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120:明朝宗室耗钱,几十万人,但其中爵位高的其实也不多,几十个亲王,几百个郡王,下面的后期很多都发不出工资。清朝铁杆庄稼也是同理的,但他上面正经的亲王、郡王不多,下面的宗室也是一大把,重点是还有八旗,几百万人都吃财政。
(2025-05-14 13:40) 
很少有数据统计清朝后期的八旗人数。
汉军八旗在清朝乾隆就开始出旗,在地方上的饭碗由满洲人顶掉(如福州将军帐下原来基本是汉军八旗,后来裁汰汉军,抽调满洲补位)。至清末更是大开放。加上太平天国等又折腾了一些,没剩多少了。
蒙古八旗,一般都在本部落,清末改革,基本上直接出旗回归本部落,也没多少了。
满洲八旗,乾隆年间开始卡人,卡人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圈定八旗居住区域,不能随意扩大居住区,房子插满了,人就增不上去了;二是禁满汉通婚,娶汉妾都不行;三是不准收养汉人子女;四是处分非常多,动不动就罚俸,铁杆庄稼哪怕断几个月粮也很要命的。
按记载,光绪十三年,满蒙汉八旗额丁总共只有50.9万人,其中满洲22.9万,汉军20.3万,蒙古7.7万。算上未成年男人和女人,不到130万。而且未成人男人和女人是不领俸的。
从另一个口径统计,乾隆年间满洲八旗各旗大约10万人,到清末各旗也就11-13万左右,最多的正黄旗15万人。综合统计清末满洲八旗不足100万人。加上为数不多的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总人不足130万人也差不多。
而且八旗一部分都在服役。按清末统计,满洲八旗有近4万人在京服各种差事;蒙古八旗有1万出头;汉军八旗有2万多。还有在地方服兵役的,很多在武昌起义后,各省革命时才被杀或逃亡。
这些人实际本身就是当差拿工钱的(铁杆庄稼实际只是保障他们世袭了工作岗位)。刨去这一部分人,实际拿闲钱的人并不多。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5-05-14 23: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