单的以一体化代之。

基于上述的分析,一座城市和一个区域的科学规划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更不能背离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浙中而言,浙中城市群块状经济发育良好,市场经济活跃,产业互补,市场共享,同时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离散度很大。可以说每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在城市发展定位上更是不同。义乌的商贸产业、东阳的文化影视产业、永康的五金电动产业都已经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颇有竞争力的经济版块。因此,在都市区建设上要充分尊重每一座城市的自身特质。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经济版块的形成并不是城市建设的结果,而是地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结果。城市建设和规划应该尊重这样的结果。我们也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市场建哪儿,城市就发展到哪”这句话很好地绘出了改革开放后义乌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而东阳义乌交界处的市场群、大体量住宅楼盘的出现更生动说明城市之间的融合只有基于市场的自然选择,才有成功建成都市区的可能。现在,浦江的黄宅、东阳的白云已经成为各自城市的开发热土,义东浦城市组团的都市群雏形已经基本形成。而这正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一地的城市建设要保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才可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对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而言,浙中既是一片改革开放的开发热土,更是一片应该倍加珍惜的生态净土。应该看到,大工业、大项目固然可以带动城市的一时繁荣,但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新城市扩张更要面对国家房地产调控、地方刚性需求不足的严峻经济形势。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城市规划尤需慎重而为,对于影响区域全局的建设规划更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要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更要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的万千斯民,切忌好大喜功,率性而为,频改规划。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对于改革开放事业,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有几百万农村居民的浙中地区,“但保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是对官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底线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乱规划,不折腾,也是一种政绩。我们要切记汲取国内部分城市,如鄂尔多斯、郑州的郑东新区等地盲目决策、盲目规划、盲目上马,不尊重城市建设规律的造城教训。要真正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尊重城市建设客观规律,改变那种一拍脑袋定规划,二拍胸脯表决心,三拍屁股抬腿走人的不科学决策,只有这样,浙中的城市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08
想到在论坛中看到的关于台州是否应该迁址的讨论,就想到,其实台州还在临海应该更合理!
保留历史底蕴,又不会引起大城市的城市病。就是个区域政治中心,多好!
今后的中国应该把政治和经济中心分离。
而且首先从北京做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4-09
省以上中心水太深,無法短說。不廢除市管縣,地區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永不會分離。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sz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4-10
州郡、地区本来就和经济区域高度重合

去刻意谋求分离是荒谬的
sz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4-10
。以国际视野观之,建设超级大都市、大城市管小城市的泛城市化并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行政区划变革的主流方向。与中国某些地区热衷于规划绵延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所谓中心城市、都市区相比,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的城市群中各城市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错位发展,同时又保留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行政独立性,从而使每座城市都保持其自身的活力和特质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更普遍的经验。比如台湾的大台北地区,比如日本的东京都地区,比如美国的太平洋西岸洛杉矶-旧金山都市群。

//这个家伙有点过时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4-10
回 2楼(南天國士) 的帖子
赞成!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4-10
回 3楼(sz) 的帖子
后期松江府之上海县,是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常州府之无锡县,也一度是江苏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这个又作何解释?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4-10
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和行政指定的政治中心不重合,在中国是一个常态啊!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4-10
回 1楼(hmc111) 的帖子
北京本来就不是经济中心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4-10
回 7楼(小老虎) 的帖子
正确地说,在当今世界以及以前的中国是常态,但现在就不是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4-10
Re:回 3楼(sz) 的帖子
引用第6楼境由心造于2012-04-10 06:40发表的 回 3楼(sz) 的帖子 :
后期松江府之上海县,是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常州府之无锡县,也一度是江苏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这个又作何解释?


这是不谋求顺其自然的结果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4-19
不折腾就出不了大官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04-20
折腾创造JDP。当下木有JDP就什么P都不是!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4-20
北京现在不能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但它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地位是现实存在的。
关键是:它现在的经济作用是水资源能以承受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