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早接触
地图是上小学前我父亲的购买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挂图),因我父亲在部队,我母亲没有作随军家属,因此经常随母亲到部队,那时部队时常换防,胶东半岛许多县市都是这样去过,后因母亲治病到过大连多次,那时大连叫旅大市(但我们仍然叫大连),回老家坐火车、轮渡路过南京,有了这样的经历,没事我就拿地图和我朋友玩,经常玩的是坐汽车、轮船、火车上烟台、大连、青岛、南京,我家有亲戚在清江(淮阴、淮安)、广州、北京,从南京——上海——杭州沿线各
城市都有我家亲戚,当然还有亲戚在港台国外,只是那时长辈不告诉我们,也常在地图上找亲戚所在的城市。虽然当时没上学但也识字不少,还出过这样的笑话,世界地图上北欧有个挪威海,我的朋友虽然当时没有上学但威海两字还是认识的,他说怎么有两个威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这两张地图被我弟弟给撕坏了,对我影响也不大。
对地图开始感兴趣是中国大陆进入联合国,大批国家与大陆建交、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那时的
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每要介绍这些国家的概况,后来集成了一本书叫各国概况(包括未建交国家),那时也没什么书看,没事就翻这本书,看各国总统、总理、主席、首相、首都、各国执政党、在野党、共产党各个派别,与中国的关系,建交的时间。看各国国情、世界和各大洲地图。
真正开始看地图用地图是1973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我从我姥姥家转学回威海市城里学校(原清泉小学、现城里中学,前身是明朝建立的威海卫儒学、文庙),由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放假时间不同(农村不放暑假、而放麦[收]假、秋[收]假)、教学方式也不同,农村老师是语文、算术一把抓,甚至还有复式班,每周三下午放假(因教师水平比城市低,由公社教育组即当时的乡镇教委组织教师学习、统一备课),城市是各科都有专门的老师,每个年级有数个班,我们是最少的只有3个班120多人,我弟弟他们1963、1964年出生的是10个班500多人(顺便说两句有人说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了数千万人,这个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因副食品缺乏,只吃定量供应的粮食人们饥饿感太强,许多妇女都闭经了,因此1961年出生率最低,像我这样1962年上半年出生的人也很少,能生孩子的大部分是条件稍好的家庭,饿死人的情况还是有的,主要是农村,我那个1949年前做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的堂爷爷就因饥饿而病死)。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自习课,回城后自习课无事可做,学校图书馆图书也不是太多,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借了30多本小说,一天一本,结果把眼睛给弄近视了,无聊之极在家里翻出一套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地图册》(大概是1965年版)布面封皮,档次还是比较高的,开始在地图上画新建的铁路线,到老师、校长的办公室看大地图比较一下比1965年多出几个地区、几个市,从1965年到1978年我国的
行政区划真是没有多少变化。
上了初中,虽然地理课只上了不到一学期,但最起码掌握了学习政区地理的基本方法,按地理填充图的方法,先记住该省轮廓,大江大河、铁路干线、主要山脉和重要城市,然后就简单了。譬如河南记住陇海线、京广线交汇处是郑州,东边是开封、西边是洛阳,洛阳西边是陕州、开封东边是归德府,北边是新乡,再北是彰德府,南边是许州、最南是信阳,再根据方位记住漯河、驻马店、周口、焦作、鹤壁、濮阳、南阳、平顶山等地级市就行了,县级也照样这样记,慢慢就全记住了。到上高中时只要你说出县名,本人过去可以100%地指出属于哪个地级
行政区,在地图上的那个位置,现在记忆力减退,也能做到98%以上。1974年,我的邻居大爷(伯伯)家有一本肖三写的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大概是这个名字),那上边将太祖爷读书是总是带着地图,我觉得很好,就学着做了,养成了读书、看报、看电视(那时只有广播事业局和大单位有电视)时查阅地图的习惯,在学
历史的同时,
地名的变迁、行政区划的沿革也自然学习了。 我第一次见到行政区划手册也是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父亲那本地图上添加的地名都是我从新华书店抄来的,没办法学生没钱买不起书!那时我第一次见到谭版《中国历史地图册》(不是后来出版的正式版),心理痒痒老想买下了,……等大学毕业以后,总是见不到成套的8册一直没有买,1990年以后我在西安测绘书店见到成套的,花了92.7元也就是当时大多数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买下全套八本,因我还为单位买了些东西,结果把帮我拿这八本书坐公交车回部队的小兄弟累得够呛,我觉得这套地图册超值。
没有听从我父亲要我考文科的意见,非要考理工科,结果从上大学后,我就不无正业,60分万岁,整天混到图书馆里看历史、地理、宗教、法律、
民族民俗方面的图书,清华每个学生可同时借10本书(1978年是5本,后改10本),我把图书馆里的许多地图册借出来看,结果从借阅卡上看有的地图册从1952年清华文科调整到北大后我是第一借阅者。毕业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民国以前出版的老地图了,甚是想念清华园的美好时光。在上大学时最爱干的事情是替同学设计旅游线路,按穷学生的标准白天旅游,晚上坐船、坐火车,以便省点住宿费,由于老父亲20多年未涨工资,家里又有3个弟弟,母亲生病在家养病,给别人设计好线路后自己只能乖乖地回家,虽然没能去旅游但是从去旅游的同学手中取得了不少地图,我自己买的也就是中国地图集、世界地图集、台湾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塑封简装本)、中国近代历史地图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之前)。
工作之后,每到各地出差总是要购买各地地图,每到北京必到白纸坊去。中国史稿地图集、第一版的台湾地图集都是在那买的。工作后因工资在同龄人属较高的,因此买地图就成了常态,没什么值得记忆的故事,不过就是在买全套《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精装本)、中国近代历史地图集时,售货员有点吃惊的目光,这都是单位买的,年轻人你个人买?在后来就网上下载地图了。
[ 此帖被茅山道士在2013-04-17 21: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