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萧县褚兰、棠张、桃山3个区划归铜山县。
1952年11月,桃山、褚兰2区划归宿县。
【超微星补】
一、历史:萧县、砀山隶江苏省徐州府,褚兰、桃山(今曹村)属萧县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徐州升州为府,属江苏省。府治铜山(今江苏省徐州市区)。下辖一州七县,即:铜山县(县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区)、萧县(县治在今安徽省萧县)、砀山县(县治在今安徽省砀山县)、宿迁县(县治在今江苏省宿迁市区)、丰县(县治在今江苏省丰县)、沛县(县治在今江苏省沛县)、睢宁县(县治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共7县;邳州(州治在今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1散州。
褚兰、桃山(今曹村)地区位于萧县东部,地处江苏省萧县、铜山县与安徽省宿县(今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之间。萧县也因此与安徽省灵璧县接壤。清代以来,江苏省萧县、安徽省灵璧县接壤地区有个叫青冢湖(注:又名老汪湖,位于今宿州市埇桥区解集镇与灵璧县游集镇之间)的湖滩地,没有明确界线,双方县民争相垦殖,误割、偷割、抢割对方农作物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引发大规模械斗。1920年发生划界纠纷,经国民政府内政部调解,于1930年8月核定界线,结束纠纷。1931年,萧县下设10个区,其中第九区(驻曹村)辖曹村、官桥等2镇,张庄、白庄、赵楼等18乡,第十区(驻褚兰)辖张山、贡山、冲町等3镇,褚兰、杨庄、青塚湖等17乡。1934年,撤区并乡,第九区、第十区合并为第五区(驻望州),辖18个乡镇。
二、褚兰改隶萧铜县,曹村改隶萧宿县
1941年2月,中共在萧县、铜山县接壤地区设立萧铜县委。1942年初,中共成立
萧铜县办事处;夏秋之交,中共将宿东县股河以北地区划归萧铜县。1943年,萧铜县辖皇藏(后改天门)、路东、路西、宿北、斜东、斜西、奎西、
褚兰、尤集等9个区。1944年5月,萧铜县改称
萧宿铜县。11月,撤销萧宿铜县,改设萧县。
1948年3月,中共设立
萧宿县,将萧县第一、二、九区(驻
曹村)等划归萧宿县。5月,中共复设
萧(宿)
铜县(8月正式恢复)。至10月底,共设路东、
褚兰、张山、股北、房村、毛庄、古城等7个区,县政府驻褚兰。11月,萧县全境解放。
三、萧、砀(山)划归皖北行署,曹村褚兰回归萧县
1949年初,中共将砀山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员公署。2月,萧县设10个区,其中有
曹村区(驻白土,后迁驻戴村)。3月,中共将萧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员公署。4月,中共将萧县划归皖北行署(省级)宿县专区,徐州市、铜山县(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铜北县(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等划归山东省〔注:徐州市为山东省省辖市,铜山县隶属徐州市;铜北县隶属山东省台枣专区,1950年5月改隶山东省滕县专区〕。5月,中共撤销萧(宿)铜县,将原属萧县的
棠张区(又名路东区、二陈区)(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
褚兰区(又名奎河区)(注: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褚兰镇)划归
萧县,将张山区(注: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镇张山村)、股北区(又名斜西区)划归宿县,古城区(注:治今灵璧县下楼镇古城村)划归灵璧县,房村区(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毛庄区(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徐庄镇毛庄村)划归苏北行署(省级)淮阴专区的邳睢县(注:1953年撤销)。6月,撤销宿东、宿西2县,合并设立宿县。10月,中共将砀山县划归皖北行署(省级)宿县专区。
四、褚兰、桃山(今曹村)跨省改隶山东徐州
1950年9月,皖北行署析宿县西部设立宿西县(驻濉溪镇)(11月改名濉溪县)。萧县将12个区调整为17个区,将
曹村区拆分为
桃山区(驻曹村)、皇藏区(驻白土)2个区。10月,为解决徐州市东南、南部、西部
郊区太小、工作不便的矛盾,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皖北行署宿县专区萧县所辖的
郝寨区(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侯楼村郝寨)大部、
北望区(又名王门区)(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大部〔注:北望区、郝寨区原属中共控制下的铜北县〕、
棠张区(注: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
桃山区(注: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桃山村)、
褚兰区(注: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褚兰镇)(注:以上共61个乡,面积862.5平方公里,人口28.2万人)划归山东省
徐州市。
1951年1月,山东省徐州市正式接管由皖北行署宿县专区萧县划入的郝寨、北望、棠张、桃山、褚兰等5个区,设立第八区(郝寨)、第九区(北望)、第十区(棠张)、第十一区(桃山)、第十二区(褚兰),加上市郊的五、六、七3个区,成立徐州市
郊区办事处(县团级)。
1951年6月,皖北行署析宿县城区设立宿城市(注:1953年6月撤销,并入宿县),宿县迁驻符离镇。
五、萧、砀(山)属安徽,褚兰、桃山(今曹村)跨省改隶安徽宿县
1952年4月,为加强工矿区建设,政务院批准,山东省徐州市撤销铜山县(驻贾汪),将其辖区分别并入徐州市郊区办事处、临沂专区兰陵县、滕县专区薛城县(一说峄县,待核实),郊区办事处在贾汪地区设立矿区(县辖区级)。将郊区办事处所辖十一区(沿灌沟/满河以南)、十二区划归皖北行署宿县。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撤销皖北、皖南2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萧县、砀山县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0月,因宿县(注:今宿州市埇桥区)在1950年、1951年接连析出濉溪县、宿城市,
人口较前减少,经上级批准,划入山东省徐州市郊区办事处下辖的十一区(注:后改设
桃山区)(注: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桃山村)、十二区(注:后改设
褚兰区)(注: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褚兰镇)。1952年底,宿县总人口84.27万人。
六、萧、砀(山)回归江苏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撤销苏南、苏北2行署及南京直辖市,合并设立江苏省,将山东省直辖的徐州市划归江苏省(仍为省直辖),将山东省滕县专区的丰县、沛县、华山县(注:1953年4月撤销)、铜北县(注:1953年4月撤销,改设铜山县)和临沂专区的新海连市、赣榆县、邳县(注:今邳州市)、东海县,安徽省宿县专区的
萧县、
砀山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注:1953年2月正式移交),将安徽省滁县专区的江浦县划归江苏省扬州专区。12月,为了组建徐州地委、专署班子,江苏省决定撤销常州地委、专署(注:1953年2月正式批准),其地专机关全部工作人员到徐州地专机关工作。
1953年1月,江苏省徐州专员公署成立。4月,徐州专区撤销华山县,其辖区分别划入丰县、砀山县和铜山县;撤销铜北县,改设铜山县;撤销邳睢县,其辖区分别划入邳县、睢宁县、铜山县。5月,江苏省徐州市(省辖市)撤销郊区办事处,其辖区小部划归市属区,大部划归徐州专区铜山县。
七、萧、砀(山)再次改隶安徽
1955年2月,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国务院批准:将安徽省宿县专区的泗洪县、滁县专区的盱眙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作为补偿〕将江苏省徐州专区的
萧县、
砀山县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注:4月办理交接)。
参考资料:
《萧县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宿县县志》,黄山书社1988年12月版
《徐州市志》(上下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
《徐州市郊区志》,1990年印刷
《江苏省铜山县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22-09-26 00: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