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路大先生:当初江陵区要学坡头区一样把区政府设置在最靠近主城区的位置就好了。
中间也是经开区,市级在坡头区设立新区,然后新区管委会跟区政府合署办公。江陵区也可以这样融入荆州市。
(2023-08-24 07:19)
先第二大镇往往是优先选择的。
当年长沙县迁县城时,优先考虑的也是第一大镇㮾梨镇的。第一是人口比较多,经济相对比较好;第二是已经有一部分县级机构(如㮾梨二医院、县图书馆等等)驻扎,也能节省一笔资金。
但当年因为㮾梨周边都是良田,被一条红线卡死了。只好找望新乡这个山区乡。
其实成本盘本还是盘得比较高的。一开始就是没钱,所说第一步就是90年代的10个亿。到处凑钱才凑了个七七八八才开的工。
最开始,开山修路建机关就花了一大笔钱,据说很长一段时间星沙通往长沙的路要经过京珠高速收费站,为了避免逃费,经过就要先在一个两车道的小收费点领卡,然后到星沙收费口缴卡(或反之),让两侧司机避而远之。后来为了解决穿京珠修了几个跨线桥和跨线涵洞,解决星沙上高速又开了月形山收费站。加上市县之间的普路收费站,还被央媒讽刺过星沙一堆收费站。而且往南向、北向只有一条107改线,东向更是只一条县级公路,烂得一B;后来只好修了条纵贯全县的东八线(黄兴大道)、横亘的开元东路才算好一点。
从人口上来说,刚开始就一点拆迁户,不像个样子,为了聚人口,把传销搞成产业了,一度全国闻名,名声烂了后停止了(先后去湘潭县新县城易俗河和衡南新县城云集去了),经济和常住人口都崩了。为了聚人口,几乎是勒令性质的鼓励乡镇公职、事业编制人员往星沙买房,那时全县鸡飞狗跳(两头跑),直到当时在星沙买房的基本退休后才算安定下来。
公共机构也是花了大力气,例如星沙医院(乡镇卫生院)一度顶替县城医院的作用,但级别不够,医疗资源不好,导致星沙看病几乎都是往市里跑。把八医院引到星沙来后才好一点。教育一度也是星沙中学(乡镇中学)在抗,后来强行让县一中(省重点)建分校性质的维汉中学,后来政策原因分家,结果县一中把大量优质教师放到维汉,加上矛盾导致一大批精英跳到雅礼,一举把雅礼送进四大名校,县一中则一落千丈,维汉也扔进一大笔资源才扶起来。而㮾梨本来就有2所中学(梨江中学和㮾梨中学)被迫合并,县二医院也沦落至今。这一往二,浪费不少资源和资金。
这还是依赖经开区企业员工长年在星沙租往,已经把日常扔在星沙。后来把经开区升为国家级,还把三一总部放在星沙,搞汽车世界(据说先后搞了几个大项目,但就汽车世界成功了)。国家和省市明里暗里往星沙大把的砸钱才算熬出来了。
所以不要以为建新城容易,成本远比在成熟的大镇建县城,成本要盘高好几倍甚至上十倍。