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學院1990年升格大學,1995年建第二校園區、1998年建第三校園區,這都是後過渡期的事啊!
想當時,先有「玫瑰園計劃」的僵局,再有彭督政改北京翻車
那種政治氛圍下,港英還有可能把面積第二大的九龍東軍營全面釋出嗎?
要是這樣做,北京恐怕又有些甚麼話說了……
想當年,玫瑰園計劃時就是北京生怕港英會用光儲備,
要求大幅縮減,就因為當日設計的四軌機場鐵路縮減成兩軌,
疏導轉車的能力近乎盡失,變成了大白象
事實上,香港長期因學位嚴重缺乏,入大學率一直偏低
各大學又要搞國際化,收外來學生,令本來已經嚴重競爭的大學宿位,更見緊張
再隨三三四學制推行,大學本科延長至四年,學生數量又要翻一翻
市區三間大學(理大、城大、浸大)卻已經無法擴展
九龍東軍營正正夾在浸大校園中間,離城大、理大亦不遠,為何不能進一步釋出土地呢?
三大曾考慮想過在新界建聯合宿舍,奈何地理位置太遠了,
住宿舍比住家裡離學校更遠,不是笑話嗎?所以只是放棄。
誠如港沛所言,港英時期港督名義上兼任駐港英三軍總司令,軍地轉民用根本是平常事,
就如美利大廈政府停車場轉作廉政公署臨時總部一樣道理,沒甚麼大不了
有人常說香港人享特權卻在鬧,但另一方面,中央駐港機構又在特權中搞特權
以前港督本來就是英女皇全權代表,倫敦對香港的軍事、外交控制,
是透過「政治顧問」、「三軍司令」、「駐港高級專員」等,
而這些職位,都如宋代的通判,是倫敦直接委任,但名義上港督的副手
就是倫敦駐港機構與港英政府是合一、融合的政府
現時的中聯辦、駐港部隊、外交部專員公署卻完全是獨立運作,
特區政府與這些機構之間,不協調,也不敢協調,完全不健康的運作架構
正如我前面所講,以前《香港年報》會公佈駐港英軍人數
因為駐港英軍是政府一部分,說明香港情況的《香港年報》公佈駐軍人數理所當然
但現在就像李少光所說,駐港解放軍是中央的事,特區政府不能過問,
所以別說在《香港年報》公佈數字,事實上就連政府內部也沒有資料
回歸後的政制也搞到怪怪的,今日憲制僵局、溫總所謂的深層次矛盾,
很大程度是制度的問題,總督從超然於三權的地位,跌了半級,怪怪的。
一方面奪了布政司(回歸後的政務司司長)的政府首腦地位,直接指揮政府總部,
一方面卻因保留了總督對立法會的超然,令立法會監察力對政府不足。
(以前總督雖然掌握很大的行政決策權,但絕不能繞過布政司去指揮政府,
不能潛越布政司的行政執行權,所以立法局可以把矛頭指向布政司,而可以不用動總督)
現在的政務司司長卻變成了一個無兵司令的位高無權官員。
舉個例子,以前決策、法案的處理程序是先由布政司領導的布政司會議蘊釀,
再上提到總督為主席的行政局決定,再拋回布政司會議詳細制定細節和交托律政司撰寫法案,
再又布政司會議上提到行政局再最後決定,然後移交立法局表決。
布政司既領導布政司會議,又是行政局當然成員和當然秘書(即是掌有對行政局議程制定的影響力),
布政司可見在布政司會議和行政局互動的過程中的角色很重要。
另一方面,港英的立法局內務委員會主席和布政司是有一協調機制,會定期會面,
能夠在進行正式大會前,在內委會理順一些法案的事宜,行政立法關係得以順暢處理。
回歸後,行政長官領導的行政會議就一手包辦前述的工作,
政務司司長不但失去蘊釀和制定細節的權力,連行政會議的秘書位置也又特首辦主任取代,
雖然立法會內委會主席和政務司司長仍沿襲了協調機制,但行政立法關係仍卻日漸惡劣。
(例如這邊政府拖拉法案,不如期提交立法會;那邊立法會又拖拉審議;互相拉扯)
所以我認為香港應該走雙首長制的路線,而不是所謂「行政主導」的怪制。
第一、行政政治責任落回政務司司長,矛頭不會再直指特首,有甚麼大不了就撤換政務司司長、政府班子,
特首就可明哲保身,要明白特首作為地方首長,市民動輒指向特首,中央當然害怕了,
但這樣的特首可以安安份份當中央和特區潤滑劑,香港政治情況一定較為安定。
第二、雙首長制下,政務司司長要獲委任就要先得立法會支持,
這樣就可以解決現時「政府有權無票,立法會有票無權」的僵局,
(所謂保皇派,只靠中聯辦幕後拉住,這都是公開的秘密了,
政府有官員說過現在要每事乞票,這樣用建制外的黑幕方式去維持管治,
明顯是很不健康的做法,也令人覺得這樣的上帝之手很討厭;
非保皇派的議員,對政府也缺乏問責的牙力,反正只能議,而影響不了實質,
議會難免走向戲劇化、激進化、分化,因為議員除了投票外,根本議完也對政策無所影響)
這樣,立法行政關係才能走回習總所謂的行政、立法合作。
另外,我認同香港應該向中央納稅和承擔部分軍費,要麼定額、定率,那怕只是象徵式繳交一塊,也應該交
噢!說了一大堆憲制分析……
說回頭點,珠三角現在這樣各自為政,並不是好事,
長遠必定要建立按事項而設的各項合作協調機構,
否則,只靠所謂粵港合作會議那麼籠統的東東,
根不能妥善協調,看現在珠三角就有五個國際機場,
而且香港、澳門和廣東是不同的民航區,
不單只互相惡性競爭,飛航牆的問題也很嚴重,
互相不協調的情況不能不解決(現在居然還有「香港—廣州」的航班,真離譜)
[ 此帖被奇櫻在2010-03-31 16: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